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002|回复: 104
收起左侧

[杂文评论] 【转贴】中国社会的几百个细节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5-4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货卖云烟在 2007/11/13 09:26 第 1 次编辑]

一、“国军”为何不扔手榴弹
  
    在无数的国共两军交战的影视作品里,我们几乎看不到国军扔手榴弹的镜头,这到底是为什么。是国军只配美制冲锋枪,不配手榴弹(手雷)吗,还是他们的手榴弹只在自杀的时候用。
  每每国军用重机枪压得共军的战士喘不过气来,共军就施展出扔手榴弹的绝招,夺华山是这样,战上海也是这样。手榴弹这玩意儿我上中学的时候也玩儿,而且还达标了,想来扔出去并不难。
看来问题就出在导演和编剧身上,是他们不让国军扔手榴弹,因为这一招已变成共军制胜的经典招法。我们的导演和编剧还有很多类似的绝招,就像我军的演习总是红军胜蓝军。这种颜色的意识形态一直压得蓝军抬不起头来。直到柳建伟写出《突出重围》,真正的战争对抗演习才算在虚幻的作品上开始了梦幻之旅。这仿佛就是影视的力量。
想想斯皮尔伯格和他的战争作品,想想那些血肉横飞、子弹穿耳的场面,才明白其票房为什么那么高。尽管有很多特技处理,但子弹对敌我(同盟国军与德军)双方来说都是不长眼睛的。
好了,现在是抗战胜利六十周年。我们终于可以看到国军的手榴弹了。它们将毫不留情地被编导们扔向日本鬼子,炸得他们人仰马翻,就像共军炸国军一样。我们的编导们终于有机会来实践他们在学校里学到的艺术真实原理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5-4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中国社会的几百个细节

二、中国影视里何以没有哲学家、科学家
  
  中国古代的哲学家大多是作官的。他们一边作官,一边做学问,他们的哲学思想其实有很强的实践性。而中国的影视作品即使表现哲学家(如:孔子)和科学家(如:李时珍),也多是表现其情感生活的一面,几乎不讲究哲学或科学的生成过程。那些影视创作者似乎认为,只有这样才会达到普通人(一般观众)的心灵,产生所谓的“共鸣”。
  在中国蜿蜒曲折的历史长河中,哲学与科学历来都是不被重视的两座孤岛。那些立在孤岛上的我们民族的精魂们在无人喝彩中暗自摸索着我们中国人(汉语)思维的边际。那些所谓的政治家、那些清官和那些聪明人对民族的贡献,比起他们来,不能同日而语。
  但他们的贡献归贡献、事业归事业,影视追求的只是好看好看更好看。即使当今的所谓“主旋律”影视,也是以反腐、刑侦、改革为主题。这和那些清宫戏、皇帝戏、官场戏在旨趣上并无二致。这也不奇怪,这些其实都是同一帮人搞出来的玩意儿,不过是贴上了不同的标牌罢了。
  我们民族真正的脊梁们,依旧要在那个孤岛上承受着冷落和孤寂。当然他们已经作古,于是孤岛成了坟茔,渐渐被历史长河里的垃圾给掩下了河面。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5-4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中国社会的几百个细节

四、反腐题材的主要模式:二把手犯罪
  
  看多了反腐题材的电视剧,也琢磨出其中的一些模式。政治搭台,经济唱戏。其中最主要的模式,就是二把手犯罪。无论是副市长、副省长还是党委副书记,要不就是下一级别的干部,反正必须是这样的人物犯罪(主要是受贿、渎职),整个剧作才好处理。
  在反腐题材的影视作品里,这些二把手或道貌岸然,或委实狡诈,或暗渡陈仓,或南辕北辙。开始总是风光无限,找到一个上级作靠山,而这个上级一样是个副手。待到即将暴露,又会来上一连串的组合拳,使情节骤然紧张而悬念突增。待到一把手或上级当中的正职出现,才是拨开云雾见太阳。一切都尘埃落定,板上钉钉。那一把手或上级当中的正职为什么早不露出庐山真面目呢,或者犹豫需要进一步调查研究,或者在疗养休整到党校学习,或者就是剧情需要很容易搞定的事偏要拖到罪行进行完毕。
  
