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欲藏春
收起左侧

欲藏春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4-9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欲藏春

周日看到电视上的一条新闻,原来不光我们的气候错乱呀。全球的气候都不太正常!
我的诗竟然有了纪录天气之妙。;)
引用:
-------------------------------------------------------
美国中西部突降四月雪 ,播音员说是令人冬春难辨!2007/04/08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4-9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欲藏春


续前贴:
接着5、6句“瓦白霜停迷梦眼,枝青圃满露芽苗。”---------点题并抒情。“迷梦眼”也点出是早晨起床时间。一起来看到好像感觉做梦一样没有想到,初看之下还以为自己没睡醒。“梦眼”也照应了前面两联同时对应了《拈花一首*雨雪闹元宵》的标题。点出了时空错乱的感觉!!
如果用“醉眼”, 也考虑过,一怕词性不太合,第二是相对没有表现出早晨起来惊讶的概念。但醉眼符合节日的情况,对这点也有所犹豫。
“拈花”---指的一个典故"佛祖拈花一笑"
因为是奇特的景象,所以说拈花,与我写的《猩猩红*看花》、《元宵》等内容相对应的。
“枝青圃满露芽苗”
------------------
    芽苗-----芽可以是花芽;苗可以泛指草苗等不同的东西,两个在一起并不重复。
如果用新苗---这里指的冬去春来,不是其他季节。本没有旧苗,新和苗在概念上有些重复了。  
  借用本句“枝青圃满露芽苗”也隐含表达了梦眼的惊奇又看到满露芽苗的一丝欣喜。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4-16 1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欲藏春

7、8句进一步点题。
初晨焰火鸣周日,入暮烟霞闹九宵。
"烟霞"-----指节日的礼花鞭炮。进一步点题,表达出闹的喜庆。是雨雪闹的递进。
鸣周日,双关语,即是鞭炮整日不绝,又是指当天是过节,还是星期天!可谓一语
难得的巧合了。进一步点题《拈花一首*雨雪闹元宵》的奇景。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4-19 1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欲藏春

附:我的最后的格律是按这个:
-----------------------
Mingmei客栈
--------------------------------------
诗词知识
平仄简表
七律仄起首句押韵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韵)
拈花一首*雨雪闹元宵
乍暖春光复冷萧, 方晴雪浅柳纤腰。
停风细雨离云散,漏夜阴霾潜地消。
瓦白霜凝迷梦眼,枝青圃满露芽苗,
初晨焰火鸣周日,入暮烟霞闹九宵。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4-23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欲藏春

补充一点
节录唐金龙写的古诗词鉴赏十“注意”中:
------------------------------------
           由此我们可以理解到,古诗中的“柳”是有特殊的含义的。柔顺婀娜、随风摆动的“柳”和“留”谐音,另外古人还有折柳送行的习俗,这就很容易引申到“柳——留——惜别——依依不舍”的层面上来。使人联想到,离别的人一看见杨柳,就会想起离别时依依不舍的场面,就会浮现出赠柳惜别的情景,心中就会涌起一缕缕离愁。这样,诗中“折柳”一词所寓含的“惜别怀远”之意就比较容易理解了。
-----------------------------------
方晴雪浅柳纤腰。(含娇)
----------------
雪浅柳纤腰 ---------- 这是相比于大雪的场景。仔细玩味显得比较生动真实,而且出奇制胜。“含娇”似乎落入俗套,而且含娇可以指别的,相对不能很好的表现当时的专有情况。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4-25 13:47 | 显示全部楼层

欲藏春

再引用点作为对比分析,在结构上有不少相似之处:

