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云雾山
收起左侧

四川民俗风情系列展现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4 11:38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5-29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民俗风情系列展现

    成都花会
      
        流行于成都地区。每年春天举行。由成都花市演变而来。成都花市在 唐宁时便十分兴盛,举办日期为农历二月十五日,民间认为这一天是百花的生日,百花盛开,最堪游赏。届时,远近的花农们把自已精心培育的名花异卉运到成都,集中展览和出售。花会期间,成都及附近区县的名小吃均入园摆摊设点,供游人品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4 11:38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5-29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民俗风情系列展现

    望丛歌会

        流行于郫县一带。每年端行节举行。届时,远近的人们纷纷前往望从祠朝会上香,祭祀望帝、丛帝有德遗民,祝福庄稼获等于丰收。参加者以川西农民为主,歌曲内容丰富.会间还有川戏,武术等表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4 11:38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5-29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民俗风情系列展现

    自贡恐龙灯会
      
        流行于自贡地区。每年春节前后举行。届时,自贡市人民公园内灯火辉煌,热闹非凡。在灯会使用的灯具中有传统的纸扎彩灯、绢花彩灯、玻璃彩灯,还有运用新技术和新材料制造的瓷器彩灯、霓虹彩灯、水下彩灯、低压流水灯、气体放电灯、程序控制灯等。内容有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影视故事、民风民俗和科幻人物等。彩灯造形中,恐龙的形式是必不可少的,且最具特色和魅力,并蜚声海内外。亥习俗现仍流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4 11:38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5-29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民俗风情系列展现

    天彭(彭州)牡丹会
      
        彭州是四川省牡丹花培育基地,为全国四大牡丹胜地之一.唐宋以来,当地人都有赏牡丹的习俗,把每年的农历三月初三定为勘花节,并相沿形成一年一度的牡丹会.名贵品种有黑牡丹"彭州紫","丹景红","玉重楼"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4 11:38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5-29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民俗风情系列展现

    鬼城庙会
      
        流行于丰都县一带,旧时,每至宇主神的诞辰,都要举行庙会。丰都鬼城寺庙林立,届会众多,全年达35次。如正月初九玉皇殿办玉皇大帝圣诞庙会,二月初二天子殿为阎罗王天子圣诞并天子娘娘肉身成圣期举行天子会,四月初八大雄殿为释迦牟尼圣诞办佛主会,九月初八丰都大帝对圣诞举办土地会等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鬼城庙会曾一度中断。1988年4月18日,丰都县举办首届鬼城庙会,在保留原有庙会特色的基础上,增加了经贸洽谈、物资交流等内容。该习俗现在流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4 11:38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5-29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民俗风情系列展现

    新都桂花会
        新都桂湖桂花飘香时,又正是满湖荷花盛开时,值此良辰美景,游人如织。于是,新都县政府决定在每年的中秋节前后此举办桂花会。桂花会期间,除邀集人们游园赏桂、瞻仰升庵祠、参观文物书画展览等文化活动外,城内还同时举办物资交流会、展销地方名小吃、举办富有地方特色的歌舞、戏剧表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5-29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民俗风情系列展现

    长见识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4 11:38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5-29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民俗风情系列展现

    龙泉桃花会
      
        龙泉花果山风景区位于成都东郊.龙泉山林面积50平方公里,水果有水蜜桃,枇杷等等多样.自然景色与别处不同,游客可以在这里大饱口福眼福.游客在这里可以自由的摘取新鲜水果品尝.每年三月中旬左右的桃花会,更是热闹非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4 11:38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5-29 2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民俗风情系列展现

