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83|回复: 28
收起左侧

[原创]七律:秋怀八首(新韵)及枫江先生和作赏析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0-27 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新竹在 2007/11/05 14:35 第 2 次编辑]

——此一组七律共八首,采用中华新韵第九部(文en,in,un),为学习同韵多作的练习作。
------------------------
之一  月下桥头感吟
独步桥头夜色沉,寒江冷月对愁吟。无蓬船上零丁客,闹市街头寂寞心。
一曲清鸣付流水,三分异骨觅芳魂。而今碌碌回眸处,已是苍苍半百身。
之二  平凡快乐的生活
华年如水亦如尘,养得秋香不老身。厨下寻章成妙对,窗前问曲入弦音。
镜头留住花姿俏,屏幕刷出股价新。常把童心吟日月,粗茶淡酒也清醇。
之三  视都市生活之感怀
车龙过处起浮尘,八面滔滔不倦身。宝马豪宅思大志,家香野味醉童心。
双肩负债二十载,半世偏劳三百斤。苦乐华都一场梦,眼前多是梦中人。
之四  二零零七年之城市股民
股海波涛数载沉,而今作浪起风云。城中老少家家乐,屏里红兰日日新。
长短投资皆有道,春秋收获岂无痕。输赢线上说成败,莫作槐安树下人。
之五  中元节感怀外公外婆
又是中元月一轮,遥思双姥泪倾盆。茫茫隔世二十载,涩涩悲怀知几人。
静夜望穿天路远,愁心饮尽玉杯深。今宵香火幽幽处,惟向阴山忆厚恩。
之六  二零零六年深秋雁北游
雁北钟声霜月晨,轻裘不耐晓寒深。雄峰更有诗仙笔,奇寺空悬鬼斧痕。
云岗神窟尊法象,石佛慧眼看红尘。五台宝刹灵山路,多少凡夫叩善门。
之七  七夕于兰州黄河第一桥边
陇上风吹月一轮,千千乌鹊聚祥云。牛棚草舍鸳鸯梦,锦绣天宫俗世姻。
桥上欢心桥下水,眼前珠泪眼中人。千年传颂多情事,写尽悲欢也是真。
之八  中秋于广州夜吟
八月金秋香溢门,寒光如水月如盆。轻车简旅三千里,粤海花城一缕魂。
客舍不思身是客,尘寰早忘命如尘。高天送我及时雨,报得秋香胜早春。

