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60|回复: 25
收起左侧

七 绝 (读易之二)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7-5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无弦斋主在 2008/07/05 11:33 第 5 次编辑]

            七 绝 (读易之二)
              潜龙勿用待时机,
              
              天道酬勤不与欺。
                           
              向宇冲飞须合度,
      
              亢龙有悔惜知迟。
(按:此诗,读“乾”卦之一得。余七绝读易一诗,有友
      引“乾”卦两爻互探。余有复。今再伸而成绝一首。
     “乾”卦,六十四卦之首。其“初九”爻曰:“潜龙,
      勿用”;其“上九”爻曰:“亢龙,有悔”。“潜龙,
      勿用”,是说自身修养尚未成熟时,才华尚未被认识
      时,切不可急于求成,急功近利,要善于隐而不露,
      等待时机。“亢龙,有悔”,是告诫人们,不要在成
      就、胜利面前冲昏头脑,只知一味盲目向前,需知物
      极其反,盛极必衰,事过极,奋过亢,必有悔。总的
      思想,都是教导人们顺乎自然,行事有度,不可有违
      天道即事物发展的规律。机、欺、迟,邻韵通。)
[wma]http://www.yf.net.cn/musichall/071018-08.mp3[/wma]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7-5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七 绝 (读易之二)

呵呵,斗胆解析一下:
潜龙勿用待时机,天道酬勤不与欺。----------冬天已经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向宇冲飞须合度,亢龙有悔惜知迟。----------惜春常怕花开早,故烧高烛照红妆.
斋主说的是易理,我说的是预测.理则然矣,预常疑之.其实我觉得周易最难的不是理解,而是记忆和分析,于记忆而言太过古拗,凌乱.至于分析吗,举个例子,木生火,又有一说木多火塞(中医也有这一说).道理是这个道理,但总给人感觉有点诡辩的意味,是进亦圆,退亦圆.
我对周易了解是皮毛之皮毛,几次想读进去,都败下阵来.但很感兴趣尤其是预测,就象对宗教明明不信,但却总是好奇,妄言几句,斋主莫笑才是.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7-5 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七 绝 (读易之二)

很高兴有朋友一道来学习、探讨《易》学。
关于预测学,我也学过一阵。至今,似信不信,说不清。
说不信,却真“巧”有很准的;说信,又知这本玄学。
于是只好姑且搁之。偶尔当作游戏玩玩。
至于说到“木生火,木多反塞”,这确是真的。并非诡辩。
这就是通常说的物极其反的道理。生活中也可取得此识。
旧时用“灶”,用木生火,添之适度,保持火旺。
木太多了,灶堂堵塞无空气流动,火必灭。
又如,“水能生木”,田禾需要水,适度则禾壮生,若水过量,则根烂矣!
故世间万事,都离不开一个“度”。适度则兴,过度则废。
中医学讲五行调节适度,也是有其根据。本人未学过医,不敢多言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7-5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七 绝 (读易之二)

这里的意义很深刻.然而往往事与愿违.
这个 度 用在这里非常合适.其实人生万事,都该掌握一个 度 字~拿捏的好,着实不易!
问好斋主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7-6 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七 绝 (读易之二)

适“度”则兴,过“度”则废。可谓经历史长河无数事实验证颠扑不破的真理。
大至国策,小至日常生活,莫不如是。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7-6 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七 绝 (读易之二)

万事只求一“适度”。处事如此,待人又何尝不如此。澄心,静想,默识,然后知不足与有无。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7-6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七 绝 (读易之二)

然!那个地方人事祥和,必是相互间以“合度”律己待人;
    那个地方纷争不绝,必是相互刻意“过度”律人宽己。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0-21 15:20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8-7-6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七 绝 (读易之二)

    易,不易。我不懂,不说了,呵呵~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7-6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七 绝 (读易之二)

    此“易”非那“易”。此“易”非“不易”。
    你天天生活在“易”中,焉能不懂?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0-21 15:20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8-7-6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七 绝 (读易之二)

    下面引用由无弦斋主2008/07/06 12:26 发表的内容:
    此“易”非那“易”。此“易”非“不易”。
    你天天生活在“易”中,焉能不懂?
    日子过得“不易”啊,无弦兄~~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7-6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七 绝 (读易之二)

    呵呵!
    日子天天“易”!
    “易”,简言之,变易之学也。阐发宇宙万物一切变化现象之属性及其规律。
    其中心思想,乃阴阳变化论。《易》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哲学中的哲学”。学祖国传统文化,安能不学《易》?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7-6 18: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七 绝 (读易之二)

    下面引用由无弦斋主2008/07/06 08:05 发表的内容:
    适“度”则兴,过“度”则废。可谓经历史长河无数事实验证颠扑不破的真理。
    大至国策,小至日常生活,莫不如是。
    适“度”则兴,过“度”则废。——读后受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7-6 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七 绝 (读易之二)

      斋主误会了,我说的诡辩不是指道理本身,而是于郎中术士而言.中医确实是块宝,糟粕也不少,不说了再说估计会挨骂了呵呵.至于预测家,我看过绍伟华(据说是邵康节的后人)的两本关于四柱预测的书,给我的感觉就有不少诡辩的成分.

    斋主说到预测准,我记得有本心理学书上说:"这类预测的准确率一般都在50%以上,事实上还要更高些"因为我们问的往往是两个答案,加上术者的客观分析,再加上那点玄而未明的规律,成功率往往很高.我感兴趣就在这点规律上,说不信却好奇.
      至于易经,我觉得它是指南针,不是具体开那把锁头的钥匙,是关于世界观的科学.从这点上正如斋主所说"群经之首';“大道之源"也不为过.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11-5 22:43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8-7-6 21: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七 绝 (读易之二)

    没研究,只好路过。。。。。。。。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7-7 19: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七 绝 (读易之二)

    欢迎羊兄光顾!
    柴兄,我言词不周处,请谅!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7-8 11:47 | 显示全部楼层

    七 绝 (读易之二)

    世界三千宇洪荒
    周天卜卦无端量
    旦朝日暮两方丈
    戒尺一杆徒收藏

    这世界的变化无穷,宇宙也没有个尽头,那事物达到什么程度才叫极?又从何处而返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7-8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七 绝 (读易之二)

    大家都不容“易”啊。学习下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7-8 15: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七 绝 (读易之二)

    谢谢古越老乡关注!
    此确是至要。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7-8 15: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七 绝 (读易之二)

    谢谢中西过客关注!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7-8 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七 绝 (读易之二)

    谢检测!
    若以宇宙之变化言,无极。
    从事物发展的一定阶段言,有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11-14 15:44 , Processed in 0.166528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