引用:
=====================================
颈联和颔联,在诗中的作用都是为了深化题旨,但要注意颈联下意要和颔联相应相避,要有变化。变化的方法之一是颔联既然写景了,颈联就要写人事;颔联写了人事,颈联就要写景。如果二联都是写景,那么一般颔联侧重写整体,骋目四顾的远景,颈联则着重勾勒细节;同写人事,往往颔联写他人,颈联写自己。这种在诗的内在意脉上的转折,须多读古人名作,自然有得。白居易《金针诗格》说“第三联谓之警联,欲似疾雷破山,观者惊骇。”这一联,如能用上精心锤锻的警句,则一篇生机,大略已备。兹举二首杜诗为例:
--------------------------------------
之一:
蓬莱宫阙对南山,
承露金茎霄汉间。
西望瑶池降王母,
东来紫气满函关。
云移雉尾开宫扇,
日绕龙鳞识圣颜。
一卧沧江惊岁晚,
几回青琐照朝班。
这首诗前六句借写蓬莱仙境喻指长安旧日盛况。一卧沧江惊岁晚之句,则指明以上皆为梦境,而以心中所思“几回青琐照朝班”作结,所谓明知春梦无凭定,无聊还向梦中寻,才更觉诗境的沉郁。前人认为这是首联领起中间二联,然后中间二联互相照应,颔联上句照应颈联上句,颔联下句照应颈联下句,句中二联相续,故称之续腰格。我认为这首诗的章法特点不在于此,而在于前六句皆说一意,而第七句点明只是南柯一梦,笔法重大奇崛,这才是我们学这首诗所需要注意的地方。
--------------------------------------
-----------------
有人说我句意写的重复,犯了合掌。不符合诗的精炼。我不这样认为。对比这个,如果说也重复吗?
对比我的在句首的总领全句的写作手法可以比较


======================================================
之二:

千家山郭静朝晖,日日江楼坐翠微。
信宿渔人还泛泛,清秋燕子故飞飞。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同学少年多不贱,五陵衣马自轻肥。

此首前四句纯是兴起,而后四句始入抒情。前四句写景,所写日日江楼坐于翠微、信宿渔人日日泛舟,清秋燕子天天飞翔,皆以见内心之孤独。而其孤独的原因,则在后四句
--------------------------------------
对比:同是八句全对账,他的抒情写愁,我的抒情写春天的小雨贵如油;瑞雪兆丰年。而高兴的原因,则在后四句。鸣周日,双关语,即是鞭炮整日不绝,又是指当天是过节,还是星期天!可谓一语
难得了。
=====================================
匡衡抗疏功名薄,刘向传经心事违。    如果说所谓合掌,那么律诗中很多句子都不能用了!
======================================
对仗不允许上下句是一个意思,这种情形叫合掌,是极不能犯的错误。比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虽是名句,但却犯了合掌。又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
是极不能犯的错误。------岂不太绝对
广泛来说,现代还有不少人有的为了博出位,造了很多不禁推导的奇怪言论。以至在各个领域动辄便说合掌之类一堆貌似高深的所谓专业词汇。
偏解论语之类也就见怪不怪了,实际上正是相他们心底的呼声。也就有了“看书读书只是为了图个乐而已”难怪有的教授专家在人心里越来越不值钱!说出了不少奇怪的言论!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5-1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欲藏春


拈花一首*雨雪闹元宵 的写作技法上来说:
引用:
--------------------------------------
提与顿,是两种相辅相成的笔法,没有提,就无所谓顿,没有顿,提也就失去了意义。词中提顿,第一种情况是是提笔在前渲染,而顿笔则在后明白了当地说明意思,这叫做正提顿。如:
羌笛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李清照《声声慢》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姜夔《扬州慢》
--------------------------------------
“乍暖春光复冷萧, 方晴雪浅柳纤腰”----就是这个:
提与顿,是两种相辅相成的笔法,没有提,就无所谓顿,没有顿,提也就失去了意义。词中提顿,第一种情况是是提笔在前渲染,而顿笔则在后明白了当地说明意思

