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该用户从未签到
新风格新手法,都在不断磨合中,可能我古之情节较重 我对诗词的理解,是中庸,即不刻意仿古,也不流于口 ... 风马驴 发表于 2011-5-10 16:55
使用道具 举报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我懒啊,等有工夫再整吧。 折笔沉沙 发表于 2011-5-10 16:56
非一班懒?跟我有得一拼。。。。 我写诗词就常是凭着当时那么一点状态 写过了 找不着感觉了 很难再改。 ... 新竹 发表于 2011-5-10 17:02
我觉得什么手法不是问题。问题是写完后能否让读者产生共鸣。还有,看你想表达什么?如果写个游记 ... 折笔沉沙 发表于 2011-5-10 17:01
我觉得什么手法不是问题。问题是写完后能否让读者产生共鸣。还有,看你想表达什么?如果写个游记 ... 折笔沉沙 发表于 2011-5-10 09:01
偶深表赞同,技巧和手法是为内容和情感服务撒,目的是要打动人,首先要打动自己 日照万山红 发表于 2011-5-10 17:07
现在网上仿古也是一种主流,往往一首七绝还非得加上几个生僻典,让人摸不到头脑 以此博深度,厚度 风马驴 发表于 2011-5-10 17:08
至于律诗更是不得了,联句基本上是典籍的排列 风马驴 发表于 2011-5-10 17:09
兴趣是最好滴老师,有兴趣了,啥子东西都能学进去,学得通 日照万山红 发表于 2011-5-10 17:16
沙版,真是好文采。你听,你猜都好。学习,收藏了。 闲兰素心 发表于 2011-5-10 17:27
最喜“心头无雨寸寸湿”。尾句皆作问句可否?"哪边",“怎知,六花身上衣?”小生斗胆,沙兄恕罪。 六楼旧主 发表于 2011-5-10 18:51
最喜“你听”,特别是二歇拍,自然传神! 浮此一生 发表于 2011-5-10 21:51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7-6 14:58 , Processed in 0.07785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