    成都的茶馆
      
        若要了解四川茶文化就要了解成都的茶馆。在解放前成都有两多:一是茶馆多,二是厕所多。在过去,几乎成都的每条街道上都有一、两家茶馆儿,而茶馆附近又必须配备厕所。现在,成都大大小小的茶馆儿也不下千家,数量之多,当数全国第一,为什么成都 会有这么多的茶馆呢?这就得从它的气侯说起了。成都平原属亚热 带季风气侯,这里终年温暖湿润,潮湿的气侯使养成了吃辣椒的习惯,吃多了会燥火,而喝茶正好可以起到清热的作用。加之四川盛产茶叶,交通落后,生产的茶叶运不出去,只好自产自销,因此四川的茶价非常便宜。于是茶便自然而然地成为四川老百姓所喜爱的饮品,而茶馆也就这么应运而生了。  
      明朝人陆树声《花察记》记载,饮茶最理想的地方是:“凉台,明窗,曲江,僧寮,道院,松风竹月,行吟清淡……”等清幽雅致的环境,所以成都的茶馆儿要不就位于有翠竹、腊梅的地方,要不就水的地方。现今许多茶馆儿和高中档茶楼就是沿府南河分布的。成都的茶馆有六样东西少不得:一是茶叶。名茶不少,如西井、云南普耳、峨嵋竹叶青等。一般茶馆儿不用这些名茶,而常用重庆沱茶、成都茶茶、峨嵋毛尖、沐川妙青。成都人喜欢茉莉花茶,因此成都茶馆总是以卖茉莉花茶为主。但成都老板也不泛生意经,他们注意到成都乃一省之会,常有外地人南来北往,因此除是以茶外也备有其它和叶路茶供应,有的则做得更细致:夏天加备抗菊,清肝,明目,解暑热;冬加备沱茶;据说是专供年老体虚者之需。因为沱茶性温热,尽可饮之也不至受“起床”之苦。这四季饮茶是有 讲究的:如春季饮花茶可散发一冬积在体内的寒邪;夏季饮绿茶为佳,因为绿茶性味苦寒,可以清热、解暑、解毒、止渴强心;秋季饮茶为好,青茶不寒不热,能消除体内余热;冬季饮红茶最为理想,味甘性温,含丰富的蛋白质,能助消化、补身体、使人强壮。其时喝茶对身体健康是很有帮助的,饮茶可以抗菌、消炎、抗癌等早已是人尽皆知了。如今茶的保健功能已发展到一个很高的层次,一些厂商以茶为主,外加一些其它材料研制出新茶品,如福建神龙医药 保健品公司研制的观音健胃茶、江西宁红集团的宁红减肥茶等等。茶这种饮料有这么多的益处,难怪它会这么受欢迎了。
        
      作为“国饮”的茶文化据考就发祥于蜀地,历尽沧桑而不衰,且在川西生发出“茶馆文化”一支来,不是没有道理的。也难怪有人把川西茶馆同巴黎的酒吧、维也纳的咖啡馆相提并论,并在1986年10月,把一家川西茶馆全部行头连同7名提琴演员、一名老“茶倌”一齐请去参加法国第15届秋季艺术节,这让川西风味的茶馆在埃菲而铁塔下一展风采。据说西方人完全能理解并接受这纯东方情调的东西,因为在作为“庶民之饮”的这一根本点上,川西茶馆同巴黎酒吧、维也纳咖啡馆的精神是相通的。茶是世界四大名著饮料之一,在中国有“国饮”之誉。中国是一个古老的产茶大国,四川则是一个产茶大省。唐《茶经》记载,茶饮源于古巴蜀,播于中华,传于世界。唐《茶经》言:“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
      
      四川茶馆多,大概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成都平原产茶多,产茶多而“蜀道难”,运往外省不方便,因此茶价很贱,饮茶人便多。  
      第二,成都水质不洁,又含碱性。水煮沸才能饮用。茶馆满足了人们的这一需要。
      第三,过去成都平原的交通运输主要靠独轮车、架架车和滑竿等,而茶馆正为劳辛者提供休息的好场所。   
      第四,农闲时间多。自李冰修好都江堰后,成都平原上的农田基本上是自流灌溉,农民春天插秧后,直到秋收,田间劳动仅需施肥和除草,农闲时间较多,茶馆是闲聊的好地方。   
      第五,四川人喜欢吃富有刺激的食品(如花椒、海椒)等,饮茶可以减轻过度刺激。
      上述种种因素,导致成都茶馆多的原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4 11:38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5-29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民俗风情系列展现

