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收起左侧

【共同关注】铭记——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1-19 15:42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5-7-9 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共同关注】铭记——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凡我中华儿女``当不忘这段血写的历史```
    我们的先辈们`报着必死的决心,用自己的生命和灵魂捍卫了民族的尊严和未来``
    今天我能坐在这里上网``不正是他们留给我们的么```
    珍惜``努力`兴我中华`从我做起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18 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共同关注】铭记——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六十八年了!!!!
       每看中日战争史都心潮血涌!
       不能忘记啊,不能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3 23: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共同关注】铭记——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历史的证明>很不错,那段历史谁都不能忘,王选,我很支持她,高金素梅我热切关注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7 2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共同关注】铭记——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今天的纪念,是为了那永远不能、不该也不会忘却的记忆!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我们是不需要仇恨,但我们更应该拒绝遗忘!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8-14 2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共同关注】铭记——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这个贴子最后由云在天水在瓶在 2005/08/14 11:42pm 第 1 次编辑]



    受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


    明天是“八·一五”。
    60年前的“八·一五”,侵略者垂头丧气,中国人扬眉吐气。神州大地,沉浸在伟大胜利的骄傲与喜悦中。我们赢了,尽管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但是我们终于完完全全地成为了胜利者,
    上溯近现代历史的百载风云中,每一次对外战争的肇始与结局,都是与丧权辱国有关,都是国耻都是国难,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894年的甲午海战,从“九·一八事变”到“七·七事变”,中国上演了一幕幕悲剧,中国扮演着“东亚病夫”的角色。这些与数字有关的编年故事,是刺向心头的尖刀,是夜夜疼痛的伤疤。
    惟有这一次,我们终于可以用一个数字来纪念一场胜利,中华民族挺直了腰杆,炎黄子孙绽放了笑颜。“八·一五”的数字解码后,是骄傲的内涵,是欢畅的旋律,是睡狮猛醒的威风凛凛。
    60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为这个数字而激动,因为中国人打得很英雄,活得有尊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8-14 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共同关注】铭记——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这个贴子最后由云在天水在瓶在 2005/08/14 11:41pm 第 1 次编辑]


