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079|回复: 2
收起左侧

亲近纯朴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5-23 0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苑眉在 2007/05/23 18:29 第 3 次编辑]

亲近纯朴

                                       牧
     芳草青青,梯田层层,云过山岗,水流屋前,很喜欢大自然的一切,那种返璞归真的感受是身在闹市中的人无法体会的。
     无法忘怀居住在姑妈家的那段时光,那真正是一种贴近大自然,与泥土有着最亲密接触的生活。姑妈家位于祖国的南疆——广西最南部的一个边境小镇,那里人们的生活恬淡而有情趣。记得小时候最喜欢到离姑妈家不远的大桥边去,等着傍晚牧归的老人赶着一大群牛走过大桥,然后飞奔着跑回家去告诉大人“牛过桥了,牛过桥了”,而大人们总会笑着应道:“哦,该烧饭了。”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人们把牧归的牛群跨过大桥的时刻当作了该生火煮饭的时候了。现在回想起来,还禁不住为当时的行为忍俊不禁,感动于当时当地的那份简单稚气的激动。
     如今闭上眼睛,细细回味那一段快乐无忧的童年生活,还能清晰记得那牧牛的老头,头戴一顶又高又大的斗笠,手拿一竿长长的竹鞭,衣兜里还揣了一个小收音机,咿咿呀呀地迎着晨曦把牛赶过桥去,又踏着夕阳把牛赶过桥来。单调重复的简朴生活,如今看来恰如一幅烟雨淡墨的山水画一样,给人一种“觉昨是而今非”的感悟。
     在家闲着,便抓了小外甥来念古诗,当读到题为《村晚》的诗:“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心中不自觉地又充满了“牧”的感觉。昔日重现般,一首悠扬动听的老歌又溜上了嘴边:“走在乡间的小路上,疲惫的老牛是我同伴……”而小外甥却突然地打断了我:“牛怎么叫啊?”我不禁一愣,有点愕然,看着小外甥迫切要知道答案的表情,回答道:“我也不知道呢——哞——”两个人笑了起来。我对他甩了甩手,说:“看电视去吧,电视上有。”于是,打开电视,与他一起坐在电视机前面等待“牛”的出现……
     ——也许,终会有那么一天,我们会一起见到真正的风吹草低中的牛的!

                                      丰收
     田野,一望无垠的金黄;金黄,是丰收的色彩。
     稻子熟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人们劳作在金灿灿的稻浪深处,挥动着的镰刀,犹如一道道耀眼的闪电,与飞洒着的汗滴一起在炽热的阳光中闪现,犹如燎原的金色的火焰;大片大片的金黄在农人们的手中舞动,倒下,堆成一垛垛的,仿如祭坛上的圣果……
     丰收,丰收,到处弥漫着丰收的气息,张开嘴,深深地吸一口阳光和稻香,细细咀嚼丰收的亢奋和喜悦,没想到自己原来也那么激动——这忙碌的丰收景象呵!
     很喜欢在稻子熟了的时候,到那一派金黄的田野中走走,丰收的感觉,很好。记得看过一组关于四季的画,似乎是小学课本里的吧,那每一幅画下附着的几个短句现在还记忆忧新:春天暖,百花开;夏天热,雷雨多;秋天凉,稻谷香;冬天冷,雪花飘。画中的四季都很美,各有特色,然最令我欢喜的是秋天那一幅:田野上金波伏动的无边无际的关于秋的广阔色彩。虽然只是一幅静止不动的图画,但却满溢着丰收的气息呢。
     走着,走着,突然想起了妈妈经常溜在嘴边的彩调剧《王三打鸟》中的唱词,很逗,一样的满溢着丰收的喜悦:
     “呸!
      一个姑娘来舂米,
      一只麻雀来抢吃,
      一个头,一张嘴,
      两个翅膀两条腿,
      两个眼睛红溜溜,
      回头看见一抓尾!
      呸!呸!
      两个姑娘来舂米……”
     舂米的姑娘在忙碌中的好心情——丰收后的喜悦,尽表现在里面了——她们一边舂着米,一边嘻笑着用歌声赶走身边畏畏缩缩抢米吃的懒麻雀!
     笑容禁不住挂上了嘴角,呵,再深深吸一口丰收的稻香,继续走在金色的田野,希望的田野上。