    川北抬夫的讲究
        在我们川北,旧时抬轿子滑竿、抬石头、搬物品一类的劳动者,被称为“抬夫”、“抬脚”、“力行帮”,主要由身强力壮的城镇无业平民和农村无地或少地的青壮年农民组成。这帮“抬夫”三五成群,或十人八人结伴一伙,拿着抬物用具,在县城的城门口或场镇的场头街尾树阴下、茶摊旁沿街边坐着摆龙门阵,抽叶子烟,等待顾客雇用。
      川北旧时的交通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出门办事旅行极不方便。只有沿河才能享舟楫之便,而大部分山区丘陵地区出行就全靠甩动双腿迈开脚步。那些作官的,有几个钱财的,在外面干事又不肯吃苦者,或因病或体力不行者,要从此地到彼处,就只好坐轿子或乘滑竿了。
      在旧时顺庆(今南充)到保宁(今阆中)、蓬安、仪陇、营山、岳池、广安等地的官路上(用石板铺过的大道,也叫驿道),沿路可见抬夫抬着轿子滑竿跑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挣几个血汗钱养家糊口。这些抬夫30里或60里,或这个场转那个店,一站一站地将顾客送往目的地。
      由于长年累月的负重奔波,抬夫肩头上的皮被磨厚而生毛,脚板长出硬茧,但为了生计也无怨无悔。用抬夫们自己的话说:“我们这是在磨肩头养肠子。”由于收入低微,抬夫一辈子打光棍者不在少数,病死、饿死、累死在路途中者也不乏其人。
      当然,除了长途抬运之外,谁家有婚丧嫁娶、修房造屋等红白喜事,抬夫们也会应主人之邀去抬轿子(一般新娘坐)、抬滑竿(一般新郎、媒人坐)和嫁奁,抬石头木料,抬寿木棺材等等。因此,抬夫的工作,也算是一种社会服务事业。
      凡是抬夫,每人必须自备一根形如“Y”字的杈棒,便于中途歇气时,把杠子放在“Y”杈上,不必把物件放下地。同时,抬夫还用杈棒杵路以便桩子稳健。但抬轿子和滑竿是不用杈棒的。还要自备一个垫肩包,以免擦痛磨破肩头。每两人一根杠子,还带一些“凹”形(深凹处俗称“良心”,即中心)的两头带套绳的短杠,抬夫称之为“纽子”或“牛子”。这“牛子”是用来增加抬夫人数和转变抬物方向的。当然,轿子滑竿也由抬夫合伙备好。
      老的抬夫富有实践经验,他们可以根据物件的重量、大小来决定用抬夫多少。他们对大型物体的收拾捆扎以及抬运方式都有讲究,而且十分熟练。
      抬滑竿或软轿一般二人,抬轿子就有四人轿和八抬大轿。抬其他物件,轻点的用二人抬、篷肩抬;中等重的有三人“一杆秤”的“丁”字抬、四人“工”字抬、六人“ ”型抬;再大点重点的就有八人“ ”型抬、十六人的“ ”型抬等等。物件的捆扎也有一定的方式方法,如二人抬可不捆扎而直接用绳套着抬;四人以上抬就得加“牛子”,“牛子”加得越多抬的人就越多。抬大型物件要很好地捆扎,如旧时有钱人家丧葬的大棺材,其捆扎方法就有在两边夹上两根长木杠的夹杠捆扎法,一般是八人抬;也有在棺材盖上加一根很长的木杠称之为“龙杠”,再把棺材扎在“龙杠”上;或在棺材底部两旁夹两根长杠,将棺材从底部套好捆扎好,并放上“丧罩”等件。这种抬法一般16人抬,以讲排场,显示其家富有。
      川北抬夫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积累起丰富的经验语言,就是“报路号子”,或称“报路点子”、“报路对话”、“对口溜”。这是因为抬夫在抬物件的过程中必须配合默契,行动一致。抬最前面的人为“尖子”,不但要身架桩子稳,而且要负责报路,对路面上的各种情况见景生情,及时报出,前呼后应。抬后面的视线被遮,看不见路,其行动完全听从前面的报路指挥,前面说了上句,后面就知是什么路况、怎么搭步。有时为鼓舞情绪,使大家轻松愉快,也说上几句。 
    这里,将川北抬夫们在抬物的路途中报路情景及报路对话简录一些:
      前呼:行头摸到          后应:桩子稳起
      前呼:满天星(指石头乱)      后应:长眼睛
      前呼:龙抬头(开始上坡)      后应:往上游
      前呼:扬扬坡           后应:慢慢梭
      前呼:两边空           后应:走当中
      前呼:横沟一丈八         后应:两步当成一步
      前呼:之字拐           后应:两头甩
      前呼:高低一座桥         后应:千年古迹万年牢
      前呼:照前不照后         后应:碰到你莫怄
      前呼:脚下有毛(指有刺)      后应:谁踩谁遭
      前呼:天上鹞子飞         后应:路上黑一堆(指牛粪)
      前呼:照高(指头顶上有物)     后应:弯腰
      前呼:前头作揖(指开始放物件)   后应:后头勾腰
      川北抬夫就是这样触景生情、灵活运用前呼后应报点子来协调动作完成抬物的过程的。
      抬夫在抬物的过程中或报点子时还有一定的规矩和避讳,如新婚嫁娶时,抬夫听从主人安排要披红或戴红花,并说些吉利恭贺的话:“轿子高又大”、“新娘一枝花”,“新人拢了拜天地”、“夫妻恩爱添贵子”等;绝不能说“破”、“分”“吵”、“休”、“离”这些字眼。抬新娘时,若遇前面已有一起新娘的轿子走过这条路,后面的新娘轿子就不能再走这条路了,必须抬着绕道走才吉利。当然这是陋习了。抬夫在抬修房造屋的建筑材料时,绝对不能说“光”、“亮”、“牢”、“无人”等一类字眼的话,主人家也会在下基础或上屋梁时请抬夫去坐席吃酒。抬夫在给人抬棺材丧葬时,抬夫也要戴孝布(现时有改为戴黑纱或白花),抬的时候千万笑不得,开不得玩笑,因为这是忧事。抬棺材时中途歇气不得把棺材放在地下,据说是死者只能葬一个地点,如果中途放了几次地面,就等于葬了几个地点(这当然是迷信说法)。抬夫抬棺材后,主人会发给草鞋钱,同时吃双份席。
      现在,川北抬夫已远不及过去普遍了,只有少量的搬运工、农村季节工还在干着抬夫的事。他们在兴修水利、农田基本建设、修桥筑路、修房建楼、开渠建池等工作中仍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4 11:38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5-29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民俗风情系列展现