    中国那一天扬眉吐气


    在南京城西清凉门外的金信花园小区,82岁的王楚英老人平静地安度晚年。回忆起60年前亲身经历的侵华日军南京投降仪式,老人激动起来,他说:“那一刻,我终身难忘。”
    当时,王楚英任新6军14师少校作战科长,作为部队的中级军官,赶到南京参加日军投降仪式。他说:“1945年8月27日上午,我们分乘7架飞机从湖南芷江到南京。飞机到达南京大校场后,当地老百姓挥舞着毛巾、农具,有的还把玉米棒扔给我们。我当时眼睛都湿润了。我知道,这是南京人民在饱受日军蹂躏后,见到亲人时的激动。
    准备受降:整个过程紧张而幸福
    王楚英说:“整个过程紧张而幸福,从战火中走过来,还能亲身经历如此重大的历史时刻,对我来说太幸福了。”
    8月27日上午9时,王楚英一行分乘7架飞机由芷江机场起飞。14时,飞机在南京大校场机场陆续着陆。“当我乘坐的飞机在南京上空盘旋时,我凭机窗俯瞰南京全城,山河虽然依旧,景物却甚凋敝。不尽的长江水依然滚滚东去,却不见悬挂中国旗帜的船舰;中山先生的陵墓也很冷落。这片在日军铁蹄践踏下满目疮痍的土地让我感慨万千。幸好孙桐岗上校已经在机场塔楼升起了迎风招展的国旗,让我一下子自豪起来。”老人讲到此,把身体挺得板直。
    “我们一下飞机,附近正在忙活的农民丢下农具,舞着毛巾草帽从四面跑来,冲过机场外壕,把泥水溅到了我们身上。大家南腔北调地含泪叙谈,每个人的表情都一样,不知是笑还是哭。”
    受降会场:象征胜利的红色“V”字
    布置受降的会场,也是一项繁重的任务。至9月9日一早,由黄埔路口到中央军校礼堂门前,沿柏油路两旁每隔50米就竖一根漆着蓝白红三色条纹的旗杆,上悬联合国旗。旗杆旁并排着我们的武装士兵与宪兵,他们头戴钢盔,脚蹬皮鞋,身着笔挺的制服,戴白色手套持冲锋枪庄严挺立。黄埔路口有一座以松柏枝叶扎成的高大牌楼,上缀“绿色和平”四个金字。中央军校门外牌坊顶端则嵌着一个巨大的红色“V”字,象征着胜利。其下方贴有一行金字: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典礼会场。
    礼堂四周也彩饰如新,正门与其他出入口均有战士与宪兵把守,礼堂正门上悬中、美、英、苏等国国旗。堂内圆柱与廊柱上,也绕以蓝白红三色布条,并插中美英苏的小型国旗与联合国旗。面对正门的墙壁上,挂着孙中山先生遗像。礼堂正中则以淡蓝色布拦围成“匚”形状,在中山先生像两方分设规格不等的桌椅,供受降方与投降方代表落座。
    那一天,王楚英很早就到了会场。“从7时到8时,我带着美军工兵专家一道检查了3次。之后我又检查了东西两边的休息室,东边是我方休息室,西边是冈村宁次的休息室。8时52分,悬挂在受降席和投降席上方的4个大型水银灯突然放光,何应钦在全场瞩目中缓步进入,全场迅速肃立致敬,摄影记者抢着拍照,大厅里顿时活跃起来。”
    签字仪式:冈村的手一直在发抖
    8时58分,由军训次长王俊中将引导日本投降代表驻华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大将及小林浅三郎等7人,自大礼堂正门步入会场。他们成纵队走进布栏后排成横队,冈村居中,一齐向何应钦脱帽鞠躬致敬,何欠身示答。
    “按照事先的约定,日方7人中只有冈村一人可以将帽子放在桌上,其他人则只能放在自己膝上,而中方所有代表均将帽子放在桌上。”老人说:“我注意到,一向狂妄傲慢的冈村那天从踏进大门开始,他一直低着头,哭丧着脸。”
    此后每分每秒里发生的细节,深深烙进了王楚英脑海。“那天我负责场内场外的警卫工作,就站在何应钦的左后方,离他约有3米远。所以受降会场的一切尽收眼底。”
    “9时04分,冈村宁次把日本政府出具的签降代表证书给何应钦看,以证明他的身份。9时05分至9:06分,何应钦将日本投降书中日文本各一份,交萧毅肃持交冈村签字盖章。冈村双手接过,低头展阅。小林则在一边替其研墨。冈村阅毕,取笔欲蘸墨,却盯着毛笔怔了起来,手也颤抖起来。后来可能是为了掩饰紧张,他顺手捏下了笔头的几根羊毫。签名后,他伸出双手解上衣右上侧口袋的扣子,解了半天,取出方章来,如举千钧,蘸了红色的印泥,终于抖抖索索地盖到了投降书上。”
    投降书上:冈村的印章盖歪了
    “小林浅三郎将降书呈交何应钦,桌子较大,小林太矮,何应钦只好站起来接过降书。何审阅后一一签名盖章,举起来又看了一下。这时我一眼瞟到投降书的两个鲜红的印章,其中何应钦的那个方正正,而冈村的印章则盖歪了。”王楚英注意到,此时时钟指向9时9分。
    领过一份日文版的降书后,何应钦将中国战区最高统帅的第一号令交给冈村。冈村展阅后,即签署命令受领证,交小林浅三郎呈送何应钦。“这第一号令的内容,是要求侵华日军总司令部自签降时刻起,就更改为日本官兵善后联络总部,由冈村任部长,全国16个受降区各设分部。”
    至9时15分,手续完毕,何应钦令冈村等退席。历时15分钟的中国战区120余万日军投降签字仪式,至此全部结束。何应钦发表即席讲话,由鲍静安用英语译述直播至全世界。略云:“敬告全国同胞及全世界人士,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已于9日上午9时在南京顺利完成,这是中国历史上最有意义的一个日子,这是8年抗战艰苦奋斗的结果,这对东亚及全世界人类和平与繁荣从此开始新的纪元。我们中国将走上和平建设大道,开创中华民族复兴的伟业!”讲话在雷鸣般的掌声中结束。历时8年的中国全民族抗日战争,至此胜利结束。
    ■王楚英其人
    1923年出生于湖北黄梅,现任政协南京市委员会专员。
    1937年,王楚英参军抗日。1938年升任18军军长黄维的警卫连长,旋调任军委会驻滇参谋团团长林蔚的机要参谋。
    1942年1月率队在泰缅边境伏击日军,三战三捷,歼敌百余。1944年调任新六军14师作战科长。
    1945年日本投降,随冷欣到南京受降。后在14师任营长、师参谋主任、团长、师参谋长等职。
    亲历:“你们被打败了”
    ■党琦黄恒明星
    想像中,接受战败者投降的军人一定是些威武大汉,绝对不会联想到李超。这位81岁的老人现在身高只有1.6米不到,当年也只有1.62米。照他的说法,他扛的机枪长度与他的个子差不多。
    然而,他在1945年日本投降后作为先导部队前往南京,参加了接收日军武器的过程,成了日本投降后第一批进入南京城的中国军队一员。
    这一切不是运气,如果你知道他曾经在常德经历了一次怎样的血战。
    没去东京去南京
    李超不记得自己得知日本投降消息的确切时间。他说,大概是在8月12日左右,当时他所在的74军57师正驻扎在湘西芷江。
    “命令一级一级传下来,大家当然相信是真的了,所以都很高兴,庆祝会开了好几天,”李超回忆说。其实,当时日本投降并不是他们那支部队最热门的话题,大家讨论更多的是有消息说,57师要去东京,接受日军缴械。
    “那时候,大多数人很兴奋,许多人说‘要得,要得,去了东京搞不好又要升官喽’,但也有人心里打鼓,他们说,‘我们到了日本的地方,如果被日本兵包围了,不是回也回不来了么?’”
    讨论还没有结局,命令就变了,改到南京接受侵华日军投降和缴械。
    去南京论战功不论个头
    李超说,接到命令,全师挑人组成了一个团去南京,是否能去靠的不是个子,而是战功。57师官兵由于常德血战威震日寇,那时左臂上都从右到左印着两个字:常德。李超被编入搜索排当排长,走在队伍最前边。
    部队分乘9架飞机从芷江直飞南京,一架飞机60人。李超记得清楚,每名士兵除了武器背包以外,还临时发了两双新草鞋,一双穿在脚上,一双打在背包上。
    飞机降落,李超走出舱们。第一眼看到的,是机场跑道旁边整齐摆放着日军的枪支装备。
    当时的心情扬眉吐气
    队伍进入南京城,群众夹道欢迎,李超听到许多人在说:“草鞋部队来啦“。他还看到不少女人用手绢捂住自己的鼻子和嘴巴,因为官兵身上还散发着野战军人的臭味。
    在路边,零零散散站着一些日本人,也有一些跪着,都低着头。队伍里有些士兵看到这些日本人,忍不住上去狠狠踹一脚。
    “虽然有军纪,不能虐待俘虏。但我没有阻止他们,我理解他们的心情,那个时候的心情真是扬眉吐气,真是光荣,你们看吧,中国没有灭亡,你们被打败了。真解气!”说到这里,老人一脸骄傲。
    不过,更让他感到骄傲不是战争结局,而是那期间浴血奋战的经历。李超对常德血战的记忆,远比南京受降,清晰而详细得多。
    铭记:时针指向9时
    ■张一萍胡玉梅
    挂钟铭记那个时刻
    在南京博物馆,记者有幸目睹了见证中国人民彻底胜利时刻的挂钟。挂钟静静地躺在一个锦盒里,乳白色的底,时针指向9,分针稳稳地指向12。在白色的底上,写着“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会场用钟民国三十四年九月九日九时于南京中国陆军总司令部”。细细看来,这个国宝时钟和一般时钟大小相同,不同的是,这个挂钟有24个刻度,前面12位数字比较大,而后12位数则字体很小。“这个挂钟是我们在1987年整理文物时发现的。当时钟上的时针就是9时,我们一直没动过,因为这一时刻代表我们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说起这个挂钟,南博保管部主任凌波充满自豪。
    两支见证历史的毛笔
    除了挂钟,桌上还有两个锦盒,盒中放着签字时用的漆盒、笔、墨、砚、水盂、瓷印泥盒和笔架,分别为中日双方代表所用,每一件都完好无损,非常精美。漆盒盖上印着月季和兰花,四面则是梅花,细细的毛笔杆上刻着“上等长笔羊毫”。毛笔只用了一次,笔尖带着墨迹,另一半仍然是白色,没沾过墨。正是这两支笔签署了投降书,完成了日军投降的最后仪式。
    锦盒中的文物看上去都非常相似,那么,如何区分哪个是中方用的,哪个是日方用的呢?凌波悄悄说:“你看瓷印泥盒,中方的泥盒是完好的,而日方的则有裂痕,而且两个盖子上的花纹都不一样。”
    三枚印章刻上永恒
    在一个大信封里,记者看到了圆、长、方三枚大小不一的印章,印章仿佛让我们看到了那个特殊的日子。
    凌波告诉记者,它们是筹备受降仪式时用于公务和纪念的印章。
    第一枚是圆形木质邮戳,刻有“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典礼纪念·卅四年·九月九日·南京”—当年南京邮政总局,以此章盖销函件,纪念抗战胜利;第二方印是长方形木质印章,为筹备处发布函告之用;第三方印为牛角质,正方形,筹备处用其盖公文信笺。
    桌椅大小颇有讲究
    在一个偌大的储藏室里,5张桌子放在一块,12张椅子围绕在桌子旁边。看上去,这些桌子椅子已经显得陈旧。凌波说:“2张大桌和5张皮椅是中方代表的受降席,而3张小桌和7张布椅(其中2张为复制品)则是日军代表的座席。当年冈村宁次就是在小桌上签署了降书,小林浅三郎走到大桌前递交给何应钦。为什么中方是大桌子皮椅子,而日方是小桌子布椅子呢?这是当时精心设计的,这代表中国人终于扬眉吐气了!”
    在桌脚上,记者发现印有“维新政府行政院第××号”字样,而椅子上则有1、2、3等编号。凌波解释说,当年,中国政府派员先期到南京,筹划设立中国战区日本投降签字典礼筹备处,由于时间仓促,签降当天,直接用了汪伪政权留下的办公用品,而椅子上的每个编号,都代表当年座位上的人。(新华社、现代快报供稿)
    受降大事记
    1945年
    7月17日至8月12日,中、美、英三国首脑举行波茨坦会谈。7月26日发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的投降。
    8月6日,美国向日本广岛投下第1颗原子弹。
    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并于9日出兵我国东北,对日本关东军发起全面进攻。
    8月9日,毛主席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的文章。同日美国在日本长崎投下第2颗原子弹。
    8月21日,何应钦代表中国政府在湖南芷江接受今井武夫代表的侵华日军的投降。
    8月15日,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次日,日本天皇向日军发出停战令。
    9月2日,日本代表在东京湾美国密苏里号战舰上签署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结束。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51年8月13日发布通告称:日本向盟军投降,日本政府签字于投降条约是1945年9月2日,故规定9月3日为抗日战争胜利日。
    9月9日,何应钦代表中国政府在南京接受冈村宁次代表侵华日军签署的日军投降书。
    10月25日,日本第十方面军司令官兼台湾“总督”安藤利吉向中国方面投降。台诸岛从此在法律上和事实上重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1946年
    5月3日上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正式开庭。11国法官组成军事法庭,25名被告接受审判。1948年
    11月4日,日本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宣布:确认日本有对中国进行侵略战争及对苏联、美国、英国与其他盟国进行类似战争之罪。认为“九·一八”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日本是中日战争的侵略者。松井石根、武藤章、广田弘毅、梅津美治郎及贺屋兴宜等人,应对南京大屠杀的事件负责,东京审判是继纽伦堡审判之后的另一重要审判。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宣读了对东条英机等25个被告的个别判决。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广田弘毅、坂垣征四郎、木村兵太郎、松井石根、武藤章7人被判处绞刑;荒木贞夫、桥本欣五郎、田俊六、平沼骐一郎、梅津美治郎等16人被判处无期徒刑,东乡茂德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重光葵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
    作者:吴聪灵李梦雅  
    2005年08月14日  深圳晚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8-14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共同关注】铭记——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半纪扬眉数九州