    自从我的秋怀八首在博客发表后,得枫江先生雅和,所和八首七律各具情致,从中可看出作者深厚的文字功底和浪漫的艺术风格,无论在文字上和思想上都堪称精品。现就个人的理解对其要义作浅析如下:
------------------
  之一  月下吟
  寒蝉声弱夜深沉,独倚郊亭月下吟。落叶飞花悲墨客,流萤泣鸟扰人心。
  秋风又皱西湖水,云梦难逢越女魂。常忆笙歌得意处,不如灵隐拜金身。
--------------------------------------------------------------------------------
  此律起联写景,颔联用了“落叶飞花”、“流萤泣鸟”作承,对景色进一步细描;又用了“悲墨客”、“扰人心”为下联的转预作铺垫。颈联接上作转,又进一步引出了“西湖”、“云梦”及“越女”。此律若为自感之作,把前面的意思联系起来,西湖在杭州,越女又是浙江绍兴一带的女子,尾联又以灵隐作结,可以想象作者思念的当是一位擅长笔墨的江南淑女,而这位淑女与作者的关系亦非寻常。尾联出以“常忆笙歌得意处”,然而当初不再,回忆又有何用?无奈中以求仙问佛之念作结,表现出作者具有较强烈的避世思想,与原作低沉的格调相比,有异曲同工之妙。
  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起句入韵的律诗,次韵只要压第一、二、四、六、八句的韵脚即可,然而此律却采用了每句通压的形式,创作上难度较高,且起承转合,层次分明,显示出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
  二  快乐
  吟诗作赋忘俗尘,一瓣心香醉自身。浪里寻鱼出妙对,庭前赏夜伴琴音。
  笔描冬雪梅花俏,心倚春枝柳色新。闲品野村茅店月,乡间酒味最清醇。
--------------------------------------------------------------------------------
  此律和原作一样,都是描写平凡而快乐的日常生活,且采用同样的笔法和结构,颔联以写垂钓和弄琴的情景作承,颈联以绘画和赏柳的情景再承,显示出作者丰富多彩的生活情趣。最后以品酒兼作转、合,同时隐含对平淡生活的讴歌,通篇诗意得以提升。
  此律同样采用每句通压的技巧,再加诗意的相似,与原作唱和,起到了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
  之三  都市感怀
  村娃出世入红尘,尝胆卧薪度自身。曾立移山填海志,也生戎马报国心。
  风霜几度摧白发,岁月三番扣命门。酒醉秋亭说旧梦,可怜不是画中人。
--------------------------------------------------------------------------------
  此律为自感之作,短短八句,基本概括了作者的前半生。起联、颔联写了少年大志,青年戎马,一个“尝胆卧薪”,表现出作者学习之刻苦,报国之忠诚,,从中亦可见作者不平凡的生活经历。接下来一转,“风霜几度摧白发,岁月三番扣命门”,可以感到在人生之转折的关键时刻,一定有过令作者刻骨铭心的不寻常经历。最后以醉酒时的慨叹作结,与第一首所表现出来的避世思想如出一辙。
  原作的这一首是以局外人的身份描写大都市很多中、青年人为了房子和车子都背上了巨额负债,夫妻半世辛劳的情形,所发的是对他人的感慨。与此律相比,所感之深显然不够,读来不如和作这样感人肺腑。
  之四  零七年国庆
  小雨霏霏天色沉,长街花伞密如云。秋霖潇洒家国乐,广场恢宏气象新。
  万朵新花开大道,千般欢笑露春痕。神州百代谁成败,且问追风赶浪人。
--------------------------------------------------------------------------------
  此一首描写国庆节街头的热闹场景,起联以对细景的描写开始,继而扩大视野,以更宽阔的场面作承;接着以颂扬的笔法转,道出了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历史规律,尾联结的冷静且深沉,非具有成熟思想的人,难以在这时还能作如此的冷眼旁观。对最后一句的“问”字,个人觉得不如用“看”更好,因为在潮流中搏击的人,当时是很难感觉到自身成败的。只有旁观者,甚至后人才可以评说,这样也与作者处于冷眼旁观的地位较为吻合。
  之五  中秋感怀
  高举金樽望月轮,老翁腮上雨倾盆。菊香不醉伶仃客,云梦难逢寂寞人。
  愁倚楼台空念远,魂游故里旧情深。独吟灯火阑珊处,泪染新词忆母恩。
--------------------------------------------------------------------------------
  这一首与原作相同,也是怀念之作,亦每句通压,所不同的是,原作怀念的是外公和外婆,这一首是作者怀念自己的生身母亲。每逢佳节倍思亲!对自己的亲人,无论他(她)们在与不在,那一份思念都是无法消除的。“愁倚楼台空念远,魂游故里旧情深”,表现出作者对母亲感情之深,但一个“空”字,却又显得那份思念是那么的无奈!无可如何中也只有“独吟灯火”,用笔把那些含泪的回忆写下来,以此来寄托对母亲的哀思!
  之六  秋游五台山
  五台晓月黛罗晨,岭叶初红小径深。香绕殿堂思画笔,钟鸣旭日忘秋痕。
  客来四海求佛象,人问三生厌世尘。苦旅遥遥多岐路,不如落发入禅门。
--------------------------------------------------------------------------------
  这首秋游五台山与原作内容相似,但结构不同。原作因为同时写了游览雁北的三处景观,所以颔联与颈联以并列的形式,共同作为起联的承,而以尾联上句作转,下句作合。这一首游记,先以大场景的山色作起,再以佛堂内部的景象为继,然后一转而生感慨,最后归结于议论,再次表现出愤世嫉俗避世思想,作者的心理情态,于此可见一斑。
  尾联上句中“歧”字的位置,在这里本当用仄声字,出律了。可能是过分追求通压了吧。
  之七  七夕
  萤火流光月半轮,天河星冷绕残云。海棠孤影摇秋梦,怨侣悲思叹孽姻。
  泪洒七夕离恨水,情迷一世断肠人。翻书借问牛郎事,半是虚无半是真。
--------------------------------------------------------------------------------
  这一首也是以七夕为题材,由写七夕的夜景起,起承转合,环环相扣,一气呵成。其中用了“星冷、残云、孤影、孽姻、离恨水、断肠人”,可见对牛郎织女的故事悲叹多于赞美,反映出作者内心对爱情的价值观。最后以“半是虚无半是真”作结,大好,将意境凭空拔高一节。
  原作的这一首从意思上说是以积极的态度描写牛郎织女每年一次相会时的欢乐情绪的,而此律却立足于悲叹,两首各反应一个侧面,既对立又统一。此和作同样采用每句通压的形式,手法之老道令人赞叹!
  之八   暮春雨吟
  雨打轩窗复扣门,梨花小院水倾盆。燕声阵阵如人语,落蕊纷纷似雪魂。
  寂寞空庭思远客,孤独秃笔写红尘。鬓边白发留遗恨,转瞬芳园又暮春。
--------------------------------------------------------------------------------
  最后一首前两联写景,由近到远分别起、承,颈联以感转,既思念远方的朋友,又慨叹尘世的烦恼。尾联则以叹合,感叹自己流年易逝,许多理想已无机会实现,只有抱恨余生了,同时也感叹秋雨春风、暮去朝来之速!
  总之,枫江先生的八首和作,无论从文字功底或艺术表现力,都堪称上乘之作。读者从字里行间不仅可以感受到诗词的艺术魅力,还可真切的感受到作者愤世嫉俗,希望超脱的避世思想。同时虽有愤世,却无恨意,亦可见得作者对待生活的坦然胸怀和平常心态,实为不可多得的佳作妙文!
  最后,对于枫先生的雅和,再次表示感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0-27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律:秋怀八首(新韵)及枫江先生和作赏析