  在这些作品里,我们能看到公安战线的那些英雄们。他们看似对地位甚高的(有时甚至是顶头上司)嫌疑犯穷追不舍,表现了一个公安干警应有的职业素质和社会责任。其实他们不过是一个良心的道具,用以掩盖作品本身在反映社会现实上的缺失。
  之所有让公安干警作为社会良心的代表,一个原因还是为了使剧情更好看。而那些拙劣的侦察手法,那些做报告一般的台词对白,那些插科打诨的爱情,那些拘谨的场景,使得作品只能和晚会歌曲一样属于一次性消费品。以《大雪无痕》为代表,副市长(又是个二把手)案件竟然是通过一张子虚乌有的室外照,一张很可能是失手才拍下来的垃圾照片而获得突破的。
  在这些作品里,我们也几乎看不到煤矿腐败的影子。那么多矿难,那么多煤矿工人的残死,那么多煤矿安全的隐患,那么多隐藏其后的腐败,何以就不能唤起影视工作者的良知、勇气与灵感呢。在我目力所及的范围内,只有根据刘庆邦小说《神木》改编的电影《盲井》,而且还获了个二流国际奖。可见写这方面题材还是很有便宜的。可《盲井》所表达的思想和腐败也无关,也不是什么深刻之作。
  
  在这样的作品里,我们丝毫看不到新闻监督应起的作用,看不到公民、纳税人对公务员的监督,看不到正义力量的那只无形之手。创作者们依然没有脱离在反腐题材上的一元化思维,似乎新闻舆论、公民(而不是群众)监督等等都是不能登堂入室的,顶多有个群众来信或记者采访。其实,他们是处理不好这样的情节,认为在政治上太过敏感,认为民主监督不是他们要表现的。他们觉得,只有一元化的监督才是最稳妥的情节。
  基于这样的创作心态,观众及其广大的眼球们也只能看到千篇一律的作品。
  于是,我们就会在不同的电视剧里看到那些大义凛然的纪委书记,貌似廉洁的二把手,高深莫测的上级,作为经济动物的二把手的情妇,忽而狡诈忽而愚蠢的商人,容易冲动的刑侦大队长,能把屁股坐出痔疮来的公安局长。
  试问,如果一把手或上级的一把手也参与了犯罪,那么这样的反腐电视剧将如何进行到底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5-4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中国社会的几百个细节

六、无人理睬的错别字
  
  我们何尝在乎快餐包装纸上出现几个错别字呢,我们只在乎快餐的质量。我们行色匆匆地路过街道,何尝在乎一旁的标志牌有几个错别字,或那上面的英文是否标准。
  更多的错误来自信息量更加巨大的电视。电视每天给我们提供娱乐和资讯,整理着我们每日繁杂的生活琐碎的记忆。无人理睬的错别字和误读,它们不会影响到信息的确定性,也不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
  但看到电视屏幕上频繁出现的错别字,听到播音员对常用字有口无心的误读,我就已经能把握这个时代的一些基本特征了。
  汉语不过是一个默默无闻的工具,一个熟视无睹的符号。
  茴字确实有四种写法,但我们和那个咸亨酒店的伙计一样可以不予理睬。
  汉语上的错误就像街边行乞者,与我们的世界丝毫不构成交叉。
  那些砍大山的北京混子能把口语说得精湛无比,但错字连篇,甚至提笔忘字。这很像那个燕国青年去邯郸学步,却爬回了家。
  汉语,就是我们回家的路。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5-4 14:4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中国社会的几百个细节

七、被叫停的历史
  
  身处在一列不知向何处去的列车上。列车时常嘎然而止,据说是被叫停了。
  而后又徐徐开动,改变了方向,却依然不知去处。
  被叫停的次数多了,便有了经验,不再因迷惑而痛苦。
  列车两旁风景秀丽,足以慰籍。
  
  打牌的打牌,下棋的下棋,诈金花儿的诈金花儿,快活的快活。
  不再询问车的前方会是哪站,以后的目的地又是怎样。
  
  当车再一次叫停,便有人下车去买土产。
  即便停在了稻田麦地边,也能和老乡通通乡音。
  等到汽笛一响,便知有一个前方已遭抛弃,而另一个停处正在敞开。
  
  回到车上,或许少了刚才的熟人,或见车窗上多了一盏明灯。
  大白天的,点灯作甚。
  可无人去吹灭,原来那竟是吹不灭的。
  
  继续向前,抑或在向后,是爬坡的需要。
  两个机头,更多了叫停的可能。
  
  何时能安排叫醒服务,在叫停的时候。
  睡下时看表,也是停了。
  
  须知,这列车便是中国的当代史,便是时下的此刻。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5-4 14:4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中国社会的几百个细节

八、嘿,请叫我“公民”!
  
