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七月在野
收起左侧

[注释]《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5-27 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释]《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

[这个贴子最后由七月在野在 2005/05/27 05:27pm 第 1 次编辑]
浮生六记   沈复
卷一  闺房记乐


    是年七夕,芸设香烛瓜果,同拜天孙
[1]于我取轩中。余镌“愿生生世世为夫妇”图章二方,余执朱文[2],芸执白文[3],以为往来书信之用。是夜月色颇佳,俯视河中,波光如练,轻罗小扇,并坐水窗,仰见—飞云过天,变态万状。芸曰:“宇宙之大,同此一月,不知今日世间,亦有如我两人之情兴否?”余曰:“纳凉玩月,到处有之。若品论云霞,或求之幽闺绣闼[4],慧心默证者固亦不少。若夫妇同观,所品论着恐不在此云霞耳。”未几,烛烬月沉,撤果归卧。
    七月望
[5],俗谓鬼节[6],芸备小酌,拟邀月畅饮。夜忽阴云如晦,芸愀[7]然曰:“妾能与君白头偕老,月轮当出。”余亦索然。但见隔岸萤光,明灭万点,梳织于柳堤蓼渚[8]间。余与芸联句以遣闷怀,而两韵之后,逾联逾纵,想入非夷[9],随口乱道。芸已漱涎涕泪[10],笑倒余怀,不能成声矣。觉其鬃边茉莉浓香扑鼻,因拍其背,以他词解之曰:“想古人以茉莉形色如珠,故供助妆压鬓,不知此花必沾油头粉面之气,其香更可爱,所供佛手[11]当退三舍[12]矣。”芸乃止笑曰:“佛手乃香中君子,只在有意无意间;莱莉是香中小人,故须借人之势,其香也如胁肩谄笑[13]。”余曰:“卿何远君子而近小人?”芸曰:“我笑君子爱小人耳。”正话间,漏已三滴,渐见风扫云开,一轮涌出,乃大喜,倚窗对酌。酒未三杯,忽闻桥下哄然一声,如有人堕。就窗细瞩,波明如镜,不见一物,惟闻河滩有只鸭急奔声.余知沧浪亭畔素有溺鬼[14],恐芸胆怯,未敢即言,芸曰:“噫!此声也,胡为乎来哉?”不禁毛骨皆栗。急闭窗,携酒归房.一灯如豆,罗帐低垂,弓影杯蛇[15],惊神未定。剔灯入帐,芸已寒热大作。余亦继之,困顿两旬。真所谓乐极灾生,亦是白头不终之兆。

─────────────────────────────
【注释】
[1]天孙:织女星。
[2]朱文:印章上的阳文,跟“白文”相对。
[3]白文:印章上的阴文,跟“朱文”相对。
[4]幽闺绣闼(tà):妇女居住的内室。闼:小门。《诗·齐风·东方之日》:“东方之日兮,彼姝者子,在我闼兮。”
[5]七月望:即七月十五日。望,农历每月十五日。
[6]鬼节:中国传统习俗中的扫墓祭祀先人的节日。时间是农历七月十五日。
[7]愀(qiǎo)然:神色严肃或不愉快。《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于是二子愀然改容。”
[8]蓼渚(liǎo zhǔ):生长有蓼草的水边或水中小洲。渚,水中小洲。
[9]想入非夷:即所思匪夷。谓不是常理所能想象的。夷,平易、平坦。非夷,不平常。《易·涣》:“涣有丘,匪夷所思。”
[10]漱涎涕泪:流口水流眼泪。
[11]佛手:香果,冬季成熟,鲜黄色,形状象半握着的人手,故称佛手。古人常供奉在室内。
[12]退三舍:退让。舍,古代长度单位,一舍三十里。《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辟(避)君三舍”
[13]胁肩谄笑:敛缩双肩,装着笑脸巴结人。《孟子·滕文公下》:“胁肩谄笑”
[14]溺鬼:淹死之人。《典略》:“及溺呼船,悔之无及。”
[15]弓影杯蛇:成语,也作“杯弓蛇影”。 汉·应劭《风俗通义·怪神·世间多有见怪惊怖以自伤者》载:杜宣夏至日赴饮,见酒杯中似有蛇,然不敢不饮。酒后胸腹痛切,多方医治不愈。后得知壁上赤弩照于杯中,影如蛇,病即愈。原句:“时北壁上有悬赤弩照于杯,形如蛇。宣畏恶之,然不敢不饮。”《晋书·乐广传》等亦有类似记述。后因用以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4-15 08:35
  • 签到天数: 46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05-5-27 17:28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释]《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

    七月,所有的发好了,告诉我一声,我把所有的夹在其中的跟贴都复制出来^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5-27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释]《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

    [这个贴子最后由七月在野在 2005/05/28 08:25am 第 2 次编辑]
    浮生六记   沈复
    卷一  闺房记乐


        中秋日,余病初愈,以芸半年新妇,未尝一至间壁之沧浪亭,先令老仆约守者,勿放闲人。于将晚时,偕芸及余幼妹,一妪一婢扶焉。老仆前导,过石桥,进门,折东曲径而入,叠石成山,林木葱翠。亭在土山之巅,循级至亭心,周望极目可数里,炊烟四起,晚霞烂然。隔岸名“近山林”,为大宪行台
    [1]宴集之地,时正谊书院[2]犹未启也。携一毯设亭中,席地环坐,守者烹茶以进。少焉,一轮明月已上林梢,渐觉风生袖底,月到波心,俗虑尘怀,爽然顿释。芸曰:“今日之游,乐矣!若驾一叶扁舟,往来亭下,不更快哉!”时已上灯,忆及七月十五夜之惊,相扶下亭而归。吴俗,妇女是晚不拘大家小户皆出,结队而游,名曰:“走月亮”。[3]沧浪亭幽雅清旷,反无一人至者。

