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吟风听月
收起左侧

◎凡人碎语---慧质兰心什锦帖◎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8-7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凡人碎语---慧质兰心什锦帖◎

                   我    的    母    亲

    我的母亲是我们兄妹的骄傲,在母亲身上有我永远学不完的东西。
    母亲出生于1921年,外婆在母亲九个月的时候就生病去世,外公也在母亲七岁的时候生病去世。
    母亲和他的奶奶在一起生活,在母亲12岁的时候,奶奶也得病不治身亡,母亲被送童养媳来到我们家,爸爸长母亲七岁,母亲在我们家做丫头,每天有干不完的事情。。。。。。
    在母亲17岁的时候,和父亲成了亲,由于家道日益衰落,父亲只好到东北打工,在父亲走后的第二年,父亲的奶奶告诉母亲去东北找父亲,因为家里已经没有办法生存了,在走之前,父亲的奶奶告诉妈妈,念在我把你抚养大的份上,好好和我孙子过,无论怎么样艰难,都不要抛弃我的孙子,母亲答应了老奶奶,在母亲走后不长时间,这位善良的老人就悬梁自尽了。
    母亲到东北找到了父亲,相继生下大姐和哥哥,那时父亲和母亲居无定所,母亲给人做奶娘,把自己嗷嗷待哺的孩子放在一边,去给人家的孩子吃奶,那时受了不知多少罪,可是母亲记得自己对奶奶的承诺,从没有一点怨言。
    解放了,好强的母亲进了扫盲班,学文化知识,母亲先后担任过妇女主任、乡长、街道办事处主任,还当选为省人民代表等等。
    这时我们家已经有六个孩子了,母亲和父亲都是挣工资的干部,那时的工资很低,日子过的捉襟见肘,好容易大姐结婚了,大哥也工作了,母亲和父亲可以松一口气的时候,父亲患上了癌症,而且一发现就是晚期,母亲陪父亲到上海治病,但已经为时已晚,父亲在弥留之际,对母亲说,这些年我对不起你,你从来我们家,没有过过一天好日子,我走后你再找一个人一起生活吧,只是孩子不要改姓,母亲这时全然忘记了父亲对母亲的种种不好,流着泪告诉父亲,你放心,我不会离开,这些孩子我会抚养大的。
    父亲满意的闭上眼驾鹤仙去,因为一个傻女人给了他一个承诺,为了这个承诺,母亲不知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累,但坚强的母亲从来没有在我们兄妹面前流过泪。
    现在我们全都长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但我们永远不会忘记我们的母亲,记得朱德曾经写过自己的母亲,历数母亲的种种优点,我知道我的母亲比他的母亲丝毫不会逊色。
    我爱我的母亲,希望我的母亲永远健康长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8-7 1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凡人碎语---慧质兰心什锦帖◎

                               话说与人为善
  
  孔子有“见贤思齐”之说;孟子主张要“与人为善,取人为善”;三国时代刘备临终遗诏中曾有“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嘱托;读过《菜根谭》的朋友都知道,开篇所突出的主题就是“与人为善”四个字;清代曾国藩则是集上述人伦思想之大成,对这一论述进行了极为精辟的解释:“思古圣人之道,以言诲人,是以善教人;以德熏人,是以善养人,皆为人与善之事。”
  由此可见,中国传统文化是以人伦道德为基准的文化,并将这种道德思想贯穿于中国历史文化的各个层面,至今依然渗透于这个大千世界的意识形态之中。与人为善,应当作为一种人格力量,蕴藏于人们的内心深处,有了这种力量的存在,人生可以变得更加美好和绚丽。