    老兵魏鸿祥见证了“芷江受降”仪式
    ■尤小年高叙壮
    1945年8月21日至23日,举世瞩目的侵华日军洽降会议在湖南芷江七里桥举行,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接受了日军代表的投降,这标志着日本帝国主义妄图灭亡中国的美梦彻底破灭。
    八年国难记倭仇,半纪扬眉数九州。历尽艰辛与伟业,毋忘血泪写春秋。
    在湘西芷江受降碑林里,这首作于1995年8月21日镌刻在石碑上的诗文是纪念抗战胜利50周年时,当年参与芷江受降的有功人员魏鸿祥所作。已78岁的魏老现住在汕头市区,讲起当年的情形,这位历经沧桑的老人神采飞扬,眉目间显现出异样的光彩,“半纪扬眉数九州,我很自豪,我见证了当年那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
    魏老的讲述,把我们再次带回到了60年前欢庆胜利的场面,受降仪式背后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也展现在我们面前。
    接应降使前一刻换军衔
    1945年8月21日上午11时,机尾系着长长的红布条标志的日本降机,在3架中国军机的偕行下缓缓降落。布满弹痕的日本降机缓缓打开机门,日本洽降使、驻中国陆军副总参谋长今井武夫首先出现在机舱门口。
    我突然发现,一直领导“日本投降签字典礼筹备处”的新6军政治部主任陈应庄少将和陆军总司令部参谋陈昭凯上校,在那一刻都换上了少校军衔。后来才知道,考虑到军衔对等原则,陈应庄和陈昭凯奉命在接机前换上了少校军衔。
    陈应庄先核对4名降使和3名机组人员的名单,随即检查了他们所携带的5口皮箱。在陈应庄引导下,7名日方人员分别坐上4辆插有白旗的美式吉普车,在宪兵的监护下,驶向位于舞水河畔的七里桥会场。
    从机场前往会场的10多公里路上,挤满了人群,不断有人高喊着“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审判战争罪犯”、“血债血还”等口号。沿途尽管有宪兵把守,但争相观看日本降使的人群仍不断涌向路中间,阻挡了车队的前行,汽车就这样开开停停。
    有的老百姓看无法接近日本人,干脆从地上拣起石块砸向他们,这时的今井武夫一行从刚下机时的面无表情,变成了面带戚容、脸色惨白。犹如过街示众的囚犯,今井武夫高昂的脑袋这时也略微低了下来,与其随行的人员更是把头沉得低低的。
    特批降使佩刀投降签字
    就在今井抵达住处后不久,日方译员木村辰男递上今井武夫要求佩戴日本军刀参加受降签字仪式的请求。由于事出紧急,又没先例可循,指挥部立即予以驳回,要求受降时不得携带任何武器。没想到今井亲自手持申请,再次来请求。
    “作为帝国军人来说,对此种随身武器抱有极深切的眷恋不舍之情,我恳切希望贵方不要进行过早的处理。”
    今井的申请一直递送到何应钦手里。面对今井的再三请求,何应钦参照当时德军投降的先例和国际惯例,要尊重对方的人格和尊严原则,最终特别批准了今井武夫可以佩刀参加受降签字仪式。在以后的受降过程中,日军有一定级别的日本军官都可佩刀投降。
    隔着玻璃,挤在走廊里,我们五六个会务人员亲眼见证了那激动人心的历史时刻:公元1945年8月21日下午4时,投降签字典礼正式开始。
    隔着窗子见证激动时刻
    受降会场是一栋黑色双层结构的西式平房,会场的布置我们按当时国民党标准礼堂布置,庄严简朴,没有任何装饰。会场内的墙上悬挂孙中山像和“天下为公”、“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的横联和条幅,下方是“总理遗训”、“军人读训”。
    当天的受降仪式盛况空前,光文武官员和政要就挤满会场,再加上士兵、140多名中外记者,从走廊一直到房屋的外面都是观礼的人员。我们五六个会务人员没资格进入会场,只能挤在走廊上,隔着窗子见证了这激动人心的时刻。
    陈应庄把今井武夫一行4人带到会场。今井一行走到位于会场中心的投降代表席前,脱帽、立正,向会场中央上方的中方代表萧毅肃等鞠躬,萧等并没起立,而只是点头答礼。在验明降使的身份后,今井交出了日军的兵力配置图,萧毅肃宣读了“中字第一号备忘录”,随后在承受书上签名盖章。
    历史性的日军投降仪式持续不过40多分钟。下午4时50分,日本降使起身鞠躬,退出会场。就在人们退出会场时,七里桥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彩虹,当时我们指着天空一阵欢呼,“快看,彩虹,七色的彩虹!”
    事实上,受降仪式只不过是走走过场而已,受降典礼结束后的当晚就转入实质性会商受降条款。从8月21日到23日连续3天,受降的很多具体问题都是在秘密商讨中解决的。当时的商讨很紧张,常常开会到深夜。
    今井武夫向我们鞠躬
    8月23日下午1时,今井一行就要乘机返回。没想到,今井武夫在宪兵的护送下,专门来到我们会务组,向我们表示感谢。还记得,今井带着随行人员进入办公室后,就对着我们深深地鞠躬。译员木村辰男用中文表达了感谢之情!大概的意思是,在受降期间,他们并没有受到人格上的侮辱,得到了生活起居上周到细致的照顾,万分感激。
    今井的举动当时震惊了我们,但是看了以后出版的《今井武夫回忆录》中的记录,“降使一行沉痛地陷于伤感之中”,“内心中充满了绝望孤寂感和不安的心情”、“作为战败国使节,我们等于铐着双手来中国投降”,也就能理解当时他们那种惶惶然的心态了。
    其实,筹备处总干事赵汝汉早就下达过严令,不得对日本降使进行言语、行为上侮辱,甚至不能讲话。为了准备他们的住所,我们确实花了不少的心思。那里原来是空军地勤人员住的两栋木板平房,为标识是投降之意,我们在灰色墙壁上刷上了两个白色的大“十”字,外面有严密的宪兵把守。
    他们住的是一个两间房的套间,今井住一间,3名随行人员住一间,机组人员另外住在一起。当时的准备很紧张,经过3天突击装修,房内陈设布置得简单、干净、整洁,被褥、席子和日常用品都是全新的,还安装了临时浴缸。今井要求穿木拖鞋,由于无法找到,我们就为他临时提供了两双新布鞋。
    今井一行住进去后,连吃饭都在房间里,还记得他们吃的跟我们工作人员一样,四菜一汤,并没有特殊待遇,每次送进去的饭菜他们都吃个精光。除了开会商谈外,他们就很少出来,他们在房间里相互之间也很少讲话。
    我为胜利第一次喝醉
    8月23日下午2时,载着今井的降机缓缓飞离芷江。他来的时候热闹异常,走的时候却冷冷清清,空旷的机场上只有马达的轰鸣声。
    当晚7时,芷江空军驻地举行庆祝胜利和平鸡尾酒会。参加者有党政军要员、中外记者200多人,作为会务人员我有幸也参加宴会。欢庆胜利的场面异常热烈而轻松,大家都沉浸在一片欢快气氛中,脸上从始至终都挂满了笑容。那年我刚满18岁,是职衔最低的准尉军官,却和王耀武等众多高级将领把酒,那盛况至今留在我记忆深处。
    “米索、米索拉、拉米索”,军乐声声中,我生平第一次喝醉。为胜利而醉!为和平而醉!(汕头都市报供稿)
    1945年8月21日,今井武夫受冈村宁次派遣,代表日军飞抵芷江缴械投降。(新华社供稿)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8-14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共同关注】铭记——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铁证送他们下地狱

