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格律诗词一束
《七律•偶感》
遥观月亮挂天边,
忘却地球也是圆。
一悟微尘旋脚下,
顿知大梦即当前。
百年老病何堪忍,
刹那死生殊可怜。
鹤到辽东空感叹,
不如吹笛隐林泉。
《七绝•四十有感》
游戏人间四十年,
备尝苦辣与酸甜。
而今识得原无我,
顿觉身心俱释然。
《临江仙•感春》
独坐屋前槐树下,
微风阵阵清香。
闲来无事可商量。
此情难得久,
消受好春光。
身似浮萍心似月,
古今正道沧桑。
缺圆圆缺亦寻常。
孤舟停野渡,
一任世人忙。
《乌夜啼•感秋》
身心尽日清闲,
坐江边。
阵阵凉风轻拂,
好秋天。
黄昏月,飘零叶,惹人怜。
此刻一番诗意,
与谁言。
《感怀》2004,10,25
匆匆岁月已流走
碌碌身心不自由
但愿抛开尘俗事
明朝散发弄扁舟
《七绝一首》2005,10,25
癫狂柳絮终归土, 恩爱夫妻应惜缘。 虽说百年如露水, 相濡以沫是真诠。
《七律•叹无明》2005,11,5
阿僧祇劫住娘胎,
念念万年演化来。
幼稚前身无记忆,
成人今世更悲哀。
三生一体虽非我,
百媚千娇难忘怀。
堪叹芸芸轮转去,
死而不已为何哉?
《题佛果四智》
大圆镜智映全体
一切妙观入细微
利乐有情成所作
自他平等大慈悲
注:佛果四智:即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大圆镜智离诸分别,所缘行相微细难知,不妄不愚一切镜相,性相清净,离诸杂染,如大圆镜之光明,遍映万象事理,纤毫不遗。平等性智观一切法,自他有情,悉皆平等,与大慈悲等恒共相应,平等普度一切众生。妙观察智善观诸法自相、共相,无碍而转,依有情众生不同根机,自在说法,教化众生。成所作智欲利乐诸有情,故能于十方以身、口、意三业为众生行善,成本愿力所应作事。具此四智即可达于佛果。
2005,11,10
《非想非非想处天》
非想非非想处天
神仙空色乐无边
禅关一破齐生死
所谓永恒一瞬间
注:非想非非想处天:非想非非想乃就此天之禅定而称之。此天之定心,至极静妙,已无粗想,故称非想;尚有细想,故称非非想。又作非非想天、无思想亦无无想天、有想无想智天、非想非非想天、非有想非无想处天。乃无色界之第四天。此天位于三界九地之顶上,故又称有顶天。首楞严经卷九云:“识性不动,以灭穷研,于无尽中,发宣尽性。如存不存,若尽非尽,如是一类,名为非想非非想处。”又此天之寿量,长阿含经卷二十载为八万四千劫。
2005,11,15
《天衣无缝甚稀奇》
天衣无缝甚稀奇
悟到此间更不疑
难怪如来如去也
天衣无缝甚稀奇
2005,11,17
注:《金刚经》云:“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故名如来。”如来:指已经觉悟了的人,佛的十号之一。如即不变、真如之意;来即现身于现世之意。如去:如来的别名。若将tathagata拆分为tatha(如) 和gata(去),则为如去;若将其拆分为tatha(如)和agata(来),则为如来。
《瞬间湮灭》2005-11-28
如梦三千大世界
瞬间湮灭不稀奇
可怜亿万娇姿态
都是影尘与劫灰
《死去》2006-8-13
死去无明又转生
因缘十二果相承
莫言身坏便归灭
自断善根苦更增
注:《地藏十轮经》卷七云:“拔无因果,断灭善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