  曾经有过这样的体会:周一的早晨,经过两天的休整,把自己的心情调整到最佳状态,当你推开办公室的门冲大家莞尔一笑并得到回应的时候,一种亲切感便会油然而生。这种善意的回报,像一种无声的信息,让你一整天都会沉浸在一种欢快的气氛之中,并且影响着周围的每个人,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工作氛围。品味一下,正是这个微笑渲染了你身边的每一个人,随即产生一种微笑效应,枯燥的工作也变得有滋有味。这点,足以说明与人为善的潜力和巨大作用。
  汉语言文字中有一个成语叫做“宽则得众”。这就要求我们心胸宽宏,以诚待人。在网言网,走进我们论坛的朋友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兄弟姐妹,大家有缘走到了一起,而论坛是个广角地带,允许各自发表代表自己观点的言论,这样也许会有摩擦和冲突,但是只要不是恶意的人身侮辱,我们就没有必要往心里去,谁能保证自己心情永远都是阳光灿烂?自己的舌头和牙还有碰到一起的时候,更何况与别人,心情不佳的时候说些令人难以接受的话语,相信在心情好了之后意识到自己的鲁莽带给别人心上的阴霾,道个歉,把话说明白,相信没有解不开的结。我们在论坛这个大家庭中,投入一个“宽”字,回报一个“众”字,何乐而不为?
  与人为善,也是人们道德和修养的一种综合体现。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无愧为礼仪之邦。我们每个人在举手投足间所反映出来的那种谦和,将会在周围得到辐射,从而形成一种凝聚力和向心力,如同阳光雨露般,使人们与之相处如沐春风。愿我们海蓝云天的朋友们弘扬一种谦让精神和豁达气度,倡导与人为善的社会公德意识,多一份宽厚,多一份热情,多一份爱心,多一份谦和,让我们的论坛真正成为名副其实的心灵乐园。届时,大家一定会发现我们的论坛天更蓝海更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8-7 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凡人碎语---慧质兰心什锦帖◎

                     常  回  家  看  看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带上祝福,带上祝愿,陪同爱人,常回家看看……一首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演唱的《常回家看看》,红遍了大江南北,它让多少迟归的子女感动,让多少远离父母的孩子泪流满面。
    老人到了晚年,很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常来家中看看自己,而做子女的也愿意来看看自己的父母,给上了年纪的父母烧点他们喜欢吃的饭菜,帮他们打扫打扫卫生,和老人进行感情的交流,这是应该提倡的好风气。
    可是我要告诉大家的子女却是让老人伤透脑筋的子女,现在有很多这样的子女,每到星期六、星期日,举家前往父母的家里,回到家里往那里一坐,看电视的看电视,打牌的打牌,而父母哪,买菜的买菜、烧饭的烧饭,等到他们美美的吃完父母烧的饭菜再打道回府,父母还得洗碗收拾桌子,有的老人说,每月的退休工资被他们这么一吃就一点什么也存不下了。
    我不知道这样的子女是怎么想的,难道父母在那里忙碌你就那么心安理得,他们已经辛苦那么多年了,作为子女的为什么不在他们的有生之年为他们多尽点孝心,让他们也可以那些子女孝顺的老人一样开开心心的活着,为什么人为的加重父母的负担。
    几次因为同事的父母或亲人去世而去殡仪馆,看到那么多的子女在那里呼天抢地的号啕大哭,那悲伤让我也不禁热泪盈眶,我每次就告诉自己,善待自己的母亲和先生的父亲,与其在这里痛不欲生,不如在他们活着的时候让他们活的舒心点,在他们活着的时候多尽点孝心,那样在他们离去的时候,我也就不会带着永远无法弥补的遗憾!
    常回家看看,给父母一点欣慰,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8-7 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凡人碎语---慧质兰心什锦帖◎

    因很喜爱吟风听月帮我制作的帖子,想把它作为我的什锦帖的第一篇帖子,也不知道是我的这个帖子认生还是不服从领导,HII站长和枫斑竹多次编辑也无法让它留下来,无奈只好请吟风斑竹重开一帖作为第一帖,然后把我写的帖子再挪到这个新帖里,请原谅兰心懒惰,朋友们那些精美的回帖就不一起搬过来了。
   兰心再次感谢朋友们,祝大家开心在每个清晨与黄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8-7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凡人碎语---慧质兰心什锦帖◎

