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笔下人间
收起左侧

读农子、苏堤春柳二君《铜川矿难》而感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14-5-14 11:18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4-12-4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农子、苏堤春柳二君《铜川矿难》而感

    我向不评诗,此间忍不住说几句:
    人命由来作草菅,首句稍弱,不说也罢。
    半床凄冷一钩残。以一钩残衬凄冷~好!又是“半床”,更进一层。
    娇儿已寐妻犹坐,儿已寐,妻犹坐!“小儿不更事”更突出了受害者家庭不幸~绝!
    无泪无声到晓寒。泪已干,语已凝,妻犹坐,坐至天晓,竟不知寒~!至此我泪已流!
    这几天我闻矿难也想写些东西,见此诗,搁笔~!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2-4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农子、苏堤春柳二君《铜川矿难》而感

    应该感谢农子的勤奋,我是在读农子诗时顺便回复了一首。
    对于“妻,子”名称的特用,杜甫诗中用的比较多。一般而言,外人称他人之亲属为“妻,子”似很少见。一般用“母,妇,儿,子”等称呼。不过,任何东西都不是绝对的,只要用的好,不引起误解就行。天上人间该诗的后两句意境和气氛选择非常好,在艺术上是成功的。
    李贺的诗很少读,部分作品有“鬼”气。我是随口而出,首句的平仄进行了拗救,用第二字的平声弥补第五字的仄声,以使全句音律平衡。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12-4 12:38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农子、苏堤春柳二君《铜川矿难》而感

    看来首句还是有些问题的。待我再想来。如此看来临屏作诗是不容易使诗歌艺术上得以完整的。容我再想。
    苏堤春柳兄指出的是古文的一种倾向,非但杜甫而已。况且妻子双称。不过这习惯到今天人们已经不大认同,这种稍加的改变,恐怕势在必行。而且这改变在我们今天更习惯,并不比古代习惯来得别扭。当然,实践总会优点缺点并存的。岁月的筛子会把它们分离。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2-4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农子、苏堤春柳二君《铜川矿难》而感

    凄凉的情景再现于眼前,真是不堪入目~~~~~~~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12-4 16:26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农子、苏堤春柳二君《铜川矿难》而感

    不堪入目?黛玉用词...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2-4 16:38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农子、苏堤春柳二君《铜川矿难》而感

    下面引用由笔下人间2004/12/04 04:26pm 发表的内容:
    不堪入目?黛玉用词...
    读了你的诗,回想起遇难的情景,真是不堪入目~~~~~~~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2-4 16:43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农子、苏堤春柳二君《铜川矿难》而感

    也批二句:
    铜川矿难
    笔下人间
    人命由来作草菅,---起势用力过于武断,结论下的过早,有未审先判之感。
    半床凄冷一钩残。---承接有些不连上句
    娇儿已寐妻犹坐,
    无泪无声到晓寒。---说实在此三句给我之感似为男主人负气一夜出走,晨归所见。
    且看:
    负气离家归欲醉,
    半床凄冷一钩残。
    娇儿已寐妻犹坐,
    无泪无声到晓寒。

    就笔下原诗而论,吾以为煽情乃其诗之长,然却未能扣题,诗中无矿难的特性为其败笔所在。该诗大受好评令人可汗,想必是当今是煽情年代,人们在煽情中迷失了之固。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2-4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农子、苏堤春柳二君《铜川矿难》而感

    [这个贴子最后由竟日寻春在 2004/12/04 08:23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SZYGX2004/12/04 04:43pm 发表的内容:
    也批二句:
    铜川矿难
    笔下人间
    人命由来作草菅,---起势用力过于武断,结论下的过早,有未审先判之感。
    ...
    某有些不同感受。
    无声无泪,痛极也。负气则未必,除非姻缘已尽,也是痛到麻木的结果。这个不好比。
    作者是读的两首诗有感(当然作者一定也看到过报道),并不直接解读原新闻,算隔了一层,可以虚述一下(确实没有),这不是大问题。
    煽情,界限很模糊的词,确有煽情,但应该区别于挠人家胳肢窝或戳人家痛处之故意。陶渊明的诗里就有太多煽情,但不能评判这些诗是恶的。
    大家讨论,和气搭台,直言唱戏。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2-4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农子、苏堤春柳二君《铜川矿难》而感

    下面引用由笔下人间2004/12/03 07:56pm 发表的内容:
    我很少发诗,以致引得挥剑决浮云兄见我红叶诗大叹“终于......”,今得赏农子与苏堤春柳君关于矿工遇难诗作,颇为感慨,铜川矿难的事故也许只是一斑,存者痛苦可知。悬想惨死之状,亲人悲号之声,真教人难过不已 ...
    笔下人间
    人命由来作草菅,半床凄冷一钩残。
    娇儿已寐妻犹坐,无泪无声到晓寒。
    以古体格律写现实,能写得让人声泪俱下,难得。笔下确实写出了人间的的悲惨故事。“半床凄冷一钩残”,用词不错,让人感到空床在凄清月色相映下的悲凉,接着引出下两句“娇儿已寐妻犹坐,无泪无声到晓寒。 ”一矢中的。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12-4 21:17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农子、苏堤春柳二君《铜川矿难》而感