    参与“东京审判”的中国证人之子讲述父亲传奇一生
    ■朱波
    1946年7月26日,一个英文名字叫做HsuChuan-ying的中国人作为证人出席了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法庭上,HsuChuan-ying用流利的英语回答了检察官的问题,面对被告日本战犯、上海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的辩护律师的诘难毫无畏惧,HsuChuan-ying的证词逻辑严密、条理清晰,内容详备而精确,在认定南京大屠杀事实和松井石根罪行的过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HsuChuan-ying,这个谜一样的中国人证究竟是谁?从2003年开始,美国学者胡华玲和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的张连红教授一起,开始了对其的追寻过程。在众多文件记载和后人寻访后,一个南京大屠杀时期至关重要的中国人终于走出了被尘封了半个多世纪的记忆。
    公派“庚款”留美学习
    HsuChuan-ying,中文名为许传音,祖籍安徽贵池、留学美国,长期居住南京并担任过南京鼓楼医院副院长。南京大屠杀期间,许传音留守南京并担任一家慈善机构的副会长、“国际安全区住房委员”等职,庇佑和保护了成千上万的难民。1946年,他以主要证人的身份,飞赴东京出席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用流利的英语强烈控诉日本战犯、上海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在南京所犯下的罪行;他还写下《南京安全区档案》,详细记录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
    应中美两地学者的邀请,许传音的后人——80岁的次子许先德,日前终于回到了父亲生活和保护过的南京,并18年来首度对外人讲述了父亲的传奇一生。
    许传音出生在安徽贵池县,许传音是因“庚子赔款”去美国留学并在美国取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1919年回国,他先是在燕京、清华等大学任教;1929年底,许传音又回到南京,并供职铁道部。
    屠城前为守家产留守南京
    许传音回南京的时候,两个儿子已经出生。许传音便在峨嵋路7—9号上买了一块地,自建了两层小楼。一家人在那里度过了不长的幸福时光。
    1937年,局势变得骤然紧张,处处传闻日本人即将打来南京,官员和有钱人纷纷出逃,许传音也把家人送到了安徽贵池老家,但是他自己却决定留守在南京。“父亲认为,当时美国尚未和日本宣战,自己和美国友人关系亲密,又是国际慈善组织的负责人,应当不会有生命危险。况且南京有自己的房产。”许先德先生客观地解释了为什么父亲会留在南京的原因。
    为了不受轰炸和日本军人的骚扰,许传音在峨嵋路自家房顶上悬挂了美国教会的旗帜和红十字会组织标志。他没有想到,若干月后,这里也真成了很多难民的避难所。
    中国的“辛德勒”
    1937年年底,疯狂的日本军队攻占了南京这座历史名城,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歇斯底里开始了对这个城市的蹂躏和屠杀。此情此景让许传音备感震惊。由于他特殊的身份和社会活动能力,他于战乱中匆忙受命,开始每天为保护难民而奔波。关于许传音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所为,也许是性格使然,也许是想尽快忘掉那段梦魇般的日子,一直到去世为止,许传音并没有过多向儿子许先德讲述那段往事。
    不过,南师大教授张连红从《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以及《南京安全区档案》等众多的文件中整理出了关于许传音的诸多记录,这才弄清楚了许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作用:
    一、担任安全区住房委员会委员,筹划安全区,安排难民住房问题。当时划出的3.86平方公里的安全区内共有25个难民所,但难民的住房问题依旧十分紧张,作为介于难民和外国人道救援组织之间的中国人,许每天的主要事务即协调和安排大量难民有地可住。甚至,他峨嵋路上的居所也都住满了难民。
    二、作为一家慈善机构的副会长,许传音担任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指挥掩埋被日军杀害的同胞尸体。在当时南京各个慈善机构掩埋尸体的记录中,他们的记录是最详备的,地点时间都非常确凿。他们掩埋的43000余具尸体的记录,也成为远东军事法庭上对日军审判时的铁证。
    三、在大屠杀期间,许传音也是为数不多的可以自由走动的中国人。他利用其身份,与西方友人四处取证,当年住在新开路5号的夏淑琴一家的受害现场就是他带着美国牧师马吉用摄像机拍摄的,马吉的这些电影胶片成为了南京大屠杀期间唯一的活动影像。
    除此之外,张连红还在一些材料中查找到:许传音曾经多次向日本使领馆要粮食救助难民区的难民。
    出庭作证义正词严
    由于在保护难民和救援中的表现,1945年抗战结束后,许传音被委任为鼓楼医院副院长(当时又叫做金陵大学鼓楼医院),次年,他又以主要证人的身份,飞赴东京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控诉日本战犯、上海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在南京所犯下的罪行,对审判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记者看到了许传音的这份中文证词。许传音在东京军事法庭上作证说:“日军进城后,非常粗暴和野蛮。他们疯狂射击所见的任何人———不管是从他们面前跑过去的,还是在街上遇到的,或是四处闲逛的和从门缝中偷看的,都不免一死。南京陷落第三天,我看到尸体遍布,有些尸体遭到严重损毁。有些像刚死去前一样躺着,有的屈膝,有的身子蜷缩着,有的侧卧,有的仰面躺着,这些人或遭到射击或遭到谋杀。种种迹象表明这是日军的所作所为。沿着主干道,我开始数死尸的数目,自己就数到了500具……我发现这些尸体没有一个是穿制服的———没有一个是士兵。他们都是老百姓,老老少少,妇女儿童。”
    许先德告诉记者,其实,解放后父亲仍一直居住在南京旧居里,没有再从事任何工作,一直到1971年去世。许传音去世后,许先德和妹妹也分别迁至外地,许先德在18年前去了美国定居,妹妹则在重庆定居……
    许先德还告诉记者,由于父亲许传音生前性情淡泊,他们子女也并不太了解父亲在南京大屠杀期间的所作所为,倒是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屠杀研究中心和美国学者胡华玲女士的努力,让他们了解了父亲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保护难民的英勇事迹,他们深感自豪。(《金陵晚报》供稿)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8-14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共同关注】铭记——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正义审判揪出刽子手