一曲清鸣付流水,三分异骨觅芳魂。而今碌碌回眸处,已是苍苍半百身
喜欢
欣赏先生妙笔!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0-27 11: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律:秋怀八首(新韵)及枫江先生和作赏析

都有佳句,欣赏!
喜一、六、七~~~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0-27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律:秋怀八首(新韵)及枫江先生和作赏析

xiedehao 写得好。欣赏。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0-28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律:秋怀八首(新韵)及枫江先生和作赏析

多有佳句,而且不是无病呻吟之作,喜欢!只是其中有些用词过于平俗,使诗境有欠高格。建议斑竹给予此组诗相应重视。问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0-28 12:1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律:秋怀八首(新韵)及枫江先生和作赏析

好诗学习,问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10-28 1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律:秋怀八首(新韵)及枫江先生和作赏析

多谢几位朋友关注,希望与大家互相学习、交流。问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0-29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律:秋怀八首(新韵)及枫江先生和作赏析

好诗!欣赏!江月君有丰富的生活底蕴,均有感而发,真个是“写尽悲欢俱是真”。构思造句,驱遣自如,笔锋老练,皆有佳句。词虽平易,却言简意深,耐人寻味。且格律婉转自如,音韵妍美。此不加精,余皆不用加精矣。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10-31 13: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律:秋怀八首(新韵)及枫江先生和作赏析

下面引用由浮此一生2007/10/29 23:07 发表的内容:
好诗!欣赏!江月君有丰富的生活底蕴,均有感而发,真个是“写尽悲欢俱是真”。构思造句,驱遣自如,笔锋老练,皆有佳句。词虽平易,却言简意深,耐人寻味。且格律婉转自如,音韵妍美。此不加精,余皆不用加精矣。
-------------------
多谢朋友鼓励!新来此地,希望和大家多交流、学习,共同进步!问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0-31 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律:秋怀八首(新韵)及枫江先生和作赏析

一组好诗  学习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9-7-30 14:13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7-11-5 14: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律:秋怀八首(新韵)及枫江先生和作赏析

    今天看到先生发的赏析贴时才知道原发过此贴,遂找出来。先生用平淡语道悲欢,运笔自如,富生活底蕴。和作及赏析亦是精彩分呈,因诗韵只发原创贴,竹子冒昧将赏析贴转过来,一并放在此贴中挂起来大家欣赏。
    (先生单发的赏析贴竹子随后会删除,给您带来的不便请谅。)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1-6 0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律:秋怀八首(新韵)及枫江先生和作赏析

    一组好诗,学习并收藏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11-6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律:秋怀八首(新韵)及枫江先生和作赏析

