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原创]七律·游岳王庙(图)
下面引用由三界神尼在 2007/04/28 09:41 发表的内容:
您这就是';不以为耻反因为为荣';的典型了.
袁绍手下的所谓纯愚,贪酒误事,被曹军俘虏,哀求饶命,丑态百出.这就是您祖先,还认为是好汉?汉人都不是还称好汉? 淳于琼,是一个有名声,有能力,也有资历的名将。在灵帝末年,曾敕封八名校尉主掌禁军,由十常侍之一的蹇硕统领。曹操和袁绍都曾是这八校尉之一,曹操是典军校尉,袁绍是中军校尉,淳于琼,也是这八名校尉之一。
在袁绍军中,他是首屈一指一名将,根本没有什么贪杯误事之说。
官渡前夕,袁绍命他和郭图颜良攻白马,颜良贪功冒进,又大意轻敌,被张辽关羽刺死于军中。多亏有淳于琼,袁军才不致溃败,也使得袁绍能继续保持对曹军的压倒性气势,一路追击到延津。
乌巢之败,不是因为他喝酒,而是因为他的大意。
当时淳于琼手下有一万人,曹操虽带兵五千,但为了避开沿路袁军的盘查,都散布成小股部队改扮成袁军,直到乌巢前沿,才改装来袭。淳于琼乍看之下以为曹操没有多少兵,就出寨迎战,没想到曹军越打越多,他才知道不好,一面回寨自保,一面向袁绍求救。
袁绍一方面是刚愎自用,一方面也是出于对淳于琼的信任,所以只派了少数人去救乌巢,反而令张郃高览去袭曹营。结果乌巢终告失陷,曹营也没有打下来,张郃高览更是降了曹操。
说到这里,有件事必需要提一下。根据<<三国志·袁绍传>>的记裁,淳于琼未死,他和袁谭二人单骑渡河逃走;而根据<<三国志·魏志·武帝记>>的记裁,淳于琼在此役战死.这就是记传体史书的弱点,把一个史实割裂成数块不说,还往往自相矛盾。
可惜,可叹。所以说,淳于琼虽然没有守住乌巢,但也不是个酒馕饭袋。他的对手曹操毕竟是三国第一人,败在他手上也没什么可说的。
乌巢之失,袁绍的错最大.许攸叛变功劳起到推动结果的动力最大,没有许攸,没有乌朝巢之战.
别把演义当正史,要来比画先去读读正史.
再就是汉子问题了.没事,我不跟你争这个好汉,其他一并懒汉,恶汉,蠢汉,莽汉,痴汉,您一并找汉人往脑门上写了吧.
好好读读新华字典."汉"字是什么意思.
历史人物是历史人物,历史人物你可以骂,但绝对不能针对一个民族.
并另请不要再出现任何对少数民族的歧视和贬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