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点评80]坐忘青山秀水间
小女子才疏学浅,实不足与先生论长道短也。然又虑及先生务冗,而待评之句甚繁,先生于百忙之中,难免有一二疏漏之处,是以小女子勉为其难,就先生所评,抒小女子之浅见,实非欲以萤光争日月也。不到之处,还望先生不吝赐教。
今先与先生商榷第一联:
对句:行迷乱石层云里 [杨柳小蛮腰]
出句:坐忘青山秀水间 [可儿]
闲话:先看意境的,不是俺挑骨头,层云给俺的第一感觉,当飞九霄之上,飘荡在山间乱石中的,多以化不开的浓云迷雾为长见,既后面不合理,所服务的迷字也就消失了。
小女子初闻此评,心实惴惴,颇忧草率之害也。而手边又无此类资料,只得于百度中搜检。所得结果与先生所感大相径庭,吾颇惑之,今列于此请先生释疑:
层云:云体均匀成层,呈灰色,似雾,但不与地接,常笼罩山腰。(中国科普博览网:大气科学馆:云)
层云:云底离地面高度常在2000米以下,属低云族。云体均匀成层,呈灰色或灰白色,像雾,但不接地,经常笼罩山体和高层建筑。主要由小水滴构成,为水云。层云也有时降毛毛雨,冬季降小雪。云维持时间不长,约几小时。层云被风吹散或趋于消失时,常分裂成不规则的散片,称为碎层云,它呈灰色或灰白色,当碎层云出现时将是晴天。(百度百科:词条:层云)
说明:以上两则皆于百度中检得,后面括弧中注明出处,先生自可搜检对照。
吾览此犹虑古今尚存差异也,又于古诗词中搜检,竟得明人吴藩诗一首如下:
《灯禅窠晚照》
乱石层云里,余晖叠峰间。
山翁原不寐,更有一灯悬。
孤证不立,小女子再援一例:
清代诗人黄乔松有一首《穿云径》:
人行云亦行,人住云亦住。
杳然不见人,但见云来去。
盘旋入层云,人声落空翠。
上二诗亦可百度中检得,非小女子臆造也。以小女子之力,亦难为此也,先生自是烛照于心。
小女子愚钝,不能领会古人之高妙诗境,然仅从字面来看,此二诗中之“层云”,断非先生所感觉之“九霄之上”,不知先生之所感何依?若先生亦肯认同小女子所援之例,则先生评语中之“不合理”当再斟酌之;若先生另有高见,则小女子当做罢论,诚恐受教。
小女子于联前言明,“意境相匹”,今细思之,妄之极矣。吾之所谓,孔见而已。初审出句,吾亦将“坐忘”二字分而论之,是以有“行迷”之对。出句中有“青山秀水”之说,则小女子以“云、石”对之,料应无不通之处。先生于出句中着眼一“忘”字,且于点评开端以宏论证之。然则小女子对句中之“迷”字,亦非仅“失路”一解,解作“迷恋”、“沉迷”,亦无不可。小女子口嫩笔稚,辞不达意,致先生曲解,小女子惶恐谢过,尚请先生以豁达之心谅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