                       不 该 破 碎 的 梦
   一个女人,新婚没有几天就与丈夫分开了,孩子出世了,丈夫没有回来,孩子读书了丈夫没有回来,孩子结婚了,丈夫还是没有回来,大家都劝她,别再想他了,也许他早已离开人世了,你为什么还苦苦的等着他,她坚定的说:我知道他没有死,我知道他会回来的。
    一个故事,一个真实的故事就这样发生了。
   她是一个美丽的朝鲜族女孩,她有兄弟姐妹,十九岁那年,她和他结婚了,那是一个英俊的小伙子,他们很恩爱。
   可是,命运却和他们开了一个玩笑,那时正在打仗,一天,他出去办事就再也没有回家,她以为他有事情,等了一夜也不见丈夫回来。
   第二天,知道消息的家人赶过来了,哥哥姐姐告诉她,可能他是被抓丁的抓走了,要是那样他就不会再回来了。她告诉大家,不会的,也许他有事情来不及赶回来,你们别为我着急,我会等他回家。
   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她的丈夫一直没有回家,她发现自己的腹中有了小生命,她高兴的流泪了,对丈夫整日的思念让她很憔悴,这个小生命给了她极大的安慰,她告诉自己,不能再难过了,好好保重身体,把一个健康的孩子生下来,等他的爸爸回来给他一个惊喜。
   孩子降生了,是个漂亮的男孩,模样像极了他的爸爸。看着孩子,她幸福的笑了,她的家人却笑不出来,他们很为她担心,她一个人怎么抚养这个孩子,好心的人劝她带着孩子改嫁,她婉言谢绝了,她告诉他们:孩子的爸爸会回来的,我会把我们的孩子抚养大,直到他爸爸回家的那天。
   那时的日子很苦,她的家人要到中国投奔亲戚移民,他们希望她和家人一起离开,可她坚决不同意,她说要是她和孩子离开了,孩子的爸爸回来就找不到她们娘俩了。
   家人离开朝鲜到中国了,那里就剩下了她们母子俩,她一个人带着孩子,生活的艰辛可想而知,可是她咬牙挺过来了。
   孩子长大了,他问妈妈:爸爸去哪里了?怎么不见爸爸回家?每次她都是温柔的回答孩子:你爸爸出去办事去了,等爸爸把事情办好了就会回家和我们团聚。
   孩子读书了,孩子上大学了,孩子工作了,孩子结婚了,孩子当上了一个官职不小的领导了,他的妈妈已经两鬓霜雪,他的爸爸还是没有回来,他的妈妈依旧在痴心等待。
   已经长大的孩子告诉妈妈,忘记爸爸吧,也许爸爸已经不在人世了,可她执着的认为自己的丈夫没有离开人世,他也和她一样在思念着她。
   她的感觉没有错,他的丈夫确实没有死,他被抓丁抓到了当时的南朝鲜,他当过兵,退役后他经商,生意做得很好,那时两国没有来往,他没有一点妻子的消息,一个温柔美丽的女孩追求他,看看自己年纪已经不小了,他和那个女孩结婚了,他们有了自己的孩子,他们过着幸福的生活。
   表面看他很平静,可他心里却没有一刻忘记自己的妻子,他知道没有办法回到妻子的身边,他只能把思念放在心里,很多时候他都在安慰自己:也许她已经结婚了,现在正和另一个男人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但是,他一直惦记着自己的结发妻子,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了?不知道她过得好不好?年纪越大这种想法就愈加强烈。
   为了寻找亲人的消息,他随观光旅游团来到了中国,他知道中国离朝鲜很近,也许在中国可以打听到妻子的消息。
   中国的北方有一个朝鲜族聚居的村子,他去了那里,向那里的人打听家乡和亲人的消息。
   世界上就有这么多的巧合,他去的那个村就是她妻子的亲人住的村子,只是他们有的去了台湾,有的去了美国,有的去了别的城市,他们已经不在那里居住了,但热心的村民给他提供了一个线索,他的一个妻弟在某个城市的区政府里工作,他们建议他去那里找他。他又辗转到了妻弟所在的城市,没有费多少力气他就找到了妻弟,见到姐夫还活在人世,妻弟激动的痛哭失声,见到姐夫的第一句话就是:你还活着,我姐姐这么多年一直在等你。