  经常在电视上能听到那些政府官员接受采访时说,我们这么做是为了老百姓的利益。
  “老百姓”,啊!这个不知是谁发明的词应该好好分析一下。
  勿庸置疑,“老百姓”肯定和启蒙读物《百家姓》有关。至于“老”,那应该是个虚词,和“老虎”的“老”以及“老师”的“老”一回事。
  我是老百姓吗,我是,我只是其中的一员。除此之外,我还是群众中的一员,人民中的一员,市民中的一员。
  在这里最常用的,还是“老百姓”。官员们爱把“老百姓”挂在嘴边,其内心独白无非是:瞧瞧,我这个父母官当得还不错吧,我这个政策的施与者还行吧。
  政府真的是所谓的“公仆”吗?
  那些“公仆”如果是“公仆”,为什么事事优先于他的主人。道理很简单,因为仆前有一个“公”字。他是人民、老百姓、群众的公仆,而不是谁的私仆,所以能事事优先。
  每当听到那些“公仆”们一口一声亲切地叫着“老百姓”的时候,我都很烦。
  在关掉电视之前,我大喊:嘿,请叫我——公民!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5-4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中国社会的几百个细节

九、有关部门
  
  在日常生活的新闻报道中,我们经常会听到“有关部门应该……”的话语。我们也不知道“有关部门”这个词是不是新闻学上的术语,反正大家这么听多了也就接受了。
  “有关部门应该……”,似乎在表明这件事一定有人、有部门来负责。可能那位记者、编辑还没搞清楚(或者根本就不想搞清楚)这个有关部门是哪个。
  为什么不能直接说出那个部门是谁呢?不清楚可以求证之后再报道。你不指名道姓,人家“有关部门”就不痛不痒,下次报道的时候还得弄公众一头雾水。
  汉语,实在含蓄啊。
[注]
“有关部门”可以追溯到诸葛亮的《出师表》,“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其中的“有司”就是现在的“有关部门”。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5-4 14:4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中国社会的几百个细节

十、别跟我说你很忙
  
  一句“我很忙”,标志着“忙”的时代代替了“吃”的时代。“忙”意味着一个人有事业、有家庭、有目标、有奔头,所以现在的人们除了谈房子就是说:“我很忙”。至于忙什么,那就各怀鬼胎了。
  有的人两眼一闭说,嗨,瞎忙。
  有的人双手一摊说,忙了一辈子了。
  在这样忙的时代里,最忙的是少年儿童。他们被功利的父母带到各种培训班里、各个大小舞台上,去体味一个忙碌的世界,去感受地球的离心力。
  充实就是冯小刚一年一个的贺岁片,丰富就是街上的盗版大片儿一部接着一部。
  我们逐渐用过程代替了理想,用速度代替了方向。
  就理想而言,过程实现的欲望被当成了理想。
  就速度而言,速度的快感消解了方向。
  所以,别跟我说“我很忙”。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5-4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中国社会的几百个细节

十一、找你们经理来
  
  在饭馆里吃饭,经常会遇到有人不满意服务,就对服务员喊,找你们经理来。
  这人的逻辑是这样的:
  我付了钱,就应该得到相应的服务。如果服务员不能解决问题呢,经理自然是要叫的。行使权利嘛。
  这人的逻辑非常正确,也一定能得到《消费者法》的保护。只是我们不光吃饭要付帐,我们购买了这个社会很多的公共服务。
  当我们不满意某种社会服务的时候,我们是否也能这么说:
  找你们科长来 [服务大厅的座席这么少,得等多久啊,再叫两个来。]
  找你们处长来 [这马路开膛就没个计划,“十五”里是怎么规定的?]
  找你们局长来 [怎么电信资费老那么高!]
  找你们部长来 [油价不是跟国际接轨了吗,为什么人家降的时候咱这儿不降,涨的时候就猛涨!]
  找你们总理来 [地皮到底卖给谁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5-4 14:4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中国社会的几百个细节

