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52|回复: 2
收起左侧

[原创]中原蔡洼行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4-28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蔡洼行
    一望无际的芦苇荡,扑棱棱飞起的野鸭子,箭一样湖面上飞驰的小船:这是我对原始蔡洼的最初印象,一个容易躲避敌人的洼地总该是这样的吧!
    蔡洼在萧县城西,是此次一行四十九人党员活动的目的地,去瞻仰淮海战役战前指挥部的遗址。
    “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用在路上似乎不太恰当,路上并没有多少开阔的田野。公路沿途不是灰头土脸凌乱不堪的楼宇屋舍,就是还没褪尽冬日寒气的枯树,偶尔一片果园、零星几树桃花还没看得分明,就象梦一样一闪而过了。
    先到了闵祠,是孔子的弟子孝贤闵子的祠堂,在一个庄子里。下了马路走了半里路才到,老远就见有一个一层楼高方圆百十米的大土丘,走近了看有碑,知道是闵子的墓。墓对着闵祠的北小门。等我从北往南绕到正门时,同行的“大部队”已从后门进了闵祠。拜见先贤走后门倒也便宜。后来听说正门一般是不开的,后门的钥匙由庄里什么人管着,找他通融一下,就给开了。祠堂、鬼驮碑、石鼎、古柏、银杏幽幽地透着些许古意。只是这里和大多数北方农民家里一样只讲外表,不修内里,屋里的陈设实在简陋,最珍贵的可能就是那些放在屋子里的汉画像石。以前听一位老同事说他的父亲曾在闵祠中教书办学,如今置身其间,已找不到半点做学堂的痕迹了。
    又到了树驮桥、桥驮树。一棵千年古数扭曲着身子挺立桥头,虽还未枝繁叶茂,也难掩欣欣向荣的气象。仔细看时才发现树根盘根错节着已经入侵了桥身,又从桥墩直扎入桥下的土中。桥撑着树,树缠着桥,宛然沧桑的老人,相依为命不知过了多少年。
    路经萧县时订好了中餐,一路赶往目的地蔡洼。没有路标,没有参照物,好在请了丁里镇(蔡洼隶属丁里镇)宣传部部长做我们的导游。没有大路通村子,只有下车步行,此时才算领略了春日田野麦苗青青的景象。走在田间小路上,踩着细腻的沙土地,象回到了我的老家砀山,小时侯最喜光脚走那沙土地。除了田地,没有发现那里有湖泊、苇荡,只有一条水沟在庄边波澜不惊。进了庄曲里拐弯又行了二三里才随人群进了一家院落,院子三面都是小楼,院子里是老式的五开间平房,愈发显得院落闭塞,这就是淮海战役战前指挥部的旧址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里的确过于闭塞简陋了。但并不妨碍我们满怀崇敬的去瞻仰它,去感受先烈们曾在此挥洒的才气与智慧。小米加步枪打败洋枪大炮,这是一个神话。到现在我似乎还没悟出这个神话到底是怎样变成现实的。在多少人的睡梦中,英雄们描绘出了波澜壮阔的战争画卷,烽烟岁月。粟裕,一个一生谦逊的将军,他的部分骨灰就洒在这个不起眼的院落里。他要与他经历过的那些运筹帷幄的不眠之夜相守在一起。一个人一生能守住一些这样的经历,也算不枉此生了。同行的人们仔细观看墙上的图片资料,似乎在静静地聆听着先辈的教诲,他们神采奕奕,分明感受到了自己的责任:历史的接力棒传到我们手里的时候,我们在做什么呢,我们要做什么呢?是的,在历史的烟云慢慢消散时,我们该怎样承传那些宝贵的精神财富给我们的后人,而不让他们埋没消失呢?
    午饭后返宿,途经天门寺,登山为乐。山上古木参天、青翠欲滴,尤其是树的形状千姿百态、令人惊叹。
文字文字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4-28 1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中原蔡洼行

欣赏文字~~~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4-28 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中原蔡洼行

阿拉也去过闵祠的,走的是正门呢!也难怪,你门党员总喜欢走后门滴...入党等于上贼船啊?呵呵...要听老人言滴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8 16:14 , Processed in 0.07461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