   妻弟把姐姐的情况告诉了姐夫,当知道自己妻子为自己生了一个男孩,那男孩已经成家立业的时候,老人不由激动得老泪纵横,他告诉妻弟,自己已经结婚还有几个孩子,他想妻子肯定已经改嫁,现在知道这个消息,激动的心情无法用语言形容,他说自己愧对了妻子这么多年的等待,因为自己已经另外娶妻。大度的妻弟告诉姐夫,他理解姐夫,几十年了,在一点没有希望的情况下,换他他也会如此。他问姐夫有什么话想告诉姐姐的吗,姐夫流着泪告诉他说:请告诉你姐姐,这么多年我没有一天忘记过她,我每天都在想念她,如果可以,希望有生之年能见到她们母子,把自己的一些积蓄给孩子作为补偿,妻弟答应了他,没有多久,他就带着希望回到了韩国。
   妻弟为完成姐夫的心愿,也为了把姐夫在人世的消息告诉姐姐,他请假去了朝鲜,在姐姐家里,几次他都是欲言又止,离开前的那天晚上,他告诉自己,再不告诉姐姐就没有机会了,他对姐姐说:姐姐,我想告诉姐姐点事情,姐姐你听了千万坚强,如果姐姐不答应我坚强的面对,我不告诉姐姐了,我把这个秘密带回去。看见弟弟一脸严肃,聪明的姐姐意识到了什么,她告诉弟弟:说吧,姐姐答应你,这么多年的风雨姐姐已经走过来了,姐姐会坚强的面对一切事情。弟弟还没有说话就流泪了,他说:姐姐,我想告诉姐姐的是,姐夫没有死,他还活在人世,面对姐姐睁大的双眼,他把姐夫如何到中国寻找姐姐和怎样与姐夫相遇的一切都告诉了姐姐,最后,他把姐夫托他转达的话也告诉了姐姐,他说姐姐,我本来想写信告诉姐姐,可是觉得那样不妥,我想应当亲自过来告诉姐姐姐夫还在人世的消息,姐姐已经盼了几十年了,我不想姐姐一直没有希望的等下去,姐姐,别难过好吗,姐夫现在生活的很好,你应该高兴才是……
   他劝了姐姐很多,姐姐没有说什么,看姐姐的表情很复杂,她告诉弟弟:谢谢你这么远跑来告诉姐姐这些,我很高兴,知道他还活在人世就是对我的最大安慰。
   第二天早上,他去姐姐的房间和姐姐辞行,姐姐那还没有收起的枕头让他心如刀割,淡色的枕头已经被眼泪打湿了,姐姐哭了一夜,他后悔了,也许不该告诉姐姐姐夫还活在世上,也许应该让姐姐一直守着一个美丽的梦,一直到姐姐离开人世的那天。
   回国后,一直没有姐姐的消息,他写几封信也没有收到回信,他很惦记姐姐,不知姐姐生活的怎么样?不知姐姐有没有忘记那伤心的往事?
   半年后的一天,他收到一封从朝鲜寄来的信,信是他外甥写的,信里告诉他:他的姐姐已经去世几个月了,从他走以后姐姐就大病不起,临终前她叮嘱孩子,不要马上把自己去世的消息马上告诉舅舅,她不想弟弟感到内疚,等过些时候再告诉他。她告诉孩子转达她对弟弟的谢意,感谢弟弟让她在活着的时候知道自己丈夫还活在人世的消息。孩子请舅舅转告从未谋面的父亲,他不要他的什么财产,他也不想和他见面,就当他们中间从来没有发生过什,他心里只有慈祥的母亲,他不想再接纳什么了,他的心里已经被妈妈装满了。
   看了信他泪流满面,连连说自己是害死了姐姐,如果自己不说出这个秘密,姐姐就不会带着遗憾而死,姐姐的梦破碎了,她失去了活下去的勇气,而这些都是怪自己。
   这是在北方时同事给我讲的她姐姐的故事,讲的时候他流着眼泪,我流的泪比他还多,我为这样的奇女子感到心痛,一个柔弱的女人,为了一个美丽的梦想,带着孩子在艰苦的环境里生活那么多年,知道了丈夫的下落时他却已经是别人的丈夫,那种打击实在太残酷了,为什么不能给她一个圆满的结局?为什么要让她带着遗憾离开人世?
   希望再也不要发生这样的悲剧,希望天下的夫妻都幸福的生活在一起,永远相爱,永远不分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8-12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凡人碎语---慧质兰心什锦帖◎

