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紫柔幽梦
收起左侧

[贴图]往事如茶,朋友有空来坐坐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0-6 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贴图]往事如茶,朋友有空来坐坐

来喝口茶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14 14:37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5-10-10 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贴图]往事如茶,朋友有空来坐坐

    据说,china 是从茶的谐音得来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10 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贴图]往事如茶,朋友有空来坐坐

    下面引用由天沐2005/10/10 06:27am 发表的内容:
    据说,china 是从茶的谐音得来的。
    这倒第一次听说,很有趣,能详细说明一下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14 14:37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5-10-20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贴图]往事如茶,朋友有空来坐坐

    我也是道听途说,有人讲藏族人最喜欢汉地的茶叶,说起汉人就是茶,茶就是汉,此种传言又从尼泊尔、印度传到阿拉伯、欧洲等。不过,茶好象比瓷更早传到欧洲。
    顺便问一句楼主,何时、何处能喝到上面那一杯杯诱人的香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0 22:27 | 显示全部楼层

    [贴图]往事如茶,朋友有空来坐坐

    下面引用由天沐2005/10/20 04:49pm 发表的内容:
    我也是道听途说,有人讲藏族人最喜欢汉地的茶叶,说起汉人就是茶,茶就是汉,此种传言又从尼泊尔、印度传到阿拉伯、欧洲等。不过,茶好象比瓷更早传到欧洲。
    顺便问一句楼主,何时、何处能喝到上面那一杯杯诱人 ...
        中国使用“China”这个英文名称始于1912年,可是西方人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认知这个东亚国家的名称了。据有关专家经过多年的探索和考证,中国的英文名称“China”一词的词源,最早来源于公元前10世纪(有的学者提出是公元前5世纪和公元前15世纪)的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中出现的“Cina”一词;在公元前4世纪的古印度乔胝厘耶的《政事论》中,也曾提到过“Cina”;公元前5到4世纪的波斯赞美弗尔瓦丁神的诗中也曾出现过“Cina”;《旧约全书》中也有关于“Sinoa”的记述。
      对于“China”这一名称的来源和词义,
    在学术界一直是众说纷纭、各执其词,目前所见到的几种说法是:“瓷”、“秦”、“茶”、“丝”、“粳”和“苗语”说。
      有学者提出:“China”是汉语“昌南”(原景德镇名)的音译。随着景德镇精细白瓷大量流传到海外,才使得“瓷”(china)成为“中国”的代名词。
      《美国遗产大词典》的解释是,“China”一词与公元前三世纪的秦朝有关,“China”是秦国的“秦”的译音,这一观点首先是罗马传教士卫匡国(Martini, Martin)在1655年最早提出来的。
      据记载,在公元前五世纪,东方的丝绸已成为希腊上层社会喜爱的衣料,因此,有学者认为“Cina”一词由来于丝绸的“丝”,其依据是希腊史学家克特西亚斯(Ctesias)在他的著作中提到了赛里斯人(Serica),由此认为“赛里斯”是由“Cina”转变而来。持这一观点的学者是成都理工大学刘兴诗教授和上海东华大学教授周启澄先生。刘兴诗教授曾在论文《CHINA释义新探》中不仅提出,“China”一词源于丝绸,还认为:古时西土各国认定的“Cina”所在正是古蜀国,即今天的成都地区。“丝国”并非指今日中国的全境。
    重庆师范大学黄中模教授对于“Cina”的考证认为,“支那”可能为古苗语。古印度通过南丝绸之路与三苗文化盛行的中国南方关系密切,史诗里的“支那”也是泛指古中国,这也是三苗文化在异域的表现。他表示,现今流传在苗族中“吉那”、“子腊”不仅与“支那”同音,在含意里也有“水田之乡”之意。
      文化人类学家、民俗学家林河先生认为,印度梵语中的Cina,指的就是中国南方的粳稻民族,是“粳”的译音。印度东部的阿萨姆邦等地区,住有中国南方的粳稻民族, 种粳稻的民族自称为Cina (粳),因此,阿萨姆邦等地区的粳民也自称为“粳”,印度人就是依照粳民族的语言称他们为Cina(粳)了。
      从时间上来看,景德镇的陶瓷出现于东汉,秦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从专家们提供的资料看,“Cina”一词在印度梵文中的出现的最迟时间也在公元前5世纪,中国茶叶的出口也要晚于这一时期。由此可见,印度梵文中的“Cina”和中国的“茶”、景德镇的“瓷”及中国秦国的“秦”并无关系。
        我们可以肯定地说,“Cina”指的是东方的一个国家或者是一个社会集团,但是这个名称在当时所指的具体是哪一个区域、哪一个人类族体、其含义究竟是什么,现有的各种学说都不足以令人信服。我认为,古代中国的商、周版图远没有今天中国的版图这么辽阔,商、周对西方的影响远没有今天的中国对世界的影响这样宏大,在东亚辽阔的土地上除商、周以外,那些被商、周称为“东夷”、“北狄”、“西戎”、“南蛮”(自《礼记曲礼》)的族体则占据着东亚更广袤的土地。因此,我们无论是在探讨“Cina”的来历还是其含义的时候,不能把视线仅限于商、周的区域。
      无论是“苗语”说还是“粳”说,一致的观点是,“Cina”指的是今天中国南方的农耕民族。但是,我们也不能忽视东亚北部的游牧民族,因为东亚北部的游牧民族同样是东亚民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同样存在着拥有“Cina”这一名称的可能性。

         因内容太多紫柔就不一一列举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从以下这个网址看到非常详细的介绍------http://culture.qianlong.com/6931/2005/06/15/1400@2677888.htm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20 22:33 | 显示全部楼层

    [贴图]往事如茶,朋友有空来坐坐

    [这个贴子最后由紫柔幽梦在 2005/10/20 10:40pm 第 3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天沐2005/10/20 04:49pm 发表的内容:
    顺便问一句楼主,何时、何处能喝到上面那一杯杯诱人 ...
          这倒让紫柔有些为难了……一杯杯香茶献给来三秦的有心人,
             代表的不仅是一份热情,更代表三秦人的一份炽诚,
             那一杯杯诱人的香茶需要用心来感受,用心来品味。
         至于天沐说何时何地能喝上真正的香茶,那需要看缘份呢!!!
                            嘻嘻(偷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14 14:37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5-10-30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贴图]往事如茶,朋友有空来坐坐

    楼主学识渊博,吾等心悦诚服,此后还是静心品茶的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7-2 22:58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5-10-31 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贴图]往事如茶,朋友有空来坐坐

    一杯淡茶,一丝茗香,一缕乡情,涌上心头,喜在眉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10-31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贴图]往事如茶,朋友有空来坐坐

    下面引用由花溅霓裳2005/10/31 04:58pm 发表的内容:
    一杯淡茶,一丝茗香,一缕乡情,涌上心头,喜在眉头!
    问好花溅霓裳!欢迎常回家来看看---为了陕西人共同的家园尽一分心啊!
       紫柔的香茶一直在这里等候着更多的乡党及朋友的到来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8 08:36 , Processed in 0.072756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