十三、开心辞典:二选一,你到底是公仆还是父母官
  
  “这是一道真正的选择题,如何选择将分别出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作风、不同的观念。”当《开心辞典》里的王小丫把五个手指并作一面旗,就是在告诉你,“请回答。”
  “受教育这么多年了,也。我选一。”
  “公仆——。啊,你确定?”
  “我……”
  “你知道‘公仆’的来历吗?”
  “我……”
  “要不要求助一下亲友团?”
  “好的。”
  ……
  “你的亲友团要你选二,父母官。确定?”
  “我……”
  “你知道‘父母官’的来历吗?”
  “我……”
  “要不要求助一下在场观众?”
  “好的。”
  ……
  “在场观众要你选一,就是你刚才差点选的‘公仆’。确定?”
  “我……”
  “确定?”
  “主持人,我能都选吗?”
  “不可以。你可以想一想,为什么在场观众选一,而你的亲友团选二。”
  ……
  “时间到。正确答案是,啊,答案呢?”(低头寻找,而后扬脸)“场务,导演,编辑,佳明儿——”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5-4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中国社会的几百个细节

十四、当居民楼一层全变成按摩院
  
  当那些临街居民楼的一层全都变成了美发厅、按摩院,我们会看到一幅多么美妙的浮世绘啊。一到夜里,旋转灯就跟参加灯会似地一齐转动,霓虹也闪得格外诱人。行人驻足,如见罗敷。
  按摩院比饭馆干净,没有油烟,又是人人需要,最适合开在居民稠密的小区。以洗发为名,用按摩当幌,行卖肉之实。电视里歌舞升平,小姐的手就是回春的丹药。从此,丈夫再不闹离婚,再不嫌弃老婆的扮相。老婆怀了孕,也不至于担心老公出外遇。只消到门口楼下泄泄火气,当空放放空枪,也就是了。虽然破了些财,却纯粹是种生理需要,与感情无涉。
  中国人历来以身体为重,男女授受不亲。可是偷情的、扒灰的、插足的、露水的,历来不少。其实那些更多的是先解决生理需要,然后才生了情。可哪个男的会对楼下的小姐产生廊桥遗梦般的情愫呢。
  女权主义者又要发言了。那妇女权益谁来保障?一边是女色消费对女性不尊重,一边是下楼偷情、对女性不忠诚。她们叫嚣女权已经百年。她们可以改造那些被迫卖身的人,却无法阻止那些滚滚如鲫的女孩主动投身色情业。
  指责社会总是那么容易,可按摩院、美发厅、洗头房还是解决了很多没有一技之长的女孩的生计。她们大多来自农村,有的就此沉沦,有的去学化妆并走上正经之路。按摩院就是一个转换器,使那些漂泊尘世的女孩们接触到大城市的文明与丑陋。她们还能利用劳动所得学习电脑、化妆、服装等技能,同时支持她们的亲人走出贫困,支持她们的兄弟姐妹接受高等教育。
  如果这个社会需要更多的城市化、需要驱除愚昧,需要给三农问题一个小出路,需要给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一个解决之道,居民楼的一层全都变成按摩院又何妨?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5-4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中国社会的几百个细节

十五、信息要用血来换
  
  断断续续看过央视-法制(治)频道的《秦兵说房》,看样子还要一直说下去,看来房地产中的猫腻堪称自楚汉相争后又一次十面埋伏。
  这里专称那些购房的公民为老百姓,是因为公民是单称、老百姓是复称。
  看看购房合同,那就是为老百姓集体制作的,谁跟谁的都一样。
  要是一个公民,他就会在法律保障的前提下和开发商签定个性合同。每个公民的合同都是不一样的,这才是公民待遇。
  那个说房的秦兵到底在说什么,他是秦始皇手下的大将吗。他不是,他在说的是阿房宫的秘密,也就是房地产的真实信息。
  为了这信息,老百姓可以驻扎在售楼处外长达数月。
  为了这信息,老百姓可以自组织起来去搞蓝城攻略,他们倒是很像一群房博客。
  为了这信息,老百姓可以去求东求西,有时候还要把维权的条幅挂到大街上去。
  在老百姓成为单数的公民之前,在秦兵依旧说房的时候,这信息是要用鲜血来换的,因为房子就是老百姓的江山社稷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5-4 14:4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中国社会的几百个细节

