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朋友们好,讲座之初曾向大家许下的诺言:既传授写作中争一字之奇的技法,好罢,今天我来兑现这个诺言。
曾记得,文革时期有那么一部样板戏,叫做《杜鹃山》。其中有段剧情:乡农们不堪地主老财的剥削压迫,上山落草。因自发革命,没有引路人。喋血打拼,处处失利。欲寻求党的领导,却找不到共产党员。有段对白很是精采:
“雷刚:你是说:抢?!
李石坚:对!抢!找不到就抢!”
其精采就在于这个“抢”字,首先,它出自农民军首领雷刚之口,丰富了人物性格,是肖像绘画的神来之笔。
雷刚轿夫出身,目不识丁,是位膀大腰圆的“大老粗”;更兼起自草莽,聚义山头。本着江湖英雄的杀富济贫的观念,是那种性格直率、不计后果、敢做敢当的家伙。
这个“抢”字只能出自雷刚之口,也必然出自雷刚之口!它如深山虎吼,掷地有声!
这个“抢”字使我们看到了农民军寻找党、寻找真理的迫切心情。其间几经寻觅,倍尝苦辛。都在这一抢字中倾诉。
这个“抢”字使我们先是一惊,继之一笑;惊其敢想敢干,爱其鲁莽憨直。正因为有了这个抢字,方使第一幕折子戏熠熠生辉!
至于这个字是怎么产生的呢?它的先决条件是:山下传来消息,有位女共党落入土豪恶霸武装势力的手中。
雷刚们正因找不到愁得团团乱转,若与土豪恶霸们商量,人家肯定不给;没办法,一不做,二不休,除动武硬来别无他途。这个“抢”字自然也就顺理成章了。
文革中的样板戏,人们褒贬不一,难有定论。不过我们今天所讲的只是这个“抢”字给作品带来的意义。(索隐派当然也包容了戏剧评论)。
诗僮在早期诗词创作中曾试着使用过这种技法,如以下举例:
例:
五言绝句《雨后过洞庭》
霞染湖乡柳,鸥迎荻港船。
谁家渔女笑,双浆剪春烟。
这首诗最早不是这样的:
五言绝句《雨后过洞庭》
霞染湖乡柳,鸥迎荻港船。
遥闻渔女笑,双浆剪春烟。
(老师评: 双浆剪春烟,非诗人之目不能见也;惜“遥闻”脱榫!若用遥闻,则“剪”字落空!)这里的“剪”字不但是 “诗眼”,还是个奇字。
一字之奇要顺势而成,方得神韵;若刻意追求,必形于做作,味同嚼蜡!
关于奇字之技法,应该讲清楚了。
好,今天讲到这里。朋友们晚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