--------------------------------------
三、对照
对照之意,甚为显豁。词中上一意与下一意相互对照,以为呼应,即谓之对照。如:
记得年时,相见画屏中。只有关山今夜月,千里外,素光同。
--谢逸《江城子》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蒋捷《虞美人》
--------------------------------------
"停风细雨离云散,漏夜阴霾潜地消"-----就是: 对照之意,甚为显豁。上一意与下一意相互对照,以为呼应,即谓之对照。
--------------------------------------
四、透过
透过者,下意直承上意,而用意加深。如:
明月不谙离别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鹊踏枝》
碧芜千里思悠悠,惟有霎时凉梦到南州。--李廌《虞美人》
莫把阑干频倚,一望几重烟水。--万俟咏《昭君怨》
--------------------------------------
“瓦白霜凝迷梦眼,枝青圃满露芽苗”-----就是: 透过者,下意直承上意,而用意加深。
--------------------------------------
六、折进
折进者,是前后两意,下一意相对上一意而言,既是转折,又是深入递进。如: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欧阳修《踏莎行》
伤春不在高楼上,在灯前欹枕,雨外熏炉。--吴文英《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
--------------------------------------
“初晨焰火鸣周日,入暮烟霞闹九宵。”
-----就是: 折进者,是前后两意,下一意相对上一意而言,既是转折,又是深入递进。
--------------------------------------
七、虚笔
这一笔法,是实情虚写,明明是自己的情感,却借写他人或物象而映衬自己。比如辛弃疾《念奴娇·书东流村壁》:
闻道绮陌东头,行人曾见,帘底纤纤月。
不谓前事涌现眼前,而谓“行人曾见”。姜夔《扬州慢》过片: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不写自己不堪回首之情,而以杜司勋事作替。吴文英《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
楼空人去,旧游飞燕能说。
不云重来有人琴之感,而云“旧游飞燕能说”。
--------------------------------------
"瓦白霜凝迷梦眼,枝青圃满露芽苗,
初晨焰火鸣周日,入暮烟霞闹九宵。"
最后两联就是这一笔法,是实情虚写,明明是自己的情感,却借写他人或物象而映衬自己。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4-7-15 07:19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7-5-1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欲藏春

    楼主写得好呀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5-10 14:59 | 显示全部楼层

    欲藏春


    您过奖了,谢谢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5-10 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欲藏春

    发个旧的

    引用我在凤凰 心胸浪 贴中:
          状态 在线 #23发表于 2007-3-5 14:25  资料 短消息  
                           序
                          参玄
                     暮暮苍苍生无涯,
                     黄雀蜻蜓点水蛙。
                     只为一点嗔心动,
                     报与芳菲未了花!        
                                写于2007年3月1日周四晚

          ycczhuozou
          状态 在线 #24发表于 2007-3-5 14:25  资料 短消息  
                先插一篇提提神。《参玄》局部赏析:
                1、 第一句的枢纽字是“生”字。
                但为什么不用“天”字呢?按语义不是更顺吗?相信不用我多做解释,但这里我要点出的是不仅仅限于第一句本句要用“生”字更好,而且它实在是下面三句的发端关键字,贯穿下面的三句。
                “暮暮苍苍”四字也构成了全诗的整体色调,也有了混沌的意思在里面,也给人了模糊不清的心理暗示。为下面的展开起到了很好的铺垫和心理暗示。
                我们再看看“黄雀蜻蜓点水蛙”
                这句。拿一首作为对比来说:
                如《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
                中头两句全是名词,而我的“黄雀蜻蜓点水蛙”一句却有了变化,既可以算全是名词,又孕了很强的动在里面,本身这三般东西在一起就会使人不自觉的有动的感觉的。读的时候要读作“黄雀、蜻蜓、点水蛙”以配合音律。
                第三句结合第四句“报与芳菲未了花!”-----鸟见蜻蜓离枝颤,传给正斗芳菲的满枝花了。而蜻蜓正在荷花莲叶间点水(想到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了吗?),此时青蛙也看到蜻蜓(或许是黄雀);而黄雀不知道是看的蜻蜓还是蛙;蜻蜓的眼睛大家都知道是很奇怪的;接下来的蜻蜓和蛙的动作反应也都惊动了荷花莲叶........(略)这时我们又回过来看了看第一句。.....
                引用摘录一段:
                ----------------
                   
                明王夫之《薑斋诗话》云:“论画者曰:‘咫尺有万里之势。’‘势’字宜若眼。若不能势,则缩万里于咫尺,直是《广舆记》前一天下图耳。五方绝句以此为落想时第一义。”艺术作品欲于有限篇幅内涵蕴阔远意境,关键在于写出所描绘形象的磅礴气势。....孕蓄无限于有限,以有限体现无限。
                ......
                ----------------
                《参玄》是磅礴气势和细微之巧兼而有之的。

    =======================================================================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5-11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欲藏春