十六、民主需要怎样的素质
  
  很多年前,谈到在中国实行民主,有人就说中国人素质低不能搞民主,一放就乱。这样观点的人非常多,他们的思维一直是因果颠倒的。
  现在,村基层实现了民选,乡也有了海选。这些可都是在农村、在国民素质最低的地区搞的民主制度(或者叫实验)。
  在城市,业主委员会是最民主的机制了,它有权选择物业公司。这很像议会选择政府。
  那些买得起房子的大多是中产阶层。他们主张自己的民主权利是必然的,却和农民的民主诉求如出一辙。
  在这素质一高一低的两个阶层里,民主的种子早就发芽成长,小树亭亭玉立。这民主之树说明,民主和国民素质实在没有什么直接关系。
  那么,民主需要怎样的素质呢?
  民主的一个目的,是要保护每个人的私有财产。民主的另一个目的,是要保证每个人的人身自由和精神自由。
  我想所有具备了不同素质的人,纵然他们财产有多寡之分,精神有高下之别,在民主的诉求上却是异口同声。
  所以说,民主根本不需要什么素质,因为素质是民主之果。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5-4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中国社会的几百个细节

十七、恶俗语
  
1、风景线
  这个词被广泛地滥用着。首先一个风景能够被喻为线,这本身就表明此风景已然退化成了一个符号。如今很多事物就是个符号,就是个形象工程,却偏偏要再一次符号化,称之为“某某城市的又一道风景线”。不仅仅是“风景线”,更是大量的国资民财,就为了给眼前增加一点亮色,而成为滥用者的牺牲。
  
2、双刃剑
  这个词的恶俗之处在于说者自以为相当地辨证,可天下何物又不是“双刃剑”呢。把那些带有矛盾的不同发展趋势的事物统统归入“双刃剑”的大筐,实在不如说成“两面针”更有新意啊。
  
3、搞笑
  这仿佛成了评判一个东西是否有价值的头一等标准。笑是需要搞一搞才能出来的,这成了很多娱乐作品的原则了。相声衰落的原因之一就是搞笑,而无厘头电影兴盛的缘由也是这个。
  
4、填补空白
  我国确实还比较落后,无论经济还是科技都欠发达。但落后也有好处,就是有许许多多数不胜数的空白等着去填补。填补空白,无论是否有长远的裨益,这已经是对中华民族的千秋功绩了。国画山水讲究留白,留下的白是对黑的限制,染上去的黑也是对白的解答。看来我们国家的很多空白未必就需要填补,那些填补所耗费的国力不一定就能有几点墨汁的效果。
  
5、里程碑
  “里程碑”的命名思路缘起自“质量关系”。当量的增长达到了质的地步,就可以说“里程碑”树立了。高速公路上每一公里就该是一个里程,是否也要树碑呢。碑林么,还是墓地。
  
6、还行
  这个词与“凑合”、“一般”、“那么回事儿”一样,表达出随遇而安的心态。恶俗之处在于不带任何信息量,毫无生机地袒露说者平淡无奇的生活和思想。不仅是生活与思想的“还行”,而且是汉语口语上的“还行”。后者更是说明对汉语丰富变化毫无兴趣,而任意处理自己的口语资源。
  
7、天王(天后)
  “天王(天后)”的流行应该是港台娱乐界的创造。越是个面积人口都很小的地方,其中的娱乐明星越是要封上这样的名头,反而更加显出小来。
  
8、美女(帅哥)
  凡是女孩一律恭称为“美女”而不是“小姐”,凡是男子则就送给“帅哥”而非其他。满天飞的美女们让审美的价值跌落到历史最低,使得真正的美女找不到美的方向,从而削减了一个地区、一个国度的真实数量。
  
