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百度一下薛岳的资料看,从黄埔军校到北伐,到抗战——可能会得到灵感。
另,长沙大火之后的民间生活,还有资料呢,再发两段哈
======
再困难,戏剧和电影不能少 说沉重,还有什么比“文夕大火”把长沙人的家园烧毁,更让人痛心? 但是,事情既然发生了,长沙人直面现实,决心“再从焦土建湖南”。 “文夕大火”后,长沙虽然邻近战区,但因湖南军政长官对于地方治安维持得力,被疏散的居民相继归来。此时,正当1939年农历春节期间。对于乐天的长沙人来说,再困难的时期,也不能失去笑容,放弃娱乐,于是各类娱乐项目,一天一天复兴起来。几如雨后春笋。 1938年冬“文夕大火”,全长沙只有银宫、民众两家戏院未受波及。 大火之后,长沙开演最早的戏院就是这两家,银宫演平剧(即京剧),民众演湘剧。 当时,这两家戏院的所演剧本,大多经过戏剧家田汉加以修正,男女演员,亦经政治部施以相当训练。银宫戏院演平剧时,女演员李雅琴,唱做认真,其余演员,亦均卖力,“文夕大火”后,银宫演出,每晚客满。富有抗战意义的戏剧《梁红玉破金兵》,连演五晚;《土桥之战》,连演三晚,可见这两部戏剧均极叫座。 又一村民众俱乐部内的民众剧院则演湘剧,演员多半是从前湘省各戏院名角。如花脸罗元德、唱工须生陈少益、崔雪棠,老旦田华明,做工花衫筱飞凤,文武小生陈福明等,都为爱好湘剧者所欢迎,上座率和银宫差不多。 随着这两家戏院的开锣,不久,在南门口外沙河街油榨巷明宪女校旧址,城南戏院开张,此后营盘街中华戏院、东长路口新长沙戏院等相继开张,皆演湘剧,观众极其踊跃。 但一部分有银幕癖的长沙市民,却只能心痒难耐。因为,长沙两大电厂均被烧毁,没有电。直到1939年2月24日,终于有两家电影院自备马达,开始营业。 这两家电影院,一家是又一村民众俱乐部内的民众电影院,另外一家是前面提到的城南戏院,因放电影,城南戏院改称城南电影院。 民众电影院在大火后放映的第一部电影是富有锄奸抗日意义的电影《血魂》,该场电影由军委会政治部电影放映队第一队公映,该队为募款慰劳前方负伤将士,将电影票价稍微提高。第二场电影片名叫《八百将士》,每场加映卡通滑稽影片,城南电影院放映的片子叫《金缕曲》。 有了电影和戏剧,长沙满城瓦砾虽一时无法清扫,但欢声笑语已将长沙这座城市因战争带来的阴沉和黑暗,撕开了一条口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