    跳火绳
      
        彝族传统游艺活动。火绳为长约3米的藤条拧成,上涂油脂等易燃物。 比赛时,点燃火绳两端,摇荡火绳,直线跳跃前进,先达终点者为胜。围 观者大声呼喊助阵 ,十分热闹。一般在火把节等节日期间举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4 11:38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5-29 21: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民俗风情系列展现

    鸡公车

        鸡公车,木头制成,两个扶手,一个轮子,又称独轮车。车身微翘,形似公鸡,推动时发出“吱呀吱呀”的声音。居传为诸葛亮所创(即木牛流马),但无从考证。
      解放前后的成都,除少量的汽车和黄包车外,城镇的重要交通工具之一便是独轮的鸡公车。这种一个“磙磙”的鸡公车,既可作货运工具,又是一种独特的客运工具。现今在一些交通非常不便的山区还能看到这种交通工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4 11:38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5-29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民俗风情系列展现

    踩门
      
        汉族居住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
      民间修房建宅,在安装大门时举行此仪式。届时,将刚安装好的大门关好,主人立于屋内,由一位德高望重、福寿双全的人来踩门。踩门人手端大茶盘,盘内放红枣、核桃、硬币等物。他走近大门时,主人将门打开,恭敬地将其迎进屋。踩门人一边进门,一边口念颂词,内容是“踩福门,踩祥门”、“启福门,启祥门”之类。颂毕,将盘内的红枣、核桃、硬币等物撒向屋中,象征财富福寿滚滚来。至此,新屋才算正式落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4 11:38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5-29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民俗风情系列展现

    送锅碗
      
        汉族迁居习俗。流行于四川各地。
      女儿出嫁后,遇以下两种情况娘家要送去锅、碗、 瓢、盆、筷等常用炊具:
      1、女儿、女婿与父母、兄弟分家,另起炉灶生活;
      2、女儿、女婿自已修建的新居落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4 11:38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5-29 2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民俗风情系列展现

    抢鸭子
      
        汉族游艺习俗,流行于四川大部分地区。
      端午节这天,善游泳者自发地会聚于附近的河边,进行抢鸭子的游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4 11:38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5-29 21:4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民俗风情系列展现

    抬滑竿
      
        汉族交通习俗。用两根长竹竿扎成担架,中间部位置一凉椅或坐篼供乘坐。
      旧时交通不变,抬滑竿十分盛行。现在,抬滑竿仍十分流行,仍在一些旅游圣地如峨眉山、青城山等地流行,并变成当地一个旅游项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4 11:38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5-29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民俗风情系列展现

    成都女人的食欲生活
      
        如果你初来乍到,被成都整条街整条街、一个接一个的“苍蝇馆子”弄得眼花缭乱不知所措,没关系,看看哪一家衣着光鲜的靓女多,就往那里扎,准没错,包你口福眼福一个都不少。
      