9、炒作
它已经从一般意义上的对过度宣传的蔑视变成了怀疑主义者的口头禅。不炒作同样可以是刻意的沉默,也是一种炒作。
10、“总”
  不知什么时候起,“张总”、“李总”、“王总”到处都是,大家都成了“总”、“老总”,似乎身份地位马上就直上重霄九了。
  总经理、总监的头衔已经像扣帽子一样成了社交场合和单位内部的称呼习惯。不管怎么说,“总”什么总比“老”什么要好听一些吧。时代真TMD进步了那么一点点。
  想想革命战争年代,毛主席、周总理从来就没被叫过“总”吧,只有朱德常常被叫“朱总”。
11、你老家在哪
  这是一句中国人初次见面必问的话,和以前的“吃了吗”是一个等级的。只是后者随着人民日益增长的生活水平而消失,前者却一直保留下来。
  为什么老家在人们的心目中那么重要呢,那不过是父辈的出生地而已。可能是时代的发展使人更喜欢找寻自己的本源,于是互问老家就成了寻根探讨的开端。
  然后就是:
  哦,我去过那里。
  风景怎样?
  小吃如何?
  姑娘漂亮吗?
  呵呵,再见!
12、为xx而奋斗!  
  这种口号还是经常能在各种会议的发言稿上看到,听到。那些写稿的人似乎根本就没想要去奋斗,因为这么重要的实践词汇被这么轻易地说出口。丝毫不费力,也就说完就算。最后,被奋斗的往往是下一篇发言稿。
  同理的还有:作出XX的贡献,努力xx到底……
13、战线  
  这种革命时代的词汇如今依旧没有褪色,到处都是“战线”。什么公安战线、稽毒战线、防洪战线、反黄战线……,甚至比战争年代还要多呢。
  类似的还有:“战役”、“斗争”、“号召”、“动员”、“运动”。
  但“战壕”可能是没了,因为一说它满身满嘴都是土。
14、某某酒量不错滴  
  我很奇怪,为什么人们喜欢把餐桌上的第一句夸奖用如此的方式送出。在我们这个崇尚喝酒、几乎县县都有自己的品牌酒的国度里,能不能喝酒、酒量如何,已经成为了一件非常重要的生活习性。
  
  某某酒量不错滴;
  某某还是很能喝滴;
  菜可以不吃,酒一定要喝光;
  瞧不起我是不是,来,干;
  操,你怎么这么没酒德啊;
  吐了再接着干;
  ……
15、广场与嘉园  
  那些房地产商如今成了新地名的命名者了。
  广场、嘉园、工社,大量的地区新词汇充斥在广告牌、电视上。
  还能说什么呢,没有典故的这些地名将抹灭很多东西,而我们以后更需要把怀旧当成一种时尚了。
16、《论代总》(来自[作者]“梦见自己睡着了”的跟帖)
  楼主,“你老家在哪”?认识“代总”吗?代总住在3800的“广场与嘉园”,而且“酒量不错滴”!
  代总虽非“美女”“天后”,基本上也“还行”。
  代总在杂谈“填补了空白”,构成亮丽的“风景线”和崭新的“里程碑”。
  代总的“搞笑”“战线”是“双刃剑”,毁誉参半。代总还要继续“炒作”,“为杂谈YY而奋斗”!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5-4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中国社会的几百个细节

十九、“中国智慧”
  
  总是有一些新出来的书籍和音像制品,就像海龟们贩卖西方理论一样,其作者以兜售本土文明为生。这样的本土文明多是些经典的回光返照,或者就是刚刚出土的古董级智慧。孔孟、老庄还有一本《易经》,似乎已经把“中国智慧”的轮廓勾勒出来了。那些被奉为圭臬的玩意儿已经混和到那些宣扬“中国智慧”者的口水、体液、血液里了。他们整理这些玩意儿,把它们一一晾晒到大众面前,似乎中国的文明就复兴了。
  中国最神秘的智慧莫过于《易经》。扬振宁说《易经》耽误了中国科学思维的形成和成熟,他其实说了一件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易经》本来研究的就不是自然,而是天与人的感应关系——按照天的征兆来行人事。儒学很好地继承了这个传统,到了董仲舒方有“存天理、灭人欲”。
  而老庄或讲治国,或论人生,与科学进化毫无关联。他们关注的是国家的长久和人生的快乐。相比而言,庄子更像一个艺术家。他只谈人生,几乎对政治抱着厌恶的态度,当然也就是个无政府主义者了。而老子相对沉稳,睿智而消极,如汉朝依旧施行黄老之学恐不会有四百年基业。老庄道学可以说是一种解构之道,对艺术创造非常有益处,却不能胜任国家、家庭和人际的复杂。
  诚然,“中国智慧”远不止这些,但百家争鸣也算是夸张了。墨家算是当时的科学技术人员的集团了,讲究一些科学技术上的研究与开发,以便提高农耕效率和质量。但百家争鸣而不是相互融合,导致相互排斥和仇杀,终究没有产生一个集大成者。如果墨家(科学技术)能和儒家(社会伦理政治)、老庄(人生艺术)相互融合,想必今天的中国会是另外的景象。
  