                                       流水人家
     内宿学生,唯一的好处便是周末时可以偷闲出去到处走走,散散心,更何况我们学校正好在青山脚下呢,美景遍得观之,不亦乐乎啊!
     这天与文学社社友沈春梅一道儿,骑了自行车,沿着平坦的校园小道东拐西弯地出了校门,又东拐西弯地来到了青山脚下,停了下来,抬眼望去——但见一片浓绿中掩映了一座座农家小舍,红瓦粉墙的,好不幽雅。
     找个僻静且不会被人察觉的地方泊好单车,我们便将自己融入了那片蓝天绿湖之中了。
     走上很不平坦的小土路,我们进入了一片桔子林。密密的桔子叶时不时地摸一摸我们的脸,还不时地拽一拽我们的衣袖,就像调皮的小孩儿们。一路走着,一路对着桔子树微笑,呀,我们都彼此交上朋友了。
     穿过桔子林,现在眼前的是一畦畦的青菜地。菜地里,几个菜农正在松土施肥浇水地忙碌着呢。菜长得很好,绿油油的,生气得很,仿佛那些正在护理着它们的菜农一样,正微微笑着,一样的愉快,一样的精神呢。
     踩着菜地间的空地,刚走了一会儿,便听到前面有哗啦哗啦的水流声。原来,在那片草地鹤这片菜地之间隔了一道小水渠,渠里的水不深,清清的,可以见底,水儿活泼泼地向前流着。渠边有个农妇正用一只木瓢从渠里舀水,一瓢一瓢倒入旁边放着的木桶。这道小水渠是灌溉菜地用的呢,真方便。
     再抬眼望去,前面是一小块青草地,草儿茸茸的;草地上立着几间红瓦红砖的矮平房;高高鹤立于那些平房中的,不就是学校的教学楼嘛!
     踩着水里的砖块,穿过了菜地,踏上了芳草地。回头再看看在菜地里劳作的菜农,心中很是怡然,仿佛自己也是其中的一个菜农,归园田居了呢。
     现在我们站在只有一栋两层教学楼的校园里了。这是一所乡村小学校,四周没有围墙,四通八达的,那边菜地里的一景一物都能够看的清清楚楚;再望向另一边,是一家家排列得不是很整齐的村舍,也是一览无余;想来,下课了,学生们可以很随意地往来于学校与家之间了。我们一个教室一个教室地看过去,每间教室都很小,桌椅都摆得很少,大概每个班有十来个学生吧。不过,最让我们惊奇,也最高兴的是,每个教室都收拾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的,黑板,桌椅,讲台静静地渗透着阵阵清雅的气息。且有几个教室的讲桌上还摆了一瓶花儿,这些瓶子都是极普通的瓶子,并非那些精致漂亮的细瓷花瓶,而是我们家里厨房用的菠萝罐头瓶之类的;瓶里插的花儿,也不是什么花店里卖的漂亮昂贵的花儿,而是从外面野地里随手便可采摘到的野草野花儿。然而,正是这看似平凡的野草野花儿,给简陋的教室增添了许多的爱意与妩媚。可以想象得到在这里学习的孩子们纯朴可爱的心灵,以及学生对老师、老师对学生的浅浅淡淡而又意味深长的爱。
     这别出心裁的小小装饰,使我心里涌起了很淡雅的几句词,放在这里正合适呢:当我细细看,一株小荠花,开在篱墙边。
     走出校园,就直接穿入了那座座瓦房之中了。这里还真是“门垂翠柏,宅近青山。几株松冉冉,数茎竹斑斑。”只见一棵大树下,坐了几个白头老人,看护着几个小小孩,聊得很是津津有味。好一个“黄发垂髫,怡然自乐”的处所啊!只有偶尔一两个骑自行车的青年的出现,才使我们明白自己是活在现今的世界,而非“不知今是何世,无论魏晋”的闭塞之地呢。
     有一家人家,门前种着一棵与屋顶齐平的小树,树下有只黄狗,被一条锁链拴在了树干上;当我们经过时,黄狗拼了命似的对着我们“汪汪汪”地狂吠起来,还好,它只能在原地打着转转儿,所以并不吓人。这时屋里的人显是听到了狗吠声,走出来了一个小男孩,对着黄狗大喝了一声,黄狗立时不叫也不跳了,只管围着自己的小主人打转转儿,欢蹦乱跳的。小男孩拍拍它,它就伸了湿漉漉的舌头舔着小主人的小手,一副温顺亲昵的样子。小男孩抬头,看见我们都在好奇地看着他和他的狗,不好意思地对我们笑了笑,再转头对狗儿喝了几声,对我们说:它不咬人的!就蹦蹦跳跳地跑去玩儿了。黄狗也蹲了下来,不再对着我们狂吠了,只用了两只圆鼓鼓的眼睛瞪着我们,似乎在责怪我们:都是因为你们啦,小主人才骂我的!我们谅解黄狗的心情,冲它友好地笑笑就走了。
     村子很小,一会儿便走完了。当我们踏上自行车往回走的时候,心里似乎装裹了好多好多的东西,然而这好多好多的东西却没给我们任何负重的感觉,反而是一片明朗与轻松。
     关于村居的诗词很多,但辛弃疾的这首是最入我心的:
     “茅屋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样长林丰草的地方,这样青山绿水的人家,怎不让人流连呢?即使再多走几遍,也依然的不亦乐乎!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5-23 12:07 | 显示全部楼层

亲近纯朴

真的是流水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5-23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亲近纯朴

还有一篇《苦楝树》。稍后补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8 13:55 , Processed in 0.069517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