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对联雅居
收起左侧

[点评82] 放任千山来笔底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7-26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82] 放任千山来笔底

出句:放任千山来笔底 [烛之幽]
对句:唯存一念立佛前 [夏雨荷]
匆匆而来,问好,各位联友!!!

-=-=-=- 以下内容由 夏日雨荷2007年07月29日 12:23 时添加 -=-=-=-
出句:放任千山来笔底 [烛之幽]
对句:纵横四海于胸中 [夏雨荷]
对句:包容四海于心中 [夏雨荷]
想起雨果说过的话:“世界上最宽阔的是大海,比大海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但不知道该任何表述才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7-26 17:37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82] 放任千山来笔底

出句:放任千山来笔底 [烛 之 幽]
对句:再移明月照诗心 [天花乱坠]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7-26 22:11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82] 放任千山来笔底

出句:放任千山来笔底 [烛 之 幽]
对句;运筹万马举棋中[轻舟]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7-27 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82] 放任千山来笔底

[这个贴子最后由老乐在 2007/07/31 17:51 第 1 次编辑]

[点评82] 放任千山来笔底
[对句]   修得正果在心头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7-27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82] 放任千山来笔底

放任千山来笔底
推敲半句立舟头

-=-=-=- 以下内容由 潘承东2007年07月31日 13:56 时添加 -=-=-=-
放任千山来笔底
推敲几句立舟头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7-27 08:55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82] 放任千山来笔底

出句:放任千山来笔底 [烛之幽]
对句:收拾宇宙入囊中[说长道短]   (宇宙好还是世界好?)
对句:运筹万阵藏胸中[说长道短]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7-27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82] 放任千山来笔底

放任千山来笔底
摈除万象静心间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7-27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82] 放任千山来笔底

出句:放任千山来笔底 [烛之幽]
对句:休教俗事落心头 [红姿娇]

凑个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7-28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82] 放任千山来笔底

[这个贴子最后由实根在 2007/07/31 17:31 第 1 次编辑]

出句:放任千山来笔底 [烛之幽]
对句:雕空一洞点睛高 [实根]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7-28 14:23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82] 放任千山来笔底

出句:放任千山来笔底 [烛之幽]
对句: 付诸一念向箫端 [凑数]
久未来 凑个数给小烛.问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7-28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82] 放任千山来笔底

出句:放任千山来笔底 [烛之幽]
对句:思将万贯纳怀中 [高山落水]
再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7-28 19:03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82] 放任千山来笔底

出句:放任千山来笔底 [烛之幽]
对句:招迎万水过台前 [碧海银鲨]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7-29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82] 放任千山来笔底

出句:放任千山来笔底 [烛之幽]
对句:包容万象入屏中 [扁豆花]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7-29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82] 放任千山来笔底

出句:放任千山来笔底 [烛 之 幽]
对句:不教一物落心田 [未雨听泉]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7-30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82] 放任千山来笔底

出句:放任千山来笔底 [烛之幽]
对句:收纳万海入画中[胡说八道凑]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7-30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82] 放任千山来笔底

出句:放任千山来笔底   [烛之幽]
对句:掩映一塔入云端 [花笑春风]
出句:放任千山来笔底   [烛之幽]
对句:包容百兽啸苍穹 [花笑春风]
出句:放任千山来笔底   [烛之幽]
对句:广纳七贤聚竹林 [花笑春风]
出句:放任千山来笔底   [烛之幽]
对句:疏引万涧泻云峰 [花笑春风]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7-31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82] 放任千山来笔底

出句:放任千山来笔底 [烛之幽]
对句:共邀明月去长空 [冷月钩]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7-31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82] 放任千山来笔底

放任千山来笔底
拘留一寺在心头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7-31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82] 放任千山来笔底

出句:放任千山来笔底 [烛之幽]
对句:但凭两袖证莲心 [月影荷风]
凑~~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7-31 18:07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82] 放任千山来笔底

无论山有多高,多险,任凭它峰峦叠簇壁立千寻,或者清秀卓然绵延横亘,都可
以凭借手中的画笔表现出来。或勾、或点、或染、或皴。笔到处或阴或阳,或荣
或枯,一一跃然纸上。既是对画家高超技法的展示,也是对人们通过艺术形式能
动地对大自然进行反应的赞美。这是句子的大体内容。
   
