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红娘
收起左侧

《已丑诗稿》、《闲窗随笔》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7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冷漠孤烟 于 2010-1-7 14:58 编辑

“身行雪野微”的“微”字当何解? 我个人理解成微量,少量的意思。

“疏发月难簪”前句“归途笼暮烟”道出游子壮年离家,年老归来。。“月难簪”用意过于陈旧了、苦涩了些!既然用新韵,词句就可以大胆推新一番。在古人,男人也是要上发髻的。“疏发月难簪”意云:头发稀少,岁月流逝,连发髻都无法整理整齐!
曾以为蝴蝶飞不过沧海,是因为蝴蝶没有飞过沧海的勇气,十年以后我才发现,不是蝴蝶飞不过去,而是沧海的那一头,早已没有了等待…… http://blog.sina.com.cn/jerry821101 ——

比如这个就是胡言乱语,就是不懂装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7 23:0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erry821101 于 2010-1-7 15:07 编辑

诗者本身吟诗的体会很多是不同评者的体会的!正如宋代诗论所得一条结论:诗者的诗词与其环境身份是相同的。通俗点说,就是在什么环境下能酝酿出什么样的诗人,那么评论者也是这样!评论者的所处坏境看此作,或者是所处身份看此作体会绝对不一样的。一百人之中有一百条见解正常不过,我所记录的《闲窗随笔》是我2009年的一些感触,我觉得发表出来只是想单纯地表达自己的心思。敢发表,就不怕别人批评,我心态一直很好,在学校里面我对批评我的导师和在网络批评我的朋友,我都是很尊敬的。因为这样可以促进我的进步,别人越批评你,证明就越在乎这样的东西,既然在乎了,就说明这样的东西别人也是在注意的。当然,也有一些朋友说我不懂,什么叫我下课、洗白等,我淡然面对!这点我觉得自己还是有胆量的,绝不像一些心胸狭小之人,稍觉得不对,就删自己的文章,或者是不敢面对别人的钻头等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7 23:09 | 显示全部楼层
言尽于此,你自省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7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身行雪野微”的“微”字当何解? 我个人理解成微量,少量的意思。

“疏发月难簪”前句“归途笼暮烟”道出游子壮年离家,年老归来。。“月难簪”用意过于陈旧了、苦涩了些!既然用新韵,词句就可以大胆推新一番。 ...
冷漠孤烟 发表于 2010-1-7 14:57



;


,小也。——《广雅·释诂二》
叶公子高小短瘠。——《荀子·非相》。注:,细也”。
而众寡。——《三国志·诸葛亮传》
风鼓浪。——宋· 苏轼《石钟山记》
波入焉。
岭峤草。——宋· 沈括《梦溪笔谈》

这些典例都可以说明,微可做微量,细小或者是少量来理解!在看整句,不得不让我觉得是雪野微,是雪很细小少量的意思!

“归途笼暮烟”道出游子壮年离家,年老归来。此句写景,暮烟:傍晚的烟雾。南朝 梁 何逊 《慈姥矶》诗:“暮烟起遥岸,斜日照安流。” 唐 王昌龄 《留别郭八》诗:“长亭驻马未能前,井邑苍茫含暮烟。” 前蜀 韦庄 《夜景》诗:“谁家一笛吹残暑,何处双砧擣暮烟。” 清 沉复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至靖 ,暮烟四合矣。” 要在此句找寄托,我个人理解是壮年离家,老来归,因为我觉得 暮烟  一词是诗安置的寄托词眼。

至于“疏发月难簪”  疏发可以理解成疏懒(松懈、懈怠)也可以理解成头发稀疏。月难簪就有些费解了。月如果单纯看成月亮,那么和上面的雪野微的景致矛盾了,如果有寄托,当应可以做岁月看待!
簪:在字面上我们有两种理解
1. 用来绾住头发的一种首饰,古代亦用以把帽子别在头发上:子。金。玉。缨(做官者显贵之称)。绅。
2. 插,戴:戴。菊。笔(古人朝见,插笔于冠,以备记事)。笏(古代笏以记事,簪笔以备写,臣僚奏事执笏簪笔。故亦称做官)。

如不知诗者所表达,我怎么不可以当成头上的饰品或者戴的帽子看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8 11:4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杰瑞,我编辑了我的回复,是为了给你留点面子的,你呀你呀,真不知道说你什么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8 1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杰瑞,我编辑了我的回复,是为了给你留点面子的,你呀你呀,真不知道说你什么好荒原 发表于 2010-1-8 11:46[图]
荒原兄,长处即短处,大家都一样。谁若能保留身上最后一根刺,无论它质地为金为玉为木,都是值得尊敬的。应该口下留情让它长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8 12:05 | 显示全部楼层
荒原兄,长处即短处,大家都一样。谁若能保留身上最后一根刺,无论它质地为金为玉为木,都是值得尊敬的。应该口下留情让它长存。
十指含香 发表于 2010-1-8 11:52