    自作自评,极尽颂扬之词,呵呵,大开眼界!
    欲君给我这个小学生上了一课。只是我愚钝,看不出什么好来。惭愧惭愧!
    再:有些词牌我也是第一次见识,请问源自何处?我也好认真拜读!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5-11 12:40 | 显示全部楼层

    欲藏春

    欲藏春,猩猩红,不见钦定词谱,出于何处,请楼主告之.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5-14 14:20 | 显示全部楼层

    欲藏春

    下面引用由西君2007/05/11 12:31 发表的内容:
    自作自评,极尽颂扬之词,呵呵,大开眼界!
    欲君给我这个小学生上了一课。只是我愚钝,看不出什么好来。惭愧惭愧!
    再:有些词牌我也是第一次见识,请问源自何处?我也好认真拜读!

    呵呵,人不能把所有的都看懂不是吗?你对这个用你自己所说愚钝 很 正常,不用伤心;)
    您的眼力我不好说,我只问您认真看了我的贴了吗?  您的有些问题根本就不用我再回答呀! ;)
     请您继续关注吧,欢迎提出真正的可供 大家讨论学习的问题,让我受益 谢谢 

    -=-=-=- 以下内容由 欲藏春2007年05月14日 14:21 时添加 -=-=-=-
    请看第一页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5-17 14:03 | 显示全部楼层

    欲藏春

    再回西君一贴:
    引用“自作自评,极尽颂扬之词”,既然别人不能把所有的都看懂,那么我自作自评一些又有何不可呢?否则有些让您来给品评的话您能说清楚吗? ------ 这证明还是有必要的!
    “极尽颂扬之词”------ 如果您认为我写的错误,可以指出具体评论的错误,而不是用这么个空洞无物的大帽子压给别人! 我在论坛自评本身就是和大家交流的一种方式,你认为不对可以来指教,如果你只用大帽子我也有表达不屑的权利!
    我自作自评起码表明不太虚伪,比哪些互相吹捧、使用抢手、马甲的要好。说句大白话:别假惺惺的。
    如果一个社会上只允许虚伪存在,而不允许说实话才是难过的;如果只允许一种模式存在,如果出现不同的东西就视为异端,那才是可悲的。如果不允许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看见点与众不同的就心里不平衡了,就要打压那是愚昧的。我希望这种现象将来越来越少,而不是越来越多。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5-17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欲藏春


    继续引用如下:
    ==================================================
    状态 在线  #28发表于 2007-3-12 14:29  资料 短消息   
    欢迎大家讨论,包括对以后的贴提出不同意见看法。
    为了避免审美疲劳,一气只写一个东西。所以会交叉来写,但可能会看着有些不连冠的感觉!
    ------------------------------------------------------
    再引用一个:
    ------------------------------------
    我们结合马志远的《天净沙?秋思》来分析: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① 一吟一品--品物境
                学生边诵边吟,边吟边品,品之妙处,诗中之景物便活了起来:枯藤,老树,昏鸦,瘦马,古道……纷至沓来,映入眼帘,挥之不去,构成多彩多姿,变化多端的凄美图画。
    -------------------------------------
        这里的头三句可以完全不相干,但用第四句一转,便把其他互不联系的句子全结合的丝丝合扣!  我的《参玄》也可以看到这种迹象,但在这点上没法跟这个比的。
        不过它的这个注解还可以用到《参玄》上来参照!颇有与此注解相合之处。
    ===========================================================================

    作点说明:我在这写的赏析是有些原因的。如下:
    -------------------------------
    欢迎使用您的收件箱,欲藏春
           
    消息来自xxxxxx,发送给您的时间:2007/03/31 08:55pm
    消息标题:xxxxxxx敬覆
    拈花一首*雨雪鬧元宵      ---題也怪,拈花是指花火嗎?與雨雪鬧元宵的關聯性,
    乍暖春光還冷蕭,            ---還冷蕭三字出律,欠通,尤其是冷蕭二字.
    初晴雪淺柳纖腰。(含嬌)--雪淺與柳纖腰,這個關係怎麼去拉
    停風綿雨離雲散,            
    ---風雲晴雨雪都集中到一塊,挺熱鬧,這個元宵倒是很奇特的
    漏夜陰霾潛地消。            ---頷聯經過這樣大鍋煮之後----看不懂了
    霜白瓦台迷夢眼,            ---勉可解釋,但夢眼對芽苗,寬了些
    枝青園圃露芽苗,            ---頸聯對仗也與頷聯異曲同工,不能多說了.
    初晨花火鳴周日,            
    ---初晨是說第一個早上嗎?花火自然可視可聞,且鳴在周日,與結句似乎鬧分家了,
    入暮煙霞鬧九宵。            ---讀者可能趕不上他的思路.
    [ 下一条 ]
    -----------------------------------------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5-21 14:15 | 显示全部楼层

