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浮此一生
收起左侧

[绝] 五绝·临屏和庐山烟雨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2021-8-11 17:34
  • 签到天数: 4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1-11-24 2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6-4 09:53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1-11-25 08:07 | 显示全部楼层
    莫谓春光少,无处不东风。----处.东----失对?
    原玉:
    可是春太吵,声声皆是情。----太---出律?  可是----不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25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庐山烟雨 于 2011-11-25 11:15 编辑
    枫叶小斋 发表于 2011-11-25 08:07
    莫谓春光少,无处不东风。----处.东----失对?
    原玉:
    可是春太吵,声声皆是情。----太---出律?  可是---- ...


    按照诗歌格律,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古绝远在  《玉台新咏》律诗出现以前就有了。南朝陈代的徐陵主编《玉台新咏》就有“古绝句”的名称。但这种绝句虽然押韵,而相对来说平仄(zè)较为自由,或者可以说有些诗人不愿受格律的约束。在律绝盛行以后,古绝句仍然被沿用发展下来。古绝句五言特多,而七言非常之少。   按照每句的字数,绝句可分为五言绝句、六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其中以五、七言绝句居多,六言绝句很少。

    另外,可是春太吵,声声皆是情。----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常格: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是标准的拗救结构。握手

    补充一个范例。
      拗救例子: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拗救成果: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平

    还得补充:关于可是----可是春太吵?少个问号,握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5 1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枫叶小斋 发表于 2011-11-25 00:07
    莫谓春光少,无处不东风。----处.东----失对?
    原玉:
    可是春太吵,声声皆是情。----太---出律?  可是---- ...

    呵呵,还是小斋兄心细。那么明显的错误没人指出,汗。{:soso_e110:}容酌,问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6-4 09:53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1-11-25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庐山烟雨 发表于 2011-11-25 02:40
    按照诗歌格律,绝句分为律绝和古绝。律绝是律诗兴起以后才有的,古绝远在  《玉台新咏》律诗出现以前就 ...

    格律之说是唐后之事.你如定你的诗为古绝,另当别论!我不多言!可你又拿所谓范例说事.我就再多嘴了.拗救之说,至今仍有争论.不是定理,更不是真理.就算你救了拗.可救不了粘对之规!切莫与白老头平起平坐.更莫......不妥处,得罪处!先生莫怪!顺问冬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6-4 09:53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1-11-25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浮此一生 发表于 2011-11-25 02:41
    呵呵,还是小斋兄心细。那么明显的错误没人指出,汗。容酌,问好!

    一生兄过谦了!顺问冬安!{:soso_e181:}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25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枫叶小斋 发表于 2011-11-25 11:25
    格律之说是唐后之事.你如定你的诗为古绝,另当别论!我不多言!可你又拿所谓范例说事.我就再多嘴了.拗救之说 ...

    哦,是我多嘴了。善聊者有罪。{:soso_e100:}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28 13: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春光就是东风,前人太多,未见新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1-28 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流无痕 发表于 2011-11-28 05:39
    不是春光就是东风,前人太多,未见新奇

    不稀奇,不稀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30 10: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五绝用字还是颇要考究的,稍不慎就容易油滑,流入肤浅之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30 12: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双木林 于 2011-11-30 22:50 编辑

    一隅青草丛,双蝶正呢哝。
    莫谓春光少,无处不东风。

    以我外行看,浮先生的和诗比原诗更好,而在四句中,还是“无处不东风”最佳。如改成“春心正紫红”,那就是格律的束缚,使您拾了芝麻丢了西瓜。其实不改也无妨。“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虽出律,并未影响它流芳百世。陋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0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双木林 发表于 2011-11-30 04:16
    一隅青草丛,双蝶正呢哝。
    莫谓春光少,无处不东风。

    木林兄所言甚是。我也知道辞不害意的道理,但真正实行起来却总是瞻前顾后,患得患失。不过“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句按我目前所了解的知识来看是合律的,明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30 20:20 | 显示全部楼层

    ken

    本帖最后由 双木林 于 2011-11-30 22:49 编辑

    浮此一生发表于 2011-11-30 13:32:30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句按我目前所了解的知识来看是合律的。

         浮生兄估是诗界前辈了,请赐析王之涣的“羌笛”句。近期我正在了解平水韵,”笛“是入声,在七阳中“杨‘是平声。莫非它是救拗句?学生太愚笨,至今对救拗还未搞懂。恳请耐心指点。先谢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1-30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双木林 发表于 2011-11-30 12:20
    浮此一生发表于 2011-11-30 13:32:30
    “羌笛无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句按我目前所了解的知识来看是合 ...

    前辈不敢当,不过在诗坛多混了几年。羌笛何须怨杨柳句是一种特拗句,古人习用成自然,也就不算出律了。也有人认为是本句拗救的一种形式,杨字出,怨字救。不管怎么说,以后碰到仄仄平平仄平仄这种句式,就看作合律就对了。不知道我说清楚了没有,如有疑问再相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1-30 2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双木林 于 2011-11-30 22:59 编辑

        噢,“羌笛何须怨杨柳”原来是特拗句,难怪在我学的那点皮毛格律知识中找不到答案。明白了,在仄起仄收的七言句中,五六字的平仄可换位。实际上,“杨字出,怨字救”的效果也是好的,读起来抑扬顿挫,口齿留香。多谢浮生兄技巧点拨。冬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1-12-1 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双木林 发表于 2011-11-30 14:48
    噢,“羌笛何须怨杨柳”原来是特拗句,难怪在我学的那点皮毛格律知识中找不到答案。明白了,在仄起仄收 ...

    客气了。仄起仄收,木林兄总结得很好。所以古人喜用这种句式,据说他们认为这种特拗形式比三平读起来要好些,看来也有些道理,姑信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4-20 02:35 , Processed in 0.07778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