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14|回复: 7
收起左侧

[绝] 醉秋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8-25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醉秋》



霜凝冷月苒秋茫,月苒秋茫醉叶黄。

黄叶醉茫秋苒月,茫秋苒月冷凝霜。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8-25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意思,绕口令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8-25 17:10 | 显示全部楼层
居然居 发表于 2013-8-25 14:14
有意思,绕口令了。

这是一首碧水清波学习清代女诗人吴绛雪写的回文诗习作。
清代女诗人吴绛雪写的咏四季的四首回文诗《春夏秋冬》,每首仅用十个字,却是七言绝句:
《春》诗:莺啼岸柳弄春晴夜月明。
《春》
莺啼岸柳弄春晴,柳弄春晴夜月明。
明月夜晴春弄柳,晴春弄柳岸啼莺。
《夏》诗:香莲碧水动风凉夏日长。
《夏》
香莲碧水动风凉,水动风凉夏日长。
长日夏凉风动水,凉风动水碧莲香。
《秋》诗:秋江楚雁宿沙洲浅水流。
《秋》
秋江楚雁宿沙洲,雁宿沙洲浅水流。
流水浅洲沙宿雁,洲沙宿雁楚江秋。
《冬》诗:红炉透炭炙寒风御隆冬。
红炉透炭炙寒风,炭炙寒风御隆冬
冬隆御风寒炙炭,风寒炙炭透炉红
一首诗从10个字中回环出来,描写四季自然特色分明,光色陆离,让人回味无穷。被世人誉为回文诗珍品。其中,《夏》更是公认的一枝独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8-26 1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游戏类诗觉得误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8-26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首尘寰 发表于 2013-8-26 10:20
文字游戏,可偶尔消遣一下。

是滴,不可太投入。我只是觉得咱中国的文字真玄妙,从而体验一下。因为写古诗词的人大多过于古板,因此现代的年轻人大多不太喜欢古诗词,相比之下,喜欢现代诗的人会更多。因为现代诗没那么多的约束,也更易懂。但其实,不管是现代诗,还是古诗词都是种很有灵性的文学艺术,而中国的古诗词就更有其奥妙的灵性,他能把文字颠来倒去地为你想倾述心境和心情服务。我想,当年的古人也许也是感觉到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才创出回文诗的吧。所以,权当体验一下古人的心境咯{:soso_e11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8-26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碧水清波 于 2013-8-27 03:30 编辑
水若兮 发表于 2013-8-26 10:37
此游戏类诗觉得误人

正统思想的人会觉得误人,但假如从另一角度去看,却不尽然。古代的文人,不但有吴绛雪的十字回文,还有梁简文帝的
《和东厢王后园回文诗》
枝云间石峰,脉水浸山岸。
池清戏鹄聚, 树秋飞叶散。

这首诗上下颠倒,则又可读成:

散叶飞秋树, 聚鹄戏清池。
岸山浸水脉, 峰石间云枝。

还有苏小妹的遥寄回环诗
六月的一天下午,苏小妹与长兄苏东坡正荡舟湖上,欣赏那无边景致,忽然有人呈上苏小妹丈夫秦少游捎来的一封书信。打开一看,原来是一首别出心裁的回环诗: 苏小妹看罢微微一笑,立即省悟出其中的奥秘,读出了这首叠字回文诗:

静思伊久阻归期, 久阻归期忆别离;
忆别离时闻漏转, 时闻漏转静思伊。

苏小妹被丈夫的一片痴情深深感到动,心中荡起无限相思之情。面对一望无际的西湖美景,便仿少游诗体,也作了一首回环诗,遥寄远方的亲人:

苏小妹的诗的读法是:

采莲人在绿杨津, 在绿杨津一阕新;
一阕新歌声漱玉, 歌声漱玉采莲人。

苏东坡在一旁深为小妹的过人才智暗暗高兴,他也不甘寂寞,略加沉吟,便提笔写了如下一首:
这首诗的读法是:

