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57|回复: 4
收起左侧

绝句 仲夏东门外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9-17 12: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仲夏东门外
蝶影离花草露摇,
蜻蜓戏钓颤浮漂。
几棵青栗生隔岸,
数对黄鹂筑吊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9-17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绝句 仲夏东门外

  观察很仔细。细读还是感有些囿有景物之中,意境未得极大升华。
  我在想,全诗写景的诗也有佳作,但做到意在景中则不易。试说之,权作探讨。能以写景而达意的,我想应称之为“意象”。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9-17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绝句 仲夏东门外

说得对,即便是一幅画,也该有意有境,否则绝不是完美的艺术作品。受益,谢谢蛙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9-17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绝句 仲夏东门外

兄客气,蛙也是想到,试说之。应当说这也是我们共同追求的一种境界吧!
在读此诗时,我也想到了一首大家熟知的诗,全诗写景,两联对仗,以此再探讨一下大有益处。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陵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后两句也写景,但“千秋”和“万里”,极大的拓展了作者的思路,应当说不完全是景,不但是作者看到的,更是他想到的。由眼到而神到,跨越了时空。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9-17 13:23 | 显示全部楼层

绝句 仲夏东门外

哈哈!巧得很,当时正是杜甫这首千古佳绝,才使我描绘这整幅的风景;却没有追研他老人家隐含在深一层的东西,使得画面带有琢痕,未免想起东施效颦。不过这样一来更好:有您的蛙声,身在此山中也识得庐山真面目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11-12 14:12 , Processed in 0.14582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