  于是,在这样的“中国智慧”里,当代中国人的贡献是极小的,可以忽略不计。我们真的需要那些“中国智慧”贩卖者的贩卖吗。那些一版再版的“中国智慧”丛书,有的类似大型礼品装,有的装潢精美好似月饼盒,有的故作神秘像古墓门。
  我之所欲言,已言古人口;我之所欲书,已书古人手。似乎我们当今中国人的生活依旧是古人经典的注解。似乎我们的每一次言语不过是祖先古文的白话版。似乎我们的行事作为仅仅是为了弥补历史细节上的空缺。
  并不因为他们是我们的先贤,我们就有任何的自豪。因为这样的“中国智慧“谈得越多,我们就越不自信,越发感到现时代的卑微。
  这种对“中国智慧”的发现,既源自中西文化比较研究的泛滥,又是对”文艺复兴“的中国式想象。这样的“中国智慧”发现,跟刨祖坟窃取其中的宝物差不多,终究是文化的抄袭。以前抄西方的,后来抄日本、韩国,如今就只得抄古典了。
  我们终不能从自身的感知出发,达成自身的理念。我们对古典的崇拜,是现代化带来的对文化归属的梦魇。当西方人把目光投向东方的时候,我们也明白,他们看到的是我们背后的历史和我们脚下的古迹,而不是我们本身。我们还没有自己的文化,就只能捧出“中国智慧”来招待客人。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5-4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中国社会的几百个细节

真能写,写这么多,佩服。
来,送上一杯茶,歇一会再写。。。。。。。。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5-4 14:4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中国社会的几百个细节

二十、环境被污染的古诗
  
1、早发白帝城•和李白同志
  朝辞白帝看半天
  千里江陵不见猿
  但问导游何处有
  山间野店盘中餐
  
2、相见欢•天桥
  无言独上天桥
  车如流
  万里铅云灰色锁地球
  风不断
  闻得见
  是氧硫
  别有一番滋味
  在鼻头
  
3、小区送友人出
  北风卷地白草折
  可怜几年不见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塑料布
  招摇过市当旗帜
  散入窗台成罗幕
  莽莽苍苍无限望
  愁云惨淡万里途
  城里垃圾已失控
  市长调兵忙开路
  屋中置酒遣君尝
  君言归途尚茫茫
  忽闻纷纷人语响
  但见小道起微光
  小区东门送君去
  去时垃圾又满目
  三绕两绕不见君
  路上空见君行处
  
4、酸雨
  酸雨知时节
  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
  害人细无声
  
5、无题
  百尺烟囱擎天树
  一路汽车鸣喇叭
  塑料本是囊中物
  误上青天满枝桠
  
6、国风之一
  坎——坎——捞——泥——兮
  置之河之干兮
  河水黑油油猗
  不稼不穑
  能做鞋油一千盒兮
  不狩不猎
  却卖美圆九百块兮
  
7、老君县除四害
  奖给我省老君县
  消除四害出奇迹
  群众运动几十年
  结果还是白费力
  发展经济鼓春风
  这事还得靠科技
  乡镇企业烟囱多
  老君山下排废气
  二氧化硫进了城
  四害终于全葛屁
  耗子麻雀碾成泥
  蚊子苍蝇没了戏
  人生几回伤往事
  大地依旧裹寒衣
  今逢四害消灭日
  老君山下草凄凄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5-4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中国社会的几百个细节

二十二、从教室占座看潜规则的生成
  
  经常可以在大学自习室里看到有人占座。这些人占座的方式五花八门,但规律却是一个,不见占座的人,只见占座的工具。
  用书占座是最常见的,不怕丢是最基本的,不过有的老兄还要放上好几本,似乎在着重说明,千万别抢,否则书丢了算你的。
  有的在桌上签名就算占座了,看来即将到此一游。
  有的把喝光的饮料瓶往上面一搁,到底是谁喝剩的呢,只有指纹能作证。
  有的用张纸就能代表自己的使用权了,太象征主义了。
  有的用粉笔画上自己的势力范围,做得够绝的。
  
  记得我上大学那会儿也是这样。图书馆的座位几乎被占光了,可图书馆里却没多少人。我很气愤,就把那个占座的书包往窗台上一放,顾自看起书来。
  占座的是个女生,她气哼哼地拿起书包在旁边坐下来。
  我不认识她,却问,你恨我吗?
  她不说话。
  我很天真地说,你读过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吗。
  
