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清风2008
收起左侧

..........................................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3-5 23:27 | 显示全部楼层

..........................................

习惯了低头走路了,清风的帖子才读到。多有真知灼见!可感,亦可佩!
“学诗词切记浮躁,要静下心来细细体会。”——隐士建议把“体会”改为“品味”,有同感。品读诗作,用心读,更要用心“欣赏”。
另:红娘兄的诗词心得也一一细细读了,第7条关于爱凡的,觉得不大对。爱凡词作中或存在问题,但觉得并不是红娘所指出来的。是不是再作些斟酌?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3-5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

下面引用由小语2006/03/05 11:27pm 发表的内容:
习惯了低头走路了,清风的帖子才读到。多有真知灼见!可感,亦可佩!
“学诗词切记浮躁,要静下心来细细体会。”——隐士建议把“体会”改为“品味”,有同感。品读诗作,用心读,更要用心“欣赏”。
嘎嘎,小语姐姐多指出不足。。。。。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3-5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

在我悬谈的20条里面已经表明了我的心意。。大家相互交流而已。。。如得罪爱凡也只有包涵先!!!
天地一孤鸿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6-3-5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3-6 08:12 | 显示全部楼层

..........................................

也读了红娘文,多有灼见,也推一下。
说到柳词,当代著名诗词学家叶嘉莹先生有详尽而公允的评价。
他在《唐宋词十七讲》一书中论柳永时,强调要从多方面去认识。并曾
谈到苏东坡、和他的友人晁无咎、明代著名学者杨慎等,都讲过柳词好的
地方(如八声甘州)不减唐人高处。
叶嘉莹先生有诗三首评柳永,今录其中第一首供赏:“休将俚俗薄屯田,
能写悲秋兴象妍。不减唐人高处在,潇潇暮雨洒江天。”
顺便推介一下叶嘉莹先生的著作。叶,任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
哈佛大学客座教授等,70年末回大陆讲学,任南开大学等多校客座教授
和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著有《汉魏六朝诗讲集》、《古典诗
词讲演录》、《唐宋词名家论稿》、《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等十书,
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对古诗词论述颇多精彩真知灼见。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3-6 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

十分赞同孤鸿兄关于“理解”一说。完全正确!
论坛上交流探讨大有益。由于各人经历、思考角度、认识程度等种种之不同,
必然产生不同看法,甚至绝然相反的看法,均属正常。重要的是大家有一个
“理解”之心,就好!理解万岁!友谊万岁!:)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3-6 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

下面引用由无弦斋主2006/03/06 12:53pm 发表的内容:
十分赞同孤鸿兄关于“理解”一说。完全正确!
论坛上交流探讨大有益。由于各人经历、思考角度、认识程度等种种之不同,
必然产生不同看法,甚至绝然相反的看法,均属正常。重要的是大家有一个
“理解”之心,就 ...
嘎嘎,无弦兄,赤子之心
本来想上传个文件给大家看的,上传不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3-6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

昨晚见隐士把“学诗词切记浮躁,要静下心来细细体会”中的“体会”改为“品味”,深有感触。觉得“体会”一词偏重于个人感受,“品味”则侧重于如何面对他人作品,兼有“尊重”与“欣赏”的成分在里面。
不过,现在觉得用“理解”一词似更好 :)  东坡说自己是“眼前见天下无一不好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处事方式,不能强求一致,对不一定欣赏的人、事或作品,做不到“喜欢”,但是可以做到“理解”——其间自有一份海阔天空~

(另回斋主,我也很钦佩叶嘉莹先生的学问与人品,她的词论我也读过一些,她论李煜、论王国维,皆有独到见解。)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3-6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

清风好文;支持;
红娘不必客气,说的是心意,爱凡心领了,焉有得罪之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3-6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

小语说得好!----“理解”----其间自有一份海阔天空!
爱凡好风度!学习!
又,读叶嘉莹先生文,不仅长学问,而且绝对也是一种享受!
遗憾的是我只买到三本,另七本待想办法配齐。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3-7 07:20 | 显示全部楼层

..........................................