    ─────────────────────────────
    【注释】
    [1]大宪行台:地方官名。《历代职官考》:“行台,专制一方,实为今制府之职。”《官制备考》:“巡抚,从三品,称大都宪、大宪台、大柱国。”
    [2]正谊书院:该书院建于嘉庆十年,即公元1805年。遗址在现在的苏州可园附近。
    [3]走月亮:中秋风俗。清·顾禄《清嘉录》:“(中秋夜)妇女们盛装出游,互相往还。或随喜尼庵,鸡声喔喔,犹婆娑月下,谓走月亮。”
    ·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5-28 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释]《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

    [这个贴子最后由七月在野在 2005/05/31 05:05pm 第 4 次编辑]
    浮生六记   沈复
    卷一  闺房记乐


        吾父稼夫公喜认义子,以故余异姓弟兄有二十六人。吾母亦有义女九人,九人中王二姑、俞六姑与芸最和好。王痴憨善饮,俞豪爽善谈。每集,必逐余居外,而得三女同榻,此俞六姑一人计也。余笑曰:“俟
    [1]妹于归后,我当邀妹丈[2]来,一住必十日。”俞曰:“我亦来此,与嫂同榻,不大妙耶?”芸与王微笑而已。
        时为吾弟启堂娶妇,迁居饮马桥之米仓巷,屋虽宏畅,非复沧浪亭之幽雅矣。吾母诞辰演剧,芸初以为奇观。吾父素无忌讳,点演《惨别》
    [3]等剧,老伶刻画,见者情动,余窥帘见芸忽起去,良久不出,入内探之,俞与王亦继至。见芸一人支颐[4]独坐镜窗之侧,余曰:“何不快乃尔?”劳[5]曰:“观剧原以陶情,今日之戏徒令人断肠耳。”俞与王皆笑之。系曰:“此深于情者也。”俞曰:“嫂将竟日独坐于此耶?”莹曰:“俟有可观者再往耳。”王闻言先出,请吾母点《刺梁》[6]、《后索》[7]等剧,劝芸出观,始称快。
        余堂伯父素存公早亡,无后,吾父以余嗣
    [8]焉。墓在西跨塘福寿山祖茔之侧,每年春日,必挈芸拜扫。王二姑闻其地有戈园之胜,请同往。芸见地下小乱石有苔纹,斑驳可观,指示余曰:“以此叠盆山[9],较宣州[10]白石为古致。”余曰:“若此者恐难多得。”王曰:“嫂果爱此,我为拾之。”即向守坟者借麻袋一,鹤步而拾之.每得一块,余曰“善”,即收之;余曰“否”,即去之。未几,粉汗盈盈,拽袋返曰:“再拾则力不胜矣。”芸且拣且言曰:“我闻山果收获,必借猴力,果然。”王愤撮十指作哈痒状,余横阻之,责芸曰:“人劳汝逸,犹作此语,无怪妹之动愤也。”归途游戈园,稚绿娇红,争妍竞媚。王素憨,逢花必折,芸叱曰:“既无瓶养:又不簪戴,多折何为?!”王曰:“不知痛痒者,何害?”余笑曰:“将来罚嫁麻面多须郎,为花泄忿。”王怒余以目,掷花于地,以莲钩[11]拨入池中,曰,“何欺侮我之甚也!”芸笑解之而罢。

    ─────────────────────────────
    【注释】
    [1]俟(sì):等待。
    [2]妹丈:妹夫。
    [3]《惨别》:为昆曲折子戏《白蛇传》中的一折。
    [4]颐:下巴。
    [5]劳:忧愁、愁苦的样子。《诗经·邶风·燕燕》“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6]《刺梁》:疑为昆曲折子戏《渔家乐》中的一折,作者朱佐朝,清初戏曲作家,字良卿,吴县(今属江苏)人。《渔家乐》剧情:东汉时大将军梁冀专权,图谋弑君篡位。清河王刘蒜,避祸潜逃,梁派人追杀,射死邬姓渔翁,刘蒜被邬女飞霞所救。后邬飞霞混入梁府,用神赐之针刺死梁冀,刘蒜称帝后封她为皇后。《相梁刺梁》写梁冀朝罢回家,相士万家春见梁气色不正,告三日之内有人行刺,梁乃闭门不出。邬飞霞为报杀父之仇,冒充歌姬马瑶草,混进梁府,用神针刺死梁冀。梁府家人要万推算刺客为何人,万明知是邬,但出于同情,设计骗开梁府后门,与邬一同逃走。
    [7]《后索》:为昆曲折子戏《寻亲记》中的一折。作者,王麦,明代戏曲作家。字剑池,浙江钱塘(今杭州)人。生平事迹不可考。作有《春芜记》、《双缘记》传奇,并将南戏《教子寻亲》改编成《寻亲记》,在昆曲中皆有折子戏流存。《教子寻亲》剧情:秀才周羽,家境贫困,其妻郭氏长得美貌,被同村张敏看中,欲占为己有。张敏唆使奴仆将人杀死,然后到官府诬告凶手是周羽。并买通官府,对周羽加以重刑,逼其招供,周羽屈打成招,被判充军广南。此时郭氏已有身孕,自周羽被充军广南后,便产下一子,取名瑞隆,为逃避张敏的迫害与纠缠,周氏坚守贞节,自毁容貌,教子读书。十余年后,瑞隆长大成人,应试及第,授平江路吴县县尹。为寻回生父,瑞隆弃职往广南,寻访父亲的下落。而周羽流落他乡二十年,历尽艰辛。一日,父子在一旅店中相逢。不久,瑞隆复官归里,全家团圆,并报了张敏当年陷父母之仇。
    [8]嗣(sì):过继。
    [9]盆山:盆景中的假山。
    [10]宣州:今安徽省宣城市。
    [11]莲钩:三寸金莲。
    ·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5-28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释]《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