赏花归去马如飞, 去马如飞酒力微;
酒力微醒时已暮, 醒时已暮赏花归。

苏氏兄妹也派人将他们的诗作送与秦少游。

苏东坡回文题金山

金山寺雄峙于长江之滨,历来为游览胜地。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慕金山寺之名,也曾荡舟于明月之中。眼看那江潮雪浪,水天一色,渔火点点,渔歌互答的美景,禁不住醉意微荡,旷怡愉悦,满腹诗情油然而起。他略加沉吟,一首《题金山寺》的回文七律便跃然纸上。
这首七律是:

潮随暗浪雪山倾, 远浦渔舟钓月明。
桥对寺门松径小, 巷当泉眼石波清。
迢迢远树江天晓, 蔼蔼红霞晚日晴。
遥望四山云接水, 碧峰千点数鸥轻。

这首七律讲究平仄对仗,把金山寺的美妙风光,尽收于诗中,读起来令人心旷神怡,情趣盎然。然而更妙的是,这首诗若倒读起来,同样是韵味无穷。
轻鸥数点千峰碧, 水接云山四望遥。
晴日晚霞红蔼蔼, 晓天江树远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巷, 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 倾山雪浪暗随潮。

王安石的《泊雁》诗

宋朝著名文学家王安石,创造态度非常严谨,他的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曾称为千古绝唱,他的另一首回文诗《泊雁》更是匠心独运,使后人望尘莫及:

泊雁鸣深渚,收霞落晚川。
柝随风敛阵,楼映月底弦。
漠漠汀帆转,幽幽岸火然。
壑危通细路,沟曲绕平田。

短短八句,落霞鸣雁,壑危田平,岸边有灯火,江中有帆船,不但有景有情,还有色有声,是幅画家难以画出的美妙的淡泊宁静的图画。
如果把上面的八句颠倒过来诵读,音韵依然谐和,意境更加清新幽深。诗的形式的变化,丝毫不挫伤原诗的内容,不能说不是作者妙手经营的结果。

田平绕曲沟,路细通危壑。
然火岸幽幽,转帆汀漠漠。
弦底月映楼,阵敛风随柝。
川晚落霞收,渚深鸣雁泊。
陈朝老的《暮春》六言诗
陈朝老,字廷臣,宋祥符末年太学生。他为人刚直,论事剀切,曾因多次上书力谏而遭贬,后遇赦而归耕石门。绍兴年间,朝廷曾三次下诏书征召,朝老坚辞不赴,世有陈三诏之美名。
陈朝老不但在政治上有独特见解,他的诗文也另辟蹊径,其中有一首六言回文诗《暮春》,历来为文人所称道。

正读
纤纤乱草平滩,冉冉云归远山。
帘卷深空日永,鸟啼花落春残。
反读
残春落花啼鸟,永日空深卷帘。
山远归云冉冉,滩平草乱纤纤。

……
古代诸如此类的诗词是很多的,说明古人对我国文字的理解深透的程度。某种意义上,我倒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练笔方法;只有对文字吃透了,创作的时候才能得心应手,才能用字自如。难道朋友不觉得吗?{:soso_e18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8-26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碧水清波 发表于 2013-8-26 11:59
正统思想的人会觉得误人,但假如从另一角度去看,却不尽然。古代的文人,不但有吴绛雪的十字回文,还有梁 ...

那请问一下,这些文章是你自己默写出来的?还是复制粘贴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3-8-27 03:29 | 显示全部楼层
写轮 发表于 2013-8-26 22:03
那请问一下,这些文章是你自己默写出来的?还是复制粘贴的?

当然是复制粘贴的咯,因为这是我学习诗词的资料啊。只是里面也参杂我的个人体会而已。{:soso_e120:}怎么?这很重要吗?{:soso_e132:}
谢谢朋友的赏读{:soso_e16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14 23:27 , Processed in 0.07418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