有个盈盈骑马过,薄妆浅黛亦风流。见人羞涩却回头。。
这个下片“盈盈骑马”过于夸张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3-7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

下面引用由清风20082006/03/04 10:21pm 发表的内容:
三少,再次谢谢
萧女姐姐,多指出不足才好
烟雨兄,谢谢夸奖,多指教
那拣一些说了-看到批笔下的帖子后,现在是越发不敢往细里评了
1.小晏如此尤胜乃父.
12.唱歌跑调,听来通常不会让人愉快.为达意而稍出律,倒是可以-律严如少陵者也有如此..
13.发帖者希望得到关注是很正常的-因为这是为自已寻找作品问题的一种途径,而一个爱好者也会乐于观帖学习以进益.
14.这个最不好说.
18.通常爱好者对某些内容,格调的作品会有较多的个人喜好,也更乐意花时间在上面和对这类作品产生关注-这和是否内心浮躁倒是没多大联系.唐人以论为诗,感情饱满;宋则冷峭奇俊,曲径通幽.而如果只是急欲引起对于某种理义和现象的关注,不免单薄了些.
20.好句出自好篇,仙兄此篇竟还无缘得见.
24.所写也可以是身旁的人和事,如果是以历史中的人文现象作合理的再现也是可以的-最好能以今天的观念来体现出情感得失.审美归根源于对理想的美好的人生追求,所以对任何一种人生历程的关注就是很自然的了.
26.虽说词律很严,还好常一字多意的汉字很便宜.
29.关心国事很正常,所以有感发也是很自然的了-至于能否以诗词的形式很好的表现出来则是另一回事.
44.纯熟的技巧能很好的再现笔者所想所感(意图)而已,对事物的感受总是被动的,一个敏感的人更能觉人所不觉,反映于笔端,往往准确细致,观者动心.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3-7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

呵呵,先谢谢烟雨兄,稍微做下解释
1。这个帖子因为只是写我的一些感受,未免主观性强了些,对大晏我是很喜欢的,虽然也喜欢小晏,但他二人风格还是不同,单从语言上说,我更喜欢父亲的风格。
12。我指的是完全不尊格律
13。我觉得初学者还是更关注自己了,兄说的也是很多的
14。呵呵,这个现象存在更普遍,要精华最起码要让人知道为什么精华,忽悠人谁不会
18。呵呵,这个不说
20。精华里有的
24。可是如果丈夫在身边,生活很幸福,自己没远游,就是强说愁了
26。自己初学时确实说过这话,现在也不行
29。有些事我觉得不是有感受,或者说感受不强的,“很好的表现的作品”也不一定好,毕竟是表现。。。
44。同意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3-7 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

24.应该说到目前的研究为止,人的情绪不过几种,而且有相应的反映机制.反映在文学范畴里,一篇好的作品能引起我们的共鸣,但却往往是我们所不完全具备的经验呈现的情绪的反应.举例来说,没跳过楼的人是可以联想跳下去的痛楚的(清风的说法似乎陷入了一个思维误区-即必须是完全亲身经历的才能是可以完全感触的),至于这种"悬想"能达到何种程度-这不会有什么区别(也不是文学关注的事了),因为"情绪是无形态的,是不具体的",引起情绪的对象才是多种多样和可以严格区别的.小说中事往往是不完全现实和真实的,但它的审美意义却无疑是很显然不过的-古诗词中也不无如此作为的
29.“很好的表现”是指"把它写出来',跟作品本身没有关系了
不对之处,还望见谅才是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3-7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

下面引用由jerry8211012006/03/05 01:11pm 发表的内容:
恩。。不错。。感触很深跟清风一帖。。。
原创 漫夜悬谈
学诗词亦有一年,进步稍慢。但亦有部分心得呈上。
1、诗词之物贵在言情,但不必强言情。任何感人之语都发出无意,非刻意也。
...
真知灼见,拜读和学习!
2.似将概念混淆了气象相对于层面(有审美理念的关系),所以只说“多少”;格调相对于高低雅俗,有价值定向的因素。
6。语言风格同主旨相铺相成.
9.篱洛呼灯的一首尤佳,欣赏:)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3-8 08:21 | 显示全部楼层

..........................................