我觉得一个好的对句首先要有完整的意思,立意要高,思路要打开。其次,要合
乎对联的“对杖”与“关联”要求。此外,正对也好,反对也好,新韵也罢,古
韵也罢,得符合平仄规则并避免合掌。在此基础之上,实现从语境到意境的升华

建议思路:先解决与“山”对应的词,选一物象造景,再考虑与“放任(放纵,
不加限制意。)”二字匹配的词语。“千山”是夸张的说法,概数,状山之多。
出句:放任千山来笔底;
对句:不留点墨在胸中。
读后感:
对句也过于偏虚,风格与上句不统一。“点墨”用在此处不妥。成语有“胸无点
墨”,其中“墨”代表文化知识,与“千山”在出句中意思不同类,构不成对仗
关系,而且与“不留”搭配有逻辑问题(不保留一点文化知识在胸中?)~
出句:放任千山来笔底;
对句:宜分两路到包头。[佛见笑]
读后感:确实不够无情
出句:放任千山来笔底;
对句:长存万法在心中。[佛见笑]
读后感:
句如其人。难得有佛心一片,阿弥陀佛!万法归一。现代的社会,的确难得有一
片清凉世界~
一是画家作画表达对生活和人生的哲理反思,一是佛子对佛法的虔诚信奉。画是
人作的,信仰也是人的,表面看起来没有不妥。但从风格方面分析,“山”是可
感的,有具体形状,是实实在在的,由此引伸的联想也是直观的。“法”性显空
,过于抽象化。作画的人可能是佛子,也可能不是,意思与出句关联不够紧密,
且句意单一,风格也与出句不统一~
出句:放任千山来笔底 [烛之幽]
对句:浑留一梦燎天边 [无度]
读后感:
梦是五彩缤纷的。无度君的梦肯定是个好梦!
对句过于生活口语化,意思也单薄了些,风格与气势和出句不统一。对出句意思
理解不到位。“燎”字有二音,读阳平时,有三个义项,分别是“延烧,烫,照
明”的意思;读上升时,有一个义项,是“挨近火而烧焦”的意思,据此则出现
三平尾失律。另外,“梦”也“燎(只能做‘照明’义理解)”不到“天边”,
这就又出现逻辑问题了~
放任千山来笔底 [烛之幽]
且由万水汇弦端 [幽溪小唱]
读后感:
对句营造的环境气氛与出句和谐。在高雅的弦乐声中作画,感觉自然不同平常。
气势和虚实与出句相配。“汇”字是出彩之处,与出句中“来”共同把形象与声
音拟人化了,赋予了山形和水韵人的动作,使之具有了动感和亲和力。山是刚性
的,大气;水是柔性的,涓秀之后也有惊涛骇浪;同时,水也是一种情绪的象征
,琴声如流水,既能生动形容琴声的流畅、清雅,象征委婉的情绪,又有了对比,
整体感觉就丰富一些。不错~
“且由”二字在气势上对“放任”稍显偏弱,可再精细些~
出句:放任千山来笔底 [烛之幽]
对句:不留一事驻心头 [天下第一灌]
读后感:
解出了出句的隐意。可惜造句时没有营造一个实实在在的具体物象作为想象的场
所,显得直折单薄了些,就偏虚了。与上句相对后,感觉分量不对等,一边轻一
边重,不够和谐。情景交融、虚实相应是上佳选择哈~
出句:放任千山来笔底 [烛之幽]
对句:但凭明月落樽中 [高山落水]
读后感:
没有正确理解出句的意思。对句成了侧重写景的句子。“但凭”二字用的不妥(
容易误解成“人(主体)”只凭借“明月(条伯)”落入“樽中(结果)”的意
思),此处再稍加斟酌可做为的独立出句~
“明月”对“千山”不工~
出句:放任千山来笔底 [烛之幽]
对句:包涵万物在胸中 [清水攸攸]
读后感:
直抒胸臆,大气~ 只是没有以实在的场景入句,全句侧重抒情,出发点是好的,
也想说明心胸之宽广,在表达上独立开去,思路跳得太远,无法与出句融合成一个
整体;“万物”已经包括“千山”在内,两者相对,局部意思有重复哈~
出句:放任千山来笔底 [烛之幽]
对句:收邀百凤入琴间 [苒庐]
读后感:
琴声在侧,画笔在手,音画时节,令人向往~
“收邀”显得生涩,不若“收留”之类顺口~
出句:放任千山来笔底 [烛之幽]
对句:留存百姓在心头 [萧琅]
      收拾四海入囊中 [萧琅]
      邀约万马入图中 [萧琅]
      携同一曲醉花间 [萧琅]
读后感:
萧琅好勤快~ 致敬中~
句一想正面说忧国忧民之心,立意较高,但境隔太远,意思与出句没有明显关联
。“百姓”是代指,显虚;出句中“千山”除了夸张还有具体可感的形象特性,
对句与出句不对等;从语言风格看,此句也过于平直显得没有气势~
句二气势与出句相当;“四海”代指天下,意象较模糊,与出句境隔太远(如果
“囊”字改成“图(版图)”一类字感觉稍好一些)~
句三也是写作画句子吧,万马奔腾的场景令人神往,“邀约”没有“驱驰”好用
。画完山,又画马,够累得了~
出句:放任千山来笔底 [烛之幽]
对句:搜罗残玉对刀尖 [实根]
读后感:
玉雕所需的技艺很高,作画也得凭借技法,“残玉”对“千山”不工。“玉不琢
不成器”,可能实根兄想化用此意吧。全句过于直接,没有气势~
出句:放任千山来笔底 [烛之幽]
对句:皆因成竹在胸中 [高山落水]
读后感:
想化用“成竹在胸”意,想法独到,赞~ 但造句后的效果不佳,成了对出句表面
意思(画技)的解释(挥洒自如全因成竹在胸),等于削减了一幅联子的思想容
量~ “皆因”对“放任”、“成竹”对“千山”不工,当榷~
出句:放任千山来笔底 [烛之幽]
对句: 收留万竹在诗中 [宇宙洪荒]
读后感:
对出句意思拿捏比较到位,用语应对流畅自然,不用“图”而用“诗”是想避免
出现两句均写“绘画”场景,感觉还是“图”更好些~ 不错~