就是基于这一点我才编辑了我的回复,觉得不该这样打击一个对诗词如此倾情的人,缺点人人有,我有时候也会口无遮拦,胡搅蛮缠,比如有一次对虫儿妹妹的纠缠,还有在笔下兄帖子中的纠缠,我是觉得好玩,而且都是基于诗词本身字句的讨论,绝没有居高临下的味道。
杰瑞的问题就出在这里,完全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在评论别人的优劣,狂妄不是不可以,但要有狂妄的资本,要有让人心服的观点和分析,而不是简单地用一句“可笑、下乘”就能显示出自己的高明的。
不会读书的人,很容易变成书呆子,不希望一个如此沉迷在诗词中的人,最终成为一个闭门造车的书呆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8 12:32 | 显示全部楼层
咳,唐伯虎只有一个,人家都闭门造车去了,才没人来抢秋香啊。
呵呵,应该开怀大笑才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8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呃,要向荒原兄道歉。
老是扯上唐伯虎,我自己都觉得有失分寸!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8 14: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笔下人间 于 2010-1-8 06:19 编辑

要不是人来提醒,我倒忽略了这么好的一个论争帖子。无论哪一方是对的,都是好事。一时争论不开的,时间也会来淘洗,渐渐便可以明晰起来。
无论怎样,红娘的成果是当作肯定的,现在且不说成绩,有这份心性的,能有几个。可以商量的却是,红娘搞的太集中了,看着好累。不如分节一段一段的发,一个问题一个问题的解决为好。大家注目的也更集中,不至于这么混乱。

有一个观点我有点印象:唐胜情韵,宋胜理趣。在我看,是唐胜情韵(也可说气韵),宋重理趣;宋的理趣有没有“胜”,还是一个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8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了得,了不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8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基于这一点我才编辑了我的回复,觉得不该这样打击一个对诗词如此倾情的人,缺点人人有,我有时候也会口无遮拦,胡搅蛮缠,比如有一次对虫儿妹妹的纠缠,还有在笔下兄帖子中的纠缠,我是觉得好玩,而且都是基于 ...
荒原 发表于 2010-1-8 04:05


荒原兄觉得小弟狂妄了?那小弟真要感谢荒原兄称小弟为“狂妄之徒”,瞬间让小弟排列在狂妄榜之中。从另一方面,我也为荒原兄感到庆幸,因为你还未遇到“胡马、书生霸王、贺吹雪”等比我狂妄数十倍的人。

既然敢发表,就应该接受不同的声音,但是接受不等于认同。好的可容纳,不好的,甚至有故意为难的,我则付之一笑!其实基于这个帖子,诸君对我的批评算是中肯的,所以在我回帖的时候都是礼貌相待。作为评论或者是写作,在两个不同层次的方面出发,能将矛盾点聚中而不散的相当少!这点我表示理解。荒原兄振振有词到“闭门造车”四个字,那么我试问当今学者,谁又没有经历过闭门造车呢?如以“闭门造车”来作为学浅的借口的话,我觉得有些过了。缺点人人都有,我不得不承认有时候我回帖有些语言过激了,但是忠言逆耳,难道论坛真的是相互吹捧,相安无事就是论坛之繁荣吗?那么以自己的感官来做评论,就真算得上是狂妄了吗?这几天我也在反思这样的问题,是否我把每个人的作品都捧得如天上的白云,江边的波澜,更或者是不闻不问,熟人说两句,不熟者则不理,这样是否可以减少论坛诸君对我的敌意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9 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书生霸王就不必说了,才能是有一些的,只是太过自夸,后者掩盖了前者,如今已是论坛笑柄。红娘却还不是这样狂妄的人。所谓论坛敌意,也不过是一两个人的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9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个观点我有点印象:唐胜情韵,宋胜理趣。在我看,是唐胜情韵(也可说气韵),宋重理趣;宋的理趣有没有“胜”,还是一个问题。笔下人间 发表于 2010-1-8 06:18

宋的理趣是肯定有胜的,晋代也有以理趣胜的,只是读者起码得先把四书五经的基础打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9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宋代把诗的思路基本上成两个层次,第一是言志喻理,第二就是叙景抒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9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宋的理趣是肯定有胜的,晋代也有以理趣胜的,只是读者起码得先把四书五经的基础打好了……
虫二 发表于 2010-1-9 02:04
这样理解其实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我讲的是总体的两朝代的衡量。诗是形象思维的产物,宋代在这一点上做的不好,发展理趣,也是稍稍小家子气,所以尽管天才人物很多,整体达到的境界却不如唐诗。唐胜在一个朝代的可贵勃兴,也胜在为诗选择了最理想最正确的表达办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9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宋代把诗的思路基本上成两个层次,第一是言志喻理,第二就是叙景抒情。
jerry821101 发表于 2010-1-9 02:55
诗宗唐,词去宋,这是毋庸置疑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9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是G的错,G有些小心眼了,错误理解了杰瑞话里的意思。语言这个东西确实很有意思,同样一句话从不同角度看,完全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有趣啊。
再看一遍杰瑞的回复,觉得还是有很多谦虚的成分的。G向你道歉啊,呵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9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样子,这贴子是不想沉下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9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erry821101 于 2010-1-9 14:51 编辑
是G的错,G有些小心眼了,错误理解了杰瑞话里的意思。语言这个东西确实很有意思,同样一句话从不同角度看,完全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有趣啊。
再看一遍杰瑞的回复,觉得还是有很多谦虚的成分的。G向你道歉啊,呵呵。
荒原 发表于 2010-1-9 09:47


荒原兄能直言小弟不足,小弟感到很高兴!也许我们之间在评论诗词中有些矛盾和误会,相信以后我们会处理得很好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11-17 03:29 , Processed in 0.13397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