    举屠城铁证斥犯罪恶行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刚刚散去,人类司法史上罕见的大规模审判即已开始,整个审判工作持续了10年之久。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告诉记者,首先是在1946年5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在东京开始对日本甲级战犯进行了审判,同年年底,中国军事法庭在南京和广州等10地对日本乙级和丙级战犯进行了审判。1956年6月,新中国又在沈阳和太原两地对45名战犯进行了审判。
    东京雪恨“战犯不判死无颜见江东父老”
    日记解密尘封历史
    当年,东京审判时,时任国民政府立法院委员的芝加哥大学法学博士梅汝代表中国前往东京审判战犯。1973年,梅汝法官去世,东京审判的诸多细节一直鲜为人知。日前,梅汝法官的儿子梅先生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解密了那段尘封的历史。
    10幸存者到东京作证
    “当时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审判是严格遵循英美法系的审判程序进行的,给予了28位战争嫌疑犯充分的辩护权利,他们也组织了庞大的律师团。”梅先生说。
    而当时参与指控的中国检察官是时任上海第一特区法院首席检察官的向哲浚,上海著名律师裘邵恒也随行前往东京,任“法庭中国代表秘书”。据朱成山的《为30万冤魂呐喊》一书披露,1946年3月~6月,裘邵恒两度回国收集日本战犯制造南京大屠杀的铁证,国际法庭还派了一架专机供他使用。据披露,当时听说国际法庭需要收集日本战犯累累恶行的证据,南京城数以千计的群众前往国民党的高级法院自荐。最后筛选出10位幸存者到东京作证。
    血证让日本记者连说3个“惨”
    后来的事实证明,在审判中,最沉重也是最震撼人们心灵的一幕恰好发生在对“南京大屠杀”审理的时刻。1946年9月,为弄清南京大屠杀的真相,法庭设立了一个独立的单元进行法庭调查。
    第一个出庭作证的,是当时在南京大学医院工作的美籍医生罗伯特·威尔逊。他目击了南京大屠杀,他说从12月13日开始,在六七个星期里日军一直在屠杀中国人。3个死里逃生的南京居民尚德义、伍长德、陈福宝也出庭作证。通过他们的陈述,“屠城”的种种惨状震撼了每一位旁听者。
    更为难得的是,法庭得到了一份十分珍贵的影像资料。一段105分钟的纪录片中有关南京大屠杀的事实,令世界震惊。看完纪录片中一个个残忍的镜头,在场的日本记者连用三个“惨”字形容:“那一刻,令人战栗不已。”
    11位法官投票表决
    据梅先生说,开庭后,旁听席上每天都座无虚席,法庭旁听券的黑市价格曾卖到800日元一张,当时日本人的月薪也就500日元。整个审判历时两年零7个月,公开开庭818次,英文庭审记录4.8万余页,12个国家共419名证人出庭作证。
    据后来的史料记载,法庭最后的判决结果是由11位来自各国的法官通过投票表决的。据梅先生回忆,其父当年在接受《申报》采访时说,最后表决前的一个星期里,他几乎睡不着觉,那是惊心动魄的关键时刻,他说:“要是那些罪孽深重、残害中国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战犯们连死刑都判不了,我还有什么脸面回去见江东父老?”
    1948年11月4日~12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宣读了数十万字的判决书。12日下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判处东条英机、土肥原贤二、广田弘毅、坂垣征四郎、木村兵太郎、松井石根、武藤章等7人绞刑;判处荒木贞夫等16人无期徒刑;判处东乡茂德有期徒刑20年、重光葵有期徒刑7年。
    南京雪耻10万市民观看谷寿夫被枪决
    南京中山东路307号钟山宾馆大礼堂,目前是江苏省重要的会议中心,如果不是门前广场上醒目的“砺志社”石碑,可能没多少人知道这里曾是审判南京大屠杀战犯的军事法庭。1947年2月6日,中国审判战犯军事法庭在这里开庭审理了南京大屠杀的首犯谷寿夫。
    数百受害者头颅陈列于法庭
    当年参与审判的法官葛召棠的儿子葛文衡曾撰文透露,为了让全家人都能为历史作见证,他父亲当时邀请了四叔葛叔棠、五叔葛季棠到南京参加旁听。葛文衡说:“叔父参加了审判旁听,并录于文本,可以为历史作证。”
    据葛文衡介绍,在南京大审判之前,全国报纸均刊登了相关消息,南京市各区街更是贴满《通告》。开庭时,参与旁听的人数高达上千人。
    第一个接受法庭审判的是南京大屠杀的首犯谷寿夫,他是日寇第六师团中将师团长。谷寿夫以态度嚣张而又阴险狡诈著称,南京军事法庭庭长石美瑜对选任合适的主审法官犯了难。想来想去,想到了叶在增。
    叶在增的儿子叶于康如今在江西九江,叶于康说,父亲曾随检察官陈光虞到中华门外花神庙的万人坑实地视察,又从草鞋峡、燕子矶等地取回大量证据。开庭时,法庭上陈列了从屠杀现场挖出的数以百计的明显被刀砍下的受害者头颅,显得肃穆惨然。
    多方查实遇难同胞为30余万
    当时的南京军事法庭庭长是石美瑜,时年仅38岁。日军入侵上海后曾动员他执掌伪法庭,石美瑜不从,后来到了西安,8年后他成了审判日军战犯的主审官。
    1947年1月下旬,石美瑜曾亲自指挥军事法庭检调人员及法医,在南京中华门外,挖掘出大批掩埋受害者遗骸的“万人冢”,他还多次亲自查看受害者头颅遭重击的情况。当时,“万人冢”的挖掘引起中外震惊,并成为“南京大屠杀”的铁证。正是经过石美瑜等司法人员的多方查实,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数字最后被证实为30余万。
    检察官转交恶魔“发肤”
    1947年4月26日中午,谷寿夫被押往雨花台刑场,沿途10多万观看的市民无不拍手称快。行刑前,谷寿夫吃力地从口袋里掏出一个白绸小口袋,递给检察官,低声请求说:“袋里面装有我的头发、指甲和一首诗,请先生转寄东京都中野区富士町53号我的家属,让我的身体发肤回归故土。”中国检察官本着人道主义精神接受了谷寿夫的小口袋和请求。
    1993年,石美瑜在中国台湾去世,南京审判的一些珍贵史料一直尘封于其在台北的家中。2004年12月13日,他的儿子石南阳将上述史料捐献给了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广州日报》供稿)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8-14 2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共同关注】铭记——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用证据让他们低头