放任千山来笔底
倒骑一驴上山头[清水香里]
读后感:
上山还能倒骑,骑术不错哈~ 是个灌水式的句子,趣~ 第四字出律了~
出句:放任千山来笔底 [烛之幽]
对句: 但凭圆月绕心中 [Pengliu]
     收拾思绪待君归
     邀迎山水嵌窗里
读后感:
又是个勤快的朋友~ 致敬~
句一中“但凭”用得不妥,是什么(主体)凭借着圆月(条件)绕于心中(结果
)呢?所指不明。“圆月”对“千山”失对;整句内容表述不够通畅,与出句没
办法关联哈~
句二“思绪”对“千山”不妥;“待君归”与“来笔底”结构失对;全句直接叙
述,过于平实,缺乏气势~
句三写通过窗口观看外面景物的情形,构思巧妙。句中“邀迎”是“迎合”的意
思,用法不妥(山水被“迎合”着“嵌入窗里”。)“山水”对“千山”不妥~
出句:放任千山来笔底 [烛之幽]
对句:堪留一纸在人前 [三山]
读后感:
对句表意不清,想留什么样的东西在纸上呢?又得理解成出句所指的“山水画”
了,这样等于说:“那幅画不错!”“有收藏价值。”两句重复肯定一个内容了
。受思路所限,没有出彩哈~
出句:放任千山来笔底 [烛之幽]
对句:奈何酒瘾袭心头 [三山]
读后感:
画着画着,画家酒兴大起,委实难受。没有考虑与出句关联~全句缺乏气势,文意
不雅,没有深意,与出句境隔太远,整体失对~
出句:放任千山来笔底 [烛之幽]
对句:缘由一字荡心头[辛氏后人]
读后感:
辛老师好久不见了,问好~
“缘由(因为)”是副词,属性虚,“放任(放纵,不加限制)”是动词,属性
实,不匹配。对合与出句有承接关系,起解释、交待背景作用了~“一字”是什么
字呢?弄不明白哈~
出句:放任千山来笔底 [烛之幽]
对句:唯存一念立佛前 [夏雨荷]
读后感:
又是一位有佛心的朋友~ 致敬~
作画之后,开始敬香念佛了,照这样理解,对句风格、气质与出句不统一了。出
句侧重于气势,对句有看破红尘之后,安于一念,心如静水的感觉,空性过强,
语感明显不一致,无法成为一体~
出句:放任千山来笔底 [烛 之 幽]
对句:再移明月照诗心 [天花乱坠]
读后感:
好久不见,问好~
“再”字这里可当做“接着,之后,接下来,继之”理解。画作好了,一腔豪情
抒发过后,就轮到赏月了。只是人怎么才能“移得动”“明月”呢?“邀”一下
好些~“明月”对“千山”不工~
出句:放任千山来笔底 [烛 之 幽]
对句;运筹万马举棋中[轻舟]
读后感:
“运筹”中“筹”是古代一种计数工具,在古时作战指挥时,通过敌我双方间的
条件对比,统计出双方筹的情况(胜出的比数),从而定量分析出军力结构的差
异,为进一步制定出合理的战术方案起到应有的作用。如“运筹于帷幄之中,决
胜于千里之外。”此处用法不妥。整句写下棋的情形,只是棋中双方并没有那么
多的马~
[点评82] 放任千山来笔底
[对句]   修得正果注心头[老乐]
读后感:
看得出,老乐朋友也喜欢谈修行之类的事情。致敬~
对句直接叙述,没有具体的物象作为联想的倚托。“正果”是宗教名词,与“千
山”(短语)失对,全句风格和语境与出句不统一~
放任千山来笔底
推敲半句立舟头[潘承东]
读后感:
承东的进步不小~ 问好~
