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评33]一花不是春颜色
佛曰:“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所有的有情个体,都是依着他自己的一真心体,各成一个大千世界。而古语又云:“独木不成林,一花不是春”,一朵花儿的绽放,张罗不了一个春天;一朵花儿的凋零,也荒芜不了一个春天。看起来似有相驳,其实也不矛盾,一是感受“自我”,一是提倡“融入”。出句表达的是第二种意思,用词浅显,却是意理俱佳,是猫喜欢的句子之一~^^
出句:一花不是春颜色 [张秋]
对句:片雪难为冬景观 [冷落清秋结]
猫猫:一般而言对句不宜选用不同季节的物象,容易给人一种“隔”的感觉。不过猫觉得像这样带有言理意味而非单纯描景的句子,可以不理这么多。对句把握了出句的意思,思路一致,工整合律。但是出句“春颜色”表达的不仅仅是指“春天的颜色”,而是借代所有美好的事物及情感等等,给人以更多更深的感触,对句比较之下就显得平淡了些。
出句:一花不是春颜色 [张秋]
对句:正果实因世面空 [好人] (无情对)
对句意思为:由于世面(世间的人情事故等)的虚幻不实,参悟后才能修行得道,修成正果。
一:纯,专。如:专一,一心一意; ‖ 正:纯,不杂。如:纯正,正统;
花:植物的繁殖器官; ‖ 果:某些植物花落后含有种子的部分;
不:副词,表否定; ‖ 实:副词,确实,表肯定;
是:连词,表原因、目的; ‖ 因:连词,因而,表原因;
春:时间概念; ‖ 世:时间概念,一个年代;
颜:面容,脸面; ‖ 面:同“颜”
色:佛家语,一切事物的存在; ‖ 空:佛家语,万物从因缘生,没有固定,虚幻不实。
猫猫:“无情对”为清代张之洞所创 ,这种对联形式,出句和对句各自成章,通过别解才能上下呼应。多谢好人的注解,确实是字字工整。
出句:一花不是春颜色 [张秋]
对句:片叶难称绿愫怀 [南居客]
猫猫:与“片雪难为冬景观”相似,工整合律,中规中矩的对句。
出句:一花不是春颜色 [张秋]
对句:众秀方为美意图 [烛之幽]
对句:竞秀方为美意图 [烛之幽]
对句:万水方为雨意图 [烛之幽]
对句:万水方为雨内涵 [烛之幽]
猫猫:烛之幽总是最勤快的呢~^^
众秀方为美意图:《楚辞·山鬼》有“采三秀兮于山间”句,“秀”作为名词意指草木之花,与出句有合掌之嫌。
竞秀方为美意图:“秀”在此应是作为形容词用,与出句“花”为名词有所差别。
万水方为雨意图:这句有些难解,如果雨也有意图的话,也不是所有的雨们都喜欢作倾盆状吧?还是说下雨的意图是为了使地面万水奔腾,好像也不是很合理呢。:)
万水方为雨内涵:同上句,小雨绵绵也是诗呢。
出句:一花不是春颜色 [张秋]
对句:千嶂方为山面容 [杖藜人]
猫猫:对仗格律都没有问题,《增韵》曰:嶂,山峰如屏障也。“嶂”的本义指高险的山,如屏障的山峰,所以“千嶂”和“山”有些合掌了。
出句:一花不是春颜色 [张秋]
对句:滴泪难留夜晚节 [好人]
对句:滴汗莫非夏热情? [好人]
猫猫:第一句不是很理解,不明白滴泪跟夜晚节有何关系;第二句过于直白,少了出句含蓄之美了。
出句:一花不是春颜色 [张秋]
对句:百卉共沾秋雨天 [边关之友]
对句:万水同源雨中天 [边关之友]
对句:片叶堪张秋景观 [边关之友]
猫猫:“秋雨天”“雨中天”均失对了,且句意显得不是很合理。第三句对句就显得工整合律,也通顺合理的多了。
出句:一花不是春颜色 [张秋]
对句:半月难驱夜寂寥 [丫头]
猫猫:不及出句耐品,联意与出句没有多大关联。
出句:一花不是春颜色 [张秋]
对句:万木争添绿内涵 [天花乱坠]
猫猫:“争添”小有不工,相比出句显得单薄味淡了些。
出句:一花不是春颜色 [张秋]
对句:百果方为秋锦装 [怅卧梅林]
猫猫:“锦装”为偏正结构,与“颜色”失对了。
出句:一花不是春颜色 [张秋]
对句:杯水难成海胸怀 [卧看闲云]
猫猫:句子的意思很好了,就是律小有不谐,“胸”字出了。
出句:一花不是春颜色 [张秋]
对句:片语难述百姓哀 [天若]
猫猫:很写实沉重的一联。只是出律了,且“百姓哀”失对。
出句:一花不是春颜色 [张秋]
对句:千雨亦非夜泪珠 [翦香为约]
对句:独木难为夏景观 [翦香为约]
猫猫:第一句“千雨”的用法有些涩,第二句所选的物象“独木”没能很好的体现出跟夏天有紧密的关联。
出句:一花不是春颜色 [张秋]
对句:孤木难为好画图 [对月吟风]
猫猫:“春”在此处为名词,“好”是形容词装饰“画图”,失对了。
出句:一花不是春颜色 [张秋]
对句:片叶可知秋情怀 [柳风]
对句:孤雁方知秋情怀 [柳风]
对句:千山既成秋景观 [柳风]
猫猫:片叶可知秋情怀:一叶知秋,想表达的意思正好与出句相反,“情”字律出了。孤雁方知秋情怀:与第一句相似,“方知”用的有些过了。千山既成秋景观:“山”字出律,也不是很合理,没有特别描述的山并非秋特有的景观。
出句:一花不是春颜色 [张秋]
对句:几草终难地锦衣 [jingxin]
猫猫:“几草”有些拗口,意思可以明白:几棵小草终究难成为大地的锦衣,但句子中缺了动词做为谓语,句意不是很通顺。“锦衣”不工,且用“锦”来描述草也不是很合适。
出句:一花不是春颜色 [张秋]
对句:滴水难知海性情 [花褪残红]
猫猫:与“杯水难成海胸怀”相似,这句更合律,但意思似乎又稍稍逊色一些。
出句:一花不是春颜色 [张秋]
对句:滴水无非海本源 [牛乙]
猫猫:“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点滴,无以成江河。”对句深入浅出的阐述纤细里充满坚韧,孱弱里蕴藏刚强,微小里包含博大的道理,是堪与出句匹配的一句。只是有个问题:对句想表达的意思是“海的本源无非水滴”,但这样子倒装会不会让人单从字面上理解为“滴水无非是海的本源”?如果是这样,就有点本末倒置了。
出句:一花不是春颜色 [张 秋]
对句:万水方成海魄魂 [无尘秋水]
猫猫:意思颇好,就是为了合律把魂魄倒成“魄魂”,有些拗口别扭呢。
出句:一花不是春颜色 [张秋]
对句:万事难经岁变迁 [雯雯]
猫猫:“变迁”是动词,有些不工。联意也些说远了。
出句:一花不是春颜色 [张秋]
对句:残月无非夜相思 [4231]
猫猫:出句可以说是阐理联,颇有哲学的意味,对句少了这一层涵蕴了。“相思”在这儿不是很工整,好像也出律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