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902|回复: 201
收起左侧

[讨论]对联疑难解答及交流处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3-17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秋风传说在 2005/03/30 02:02pm 第 2 次编辑]

此帖供解答对联疑难,以及联友交流对联知识之用。严禁跟帖求联。
所有回复将不定时删除,请大家自行复制收藏。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3-17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对联疑难解答及交流处

这是重新发的帖。原本的帖在执行回复时一直出现错误,迫于无奈唯有删除。
请曾经跟帖而未得回复的朋友重新跟帖,不便处请多多包涵。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3-17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对联疑难解答及交流处

    传说明朱元璋为阉猪户题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此说流传甚广,常为人津津乐道。但是我总有疑惑,这象是春联吗?作为行业联是极贴切的,作为春联则是文不对题了。我怀疑这是有人杜撰的趣事趣联。我的怀疑能成立吗?恳请赐教。谢在先~~~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3-17 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对联疑难解答及交流处

下面引用由尽兴就好2005/03/17 09:23pm 发表的内容:
传说明朱元璋为阉猪户题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此说流传甚广,常为人津津乐道。但是我总有疑惑,这象是春联吗?作为行业联是极贴切的,作为春联则是文不对题了。我怀疑这是有人杜撰的趣事趣联。 ...
的确不象对联。但既然是时隔几百年的传说,应该无从查究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3-19 15:15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对联疑难解答及交流处

谢谢卓班主。
再请教一个问题。《尚书》有句:“满招损,谦受益。”后人多引用之。这两句,从结构上看对得很好,惜乎平仄不对。能否看成是一副宽对呢?这是不是可以算作最早的格言联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3-19 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对联疑难解答及交流处

《尚书》是先秦著作,当时还没有对偶规格之类,应该不作联看。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3-20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对联疑难解答及交流处

[这个贴子最后由尽兴就好在 2005/03/25 09:52pm 第 1 次编辑]

谢谢卓班主。
不过,偶问题多多,卓班主不会嫌烦吧。
无锡薛福成故居有联一十二副。其中务本堂(正厅)联为:
登高能作可为大夫
惟世有功及于后嗣
有评联者引用之,见之于报,将上下联倒了过来:
惟世有功及于后嗣
登高能作可为大夫
俺想这评联者亦是行家,这倒过来自有他的道理。不过,他的理在此处成立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3-21 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对联疑难解答及交流处

[这个贴子最后由卓愚夫在 2005/03/21 00:45am 第 2 次编辑]

对联的上下通常以上联仄收下联平收来区分。“惟世有功及于后嗣”为上联,“登高能作可为大夫”为下联。在竖悬时,上联在面向的右边,下联在左边。对联通常不作横挂,怎么会有你说的情况出现?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3-21 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对联疑难解答及交流处

是呀,那联是竖挂的,右为上联,左为下联。这12副对联我都拍了照。而在报上见到的,却是下联变上联了。其它联在报上并未变动上下联的位置。我相信也不是排版的错误。有时间我将照片传上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3-21 09:32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对联疑难解答及交流处

照片太大,作了剪辑。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3-22 01:43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对联疑难解答及交流处

[这个贴子最后由卓愚夫在 2005/03/22 01:49am 第 2 次编辑]

呵呵!看了图片,以传统论此联是左右调乱了,或者有某种原因故意为之吧:)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9 21:02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5-3-22 09:26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对联疑难解答及交流处

    下面引用由卓愚夫2005/03/22 01:43am 发表的内容:
    呵呵!看了图片,以传统论此联是左右调乱了,或者有某种原因故意为之吧:)
    此联按平仄的常格是乱了,但按变格并未乱,也非故意为之。
    从内容上看,“登高能作可为大夫”应为上联,“惟世有功及于后嗣”当为下联。因为只有活着的时候“为大夫”,才可能“世有功”死后“及于后嗣”。谁见过有人先死了“及于后嗣”,再活过来“为大夫”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3-22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对联疑难解答及交流处

    [这个贴子最后由尽兴就好在 2005/03/22 11:15am 第 1 次编辑]

    谢卓班主和飞箫君。
    飞箫君言之有理。上平下仄之联不在少数。若拘泥于上仄下平,则联意全反了。
    继续请教:
    我有一位同事,是清末高官余诚格后人。余有一副赠友的对联,在网上可查到。其后人不解其意,问我是否能解说一番。我自恃识得几个字,便说只要查查资料,定能明其意。岂料话说得大了,此事已过去数年,至今我也不知联意该作何解。这事说起来就脸红,不知雅居可有高人帮我一下。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3-22 20:21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对联疑难解答及交流处

    下面引用由狂墨飞箫2005/03/22 09:26am 发表的内容:
    此联按平仄的常格是乱了,但按变格并未乱,也非故意为之。
    从内容上看,“登高能作可为大夫”应为上联,“惟世有功及于后嗣”当为下联。因为只有活着的时候“为大夫”,才可能“世有功”死后“及于后嗣”。谁见 ...
    呵呵!谢谢狂墨飞箫君指点,学习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3-23 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对联疑难解答及交流处

    [这个贴子最后由卓愚夫在 2005/03/23 00:40am 第 2 次编辑]

    别为松花出方略
    细分莲炬照书声
    不论典故背景(如有),单以字面看:
    上联的“松花”为自然之事与物。句意是说别为自然生长的松花出方略,劝人莫浪费精神于无谓的事情上。下联的“莲炬”喻清净之时与地,句意与上联成反对,劝人把精神细分(感觉应该作“专注”解)于清灯下,努力读书。
    以上纯属个人愚见,待砸:)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3-23 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对联疑难解答及交流处

    俺来个歪解:
    松花长松果,松果圆圆的,故不需要“方”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3-23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对联疑难解答及交流处

    [这个贴子最后由尽兴就好在 2005/03/23 09:28am 第 1 次编辑]

    谢卓斑主费神解析。卓斑之解当也可通。
    也谢看看君另解趣说。
    联中别字可有两解,一作“不”,一作“另外”,不知何为正解。松花是何意,也费猜详。
    莲炬即蜡烛。然而,蜡烛何以要细分呢?陆游于待召无聊之时,“晴窗细乳戏分茶”,细分莲炬是否也是此意呢?晚清的联为何就难解了呢?
    各位联友有何见解,望皆能不吝赐教。在下感激不尽。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9 21:02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5-3-24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对联疑难解答及交流处

    别为松花出方略
    细分莲炬照书声
    此联应是描写古人炳烛夜读的情景。“松花”应指烛芯燃久所结的小球。上联意为剪去烛芯所结小球,让“松花”死而复生;别作另外解。古人制烛杂质较多,燃久结球影响照明,李商隐有“何当共剪西窗烛”句即此。下联承上联而来,炳烛既需时而剪芯,“莲炬”自然就被“细分”了。另,此联书法极佳,非眼下所谓名家们可比。欣赏!!!!
    谢谢斑竹、尽兴君抬爱,相互学习!!!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3-24 20:29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对联疑难解答及交流处

    真诚谢飞箫君用心解析。
    别为松花出方略,是否还能有更妥贴的解释呢?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9 21:02
  • 签到天数: 3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5-3-25 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对联疑难解答及交流处

    偶以为只有这么解释较为妥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11-10 14:04 , Processed in 0.151601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