    欲藏春


    继续引用:
    ------------------------------------------------------------------------
    状态 在线  #29发表于 2007-3-15 15:05  资料 短消息   
    参玄
    和古诗名句有很多相似之处,是否可能是抄人家、仿人家的?!当然不是。
    请看下例:
    ----------------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刘禹锡《乌衣巷》
    比较一下首句和末句:
    朱雀桥边野草花  飞入寻常百姓家。
    暮暮苍苍生无涯  报与芳菲未了花
    包括其他两句颇多神似之处,但绝不是仿照,自有独特之处。或者说是似曾相识!形旧而意新!或许是潜意识的积累造成。表面上一分析两者好像极为相似,但意境、意念、韵意等等更深入看都是大相径庭的。神韵绝然不同,参玄可赏出多少新意?所以从某种层面看不是仿照,是意境、样式都有所偶合。算是与它相映成趣。  可以作为妙配。
    呵呵,我是不是有点太能老王卖瓜了。恰巧,我也姓王。在我的 欲藏春 贴中说完牧牛图 配杜牧的 清明 。又有了这个!难道真的是流行过渡包装?...   
    汗!  
    ============================================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5-28 1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欲藏春

         暮暮苍苍生无涯,    四支[佳麻] 上平九佳[支麻韵同];下平六麻[支佳韵同]
         黄雀蜻蜓点水蛙。       【佳】
                                【麻】
         只为一点嗔心动,
         报与芳菲未了花!       六麻        
    ---------------------------------------------------------------------------
    这个格律挺有意思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5-31 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欲藏春

    下面再说一个:
                      大漠行沙
            莽莽大漠沙舟行,茫茫黄沙一色平。
            几人几驼走天涯,渐渐远去剩驼径。
    (注:这个是一张贺年片而感,可惜早已找不到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6-5 14:12 | 显示全部楼层

    欲藏春

    以下是昨天下午网络又断线而没有发出的: ======================================
    引用在凤凰的贴:
    --------------
    状态 在线  #42发表于 2007-4-26 14:51  资料 短消息   
    莽莽--茫茫     特殊的用法,在一般情况下别人的诗里就可能是重复罗嗦的病句。但放在这里却是大巧之用。浑厚之势由此而成!  重笔的描写,
    同样我们看 参玄的 暮暮苍苍  头重只有用 无涯 这样的一类词才能配得上,避免了头重脚轻
    这两者都是以写宏大却更加突出的体现了细节:莽莽大漠--沙舟;茫茫黄沙--一色平;
    暮暮苍苍--生; “生”出细节 。
    引用:
    --------------------------------------
      细节是诗人情感的凝聚
      细节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后,“独怆然而涕下”;细节是朋友已远走,仍站在岸边,“唯见长江天际流”;细节是诗圣“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凭轩涕泗流”;细节是春晓醒来,担心“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细节是孤舟上的“蓑笠翁”在“独钓寒江雪”;细节是送友出使时“劝君更尽一杯酒”;细节是“今宵酒醒”后,身在“杨柳岸”,独对“晓风残月”;细节是“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细节是“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
    "几人几驼走天涯,渐渐远去剩驼径!"
    "却哪能撇过迷雾,却见眼前青树叶子累森森。 数 ,也数不清。"
    =========================
    这一段也给今天的股市吧!
    06/04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6-5 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欲藏春

    诗韵只发表原创的诗词,供大家交流、讨论。
    且猩猩红不见于钦定词谱。版规第2条、本版谢绝无词牌无格律的作品。如自度曲等……。此帖锁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11-11 02:33 , Processed in 0.14696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