    [这个贴子最后由七月在野在 2005/05/31 05:16pm 第 1 次编辑]
    浮生六记   沈复
    卷一  闺房记乐


        芸初缄默,喜听余议论。余调其言,如蟋蟀之用纤草,渐能发议。其每日饭必用茶泡,喜食芥卤乳腐,吴俗呼为“臭乳腐”,又喜食虾卤瓜。此二物余生平所最恶者,因戏之曰:“狗无胃而食粪,以其不知臭秽;蜣螂团粪而化蝉,以其欲修高举也。卿其狗耶?蝉耶?”芸曰:“腐取其价廉而可粥可饭,幼时食惯,今至君家已如蜣螂化蝉,犹喜食之者,不忘本出;至卤瓜之味,到此初尝耳。”余曰;“然则我家系狗窦
    [1]耶?”芸窘而强解日:“夫粪,人家皆有之,要在食与不食之别耳。然君喜食蒜,妾亦强映之。腐不敢强,瓜可扼鼻略尝,入咽当知其美,此犹无盐[2]貌丑而德美也。”余笑曰:“卿陷我作狗耶?”芸曰:“妾作狗久矣,屈君试尝之。”以箸强塞余口。余掩鼻咀嚼之,似觉脆美,开鼻再嚼,竟成异味,从此亦喜食。芸以麻油加白糖少许拌卤腐,亦鲜美;以卤瓜捣烂拌卤腐,名之曰双鲜酱,有异昧。余曰:“始恶而终好之,理之不可解也。”芸曰:“情之所钟,虽丑不嫌。”
        余启堂弟妇,王虚舟先生孙女也,催妆时偶缺珠花,芸出其纳采所受者呈吾母,婢妪旁惜之,芸日:“凡为妇人,已属纯阴,珠乃纯阴之精,用为首饰,阳气全克矣,何贵焉?”而于破书残画反极珍惜:书之残缺不全者,必搜集分门,汇订成帙
    [3],统名之曰“继简残编”;字画之破损者,必觅故纸粘补成幅,有破缺处,倩[4]予全好而卷之,名曰“弃余集赏”。于女红、中馈[5]之暇,终日琐琐,不惮烦倦。芸于破笥[6]烂卷中,偶获片纸可观者,如得异宝.旧邻冯妪每收乱卷卖之。
        其癖好与余同,且能察眼意,懂眉语,一举一动,示之以色,无不头头是道。余尝曰:“惜卿雌而伏
    [7],苟能化女为男,相与访名山,搜胜迹,遨游天下,不亦快哉!”芸曰:“此何难,俟妾鬃斑之后,虽不能远游五岳,而近地之虎阜[8](音付)、灵岩[9],南至西湖,北至平山[10],尽可偕游。”余曰:“恐卿鬓斑之日,步履已艰。”芸曰,“今世不能,期以来世。”余曰:“来世卿当作男,我为女子相从。”芸曰:“必得不昧今生,方觉有情趣。”余笑曰:“幼时一粥犹谈不了,若来世不昧今生,合卺之夕,细谈隔世,更无合眼时矣。”芸曰:“世传月下老人专司人间婚姻事,今生夫妇已承牵合,来世姻缘亦须仰借神力,盍[11]绘一像祀之?”时有苕溪[12]戚柳堤名遵,善写人物。倩绘一像:一手挽红丝,一手携杖悬姻缘簿,童颜鹤发,奔驰于非烟非雾中。此戚君得意笔也。友人石琢堂为题赞语于首,悬之内室,每逢朔望[13],余夫妇必焚香拜祷。后因家庭多故,此画竟失所在,不知落在谁家矣。“他生未卜此生休”,[14]两人痴情,果邀神鉴耶?

    ─────────────────────────────
    【注释】
    [1]狗窦(dòu):狗洞。窦,孔;洞。
    [2]无盐:钟离春,战国时齐国无盐人,齐宣王后,被封为无盐君。事见《列女传》。后指代貌丑、德美、才高的女子。
    [3]帙(zhì),用于装套的线装书。
    [4]倩:请。
    [5]中馈(kuì):家务事。
    [6]笥(sì):方形竹器。
    [7]雌而伏:意为女性。雌伏,屈居人下。
    [8]虎阜(fù):即虎丘,位于苏州古城西北,被誉为“吴中第一名胜”。
    [9]灵岩:即灵岩山,位于苏州西南十五公里。旧多奇石,灵芝石为最,故名灵岩。春秋吴王夫差馆娃宫故址即在灵岩山。
    [10]平山:即今江苏省扬州市。
    [11]盍(hé):何不。
    [12]苕(tiáo)溪:水名,又名雨言溪,在浙江省北部,是太湖流域的重要支流,由东、西二苕溪组成,因两条溪大小想仿,又称姐妹溪。东、西苕溪在湖州合流后,向北流15千米,歧分为数十条港娄,分别经由环城河、小梅港、新塘港、长兜港、大钱港、横港诸道注入太湖。这里似指湖州。
    [13]朔(shuò)望:农历每月初一、十五。朔,农历每月初一。《说文》:“朔,月一日始苏也。”《礼记·士丧礼》“朔月奠。”望,见前注。
    [14]“他生未卜此生休”:为李商隐《马嵬(wéi)》中的诗句。唐朝安史之乱时,杨贵妃死于马嵬。此处意指芸亡。
    ·十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5-28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释]《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

