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51|回复: 1
收起左侧

看胡平的《一百个理由》:绕不过的门槛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8-19 0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两个关键时期都因日本的侵略而改变方向。一是1894年的甲午中日之战,以中国的惨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一是1937年日本的全面对华战争,中断了中国工商业的难得的迅速发展。同样,在日本的现代化过程中,中国也起了重要作用,通过发动对华侵略掠夺的大量的赔款和资源,日本获得了现代化亟需的资金和资源,相当程度地弥补了国土狭小、资源贫乏的不足。
  
  直到今天,中日近代史上这一段“恩怨”仍是影响中日关系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两国各自政治、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正如胡平先生在《一百个理由》中所说:“中国欲一扫近代以来的耻辱与颓唐,走向民族的全面复兴,非得通过日本这道心理门槛;在很大程度上,这道门槛将考验中国能否成为一个成熟的现代国家。日本要洗去孤独与暧昧,成长为世界性大国,更是绕不过中国这道道义门槛;在某种意义上,这道门槛成了判断日本能否重铸为一个政治诚信国家的试金石。”
  
  在近代西方列强侵入东亚之后,有“同文同种”之说的中日两国先后对外“开放”,但最后的结局却是一弱一强,大为不同。这种结果的“不同”,使人们在对比中日现代化道路时更多地强调彼此“相异”之处。但胡平却独具慧眼,认为彼此的“相似性”更加重要:“比起触目可见的相异性,探寻并体味中日两个民族在文化上较具实质意义的相似性,于我更有兴趣。”
  
  明治维新的日本开始向西方学习,甚至提出“脱亚入欧”的理论。1872年,政府规定今后礼服一律采用西服,从天皇、大臣、到军人、警察、学生,无人例外;并且花巨资建“鹿鸣馆”,请西方人教身着燕尾服的达官贵人跳舞,学习西方社交礼仪。当时孩子们在玩一种游戏,一边唱着《文明拍球歌》,一边按着韵律拍球,歌词中列举了蒸汽机、煤气灯、照相机、电报、报纸、学样、邮政等当时日本人最为渴望、认为是导致西方富强的十种物品。
  
  但在对外学习的过程中,日本人渐为普鲁士模式所深深吸引,毫不犹豫地摈弃了美国、英国、法国式的民主宪法范例,决定将普鲁士军国主义道路作为自己的建国方针,这是日本最后走上对外扩张的远因。与之相应,日本人转而全面强调国家的传统,肯定并坚守本民族有“特色”的东西。从明治中期开始,在日本所要肯定、坚持的国家传统、日本特色的诸多东西中,最不可动摇的是天皇制。这种变化,同样敏感地反映在游戏当中。相扑是日本人深为喜爱的传统运动,但明治维新初年却突然成为落后、丑陋、可耻的象征,原先炙手可热的相扑手突遭冷落。但随着官方强调传统的“复兴”的转变,明治天皇在1884年亲自举办并出席一个相扑表演会,表示对相扑的支持,成为相扑运动起死回生的转折点。这些历史的细节,亦从一个方面说明了胡平的观点:“明治时期的领导人感兴趣的方面,几乎完全集中在外在的形式上,若要他们理解并接受西方的价值观,那无异于要淡水鱼游进大海一样困难。”“在天皇制下,作为现代化的主要目标,人的现代化并同有完成,反而使自我与个性受到极大的扭曲乃至丧失。可以说,这一封建性的传统的主体,成为日本昭和历史悲剧的文化根源,并导致日本现代化走上了歧路。”
  
  而中国自洋务运动起,对外开放、学习同样表现在外在形式上,而拒绝其价值观念,“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众所周知的纲领。如张之洞就对近代以来涌入中国的各种“新词”极为反感,禁止幕僚使用,连“健康”因是“日本新词”都引起他的勃然大怒。这一细节,亦说明中国“对外”最热衷的是器物技术层面的开放。这方面,比日本更为保守,所以中国的现代化进程,比起日本来更为复杂,其阻力也似乎更大。
  
  对中日对外开放学习的比较,胡平的结论是:“但看两者之间,有一个共同的视角——即在应对外来文化与厘清本土文化之间,如何真正实现文化的现代化,这是事关两国前途的难点与焦点。”   
  
  谈到日本,国人确实很难平心静气地不动声色,往往充满激愤之情。这种发自内心的激愤,无疑有其必然性。但是,如果没有理性的堤坝,这种激情将如滔滔洪水,泛滥成灾,最终冲毁一切,包括自己的家园。胡平的《一百个理由》,既充满激愤,又富有理性,是理性与激情的“完美组合”。
  