  卢梭在《社会契约论》里说,要认可对于某块土地的最初占有者的权利,就必须具备下列的条件:
  首先,这块土地还不曾有人居住;
  其次,人们只能占有为维持自己的生存所必需的数量;
  第三,人们之占有这块土地不能凭一种空洞的仪式,而是要凭劳动与耕耘,这是在缺乏法理根据时,所有权能受到别人尊重的唯一标志。
  
  分析一下同学占座的情形,和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还是很接近的。
  首先,这块自习桌还不曾有人占住。
  其次,同学们只能占有为维持自己的学习所必需的面积。确实,很少有太过分的,一下占上十个座。同学们还是比较节制的,谁都不容易。
  第三,同学们占有这块土地不能凭空洞的仪式,而要凭劳动与耕耘。这是在缺乏法理根据时使用权得到别人尊重的唯一标志。比如放张纸,也是劳动啊。要是搁两本书,简直就是耕耘了。
  
  大学生的所作所为正是我们这个民族未来思想的基础。他们能够把占座思想作为社会契约论的生活实践,实在难能可贵。这种精神足以发挥到对小区物业的管理当中,业主委员会要讨论的占座问题那就复杂多了。
  只是,占座一例似乎是对《社会契约论》的滥用。同学们把个人以为合理的契约强加给别人,然后也默认他人的强加。于是,这个占座的契约就能风行校园,变成一个潜规则。
  中国的潜规则大约都是这样形成的。先是容忍,然后是默认,最后是同流。
  潜规则也是契约。
  那些中国的青年在大学里可以去占座,到社会上就会去买批文圈地,获得不义暴利。
  同学们现在可以用一张纸来宣称自己的不义之权,将来就会动用公共资源为自己的狗肉挂出羊头,就像《无极》那样。
  他们在校园里习得了潜规则的创立、流行之法,必会应用到社会实践当中,并引以为豪。
  这种占座行为其实和业主委员会的所作所为完全不同。后者是依法维护自己的权益,而不是像前者那样无端制造自己的权利。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孔子的说法里包含了更多的契约精神,只是这样的契约精神在于不订立契约。
  我们不订立那些类似潜规则的契约,我们的生活或许会更加简单、清澈。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5-4 14:4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中国社会的几百个细节

二十三、借古讽今的游戏
  
  司马迁批评了汉武帝,留下千古美名。但到了司马光,就只能资治通鉴。于是后来的人大多学会了司马光那一套,借古讽今的手法越来越精熟。至今,中国人借古讽今的历史已相当悠久。
  五十年代的人说事儿,必借着明清那点儿历史,像吴晗的《海瑞罢官》、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
  六十年代的人说事儿,先是说明清史,然后开始研究更加古老的宋元,钱钟书就是这样写下了《管锥篇》。
  到了七十年代,那些别有用心的人更是批林还要带着孔老二,借古讽今达到了最高潮,很多古迹文物因此遭殃。
  到了八、九十年代,说事儿必要上溯到文革,但下追也止于文革,因为文革就是离我们最近的历史了。
  这就是我们借古讽今的文字游戏。
  那些喜欢这种游戏的人抱着为万世开太平的信念,自以为一切历史都是现代史,却从来不喜欢、不敢于把现实问题说明白、说透彻。我们的民族就是在这样的游戏中一点点丧失了反思的力量。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5-4 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中国社会的几百个细节

二十四、国民素质的传说
  
  这世上是否有个东东叫“国民素质”,竟然还四个字的,很动听啊。
  不知从何时起,这个东东就出现在中国的大地上,每每显身用来解释各种复杂的社会现实。于是问题迎刃而解,“国民素质”不行嘛。
  不知道这东东是从哪个理论箩筐里掉出来的,真不知道这样生动的理论到底是谁发明的,真不知道这个发明者的住址在哪。
  鲁迅研究了“国民性”,这个人就发明了“国民素质”。
  农民算是国民素质里最次的吧,可正是他们搞起了村直选、乡海选。民工算是低素质吧,可没有他们哪里有高质量的城市呢。
  好的理论决非放之四海而皆准,因为好的理论总和实践分不开。而一句“‘国民素质’问题”,就可以把行动直接从理论的离心机里甩出去,就可以使我们达到心平气和的地步。
  鲁迅写出了《阿Q正传》,可“国民素质”依旧是个传说。因这东东的一大特征就是要贬低国民性,否则发明出来干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12-23 05:36 , Processed in 0.08981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