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30|回复: 29
收起左侧

秋思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0-19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秋思
不向烟波问世情,隐来竹寺听虫鸣。
风流岂赋秋容老,寂寞空闻夜气清。
九转枯肠裁未得,一宵华鬓染新成。
萧森见处无人影,但着秋风步月行。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11-5 22:43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6-10-19 14:28 | 显示全部楼层

    秋思

    第一联扬中伏抑,第二联一“岂”一“空”,抑中带扬,只是以为“夜气清”稍有不妥,第三联抑,只是转得狠了些,第四联恰到好处。总体得几分顿挫之姿,第三联以为宜再改动一点。
    此作颇见工夫,潜气内敛,却能不滞,颇值得学习。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0-19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秋思

    萧森见处无人影,但着秋风步月行。
    欣赏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0-19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秋思

    总体工稳,大有进展.
    夜气或可气色,秋容老/气色清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0-19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秋思

    平仄方面好像有点问题?!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0-19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秋思

    下面引用由风里落花2006/10/19 07:19pm 发表的内容:
    平仄方面好像有点问题?!
    无不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10-19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秋思

    下面引用由szygx2006/10/19 07:08pm 发表的内容:
    总体工稳,大有进展.
    夜气或可气色,秋容老/气色清
    謝謝指教!!
    嗯 確實不錯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0-20 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秋思

    下面引用由风里落花2006/10/19 07:19pm 发表的内容:
    平仄方面好像有点问题?!
    韵律方面确实有可以商酌之处:
    1.“听虫鸣”三字皆弱感不妥。建议用“辨”字或“谛”(“细察”“详审”之意)字换“听”字。
    2.“九转枯肠裁未得”的“得”字语调上也太弱,建议用“获”字换“得”字。
    个人浅见,卤莽之处望作者海涵。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0-20 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秋思

    下面引用由碧海银鲨2006/10/20 01:10am 发表的内容:
    韵律方面确实有可以商酌之处:
    1.“听虫鸣”三字皆弱感不妥。建议用“辨”字或“谛”(“细察”“详审”之意)字换“听”字。
    2.“九转枯肠裁未得”的“得”字语调上也太弱,建议用“获”字换“得”字。
    个人浅 ...
    “听”当为仄声,稍不妥,但用“辨”和“谛”更不妥,因为这两字都有凝神细听的意思,与诗意不合。既然是“隐来”,当是无为,只是偶然听到虫鸣。还不如用个“有”字。其实“听”字很好,并不是非要完全合律,比如“白云千载空悠悠”也是三平尾,并不影响其地位。
    “九转枯肠裁未得”整句差些味道,而且不太理解。
    全诗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0-20 13:06 | 显示全部楼层

    秋思

    [这个贴子最后由大唐虫子在 2006/10/20 01:10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羊之羽2006/10/19 02:28pm 发表的内容:
    第一联扬中伏抑,第二联一“岂”一“空”,抑中带扬,只是以为“夜气清”稍有不妥,第三联抑,只是转得狠了些,第四联恰到好处。总体得几分顿挫之姿,第三联以为宜再改动一点。
    此作颇见工夫,潜气内敛,却能不 ...
    “夜气清”我倒不觉不妥,正好和后面的“步月行”遥相呼应,只是觉得“闻”字不好,看不出怎么“闻”的,不如用“识”或者“知”字。羊兄以为呢?不妨说详细些。
    很喜欢这首诗,可能因为和我风格很像吧。哈哈。不过楼主笔力远在我之上。信笔妄言,勿怪。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0-20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秋思

    下面引用由大唐虫子2006/10/20 00:58pm 发表的内容:
    “听”当为仄声,稍不妥,但用“辨”和“谛”更不妥,因为这两字都有凝神细听的意思,与诗意不合。既然是“隐来”,当是无为,只是偶然听到虫鸣。还不如用个“有”字。其实“听”字很好,并不是非要完全合律,比 ...
    谢谢大唐虫子
    不过愚仍觉得“白云千载空悠悠”似不可比。
    本处“空”字应读第四声,“闲着”的意思。
    退一步来说,就算是读第一声,因为本处语音特意拉长,效果跟第四声别无差异。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0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秋思

    聽字本來就是仄聲!!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0-20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秋思

    下面引用由大唐虫子2006/10/20 01:06pm 发表的内容:
    “夜气清”我倒不觉不妥,正好和后面的“步月行”遥相呼应,只是觉得“闻”字不好,看不出怎么“闻”的,不如用“识”或者“知”字。羊兄以为呢?不妨说详细些。
    很喜欢这首诗,可能因为和我风格很像吧。哈哈。 ...
    大唐虫君所言不谬!额联可为“风流岂赋秋容老,寂寞空识夜色清”。哈,顺水推舟。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0-20 15:18 | 显示全部楼层

    秋思

    不向烟波问世情,隐来竹寺听虫鸣--好去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0-20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秋思

    下面引用由悟之山房2006/10/20 02:50pm 发表的内容:
    大唐虫君所言不谬!额联可为“风流岂赋秋容老,寂寞空识夜色清”。哈,顺水推舟。
    “风流岂赋秋容老,寂寞空识夜色清”
    谢谢悟之山房君之范句。
    然个人认为仍有不同之处:
    1.本联三平尾出在起句,所以无大碍;而楼主的是出在收句。
    2.本联上联的缺陷,还可以通过下联来补救,以达到平衡。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0 16:19 | 显示全部楼层

    秋思

    下面引用由悟之山房2006/10/20 02:50pm 发表的内容:
    大唐虫君所言不谬!额联可为“风流岂赋秋容老,寂寞空识夜色清”。哈,顺水推舟。
    平仄不分 識仄也
    聞氣有何不對?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0-20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秋思

    下面引用由蝶依2006/10/20 02:13pm 发表的内容:
    聽字本來就是仄聲!!
    呵呵,“听”字古人多用作平声,刚查了一下,确可当仄声用。其实即使是平声也没什么啊,我很喜欢这句,读去声反而不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0-20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秋思

    下面引用由蝶依2006/10/20 04:19pm 发表的内容:
    平仄不分 識仄也
    聞氣有何不對?
    是我随手了。主要是觉得“闻”字有些欠妥,并没有第二人出现,又怎么能听说呢?用“知”和“言”似乎都要好些。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0-20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秋思

    下面引用由蝶依2006/10/20 04:19pm 发表的内容:
    平仄不分 識仄也
    聞氣有何不對?
    “闻”字确实合韵
    “识”字不太妥当
    除了前面说的“听”“得”需加重外
    还有尾句的“着”字处似乎也需加重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0-20 17:17 | 显示全部楼层

    秋思

    下面引用由碧海银鲨2006/10/20 05:07pm 发表的内容:
    “闻”字确实合韵
    “识”字不太妥当
    除了前面说的“听”“得”需加重外
    还有尾句的“着”字处似乎也需加重
    不觉得,首句就说了“不向烟波问世情”,很超脱,接下来下笔要轻才好。整首诗沉而不郁,气凝而不重,正是我喜欢的类型。反而觉得第五句重了,笔轻意凝为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8 22:24 , Processed in 0.09037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