    沈阳和太原审判中所有日本战犯均认罪
    ■徐扬
    “49年前,我代表国家和人民起诉日本战犯,这是我一辈子的无尚光荣。”1956年的6月9日,中国人民独立审判日本战犯的特别军事法庭在沈阳庄严开庭。今年79岁的原辽宁省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郭春来老人,曾作为一名检察员在特别军事法庭上起诉日本战犯。时光流逝了近半个世纪,郭春来老人认为,这场审判的正义性和深远意义历久弥新。
    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1950年7月,根据《波茨坦公告》、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有关处理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犯的规定,根据中苏有关协定,中国开始正式接收由苏联政府移交给我国的侵华日军中被苏军俘获的近千名日本战犯。这些战犯接收后被关押在抚顺战犯管理所。
    1954年1月,中央决定审判这批日本战犯。中央从检察、公安、中联部等系统抽调了350多人,展开对日本战犯的侦讯工作。时在最高人民检察院东北检察分署工作的郭春来,也被抽调进来。这支侦讯队伍很快来到北京进行集训。
    集训结束后,中央决定成立侦讯日本战犯东北工作团,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办公厅主任李甫山任团长。1954年3月,东北工作团来到抚顺战犯管理所进行侦讯工作。
    搜集的罪证罄竹难书
    郭春来说,侦讯工作有两大难关:一是手头掌握的证据少,二是日本战犯顽固不化。
    工作团来到抚顺战犯管理所后,先是召开了战犯大会,告诉战犯必须如实交待罪行,否则将受到中国人民的严惩。随后,工作团又按照铃木启久,武部六藏、城野宏和富永顺太郎4个案件分成若4个大组。其中,铃木启久是军队系统,武部六藏是伪满系统,城野宏是山西军政系统,富永顺太郎是特务间谍,都在侵华过程中犯下了滔天罪行。
    郭春来记得第一次跟日本战犯交锋时,果然不出战犯管教人员的介绍,这些战犯不仅不交待罪行,而且还百般狡赖,说什么“我们来中国不是侵略,是为中国建设而来的,鞍钢不是我们建设的吗?”
    “如果没有确凿的证据反驳他们,让他们低头认罪,真是难于上青天。”于是,工作团开始进行艰苦的调查取证。一方面是内调,到东北四处调取档案和文件,一方面外调,奔赴各地寻找人证物证。
    “调查取证工作极其艰苦繁重,又丝毫马虎不得。”郭春来说,从东北各地调取的罪证材料非常多,种类庞杂,有伪满报纸、各种档案、行政文书、会议记录和决策记录等等。最后屋子里都装不下,只好在外面搭起帆布帐篷放材料。从浩如烟海的材料中找到了很多确凿的证据,当时会议的参加者、谁下的命令,逮捕的是什么人,谁执行的,都有文字记录。
    还原历史真相的工作,从1954年4月一直持续到年底。在如山的铁证面前,加上管教人员和侦讯人员的思想攻势,战犯们的思想堡垒开始崩溃,开始认识到自己所谓的“建设”的目的是为了满足日本侵略需要,他们的所作所为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是瘟疫般的灾难。伪满洲国的二号人物——古海忠之等要犯陆续交待了罪行。
    罪证找到了,战犯交待了,侦讯工作并没有结束。郭春来说,侦讯审判日本战犯工作是周恩来总理亲自抓的,彭真和廖承志同志负责。中央要求特别严,要求“严丝合缝,万无一失”。
    郭春来回忆,每一项犯罪事实必须有五个方面共同佐证。一是审讯笔录,二是战犯的罪行交待材料,三是经过确认的证人材料,四是档案材料,五是同案犯的检举揭发。这五个方面缺一不可,目的是使日本战犯的罪行板上钉钉,无可辩驳。
    由这些材料共同构成的战犯罪行卷宗,每一个至少有一尺厚。卷宗形成后,经上级批准,工作团破例将卷宗交给战犯本人看,有问题和疑问可以提出来,无异议就要一页一页签字表示承认。“中央要求就是这样千锤百炼。这些日本战犯以前对待中国人随意杀戮,对待‘犯人’严刑拷打,现在我们侦讯他们,完全靠事实和证据,别说毒打,一个巴掌也没有拍。”
    代表国家和人民起诉日本战犯
    1955年初,卷宗正式形成了,中央开始着手准备审判日本战犯了。郭春来和其他工作人员又一次来到北京,带着卷宗,开始起诉书的起草工作。
    当时中央确定的审判精神是“审判少数,释放多数”。起诉书主要是针对团级以上的战犯进行的。郭春来说:“参与侦讯工作的同志们都认为这些日本战犯罪行都很严重,每个人身上都沾满了中国人民的鲜血,没想到的是,最后中央确定只审判45名战犯,其中沈阳36名,太原9名。”
    写起诉书是又一项十分艰巨的工作。“不知道写了多少遍,改了多少遍,其中伪满洲国太上皇——国务院总务厅长官武部六藏的起诉书,就改了半年多。起诉书数易其稿后,请来法律和文字专家把关,逐字逐句检查法律上是否严密,文字上有无不妥。为了搞好这项工作甚至连续两三天也不能睡觉,但当时不觉得累。”
    最后,日本战犯中军队系统的一号大案——铃木启久的起诉书是由周总理亲自审定的,武部六藏的起诉书由彭真同志审定。
    1956年6月9日上午8时30分,沈阳特别军事法庭第一次开庭,这是饱经苦难的中国人民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100多年来第一次在中国自己的土地上,由中国人担任审判官,不受任何外来干扰独立审判外国侵略者,是当时发生在中国大地上世界瞩目的大事件。
    日本无条件投降后,对其战犯的审判一共有3次,一次是远东国际大审判,一次是南京审判,再就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沈阳和太原进行的这场审判。
    郭春来记得审判伪满28名日本战犯时,首席检察员就是工作团团长李甫山,此外,还包括自己和其他8名检察员。郭春来和他们轮流念着长达万言的起诉书,念一段,日语翻译一段。“7月酷暑难耐,椅子后面都放着冰块,但审判日本战犯时仍然感到神圣无比,扬眉吐气。”
    由于侦讯工作十分充分严密,整个审判没有一点纰漏。郭春来说,审判庄严但却“生动”。“当证人们袒露着日军杀戮时留下的伤疤,声泪俱下地控诉战犯罪行时,每一个战犯认罪,有的战犯甚至扑通一下子跪倒在地,痛哭流涕地请求严惩自己。如中井久二,这个伪满洲国日本战犯的四号人物、司法矫正总局局长,面对自己的罪行,就当庭痛哭下跪请求宽恕。”
    经过这次审判,分别判处这45名战犯8~20年的有期徒刑。其余战犯,全部在1956年6~8月分三批释放回日本。
    郭春来说,多年后,回到日本的战犯成立了“中国归还者联合会”,成为中日友好的“和平使者”。(新华社供稿)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8-14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共同关注】铭记——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一位记者的亲历日记

    “密苏里”号上的历史时刻
    ■朱启平
    编者按:60年前,《大公报》记者朱启平亲历了日本签字投降的一幕,用自己的笔记录下了那血洗旧耻的历史时刻。下文就是朱启平1945年9月2日当天的日记。
    亲身经历:目睹日军向联合国投降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10分,我在日本东京湾内美国超级战舰“密苏里”号上,目睹日本代表签字,向联合国投降。这签字,洗净了中华民族70年来的奇耻大辱。
    我是在7时多随同记者团从另一艘军舰乘小艇登上“密苏里”号的。“密苏里”号舰的主甲板有两三个足球场大,到处都是密密簇簇排列着身穿卡叽制服、持枪肃立的陆战队士兵,军衣洁白、折痕犹在、满脸笑容的水兵,互相招呼的军官以及200多名记者。灰色的舰身油漆一新,16英寸口径的大炮,斜指天空。这天天阴,灰云四罩。海面上舰船如林,飘扬着美国国旗。
    签字的地方在战舰右侧将领指挥室外的上层甲板上。签字用的桌子,原来准备向英舰“乔治五世”号借一张古色古香的木案,因为太小,临时换用本舰一张长方桌子,上面铺着绿呢台布。桌子横放在甲板中心偏右下角,每边放一把椅子,桌旁设有四五个扩音器,播音时可直通美国。将领指挥室外门的玻璃柜内,如同装饰着织锦画一般,装着一面有13花条、31颗星、长65英寸、阔62英寸的陈旧的美国国旗。桌子靠里的一面是联合国签字代表团站立的地方,靠外的留给日本代表排列。桌前左方将排列美国50位高级海军将领,右方排列50位高级陆军将领。在主甲板的右前方、紧靠舷梯出入口的地方,排列着水兵乐队、陆战队荣誉仪仗队和一小队体格强壮的水兵。
    海尔赛将军是美国第三舰队的指挥官,“密苏里”号是他的旗舰。这时他正笑吟吟地站在出入口,和登舰的高级将领们一个个握手寒暄。之后,美国太平洋舰队总司令尼米兹将军到了,海尔赛将军陪着这位上司步入将领指挥室,舰上升起尼米兹的五星将旗。乐队不断奏乐,美国高级将领们不断到来。
    代表到来:徐永昌将军前往参加受降仪式
    8时30分,乐声大起,一位军官宣布,联合国签字代表团到。他们是乘驱逐舰从横滨动身来的。第一个是中国代表徐永昌将军,他穿着一身洁净的哔叽军服,左胸上两行勋绶,向在场迎接的美国军官举手还礼后,拾级登梯走至上层甲板上。随后,英国、苏联、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荷兰、新西兰的代表也陆续上来了。
    8时50分,乐声又响起,盟军最高统帅麦克阿瑟将军到。尼米兹陪他进入位于上层甲板的将领指挥室休息。舰上升起他的五星将旗,和尼米兹的将旗并列。军舰的主桅杆上此时飘起一面美国国旗。
    联合国代表团在签字桌靠里的一面列队静立。以徐永昌将军为首的50位海军将领和50位陆军将领,也分别排列在预先安排好的位置上。这时有人说,日本代表团将到。只见一艘小艇正向军舰右舷铁梯驶来。不久,一位美国军官领先,日本人随后,陆续从出入口来到主甲板。乐队寂然。代表团成员、日本外相重光葵在前,臂上挂着手杖,一条真腿一条假腿,走起路来一跷一拐,登梯时有人扶他。他头上戴着大礼帽,身穿大礼服,登上上层甲板就把帽子除下了。梅津美治郎随后,一身军服,重步而行,他们一共11个人,到上层甲板后,即站在签字桌向外的一面,面对桌子列成三行,和联合国代表团隔桌而立。这时,全舰悄无声息,只有高悬的旗帜传来猎猎声。
    仪式过程:签字完毕正好9时18分
    9时整,麦克阿瑟和尼米兹、海尔赛走出将领指挥室。麦克阿瑟走到扩音机前,尼米兹则站到徐永昌将军的右面,立于第一名代表的位置。海尔赛列入海军将领组,站在首位。麦克阿瑟执讲稿在手,极清晰、极庄严、一个字一个字对着扩音机宣读。日本代表团肃立静听。麦克阿瑟读到最后,昂首向日本代表团说:“我现在命令日本皇帝和日本政府的代表,日本帝国大本营的代表,在投降书上指定的地方签字。”他说完后,一个日本人走到桌前,审视那两份像大书夹一样白纸黑字的投降书,证明无误,然后又折回入队。重光葵挣扎上前行近签字桌,除帽放在桌上,斜身入椅,倚杖椅边,除手套,执投降书看了约一分钟,才从衣袋里取出一枝自来水笔,在两份投降书上分别签了字。梅津美治郎随即也签了字。他签字时没有入座,右手除手套,立着欠身执笔签字。这时是9时10分。
    麦克阿瑟继续宣布:“盟国最高统帅现在代表和日本作战各国签字。”接着回身邀请魏锐德将军和潘西藩将军陪同签字。签完字后,回到扩音器前说:“美利坚合众国代表现在签字。”这时,尼米兹步出行列,他请海尔赛将军和西门将军陪同签字。麦克阿瑟接着又宣布:“中国代表现在签字。”徐永昌步至桌前,由王之陪同签字。这时日本代表像木头人一样站立在那里。之后,英、苏、澳、加、法、荷等国代表签字。全体签字毕,麦克阿瑟和各国首席代表离场,退入将领指挥室,此时是9时18分。我猛然一震,“九·一八!”1931年9月18日日寇制造沈阳事件,随即侵占东北;1933年又强迫我们和伪满通车,从关外开往北平的列车,到站时间也正好是9时18分。现在14年过去了,没有想到日本侵略者竟然又在这个时刻,在东京湾签字投降了,天网恢恢,天理昭彰,其此之谓欤!
    日本代表团顺着来路下舰,上小艇离去。此时,11架超级堡垒排列成整齐的队形,飞到“密苏里”号上空,随着又是几批超级堡垒飞过。密密麻麻,然后向东京方向飞去。
    旧耻已湔,中国应新生。
    (本文原载《大公报》,有删节据人民网)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23-8-6 09:54
  • 签到天数: 18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7]常住居民III