整句过于写实,成了普通的句子。“半句”不及“一字”更有效果。与出句境隔
太远。可做为单独出句~
出句:放任千山来笔底 [烛之幽]
对句:收拾宇宙入囊中[说长道短]   (宇宙好还是世界好?)
对句:运筹万阵藏胸中[说长道短]
读后感:
又是位勤快的朋友~致敬~
句一中“宇宙”、“世界”均可,程度不同而已。“收拾”二字不错,使得整句
颇有气势,想说“收拾天下于锦囊”之中的意思,想起岳飞<<满江红>>中“待从
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来,“宇宙”对“千山”局部意思重复,“宇宙”
是名词,“千山”是短语,失对~
句二中“运筹”意思前面已有指出,与“万阵”搭配不合理。本想说“心中自有
雄兵百万”之意,表达上不到位哈~,境隔太远~气势较佳~
放任千山来笔底
摈除万象静心间[风环雾鬓]
读后感:
立意高远,卓尔不群。“摈除”思路显独到之处。“万象”包含了“千山”之意
。整句侧重于抽象的表述,没有实在的景象做倚托,显得虚了一些哈~
出句:放任千山来笔底 [烛之幽]
对句:休教俗事落心头 [红姿娇]
读后感:
有此气节和志向,难能可贵,但生逢此世,难矣哉~致敬~
整句立意高,有气魄。“休教”(副词,虚)对“放任”(动词,实)词性失对
,“俗事”对“千山”不妥~ 不错的独立出句~
出句:放任千山来笔底 [烛之幽]
对句:雕空一洞点睛明 [实根]
读后感:
实根兄应该精于雕刻之道吧。这一句用词比前一句巧妙些。“点”从炼字角度看
,没有“见(xian)”好,句中逻辑问题在于“洞”本是空孔,就没办法再“雕
”一空处了。“雕空”与“放任”、“晴明”与“笔底”所对不工~(“睛”是笔
误?)~
出句:放任千山来笔底 [烛之幽]
对句: 付诸一念向箫端 [凑数]
读后感:
好久不见,你还好吗?谢谢挂怀~问好~
弄箫一曲,凝思净虑,心声一曲溶入箫韵之中,情境不错。全句直说一事,但是
什么样的念头呢,表述模糊不清,整体偏虚。“一念”对“千山”稍有不工(抽
象名词对实体名词)~
出句:放任千山来笔底 [烛之幽]
对句:思将万贯纳怀中 [高山落水]
读后感:
说得实在~ 人人都想发大财。能成名家,自然有好的润格,作画能卖好价钱也就
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万贯”是数词+量词(古钱单位),对“千山”结构不工。“思”是空想,要想
坐拥百城,得实实在在地赚个盆钵俱满才行。意不美,与出句没有关联。整体失
对~
出句:放任千山来笔底 [烛之幽]
对句:招迎万水过台前 [碧海银鲨]
读后感:
句中“台”字限定了空间的开阔程度,与“万水”相配显得牵强些,全句直接写
景,没有深意。理解出句不准确。”对句中“谁能招迎万水过台前呢?”这样问
题就出来了~
出句:放任千山来笔底 [烛之幽]
对句:包容万象入屏中 [扁豆花]
读后感:
这句理解出句意思较准确。“包容”一词不到位,不若“搜罗”好些,“入”也
可用“匿”代替。“万象”用法和前面联友一样,与“千山”概念的外延有包容
和被包容关系,局部重复了。