    再来江南,读此好文。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5-28 2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释]《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

    击节兴叹,七兄真乃良师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5-30 0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释]《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

    大清早的时间,是用来读书的,趁着绝对清醒来细品“浮生”。
    读一段,羡一段,叹一叹,如此夫妇,问世间能有几人?
    回卷帘:确实读出了芸的种种好处来:)
    再谢七月,谢水乡,谢唐宋这个学习交流的平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5-30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释]《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

    [这个贴子最后由七月在野在 2005/05/31 05:20pm 第 1 次编辑]
    浮生六记   沈复
    卷一  闺房记乐


        迁仓米巷,余颜
    [1]其卧楼曰“宾香阁”,盖以芸名而取“如宾”意也。院窄墙高,一无可取。后有厢楼,通藏书处,开窗对陆氏废园,但有荒凉之象。
        沧浪风景,时切芸怀。有老妪居金母桥之东、埂巷之北,绕屋皆菜圃,编篱为门,门外有池约亩许,花光树影,错杂篱边,其地即元末张士诚
    [2]王府废基也。屋西数武[3],瓦砾堆成土山,登其巅可远眺,地旷人稀,颇饶[4]野趣。妪偶言及,芸神往不置,谓余曰:“自别沧浪,梦魂常绕,每不得已而思其次,其老妪之居乎?”余曰:“连朝秋暑灼人,正思得一清凉地以消长昼,卿若愿往,我先观其家可居,即袱被[5]而往,作一月盘桓[6]何如?”劳曰:“恐堂上[7]不许。”余曰:“我自请之。”越日至其地,屋仅二间,前后隔而为四,纸窗竹榻,颇有幽趣。老妪知余意,欣然出其卧室为赁,四壁糊以白纸,顿觉改观。于是禀知吾母,挈芸居焉。
        邻仅老夫妇二人,灌园为业,知余夫妇避暑于此,先来通殷勤,并钓池鱼、摘园蔬为馈,偿其价,不受,芸作鞋报之,始谢而受。时方七月,绿树阴浓,水面风来,蝉鸣聒耳。邻老又为制鱼竿,与芸垂钓于柳阴深处。日落时登土山观晚霞夕照,随意联吟,有“兽云吞落日,弓月弹流星”之句。少焉月印池中,虫声四起,设竹榻于篱下,老妪报酒温饭熟,遂就月光对酌,微醺而饭。浴罢则凉鞋蕉扇,或坐或卧,听邻老谈因果报应事。三鼓归卧,周体清凉,几不知身居城市矣。篱边倩邻老购菊,遍植之。九月花开,又与芸居十日。吾母亦欣然来观,持螯
    [8]对菊,赏玩竟日。芸喜曰:“他年当与君卜筑[9]于此,买绕屋菜园十亩,课[10]仆妪,植瓜蔬,以供薪水[11]。君画我绣,以为持酒之需。布衣菜饭,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也。”余深然之。今即得有境地,预知己沦亡,可胜浩叹!

    ─────────────────────────────
    【注释】
    [1]颜:这里名词作动词用。意为在匾上写字。
    [2]张士诚:元末农民起义领袖,曾建都平江(今苏州),称吴王。后为朱元璋部击败,解至金陵(今南京)后自缢身亡。
    [3]数武:数步。武,古以六尺为步,半步为武。《国策·周语下》:“夫目之察度也,不过步武尺寸之间。”
    [4]饶:众多,多。
    [5]袱被:这里名词作动词用。意为打好行李。
    [6]盘桓:逗留;徘徊。
    [7]堂上:堂,古时尊称别人的母亲,如“令堂”、“萱堂”等。这里指沈复的母亲。
    [8]螯(áo):螃蟹等节足动物的第一对脚。《荀子·劝学》:“蟹六跪而二螯。”
    [9]卜筑:选择住处。卜,选择。杜甫《秋野》“舟系蛮井路,卜宅楚村墟。”筑:建筑物。杜甫《畏人》:“畏人成小筑,褊性合幽栖。”
    [10]课:督促,教导。《后汉书·方术列传》:“课家人负物百斤,环舍趋走。”
    [11]薪水:此处指家庭日常用度。
    ·十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5-30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释]《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