  对日本从文化到制度、从历史到现实的许多负面因素,胡平都作了深刻且充满激愤的严厉批判。但同时,对日本民族从文化到制度、从历史到现实的许多优长之处,他又作了客观冷静的肯定甚至赞许。因此,他对当前涌动的盲目、狭隘的民族主义,不仅不以为然,而且深以为虑。近年来汹汹涌动的这种思潮引起不少争论,对各种观点作了概括介绍后,胡平表示“我不想介入这场争论中去。一是学识有限,二是我总怀疑其中逡巡着某些利益集团的影子,而一有利益集团混迹其中,很多事情便说不清楚道不明白。根据自己肤浅的理性与一般的观察,我想说的只是两个问题:一、中日两国是否真的在走向战争前夜?二、在相当多的国人看似牢记民族耻辱、溢满浓重悲情的反日仇日情结中,那份悲情是否只是一种伪悲情?”
  
  在日本的经验使他认识到,日本的右翼势力虽然总是在为当年的侵略战争涂脂抹粉,到靖国神社祭拜战犯,“但是反对战争,告诫战争会给世人造成深重灾难的教育和声音要比右翼强大得多,也深入人心得多”。“理性地对待过去,不要让战争悲剧重演的日本人占绝大多数,这是不容置疑的。”严重歪曲侵略战争历史的《新历史教科书》在日本将其作为教材的采用率不到百分之一,而且,在日本国内也受到广大爱好和平人士的强烈批判和反对,甚至“不仅仅是抗议,日本民间还有人站出来,以理性、良知与血凝固的事实,与篡改者进行笔与笔的角逐。”日本还有一处专门为日本侵华战争的中国受害者提供法律支持的组织,甚至为中国受害者出钱到日本打官司。一位素昧平生的日本人对他说起自己在90年代泡沫经济中的惨痛经历,同时看到中国一些大城市近些年魔术般矗立起来的高楼大厦有不少空置,不禁真为中国担心。同时以自己的经验告诉胡平:“日本经济泡沫的形成在民间是有些迹象的,开始是很多人打网球,不久又转为保龄球热,再后来官员们和各界成功人士纷纷以打高尔夫球为风尚……在中国,是不是这样?”
  
  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日两国的经济联系越来越密切,“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惠互利。这也是两国政治关系坚冰难破,但经济来往依然密切,并称为“政冷经热”的原因。许多“日货”其实是在中国生产,仅以汽车为例,就有天津夏利、广州本田、海南马自达,尼桑阳光、蓝鸟、铃木……中国都有合资生产。如果悉数抵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可想而知。我们使用的许多电脑,无论是美国品牌、我国台湾品牌还是我们自己的品牌,有些是在日本研发,更多的是有相当多的日本配件,是否也应抵制?
  
  因此,真正的爱国不是或不仅仅是网上、街头的激愤的宣泄,更应是冷静地将国内的事情做得更好。胡平冷静地写道:“这里当然有一个前提,即当政者必须把国家治理得人人安居乐业,生死无忧,如同一匹杭锦,经纬分明不说,还光彩照人。倘若逼近天下板荡、河决鱼烂之时,再提倡爱国主义,古语云:‘乱邦不入,危邦不居’,那就肯定不灵了。”   
  
  如同近代史上两次改变中国发展方向一样,在可以看到的未来,日本问题仍可能“促使两国民族主义过激反应,在很多问题上纠缠不清,从而转移中国国家注意力,加重中国现代化的成本,大大迟缓或停顿中国和平崛起的进程”。这不是胡平的危言耸听,而是冷静的思考,所以“中国能找到100个理由谴责日本,中国更能找到100个理由与日本和平相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8-19 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胡平的《一百个理由》:绕不过的门槛

不错的文章。
既然把日本确定为我们的对手,而且客观上,日本也确实是我们最为直接的威胁,那么,理智冷静的分析它,对待它,无疑是最终战胜它的根本前提。
“我不想介入这场争论中去。一是学识有限,二是我总怀疑其中逡巡着某些利益集团的影子,而一有利益集团混迹其中,很多事情便说不清楚道不明白。根据自己肤浅的理性与一般的观察,我想说的只是两个问题:一、中日两国是否真的在走向战争前夜?二、在相当多的国人看似牢记民族耻辱、溢满浓重悲情的反日仇日情结中,那份悲情是否只是一种伪悲情?”
-----------写得好,正中要害,赞!!~~~~
因此,真正的爱国不是或不仅仅是网上、街头的激愤的宣泄,更应是冷静地将国内的事情做得更好。胡平冷静地写道:“这里当然有一个前提,即当政者必须把国家治理得人人安居乐业,生死无忧,如同一匹杭锦,经纬分明不说,还光彩照人。倘若逼近天下板荡、河决鱼烂之时,再提倡爱国主义,古语云:‘乱邦不入,危邦不居’,那就肯定不灵了。”
------------很好!这才真正的爱国者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7-14 00:07 , Processed in 0.08344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