出句:放任千山来笔底 [烛 之 幽]
对句:不教一物落心田 [未雨听泉]
读后感:
心无牵挂,自是高人一等。不为万物所役,实有圣人胸怀。全句语境清幽,有道
家风味。如果再配以具体可感的物象就更好了~
出句:放任千山来笔底 [烛之幽]
对句:收纳万海入画中[胡说八道凑]
读后感:
“纳”、“画”与出句同韵失律。海已经够大了,“万海”怎么表现在一幅画里
呢?想象不出来。逻辑上有问题了哈~
出句:放任千山来笔底   [烛之幽]
对句:掩映一塔入云端 [花笑春风]
读后感:
又是位勤快的朋友,致敬~
这句意思和思路不错。在画里有远山,可以有云、寺、水、塔等,当然也可以有
其它景物。群山之中,一座宝塔高入云端(因其位高之故),而塔也是由人画出
来的。这样一来,单从表面意思看,与出句基本相当了~“掩映”改成“但留”更
好些。便象征意义就没法兼顾到了~
出句:放任千山来笔底   [烛之幽]
对句:包容百兽啸苍穹 [花笑春风]
读后感:
本句不及上句。“谁包容百兽”了?忽略了出句中省略掉的主体“(作画的)人
”。文意过于直白,不如上句有美感,内容过于简单化。“苍穹”(单纯词)对
“千山”(短语)失对~
出句:放任千山来笔底   [烛之幽]
对句:广纳七贤聚竹林 [花笑春风]
读后感:
本句想嵌用“竹林七贤”几字,但二四六字按新韵失律,按古韵则二四字失律,
逻辑方面有点问题:能广纳贤士的肯定是人,或者某一组织,但“竹林七贤”是
自愿结社性质的七人小团体,与史实不符哈。全句意思也与出句不相关,自说一
事了。“竹林”是名词,对“千山”(短语)失对~
出句:放任千山来笔底   [烛之幽]
对句:疏引万涧泻云峰 [花笑春风]
读后感:
“引”与“任”同韵失律。万涧奔流上云宵,气势磅礴不亚于“飞流直下三千尺
”的庐山瀑布了。可以理解成画中的飞涧与出句相关联。“云峰”是以云喻水流
呢,还是想说涧很深,云浮在涧下呢,模糊不清哈~
再过一会,就坐夜班车出远门了,以上说的仅是一孔之见,不对之处,请各位师
友及时指正。先行谢过~
出句:放任千山来笔底 [烛之幽]
对句:共邀明月去长空 [冷月钩]
读后感:
“明月”本来就在太空,再邀去长空就不妥了。“明月”与“千山”失对(前面
指出来做过说明~),“长空”是名词,“笔底”是短语,结构失对~
放任千山来笔底
拘留一寺在心头[潘承东]
读后感:
“拘留”习惯与人搭配使用,此种用法与习惯不符。心中有座寺,能说明什么呢
?表意不清哈~“在”是介词属虚词,“来”是动词属实词,词性失对~ 气势上也
显弱了~
出句:放任千山来笔底 [烛之幽]
对句:但凭两袖证莲心 [月影荷风]
读后感:
凭借两袖如何证得莲心,是不是想化“两袖清风”之意呢?“但凭”是副词,“
放任”是动词,前者虚,后者实,词性不配,失对。“莲心”是名词,“笔底”
是短语,结构失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11-11 06:39 , Processed in 0.14856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