    [这个贴子最后由七月在野在 2005/05/31 05:27pm 第 1 次编辑]
    浮生六记   沈复
    卷一  闺房记乐


        离余家半里许,醋库巷有洞庭君祠
    [1],俗呼水仙庙,回廊曲折,小有园亭。每逢神诞,众姓名认一落[2],密悬一式之玻璃灯,中设宝座,旁列瓶几,插花陈设,以较胜负。日惟演戏,夜则参差高下插烛于瓶花间,名曰:“花照”。花光灯影,宝鼎香浮,若龙宫夜宴。司事者或笙箫歌唱,或煮茗清谈[3],观者如蚁集,檐下皆设栏为限。
        余为众友邀去,插花布置,因得躬逢其盛
    [4]。归家向芸艳称之,芸曰:“惜妾非男子,不能往。”余曰:“冠我冠[5],衣我衣,亦化女为男之法也。”于是易髻为辫,添扫蛾眉,加余冠,微露两鬓,尚可掩饰;服余衣,长一寸又半,于腰间折而缝之,外加马褂。芸曰:“脚下将奈何?”余曰:“坊间[6]有蝴蝶履[7],小大由之,购亦极易,且早晚可代撒鞋[8]之用,不亦善乎?”芸欣然。
        及晚餐后,装束既毕,效男子拱手阔步者良久,忽变卦曰:“妾不去矣。为人识出既不便,堂上闻之又不可。”余怂恿曰:“庙中司事者谁不知我?即识出,亦不过付之一笑耳。吾母现在九妹丈家,密去密来,焉得知之?”芸揽镜自照,狂笑不已。余强挽之,悄然径去。遍游庙中,无识出为女子者。或问何人,以表弟对,拱手而已。最后至一处,有少妇、幼女坐于所设宝座后,乃杨姓司事者之眷属也。芸忽趋彼通款曲
    [9],身一侧,而不觉一按少妇之肩。旁有婢媪怒而起曰:“何物狂生,不法乃尔!”余欲为措词掩饰。芸见势恶,即脱帽翘足,示之曰:“我亦女子耳。”相与愕然,转怒为欢。留茶点,唤肩舆[10]送归。

    ─────────────────────────────
    【注释】
    [1]洞庭君:唐代李时威的《柳毅传》记载了一则民间传说:洞庭君龙君的小女嫁给了泾河的次子,书生柳毅从长安应考落选归来,偶遇遭受泾河小龙百般折磨的龙女,柳毅见义勇为,前往龙宫向洞庭君报讯,克服重重困难,最后由钱塘君制服了泾河小龙,救出了在苦难中的龙女。洞庭龙君为感谢柳毅传书,将龙女嫁与柳毅。现苏州附近有“柳毅井”等传说遗迹。
    [2]落:院落。杜牧《阿房宫赋》:“矗不知几千万落。”
    [3]清谈:原指魏晋时期一些士大夫不务实际,空谈哲理。这里指闲谈。
    [4]躬逢其盛:意为亲自参与了这个盛大的活动。躬,亲身;亲自。王勃《滕王阁序》:“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5]冠(guàn)我冠(guān):戴我的帽子。前一个“冠”,为名词作动词用,戴帽子的意思。后一个“冠”为名词,意为帽子。下句“衣我衣”相类。
    [6]坊间:街头店铺。
    [7]蝴蝶履:一种便鞋,鞋面上有接缝。林苏门《邗江三百呤》卷六中有记载。
    [8]撒鞋:此处应指拖鞋。一作洒鞋,一种双梁的包皮边的布鞋。旧时以其轻便、坚牢、多为习武、行路之人喜着;一作拖鞋,江苏地区多称。
    [9]通款曲:殷勤问候。款:诚恳。《广雅·释诂第一》:“款,诚也。”款曲,殷勤的心意。《南史·齐废帝郁林王纪》:“接对宾客,皆款曲周至。”
    [10]肩舆:轿子。
    ·十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5-30 13:46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释]《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

    下面引用由七月在野2005/05/30 11:06am 发表的内容:
    时方七月,绿树阴浓,水面风来,蝉鸣聒耳。邻老又为制鱼竿,与芸垂钓于柳阴深处。日落时登土山观晚霞夕照,随意联吟,有“兽云吞落日,弓月弹流星”之句。
    七月本该是夏日炎炎,此处看来,倒如同一味清凉剂,洗涤着夏日的酷热。
    读文至此,临屏而思:
    一:在那样一个时代,封建礼教下,三白始终是把自己的妻子摆在一个平等的地位上对待的,这是在那样的年代不多见的。
    二:夫妇二人淡泊名利,尽情享受于大自然的所有美丽,垂钓一竿闲情,留恋于诗韵联吟间。
    三:因了三白的宠爱和宽容,才造就出完美女人味的沈芸,她的才情和聪慧纯真,都取决于身后的男人,有三白这样优秀的男人,她不出色也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5-30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释]《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

    下面引用由七月在野2005/05/30 11:06am 发表的内容:
    布衣菜饭,可乐终身!
    这几个字,端得是触目惊心,值得把玩~~~~
    越来越明白,为何上个世纪三十年代一篇文字平平的作品能让这么多人垂青。
    它有教科书的味道。
    “贫贱夫妻百事哀”千古年来的“真理”在这里“不攻自破”。
    现代人难有那样的心境,我们所做的所有努力只是为了生活得更好,男人关心着他们的地位和权利,女人关心着存折上零的数目。。。。。
    我们俗了,所以我们要读“浮生”。
    明白七月的良苦用心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5-30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释]《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

    我把对每一段文字的感悟跟在帖子后面,记录瞬间的心情,也作为一份读书笔记保存下来,等到把全书读完,再来做完整的读后感:)
    六月的计划就是读两遍《浮生六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5-30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释]《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