        如果众人不以我现在所论者是自己而有异议,那么我敢斗胆说,秃笔斑竹的所见是有些站不住脚的。如此穿凿起来,无论其谁,都会体无完肤。不信翻出秃笔的诗作或者其他“诗人们”,随便可试都可以达到这效果。因为古典诗歌靠的是形象思维,靠的是凝缩力量。一形象,一凝缩,也就有了回旋,有了不同解释的空间。
    首先“结论”二字就有问题,要看什么结论,在本诗里,这还只是对人命漠视的一个批判。一定说是结论却也不是我下的,成语早有论定,此处只是再敲警钟。如果这样不可以,那么李白的“遥看瀑布挂前川”和苏堤春柳兄的“明知煤井是黄泉”似乎放在第二句也都不尽合适了。这一句有人批判“稍弱”我看是可信的,原因在成语的镶嵌,而这正是晚唐诗作低靡一致滥觞宋诗的原因。也就是巧取的美中不足。而第一句暗示男主人已遭不幸,似乎与下句还能够吻合相连,读诗还是停留一会,才好下“结论”的。
        至于觉得“像男主人负气一夜出走”的理解在我是觉得奇怪的。似乎有些过于偏颇,后面的推断解释也都太牵强。而“煽情”也向来并非我之所长,甚至可以说,我写的东西常常是比较冷静的居多。而我又觉得,秃笔斑竹随便用这个词多少显得有些不负责任。最令我震惊的是居然感到连题也不扣了。照此说来,写什么只有规规矩矩的照写什么,写战争必须闻血色,写妓女必须上演床上戏,而写矿难,则必须将当时的惨状复述一遍。如此才算扣题。那么,诸如对比,烘托,反衬,折射,一致“以小见大”“一斑”的反映手段都再也无法使用。写作的角度,从此只能用此一个了。正因为农子苏堤都是大处着眼,我再也这样,还有什么新意可言呢?虽然我捕捉的是女主人为刻画重点,其实立足点和前二位并无不同:还是批判。
    古人写诗也并不单以题目为限,常常是很随意的,甚至就以第一句为题或者干脆就无题。照秃笔斑竹的观点,恐怕也是“败笔”了,要算跑题了。而我的跑题,大家不知怎的也都没有看出来,是水平不够,还是人云亦云呢。本来句句“可汗”,几位斑竹及同仁却看不明白,这也许跟我一样,层次还有待提高。幸而现在给秃笔斑竹指出了,也算一个小收获。人的“心态”真是大问题,也许就因为我很少发,所以大家觉得新鲜,错把一首败作当作好诗了。
        说实话,我只是意见不同,决无抨击之意。还是实话,正是因为我的帖子,我才这样做,如果是别人的而秃笔这样认识,我的措辞可能严厉得多。很遗憾,我又批评了一位斑竹。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2-4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农子、苏堤春柳二君《铜川矿难》而感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2-4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农子、苏堤春柳二君《铜川矿难》而感

    精得好!
  • TA的每日心情

    2021-8-11 17:34
  • 签到天数: 4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04-12-7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农子、苏堤春柳二君《铜川矿难》而感

    好帖子~~~顶一下~~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2-23 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农子、苏堤春柳二君《铜川矿难》而感

    某实在不忍评述此诗.
    生者生矣死者死.
    纵有情有义之诗,显尔忧国忧民之情.又待如何?
    莫若某煮酒而歌,洒酒而泣.
    我峨冠之勇士,骑白马飞天兮.
    偶中华之草民,何时主宰已生兮.
    呜呼,叹天下之苍生,巨浪涛涛兮..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3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农子、苏堤春柳二君《铜川矿难》而感

    看得出先生真是性情中人,我则是更为理智的分析。这样的题材,所要表现的无疑离不开“惨”与“痛”。惨是表象,所以选择写“痛”是不坏的选择。而选择妻子为“突破口”,无疑是最能突出“痛”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2-23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农子、苏堤春柳二君《铜川矿难》而感

    下面引用由笔下人间2004/12/23 08:48pm 发表的内容:
    看得出先生真是性情中人,我则是更为理智的分析。这样的题材,所要表现的无疑离不开“惨”与“痛”。惨是表象,所以选择写“痛”是不坏的选择。而选择妻子为“突破口”,无疑是最能突出“痛”的。
      这样的题材要表现的不是惨,不是痛。
      要表现的是“道”。
      另,笔下请节约一些用引号。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3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农子、苏堤春柳二君《铜川矿难》而感

    哈哈 引号是表示强调的,未必都是讽刺的。你说的不对,也不深入;用诗来表现道,就是用“惨痛”来反映,直接表现道,就是下策。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2-23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农子、苏堤春柳二君《铜川矿难》而感

     
      嗟~ 引号的作用某当知吧?!
      只是引号的应用还是不要浪费为好,免得引起歧义。
      而直接表现痛同样不深刻,若某写,会从世相角度出发。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12-23 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农子、苏堤春柳二君《铜川矿难》而感

    呵呵,难道我是直接表现痛么?这还不是我的风格。一般说来,我写古体,是比较含蓄的居多。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4-24 23:51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4-12-23 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读农子、苏堤春柳二君《铜川矿难》而感

    [这个贴子最后由卡西摩多在 2004/12/23 09:44pm 第 1 次编辑]

    催人泪下,当精!血浓于水呀,血。。。。。。。
    真不愿意看到你们争论诗的好坏。自问即便有才,我会写它吗?不会。
    娇儿改成孤儿没必要。妻改母也不必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11-12 16:27 , Processed in 0.14239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