[这个贴子最后由梦幻冰冰在 2004/08/12 09:59am 第 1 次编辑]

很喜欢你这些朴实而又感人的文章,在日常生活中,你一定是一个理性而又多愁善感的性情中人,一个成熟而又有头脑的魅力女性。谢谢你的直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9-12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凡人碎语---慧质兰心什锦帖◎

下面引用由梦幻冰冰2004/08/12 09:54am 发表的内容:
很喜欢你这些朴实而又感人的文章,在日常生活中,你一定是一个理性而又多愁善感的性情中人,一个成熟而又有头脑的魅力女性。谢谢你的直白!
时间的关系,我只看了前一页的作品,与梦幻冰冰的感受很接近。
生活的美好就在于那些细碎而且平凡但又真真实实美丽着的东西里。
明天我会继续看完我今晚没来得及看完的文章。我们有比较相同的家庭环境,也有着对生活和爱情执着的追求。有相同内心的女子应该是很容易读懂对方的。
看着这些美丽的文字,我能感受到无论是妻子还是朋友,有你的日子“月缺是诗,月圆是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9-13 05:01 | 显示全部楼层

◎凡人碎语---慧质兰心什锦帖◎

很好的贴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0-7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凡人碎语---慧质兰心什锦帖◎

感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2-10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凡人碎语---慧质兰心什锦帖◎

每个人的生活或是平淡或是丰富多采,但不是每个人都能把它写出来与世人分享!谢谢兰心,读到了!很有所感悟!希望会看到你更多的文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2-12 17:59 | 显示全部楼层

◎凡人碎语---慧质兰心什锦帖◎

再读佳作,如茶盈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2-15 1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凡人碎语---慧质兰心什锦帖◎

我想看到兰心更多的帖子,为什么搜索不到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2-16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凡人碎语---慧质兰心什锦帖◎

呵呵,兰心,这里还有你个集子...做的很好...翻看着,想起了从前...
祝福你,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30 09:07 | 显示全部楼层

◎凡人碎语---慧质兰心什锦帖◎

    找一篇东西看到了这个老帖,朋友们的回复都没有及时回复,兰心在此一并谢谢大家。
    祝朋友们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顺利,家庭幸福,万事如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30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凡人碎语---慧质兰心什锦帖◎

第一次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读完这个贴子,今天一整个下午反复看了几遍,被其中的内容感动得流泪,平淡朴实的语言流露着真挚的感情。很喜欢这样的贴子。学到了生活中难以学到的东西。感谢兰心并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8-18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凡人碎语---慧质兰心什锦帖◎

下面引用由雪自怜2008/01/30 20:22 发表的内容:
第一次由于时间关系没有读完这个贴子,今天一整个下午反复看了几遍,被其中的内容感动得流泪,平淡朴实的语言流露着真挚的感情。很喜欢这样的贴子。学到了生活中难以学到的东西。感谢兰心并问好!
   准备添加帖子时才看见妹妹的回帖,姐姐写的不好,让妹妹见笑了。
   很久没有添加新帖了,今天加一个,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8-18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凡人碎语---慧质兰心什锦帖◎