    发表于 2005-8-15 0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共同关注】铭记——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云水好 在这里向你致敬
    所谓巾帼不让须眉是也
    一组数据,日本对中国的依赖程度现排最前,特别是对中国市场的依赖,
    如果中国人1个月不买日货,日本将有数千家企业面临破产。
    如果中国人6个月不买日货,日本将有一半人失业。
    如果中国人1年不买日货,日本经济结构彻底瓦解,日本还能这样嚣张吗!
    抵制日货 到现在在很多地方还是一句空话
    真憋气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8-15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共同关注】铭记——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下面引用由会当凌绝顶2005/08/15 01:23am 发表的内容:
    云水好 在这里向你致敬
    所谓巾帼不让须眉是也
    一组数据,日本对中国的依赖程度现排最前,特别是对中国市场的依赖,
    如果中国人1个月不买日货,日本将有数千家企业面临破产。
    ...
    很久没见阁下了:)
    问好,握手:P
    对于你的支持——无言感激!:)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15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共同关注】铭记——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下面引用由司马空空2005/07/08 02:16pm 发表的内容: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8-15 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共同关注】铭记——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各地纪念活动
       
    上海:日军暴行展


    8月13日,参观者在《侵华日军在上海的暴行》主题展上观看重现日军暴行的模型。当日,为纪念“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68周年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举办的《侵华日军在上海的暴行》主题展正式开展。新华社发
    云南:图书展示
    据新华社昆明8月14日电云南举办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出版展示展销活动,展出国内近50家名优出版社的500多种图书,其中重点品种200种。
    澳门:文艺晚会
    据新华社澳门8月14日电14日晚8时,伴随着《义勇军进行曲》的激昂旋律,“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文艺晚会”在澳门议事亭前地拉开帷幕。活动吸引了数百居民和游客前来观看。
    重庆:系列活动
    据新华社重庆8月14日电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文化局、重庆市广播电视局将于8月中旬至10月中旬举办文艺展演、展播、展映系列活动。
    大连:市民铸像
    据新华社大连8月14日电大连一位名叫孙明君的市民自费为“飞虎队”将军陈纳德铸造了一座3米高的铜像,并拟将此铜像捐赠给昆明市。以起到更大的宣传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作用。
    南京:书画展览
    据新华社南京8月14日电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14日,题为“和平·博爱·自强”的书画艺术展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幕。展览共收到了1000余幅书画作品。
    网友:网上纪念
    据新华社北京8月14日电由千家网站共同发起的“全国青少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系列活动,吸引了数百万网友的积极参与。截至14日15时,网站访问总量达700多万人次。


    2005年08月15日 晶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8-15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共同关注】铭记——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一片降幡出东瀛万众欢庆神州新