    [这个贴子最后由七月在野在 2005/05/31 05:35pm 第 2 次编辑]
    浮生六记   沈复
    卷一  闺房记乐


        吴江钱师竹病故,吾父信归,命余往吊。芸私谓余曰:“吴江必经太湖,妾欲偕往,一宽眼界。”余曰:“正虑独行踽踽
    [1],得卿同行固妙,但无可托词耳。”芸曰:“托言归宁。君先登舟,妾当继至。”余曰:“若然,归途当泊舟万年桥下,与卿待月乖凉,以续沧浪韵事。”时六月十八日也。
        是日早凉,携一仆先至胥江渡口,登舟而待。芸果肩舆至,解维
    [2]出虎啸桥,渐见风帆沙鸟,水天一色。芸曰:“此即所谓太湖耶?今得见天地之宽,不虚此生矣!想闺中人有终身不能见此者。”闲话未几,风摇岸柳,已抵江城。
        余登岸拜奠毕,归视舟中洞然
    [3],急询舟子。舟子指曰:“不见长桥柳荫下,观鱼鹰捕鱼者乎?”盖芸已与船家女登岸矣。余至其后,芸犹粉汗盈盈,倚女而出神焉。余拍其肩曰:“罗衫汗透矣!”芸回首曰:“恐钱家有人到舟,故暂避之。君何回来之速也?”余笑曰:“欲捕逃耳。”于是相挽登舟,返棹[4]至万年桥下,阳乌[5]犹未落也。舟窗尽落,清风徐来,纨扇罗衫,剖瓜解暑。少焉,霞映桥红,烟笼柳暗,银蟾[6]欲上,渔火满江矣。
        命仆至船梢,与舟子同饮。船家女名素云,与余有杯酒交,人颇不俗,招之与芸同坐。船头不张灯火,待月快酌,射覆为令。素云双目闪闪,听良久,曰:“觞政
    [7][8]颇娴习,从未闻有斯令,愿受教。”芸即譬其言而开导之,终茫然。余笑曰:“女先生且罢论。我有一言作譬,即了然矣。”芸曰:“君若何譬之?”余曰:“鹤善舞而不能耕,牛善耕而不能舞,物性然也。先生欲反而教之,无乃劳乎[9]?”素云笑捶余肩曰:“汝骂我耶?”芸出令曰:“只许动口,不许动手!违者罚大觥[10]。”素云量豪,满斟一觥,一吸而尽。余曰:“动手但准摸索,不准捶人。”芸笑挽素云置余怀,曰:“请君摸索畅怀。”余笑曰:“卿非解人,摸索在有意无意间耳。拥而狂探,田舍郎[11]之所为也。时四鬓所簪茉莉,为酒气所蒸,杂以粉汗油香,芳馨透鼻。余戏曰:“小人臭味充满船头,令人作恶。”素云不禁握拳连捶曰:“谁教汝狂嗅耶?”芸呼曰:“违令罚两大觥!”素云曰:“彼又以小人骂我,不应捶耶?”芸曰:“彼之所谓小人,盖有故也。请干此,当告汝。”素云乃连尽两觥。芸乃告以沧浪旧居乘凉事。素云曰:“若然,真错怪矣。当再罚。”又干一觥。芸曰:“久闻素娘善歌,可一聆妙音否?”素即以象箸击小碟而歌。芸欣然畅饮,不觉酩酊[12],乃乘舆先归。余又与素云茶话片刻,步月而回。
        时余寄居友人鲁半舫家萧爽楼中。越数日,鲁夫人误有所闻,私告芸曰:“前日闻若婿挟两妓饮于万年桥舟中,子知之否?”芸曰:“有之,其一即我也。”因以偕游始末详告之,鲁大笑,释然而去。


    ─────────────────────────────
    【注释】
    [1]踽踽(jǔ jǔ):孤零零的样子。《诗经·唐风·杕杜》:“独行踽踽,岂无他人?”毛传:“踽踽,无所亲也。”
    [2]解维:解缆。维,《广雅》:“维,系也。”
    [3]洞然:空洞无一物的样子。
    [4]返棹(zhào):掉转船头。棹,船。唐五代·温庭筠《河传》:“荡子天涯归棹远,春已晚,莺语工肠断。”
    [5]阳乌:太阳。相传日中有三足乌,故称。张协《七命》:“阳乌为之顿羽,夸父为之投策”
    [6]银蟾:月亮。传说月中有蟾蜍(chán chú)而“银”喻色白,故以“银蟾”为月亮的代称。
    [7]觞(shāng)政:指饮酒礼仪、规范。明·袁宏道著有《觞政》一书,其序曰:“社中近饶饮徒,而觞容不习,大觉卤莽。夫提衡糟丘,而酒宪不修,是亦令长者之责也。今采古科之简正者,附以新条,名曰《觞政》。”觞,古代酒器。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
    [8]侬:我,指素云。《红楼梦》中《葬花吟》:“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9]无乃劳乎:这不是徒劳吗?
    [10]觥(gōng):古代酒器,一般为兽角制成。《诗经·周南·卷耳》:“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11]田舍郎:农家子弟、乡下人,含有贬义。宋·张耒《题韩干马图》:“心知不载田舍郎, 犹带开元天子红袍香。”
    [12]酩酊(mǐngdǐng):形容大醉。杜牧《九日齐山登高》:“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十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5-30 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释]《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