                  [color=#C71585]无论身处何方,最美的还是家乡
    记得刚到南方工作时不久,一位上海同事曾经问我,你觉得上海好还是你们老家好,我不假思索回答她说当然是我老家好。事后,有同事悄悄告诉我,说那个同事背后讲我不诚实,既然老家好为什么要来上海?我听了淡然一笑,没有说什么。
    时隔十几年,还是那位同事,单位组织一起在其它城市旅游,在一个风景区里闲聊时,还是问我相同的问题,这次我的回答不像上次那样冲口而出,话也比上次委婉了许多,我这样说,论物质条件,论生活便利,我觉得上海比北方好,很多地方我们那无法和上海相比,但是我心里还是觉得北方好,因为我从小在那片土地上长大,那里的风土人情,那里的儿时记忆,那里的亲戚朋友都让我感到亲切,来上海这么多年了,我最喜欢吃的还是北方菜,毕竟,我在那个地方生活了32年啊,这次,我没有听到同事告诉我那个同事说我不诚实。
    还一件事,记得刚来上海时,一次,不喜欢看足球的我却着实气愤了一把,那是上海队和北方对的一场比赛后,一个记者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东北虎死了,同事说你们东北足球可是有名的啊,现在被我们上海打败了,看到了吧,看同事一脸得意的神情真想上去给他一拳,想想算了,人家只是说说而已,不能和人家吵,心里替家乡人暗自忿忿不平。后来,申花队的一次惨败后我终于找到出气的时候了,我说你看看,申花输了,而且输的那样惨啊,知道人家怎么说,申花输了你好像很高兴似的,你可别忘了,你现在是上海人啊!一句话说下来竟然让我无法反击,想想也是,自己现在是上海人了,怎么能够看到上海人踢球失败而得意哪,但,这只是一时的想法,在这以后,看一些比赛的时候,要是北方对和上海队一起比赛,我希望北方队赢,看上海队和其它城市队比赛,我希望上海队赢,也许,在我心里,我已经把上海看成比仅次于故乡的地方了。
    在南方住久了,再回到北方有时也觉得不习惯了,不自觉得会把看到的一切和南方比较,马路没有南方洁净,绿化没有南方漂亮,出行没有南方方便,吃的没有南方精致,穿的没有南方人搭配的协调……想到这心里一阵紧张,莫非,在南方住久了,认同了南方的生活方式,不再喜欢北方了,仔细琢磨以后再告诉自己,不会的,我不会忘记生我养我的故乡的,我只是把家乡和定居的城市进行比较而已,无论我走到哪里,我都是那个喝北方水长大,操一口普通话在南方定居的北方女子。
    去年在大连一处景色优美的地方购置了一套海景房,知道我买房的同事问我,她说你都定居上海这么多年了,怎么还在北方买房啊,这看来你退休后还是要回北方的对不?我说老家嘛肯定是要回去的,上海这里我也不会放弃,两面住住,呵呵。
    故乡,永远是我无法忘怀的地方。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8-21 0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凡人碎语---慧质兰心什锦帖◎

    在俺的要求下,俺的什锦帖终于从现代文学搬到水坛来了哈~
    一直不认为自己的文字能够登上大雅之堂,我只觉得文字表达了自己的心情,这些帖子都是有感而发,写的也都是我的所见所想和我的思考。
    这个帖子曾经有太多朋友的回帖,后来为了做前面的帖子又把朋友们那些回帖舍弃了,兰心心里到现在还觉得愧对那些朋友们。
    唐诗宋词我最喜爱的地方就是水坛,说来惭愧,现代那里光顾的太少,添加帖子的心情都没有,现在好了,放在这里,我可以随时添加一些文字,当然,灌水的文字我不会添加的。
     朋友们可以对我的文字拍板砖,但是这帖不欢迎灌水,想灌水,兰心随时可以开帖奉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8-21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凡人碎语---慧质兰心什锦帖◎

第一次看兰心的这些贴儿,感动中。。。。。

-=-=-=- 以下内容由 酸辣白菜2008年08月21日 08:52 时添加 -=-=-=-
如果只看表面,可能谁也不知道谁,有些心情,有些风景,惟有走进去了,才会发现其中的美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4-5-28 15:43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8-8-21 09:00 | 显示全部楼层

    ◎凡人碎语---慧质兰心什锦帖◎

    怎么没有粉丝给我做一个这样帖……嫉妒,郁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7-17 11:46 , Processed in 0.08516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