    下面引用由新竹2007/11/05 14:52 发表的内容:
    今天看到先生发的赏析贴时才知道原发过此贴,遂找出来。先生用平淡语道悲欢,运笔自如,富生活底蕴。和作及赏析亦是精彩分呈,因诗韵只发原创贴,竹子冒昧将赏析贴转过来,一并放在此贴中挂起来大家欣赏。
    (先 ...
    -----------------
    多谢新竹版主鼓励,我来这里也是希望在和大家的交流中学习到更多的东西。问好版主,也问好各位同好!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我这里先谢过了,礼!:-)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1-7 21: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律:秋怀八首(新韵)及枫江先生和作赏析

    欣赏佳品!!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1-8 06: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律:秋怀八首(新韵)及枫江先生和作赏析

    [这个贴子最后由野蟒在 2007/11/08 08:06 第 2 次编辑]

    我说一句:诗不错,正如版主所说:“平淡语道悲欢,运笔自如,富生活底蕴。”
    所不足是:少有好的、妙的、严谨的对仗。如:“诗仙笔”对“鬼斧痕”,意境不错,但“笔”对“痕”,一是物,一是象,有欠工整,有点勉强。
    好的对仗能给诗添色,不知楼主赞同否。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11-8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律:秋怀八首(新韵)及枫江先生和作赏析

    [这个贴子最后由·西江月·在 2007/11/08 21:08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野蟒2007/11/08 06:34 发表的内容:
    我说一句:诗不错,正如版主所说:“平淡语道悲欢,运笔自如,富生活底蕴。”
    所不足是:少有好的、妙的、严谨的对仗。如:“诗仙笔”对“鬼斧痕”,意境不错,但“笔”对“痕”,一是物,一是象,有欠工整,有点 ...
    --------------------
    多谢先生指点,有礼了!:-)
    先生所言皆正理,律诗中的两对,不仅是添色问题,应该是律诗结构中的要害。其中确有几处,因笔力有限,再三斟酌也难以找出更好的,为不因词害意,也只好姑且这么用了。
    至于先生所举之例,“诗仙笔”中的“笔”,是指李白留下的“壮观”二字,这里应该理解为笔迹,而非“笔”之物吧。
    再谢先生不吝,并问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1-8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律:秋怀八首(新韵)及枫江先生和作赏析

    [这个贴子最后由野蟒在 2007/11/09 07:48 第 2 次编辑]

    如此说来先生此处之“笔”乃“笔迹”,也属象,其实最好用“迹”字。但先生用的又是新韵,“迹”字新韵当是平声,又不行,难!
    但即便如此解释,“诗仙”对“鬼斧”也不是个工整的对,前是个(李白)人,后是泛(无所指的造化其他的)物,“仙”(第2字)对“鬼”(第1字)也错位,我谬!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4-24 23:51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7-11-8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律:秋怀八首(新韵)及枫江先生和作赏析

    谁点评的,曲解多多,谬也。。。。妙句赞。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11-10 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律:秋怀八首(新韵)及枫江先生和作赏析

    下面引用由野蟒2007/11/08 21:19 发表的内容:
    如此说来先生此处之“笔”乃“笔迹”,也属象,其实最好用“迹”字。但先生用的又是新韵,“迹”字新韵当是平声,又不行,难!
    但即便如此解释,“诗仙”对“鬼斧”也不是个工整的对,前是个(李白)人,后是泛(无 ...
    -------------------
    啊!多谢先生如此耐心指点,只能容以后再精雕细琢了。问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11-13 2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律:秋怀八首(新韵)及枫江先生和作赏析

    下面引用由野蟒2007/11/08 06:34 发表的内容:
    我说一句:诗不错,正如版主所说:“平淡语道悲欢,运笔自如,富生活底蕴。”
    所不足是:少有好的、妙的、严谨的对仗。如:“诗仙笔”对“鬼斧痕”,意境不错,但“笔”对“痕”,一是物,一是象,有欠工整,有点 ...
    曾记得在网上看见一篇文章,提到“在律诗中以宽对为佳,工对为次”(大意)的观点,我颇有几分认同。在律诗中对仗过于工整,或流于纤巧,或损害内容,得不偿失。一般来说,宋诗的对仗比唐诗纤巧,但艺术水平反而较低。当然,也不能一概而论,还是要看具体情况来决定。浅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11-12 23:21 , Processed in 0.16136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