    [这个贴子最后由七月在野在 2005/05/31 05:45pm 第 2 次编辑]
    浮生六记   沈复
    卷一  闺房记乐


        乾隆甲寅
    [1]七月,亲自粤东归。有同伴携妾回者,曰徐秀峰,余之表妹婿也。艳称新人之美,邀芸往观。芸他日谓秀峰曰:“美则美矣,韵犹未也。”秀峰曰:“然则若郎纳妾,必美而韵者?”芸曰:“然。”从此痴心物色,而短于资。时有浙妓温冷香者,寓于吴,有咏柳絮四律,沸传吴下,好事者多和之。余友吴江张闲憨素赏冷香,携柳絮诗索和。芸微其人而置之,余技痒[2]而和其韵,中有“触我春愁偏婉转,撩他离绪更缠绵”之句,芸甚击节[3]。   
        明年乙卯
    [4]秋八月五日,吾母将挈芸游虎丘,闲憨忽至曰:“余亦有虎丘之游,今日特邀君作探花使者。”因请吾母先行,期于虎丘半塘相晤,拉余至冷香寓。见冷香已半老;有女名憨园,瓜期未破[5],亭亭玉立,真“一泓秋水照人寒”者也,款接间,颇知文墨;有妹文园,尚雏。余此时初无痴想,且念一杯之叙,非寒士所能酬,而既入个中,私心忐忑,强为酬答。因私谓闲憨曰:“余贫士也,子以尤物[6]玩我乎?”闲憨笑曰:“非也,今日有友人邀憨园答我,席主为尊客拉去,我代客转邀客,毋烦他虑也。”余始释然。
        至半塘,两舟相遇,令憨园过舟叩见吾母。芸、憨相见,欢同旧识,携手登山,备览名胜。菩独爱千顷云高旷,坐赏良久。返至野芳滨,畅饮甚欢,并舟而泊。及解维,劳谓众出:“子陪张君,留憨陪妾可乎?”余诺之。返棹至都中桥,始过船分袂
    [7]
        归家已三鼓,芸曰:“今日得见美丽韵者矣,顷已约憨园明日过我,当为于图之。”余骇曰:“此非金屋
    [8]不能贮,穷措大[9]岂敢生此妄想哉?况我两人伉俪正笃,何必外求?”芸笑曰:“我自爱之,子姑待之。”
        明午,憨果至。芸殷勤款接,宴中以猜枚(赢吟输饮)为令,终席无一罗致
    [10]语。及憨园归,芸曰:“顷又与密约,十八日来此结为姊妹,子宜备牲牢[11]以待。”笑指臂上翡翠钏曰:“若见此铡属于憨,事必谐矣,顷已吐意,未深结其心也。”余姑听之。
        十八日大雨,憨竟冒雨至。入室良久,始挽手出,见余有羞色,盖翡翠钏已在憨臂矣。焚香结盟后,拟再续前饮,适憨有石湖之游,即别去。芸欣然告余曰:“丽人已得,君何以谢媒耶?”余询其详,芸曰:“向之秘言,恐憨意另有所属也,顷探之无他,语之曰:‘妹知今日之意否?’憨曰:‘蒙夫人抬举,真蓬篙倚玉树
    [12]也,但吾母望我奢,恐难自主耳,愿彼此缓图之。’脱钏上臂时,又语之曰:‘玉取其坚,且有团圆不断之意,妹试笼之[13]以为先兆。’憨曰:‘聚合之权总在夫人也。’即此观之,憨心已得,所难必者冷香耳,当再图之。”余笑曰:“卿将效笠翁之《怜香伴》[14]耶?”芸曰:“然。”自此无日不谈憨园矣。
       
        后憨为有力者夺去,不果。芸竟以之死。


    ─────────────────────────────
    【注释】
    [1]乾隆甲寅: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
    [2]技痒:有某种技能的人遇到机会时极想施展。《风俗通·声音·筑》:“渐离变名易姓,为人庸保,匿作於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伎痒,不能毋出言,曰:‘彼有善不善。’”

    [3]击节:打拍子,表示得意或赞赏。唐·白居易《琵琶行》“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明·俞弁《逸老堂诗话》:“(朱)性甫有一联云:‘万事不如杯在手,一生几见月当头?’咸为击节称赏。”
    [4]明年乙卯:乾隆六十年,即公元1795年。
    [5]瓜期未破:意为仍是处女。
    [6]尤物:漂亮女人。《幼学琼林》卷二:“女貌娇娆,谓之尤物;妇容妖媚,实可倾城。”
    [7]分袂(mèi):离开;离别。唐·李白《广陵赠别》:“兴罢各分袂,何须醉别颜。”
    [8]金屋:典出汉武帝金屋藏娇的故事。《汉武故事》:“帝以乙酉年七月七日生于猗兰殿。年四岁,立为胶东王。数岁,长公主嫖抱置膝上,问曰:‘儿欲得妇不?’胶东王曰:‘欲得妇。’长主指左右长御百馀人,皆云不用。末指其女问曰:‘阿娇好不?’於是乃笑对曰:‘好!若得阿娇作妇,当作金屋贮之也。’”
    [9]穷措大:旧时讥称穷读书人。明·赵南星《笑赞》第四七则《德行》:“ 赞曰:贿买教官,能费几何?德行生员,能赏几何?世间天来大德行都用钱买,这些穷措大何足言也。”