读君帖,倍感交集,世人百相,无一境同,见地筹谋,因人而宜,成众共鸣,非达存众人心者,方宜众意,秋日,满目红山落叶,流溪,放眼观去来兮,言,枫随流水下,音从落差来矣,
比如,司空图的<与伏牛长老偈>推倒我山无一事,莫将文字缚真如.也如<五灯会元>上说,少年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文章成就,平淡而山高水深,乃企及而不可企及.然,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3-8 10:35 | 显示全部楼层

..........................................

下面引用由落花烟雨江南2006/03/07 09:29pm 发表的内容:
24.应该说到目前的研究为止,人的情绪不过几种,而且有相应的反映机制.反映在文学范畴里,一篇好的作品能引起我们的共鸣,但却往往是我们所不完全具备的经验呈现的情绪的反应.举例来说,没跳过楼的人是可以联想跳下 ...
烟雨兄,再做下解释哈
24。我只是更倾向于亲身感受,写身边的事,没经历的事如果引起了感觉,也可以的呀,比如我以前写过一个妓女。。。。。关键还是个感情的事,如果太过,未免有闭门造车之嫌。再比如,有人跳楼,我是完全可以想象的,让我写,大概有两条思路,一是自己很郁闷,想象自己跳楼了,这种可以做到的,有时候也会傻傻的想,第二种,我写别人跳楼了,他可能有什么故事呢,我可能很同情他,也可以写,可是如果他跳的时候,我很兴奋,无聊的看客,过后再痛苦的写,未免矫情了吧!可以想象他的痛苦,可以同情,有情!把自己想象成怨妇或是游子,更多的是相对初学者而言,相信他们不是见了别人这样或是读了什么书而有感慨的吧?
29。学诗词到了一定地步后,写起东西来就要容易些了,往往能很好的外在表现了,但蕴情则不足,我认为这种作品最好少作,偶尔为之倒也可以的,一点点感情非要放大或者是翻来覆去的写,感觉没意思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3-8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

下面引用由如梦风铃2006/03/08 08:21am 发表的内容:
读君帖,倍感交集,世人百相,无一境同,见地筹谋,因人而宜,成众共鸣,非达存众人心者,方宜众意,秋日,满目红山落叶,流溪,放眼观去来兮,言,枫随流水下,音从落差来矣,
比如,司空图的<与伏牛长老偈>推倒我山无一事 ...
谢谢如梦风铃
非达存众人心者,方宜众意,记下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3-8 20:23 | 显示全部楼层

..........................................

我很赞同清风所说写自己亲身感受的看法。
叶嘉莹先生在《汉魏六朝诗讲录》一书里,起首即讲“感发”。
什么是诗,就是写人心中的感发。他引《毛诗*大序》的话: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
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他反复援引古人佳作为例说明,
凡诗必出自诗人的感发。并多次强调诗是有生命力的。
故,如离开自身的感发、感受,凭空生造或矫揉造作的东西,决不可言诗。
当然,要写出好诗,还要解决形象和情意的关系。那是又一个话题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3-8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

下面引用由清风20082006/03/08 10:35am 发表的内容:
烟雨兄,再做下解释哈
24。我只是更倾向于亲身感受,写身边的事,没经历的事如果引起了感觉,也可以的呀,比如我以前写过一个妓女。。。。。关键还是个感情的事,如果太过,未免有闭门造车之嫌。再比如,有人跳 ...
"把自己想象成怨妇或是游子"这当然有问题了,同意清风的观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7-30 01:11 , Processed in 0.08296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