    1945年8月10日6时,日本政府分别电请瑞典、瑞士,将投降之意转达中、美、英、苏四国,“日本政府决定无条件投降”的消息通过无线电波迅速传遍了全世界。
    8月15日正午,天皇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冈村宁次带领侵华日军总司令部的全体人员,集合在广场前聆听天皇“玉音”。直到广播结束,这些在中国土地上曾骄横一时的侵略者们还目光呆滞地站在南京的烈日下。
    “八一五”之夜,是所有中国人的不眠夜。
    狂欢之歌
    “日本投降了!”没有话比这更动人更美丽!……感激传染着感激欢喜传染着欢喜个个都挺着胸脯高高地举着火把跟随锣鼓队涌向街市所有的门都打开迎接欢乐款待欢乐欢乐是今天夜晚最高贵的客人。……—艾青《人民的狂欢夜》胜仗!胜仗!日本跪下来投降!祝捷的炮像雷声响,满街的爆竹,烟火飞扬。漫山遍野是人浪!笑口高张,热泪如狂。……八年血战,千万忠魂,才打出这建国的康庄。这真不负我们全民抗战,不负我们血染沙场。——罗家伦《凯歌》
    特写
    胜利消息传来的那一刻
    各位听众,现在播送重大新闻……日本无条件投降了……
    1945年8月10日下午6时,日本投降的消息传到重庆电台。新闻稿很快写好。许多人静候在播音室门外和走廊里,屏息等待。播音室里的红灯亮了,两位播音员坐在麦克风前,涕泪纵横。他们一再努力使自己平静下来,几次用手绢抹去泪水,开始播音:各位听众,现在播送重大新闻……日本无条件投降了……小镇上的人们,倾耳细听广播边听边流泪有的甚至哭出声来
    《大公报》记者陈纪滢是这样回忆重庆崇文镇上的人们得知日本无条件投降消息后的情景的:
    那时收音机贵重罕见,一个爱玩弄机器的杂货店老板自己组装了一台,平时无人理会。可那天傍晚则不然了:
    ……不一会儿功夫,商店门前,便被人群挤满,左三层右三层,大约有二三百人之多,引颈驻足,倾耳细听。我目睹若干上了年纪的听众,一边听,一边眼中淌着眼泪,还有哭出声音来的。……汪伪“中央广播电台”播音员冒死播发日本投降新闻
    8月10日晚,南京汪伪政府控制下的“中央广播电台”技术员谭保林和苏荷先值班。8点钟照例转播东京广播电台的新闻。这时谭保林听到重庆电台新闻,顿时热血沸腾,他立即同江东门发射台联系,得知机房内无日本人,毅然改播重庆电台的新闻。第二天,日军进驻广播电台,架起机枪,谭保林照样进去工作。日本人对他严加盘问,谭回答:按常规播出,没有什么情况。听到胜利的消息后闻一多剃掉留了7年的美髯
    8月10日晚,重庆市民欢欣之状空前高涨,鞭炮店爆竹瞬间售空。入夜,爆竹大放,各路探照灯齐放,市区如同白昼。古城西安,人们到处燃放爆竹,钟楼附近成了欢乐的中心。这一夜,茶馆供应免费茶,酒馆供应免费酒,卖西瓜的免费招待路人。
    8月14日,著名诗人闻一多听到抗战胜利的消息后,毅然将留了7年以表忧患的美髯剃掉了。综合新华社报道
    回忆
    难忘庆祝胜利的那一天
    延安:载歌载舞一片欢腾
    (口述)孙平(87岁,1936年3月参加东北抗日联军第五军,1938年到延安):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的消息传到延安后,军民一片欢腾。不论是老百姓还是机关干部、学校学生都载歌载舞,庆祝胜利。人们欣喜若狂,热泪盈眶。各机关、学校门前和窑洞前都生起了火,杀猪宰羊。那些曾经因为抗日坐过牢的人尤其激动,有人不知从哪里弄来了酒,不少人都醉了,那种兴奋之情真是无以言表。
    东北:消息太突然不敢相信
    (口述)庄凤(86岁,17岁加入东北抗日联军,曾两度获得俄罗斯政府授予的卫国战争胜利纪念勋章,1939年去前苏联接受正规军事训练,成为中国第一代女跳伞员):
    8月15日我们正在吃早饭,突然听到广播里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消息来得太意外,太突然了。大家激动得顾不上吃饭了,一阵欢呼,高兴得含着热泪互相拥抱。当时大多数人都没想到日本会这么快投降。8月9日前苏联对日宣战已经让很多人感到突然了,认为解放全东北至少还需要一年的时间,没想到还不到一个星期,日本鬼子就投降了。
    广东:家家户户鞭炮齐鸣
    (口述)李长维(85岁,8年抗战期间走遍大半个中国,远征缅甸印度,后成为师部中校参谋主任):
    1945年8月15日,我从缅甸战区撤回广东已经半年多了。这天,军队广播站传出消息: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家家户户放起“火炮”(即“鞭炮”),不知哪里冒出那么多红旗。因为身在部队,不能参加街上的游行,但全体将士得到准许喝酒。一喝就是好几天,食堂里多了肉和鱼。当时我已经升至师部中校参谋主任。60年过去了,至今我仍记得日本天皇投降诏书的大意,当年可以背诵全文。
    北京:街上贴满庆祝标语
    (口述)刘治生(68岁,世居北京,现为北京铁路分局退休职工):
    抗战胜利那年我8岁,我们家就住在西单闹市区的胡同里。8月15日那天早晨,还看到街头有日本宪兵。到大约上午11点多钟的时候,收音机里传出了日本投降的消息。当时就看到大人们奔走相告,胡同里立刻热闹起来。下午再到街上时发现,日本宪兵全都不见了,街上贴满了庆祝胜利的标语,人们个个兴高采烈。往日里耀武扬威的日本宪兵,这时候成了过街老鼠。据新华社北京8月14日电
    主战派兵变围皇宫企图收回投降成命
    裕仁宣读降诏的那一幕
    1945年8月10日6时,日本政府分别电请瑞典、瑞士,将投降之意转达中、美、英、苏四国,消息迅速传遍了全世界。但直到8月15日日本才正式广播宣布向盟国投降,其间有怎样的内幕?
    天皇无奈接受盟国公告
    事情是这样的:就在宣布无条件投降的前几天,日本主战与主和两派争论不休,最终由天皇裕仁“圣裁”。裕仁说:“再打下去,只能使日本生灵涂炭。朕同意按外相提出的条件,接受盟国公告。”
    裕仁的“圣裁”随即宣布,全体阁员一致表示服从,至10日凌晨4点,拟定了投降电文的措词。10日上午6时,外务省将投降电文分别发给驻瑞士公使,要求将投降电文转达给美、英、苏、中四国。
    对国内,日本内阁决定暂不公布裕仁“圣裁”,也不公开已发出投降电文一事。
    8月12日凌晨,日本从美国的无线电广播中,收听到了同盟国对日本投降文告的立场。四大国对日本维护裕仁地位的要求未作让步,坚持投降是无条件的。
    主战派兵变搜天皇录音片
    日本内阁举行紧急会议商讨对策,主战派趁机对主和派大加讽刺,坚持拒不投降。13日,一批少壮派军官在陆军省防空洞秘密会议,策划发动兵变,扫除主和派,以武力促使裕仁收回投降成命。
    8月14日,内阁首相铃木主持草拟了《终战诏书》。晚上7点,裕仁的诏书稿最终敲定,由宫内省官员用毛笔抄录了两份,一份供录音用,另一份由铃木于当晚10时入宫,送呈裕仁。此后阁员再度开会,议定次日即8月15日中午广播公布。
    临近子夜,裕仁进入御用办公室,开始录音。录好的录音片放在哪里好呢?因有“陆军中有人叛乱”的传言,众人决定藏在宫内省办公室,锁进一只小巧的保险箱,抱来一大捆报纸,遮盖得严严实实。
    8月15日凌晨1点,叛乱分子的兵变开始。皇宫很快落到了叛军手中。广播协会的录音组,在离开皇宫不远处与叛军撞个正着,也当了俘虏。
    天快亮时,东部军司令官田中大将惊悉皇宫已被叛军占领,马上部署平叛。此时叛将开始审问录音小组,以死相胁,终于得知裕仁录音片在宫内省,又知裕仁将录音播放的地点已选定在广播协会。
    一队叛军拥向宫内省,破门而入,翻箱倒柜,上下左右搜查,连天花板夹层都不放过。然而,宫内省的房屋多至数百间,而且式样结构大小相同,叛军如入了迷宫。不少叛军更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喜欢的东西上,趁乱打劫,搜查成了走马看花。
    另一队叛军到了广播协会,占领各室,把值夜班的职员悉数关押。一个叛乱头目闯进第13号广播室,命令播音员安木玲子:“马上做好播音准备,长官要播音。”正在这时,响起了尖厉的警报声,是美机空袭。安木玲子急中生智:“快走,当心挨炸弹!”说着溜之大吉。井田摆弄机器,可怎么也不响。
    平叛成功广播投降诏书
    被人从梦中叫醒的裕仁得知皇宫被占领,叛军正在搜寻录音片。蓦然变色,呆若木鸡。东部军分头出动镇压叛军,直抵皇宫。叛军头目田中眼看大势已去,在皇宫前自尽。
    叛乱终于平息,这时是8月15日上午8点。12点,在裕仁的监听下,《停战诏书》录音才得以播放。
    至今,日本人仍把这份投降诏书称为“终战诏书”,似乎如此称呼,就能回避其战败的事实。
    8月16日,日本天皇向日军发出停战令。两天后,关东军不得不宣布投降。
    综合新华社报道

    2005年08月15日  05:23    晶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4-3 14:22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5-9-1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共同关注】铭记——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下面引用由会当凌绝顶2005/08/15 01:23am 发表的内容:
    云水好 在这里向你致敬
    所谓巾帼不让须眉是也
    一组数据,日本对中国的依赖程度现排最前,特别是对中国市场的依赖,
    如果中国人1个月不买日货,日本将有数千家企业面临破产。
    ...
    支持!
    国人,为什么不抵制日货?不管这种分析是不是精确,只要爱国便可以简单地做到这一点。最起码,可以试试一年不买,而所有中国人都一年不买日货后就可以看到日本将会是什么样?对于我们没有什么损失,对吗?
    支持抗日,做自己所能做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9-4 1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共同关注】铭记——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

    9.3没能上来……
    珍惜和维护来之不易的和平……
    hideangel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5-9-7 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潇湘雅韵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5-9-8 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12-23 00:04 , Processed in 0.09496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