    [10]罗致:延聘,搜罗(人才)。这里意为收纳。
    [11牲牢: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这里指菜肴。
    [12]蓬篙倚玉树:意为高攀。蓬篙:菜乃草本植物,有篙之清气,菊之甘香,因形似菊花,又称菊花菜。它的茎与叶均可食用。
    [13]笼之:戴上。
    [14] 《怜香伴》:为李渔《笠翁十种曲》之一,讲述为夫娶妾的传奇故事。李渔,号笠翁,明末清初著名的戏剧理论家、戏剧家和小说家。
    ·十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5-30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释]《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

    下面引用由独坐幽篁2005/05/27 01:09pm 发表的内容:
    [一]中,
    “沧浪亭”之注“苏州著名园林,始建于北宋,为诗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丹觉得“沧浪亭”应仅是位于某私人花园中的一亭,而非花园。只是此亭名声蜚然,以至后人多以“亭”代“园”。
    确实园以亭名,但是在此处仍然指的是“园”。
    [三]中,
    注五睨(nì):斜着眼睛看。------丹以为此注大可不必,自学文言,便知此注。如《卖油翁》中有“睨之,久而不去”中“睨”的意思是“斜着眼看”。 《廉颇蔺相如列传》中亦有“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全当识字。赫赫。

    [五]中,
    1、注一缄(jīan)默:闭口不说话。-----亦以为不必注之。 已删。
    2、注四中“弥”似解释为“满”更妥当。指转眼新婚满一个月了吧?已改。
    3、注八中“握管”:窃以为“握管”不仅仅是“握笔写字”吧,应有行“文”写“记”之引申。谦虚说法。
    4、“德其正”:以其正为德,-----七月要稍解释一下吧:) 解释不清,赫赫。
    5、“戍人得赦”: 戍守边关的征人得到赦免。---七月看着办。已经照办了。

    [六]中,
    1、注五中,“宗何为是”:推崇。------也可。“以何为宗”:) 是不是要注整句?
    2、注十九中“入彀(gòu)”:有成语“入我彀中”即是进入我的圈中了之意。。“彀中”指弓箭射程范围之内,喻指人们生活的社会范围。--------丹以为是达到某种“标准”和上述的“境界”,看不出有“进入耳中”的意思啊。 抄的。赫赫。
    3、另文中“余笑曰:“异哉!李太白是知己,自乐天是启蒙师,余适字三白,为卿婿,卿与‘白’宇何其有缘耶?””------有别字,应为“白乐天”:) 已更正。
    4、丹以为“长卿”也应该注一下:司马相如字长卿,蜀郡成都人也。少时好读书,学击剑,名犬子。已增加,在相如条中。

    [七]中,
    1、鸿案相庄廿有三年:“廿有三年”究竟是多少的时日呢?二十三年。
    2、注三中,“忐忐”一词,丹以为无需解释,“忐忑不安”,由来已久:) 全当识字。
    3、“余就而并焉”:我靠上去与芸并排站在一起,是三白因芸之见白而“偏身”行礼而有的反应。慢慢会聊到一些细节。

    [八]中,
    1、丹以为“默证”需要解释一下,默默印证?独自印证?:) 大意为“心领神会。”
    2、“如晦”:如同黑夜。 忽略了。
    3、注十中,“漱涎涕泪”不会是“流口水流眼泪”之意吧?丹觉得芸至多是流眼泪鼻涕,不会有“口水”哦:))我也说不清,就成了这样,也许不解释更好。
    4、注十五中,“弓影杯蛇”是小学成语,丹觉得不用注。成语一般作“杯弓蛇影”
    5、两旬:二十天,呵呵,好像也不用注。只是下文有“中秋日,余病初愈”,算来确是超过二十天的样子。 赫赫。

    [十]中,
    1、(芸)“劳”曰:指烦劳,有“恼”之意。 已增加该条,再校。
    2、建议七月将《惨别》、《刺梁》、《后索》稍详解,以配合芸之心境变化:)主要是不懂,不知道讲的什么,根据前后文大致猜测得出来前悲后喜
    3、盆山:盆景假山。已增加。
    4、鹤步:步如丹鹤般悠迈。赫赫,留给大家想象吧。
    5、拽袋:拖着口袋。赫赫。
    ...
    谢谢“独坐幽篁”,后面的还麻烦费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5-30 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释]《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

    终于弄得差不多了,知道大家在看,在说,心里无限欢喜。回头再和大家慢慢聊。
    谢谢吟风,不用改动了,就保持现在这个样子挺好的。大家的评论,大家的心血也都在里面。
    谢谢Joy帮我校对,辛苦了。后面问题还有不少,还需要你费心。
    谢谢卷帘和铁马的谬赞,欢迎来发表你们的高见。
    谢谢秋水,你的阅读,让我倍受鼓舞,哪怕只有你一个人在看,这个贴子就值了。
    总之,谢谢。
    开聊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4-15 08:35
  • 签到天数: 46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05-5-30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释]《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

    嗯,听七月教授的话,大家开灌吧^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5-31 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释]《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

    最后两章也读完了,想不通的是这沈芸帮忙物色纳妾也就罢了,可为什么憨被抢是她死的原因。
    中间是不是另有隐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5-31 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注释]《浮生六记·卷一·闺房记乐》

    下面引用由七月在野2005/05/30 06:57pm 发表的内容:
    谢谢秋水,你的阅读,让我倍受鼓舞,哪怕只有你一个人在看,这个贴子就值了。
    我确实仔仔细细在阅读,你和丹注释得那么辛苦,我再不好好读都觉得对不起你们。
    感谢两位,让我有幸与《浮生》得以完整的相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16 00:52 , Processed in 0.08821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