      成都女人爱吃也会吃是没办法的,这里好吃的东西太多,遍布街头巷尾,甚至是一扇临街住家的窗户里,都有美味出售,而且新花样一招接一招,防不胜防。面临这样的形势,女人们会经常聚在一起交流觅食经验。真的是觅食,她们很少按广告线路凑热闹,只是在逛街的路上、散步的途中,凭着对食品天生的敏感和热情,必定有所斩获。
      
      “呵,我又发现了一个地方有好吃的?”总有人这样开头,几个脑瓜急忙凑过来:“在哪里?吃什么?”成都话里管会发嗲的女人叫“牙长”。大概因为她们善吃,不仅牙齿发达而且吃相媚态百出吧。
      
      一次,和一个女孩出差,飞机刚刚起飞,她就自言自语:"我已经开始想成都的火锅了。" 返回的时候,她是这样安排的:坐上午10点的飞机,12点到成都,直奔火锅店。我反对早起,她掐指一算:如果坐12点的2点到,要等3个小时才能吃到火锅,不行不行。嗨,食欲和情欲一样是不容怠慢的事情,我只好让步。上飞机前,她给男朋友打电话:“带碗甜水面来机场接我。”甜水面是一种辣而香的凉面。追求口福之乐的女人,一定会享受生活。关于成都女人,最让人得意的说法应该是一个顺口溜中的一句:到成都才知道结婚太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4 11:38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5-29 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民俗风情系列展现

    成都人爱花
      
        正所谓“长春不断四时花”,成都自古以来就繁花似锦,荟萃了“抱城十里绿阴长,半种芙蓉半种桑”的盛景到“成都海棠十万株,繁花盛丽天下无”的壮观。而今的初冬,菊花的飒飒英姿不仅傲放在公园里,就是骑车叫卖的花农,也不忘在湿润的花筒里放上几株鲜艳欲滴的菊花。
      成都人爱花的习俗沿历已久。早在唐代,成都就有了专门的花市,宋代还确定每年二月为花市,十二月为梅市。花市集中在城西南外一带,“陈列百卉,蔚为香国”。诗人陆游还追忆过梅市盛景:“当年走马锦城西,曾为梅花醉似泥。二十里中香不断,青羊宫到浣花溪。”浣花溪一带,相传是花市繁盛的地区,由于种花人多,难免花落满溪,甚至有“水面鱼身总带花”的情景。缤纷的落花随波而下,于水深之处聚集成潭,浣花溪下游便有了一个百花潭。
      “岷蜀地千里,海棠花独妍”,被誉为花苑仙品的蜀中海棠,让古往今来多少流寓成都的人爱之若狂。成都海棠多为“西府海棠”。阳春时节,花叶齐发,蓓蕾嫣红小巧,似胭脂点点,花开粉红,娇妍妩媚,难怪人们说它是“占春颜色最风流”。
      成都女子向以漂亮著称,但是,陆游却说“蜀姬艳妆肯让人?花前顿觉无颜色”。成都的花,总是以她特有的姿态给人最美好的印象,春有芙蓉秋有菊,一年四季都是好风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4 11:38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5-29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民俗风情系列展现

    川牌

        川牌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四川纸牌.在西南地区十分流行,特别在四川境内更是家喻户晓人人能玩。川牌的历史比扑克早得多.据民间传说是三国时期的蜀中丞相诸葛亮发明,至今已有近二千年历史。
      川牌形如条状,当地人称此牌为“长牌”,大致是高14.5厘米,宽 3.5厘米左右,牌面由红、黑圆点或文字组成。花式川牌则在牌中间, 印上图案。传统川牌一般用牛皮纸浸泡桐油制成,现在印刷发展了,也用扑克用纸制造,个别用塑料制成。 每张川牌的称谓是由牌面一端的点数多少及颜色来确定的。
      四川流行的另一种纸牌叫”大贰”,有的叫”四川大贰”,有的叫”正宗大贰”,此牌两端印有”一、二、三……十”、“壹、贰、叁……拾”,每种各4张共80张。川牌在四川以及有四川人聚居的地方相当的流行,这是完全的地方"四川扑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4 11:38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5-29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民俗风情系列展现

    下面引用由柳清2004/05/29 09:26pm 发表的内容:
    云兄弟好福气啊~~
    这样的美眉都被你搜出来了
    是不是她陪你去爬山的呢~~~~~~;)
    老君山庙会在书上见过很多描绘
    ...
    呵呵,柳兄见笑了。
    看到这个系列不错,把他们都归到一个帖子里了。
    希望让不太熟悉四川的朋友可以比较迅速地粗略了解一下天府之国的万种风情,^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7-18 13:57 , Processed in 0.09376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