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浮此一生
收起左侧

[原创]七律.秋江夜色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4-5-18 20:57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8-1-13 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律.秋江夜色

    下面引用由浮此一生2007/10/23 14:52 发表的内容:
    “自然而然”当然上乘,但却可遇不可求,不是修炼就可达到的。大多数情况下只能求其次,即反复推敲酝酿,组织构思,只要合情合理,形象生动,亦可成佳句佳篇。如杜甫的“香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皇枝”人工痕 ...
    看了浮生君引比老杜的句子.  十二忍不住胡謅幾句.
    在十二的理解裏:
    自然而然的意思是渾成.  
    人工是堆砌.
    這香稻, 是鸚鵡吃剩的.  這碧梧, 是鳳凰站老的.  如此, 堆砌何在?  人工哪裡?  
    這麼看見了,便寫了, 想到了, 便寫了...  若不是渾成, 又是什麼呢?
    若定要說老杜倒裝, 那是他喜歡的, 更是那時人人都見怪不怪的. 也就算不得什麼雕磨痕跡.
    "反复推敲酝酿,组织构思,只要合情合理,形象生动,亦可成佳句佳篇" --- 這話很是有理.  不過, 浮生君有沒有想過, "反复推敲酝酿,组织构思"就是為了景象自如,彷若天成. "合情合理,形象生动"之時便是不會讓人覺得堆砌人工之際.
    詩貴天然
    天然者, 有可遇不可求之; 有精推淬煉之; 有隨手拈之; 有反覆思之.  但, 無論如何得, 終點總是:  別人看了只嘆其然, 不可知其所以然.   
    天然怎麼來的風人自己知道就夠了.  於讀者, 他們只需看得聽得觸得感得.  還真有點不必知過程,只需論結果的味道.  
    當讀者大都覺得堆了砌了等等了, 風人不定也可以稍稍想想, 或許真的堆了砌了等等了... ...
    十二多有妄言.  浮生君海涵.
    又,經查上海辭書1983版: "鳳凰"是也.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6-4 09:53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8-1-13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律.秋江夜色

    无意点开玉帖.好幸运!没有错过这么多老师、前辈聚在一堂,精采而生动的专题讲座。学生受益!问好各位师长!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13 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律.秋江夜色

    下面引用由浮此一生2007/10/26 11:29 发表的内容:
    谢谢郭俊君雅赏和评点。“颈联好过颔联”的感觉是对的,但其中有些观点还待商榷:
    1.“烟树”对“疏花”乍看似工——不是“乍看”,实际上也就是工对,树对花,不仅是名词对名词,而且是名词细分小类中植物对植 ...
        这是哪家的逻辑:“须知在律诗中宽对为佳,工对次之。”律句求工,是自古以来毫无争议的美学观点,到先生这居然就倒过来了。这议论,也委实冒失的可以。郭君的观点是正确的,“花树”虽然不同,都属花木类,但倘不是在花树二者上存在细腻感观,对照或映衬写之,而只是绘以大景致,那么,还是避开为好。至于“在生物学分类上也完全不同,一个是乔木,一个是植物的繁殖器官”一句,就更其有趣,颇有些笑话了。以生物学观点来指导文学,真是古来未有的新发现。须知科学和艺术往往是矛盾的,科学的美在于真实,而艺术,却往往依赖错觉。例如画画里透视、文学意象里的夸张比喻手法等等就是。甚至在某种角度上讲,没有错觉,就没有描写之美。倘照浮生先生的眼光,生物学还可以继续分类哪,哪怕在乔木一项里面, 也还有各种不同,是不是也可以视而不见、不避?这无疑是极其牵强的。
        郭君所言这一联是宽对的观点,也是毫无错处。遗憾的是也给作者反驳开来。实际上这就不是工对。“烟树”对“疏花”,花树二字没问题,问题在于“烟”和“疏”字,无疑是宽的。这也是此二句诗的美中不足。
        不是凡是工对就一定好于宽对,但在“不害意”的前提下,能工则工,乃是准则。不以词害意,是着眼于全体,是一种大局观,是一种没有办法的明智选择,那就是,虽然不工,但是好意象在,弥补了不工的不足;但倘能工而意佳,那岂不是更好么?“宽对为佳,工对次之”,只能视作为一种奇谈怪论。
        很抱歉,我是从批评的角度来评论回复的,严肃的问题,不能不如此。尽管全诗我是爱看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律.秋江夜色

    下面引用由笔下人间2008/01/13 14:36 发表的内容:
        这是哪家的逻辑:“须知在律诗中宽对为佳,工对次之。”律句求工,是自古以来毫无争议的美学观点,到先生这居然就倒过来了。这议论,也委实冒失的可以。郭君的观点是正确的,“花树”虽然不同,都属花木类, ...
    1.关于“律诗中宽对为佳,工对次之”的观点,不是我的发明。我是在网上看到的,只是我不记得是在哪里看到的,我觉得有些道理,故引用之。如老师觉得不妥,姑且存疑。
    2.关于“用生物学来指导文学”也不是我的发明。江南郭俊在“花与树在诗者眼里几乎同意,科属上也相近”里既然提到“科属”,我不得不借题发挥,老师不宜断章取义。
    3.花与树应避之,松与竹呢?黄鹂与白鹭呢?还有……我不敢多想。我们本来就带着镣铐跳舞,难道还要戴上一副枷锁?
    4.郭君并未言这一联是宽对,相反其认为树花“同意”,意在往合掌上靠;老师却认为是宽对。究竟该听谁的?
    除去以上各点,学生不能苟同外,对于老师关于“科学和艺术是矛盾”的阐述以及关于工对和宽对的辨证的观点我认为是精辟的,学生受教了,谢谢!再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13 18: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律.秋江夜色

    好律,最喜首联与尾联.欣赏并问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13 18: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律.秋江夜色

    兄这首天涯看来叠字叠的美!没有两叠字就不能显出水中倒影之美了!天涯学习!问好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13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律.秋江夜色

    下面引用由浮此一生2008/01/13 15:53 发表的内容:
    1.关于“律诗中宽对为佳,工对次之”的观点,不是我的发明。我是在网上看到的,只是我不记得是在哪里看到的,我觉得有些道理,故引用之。如老师觉得不妥,姑且存疑。
    2.关于“用生物学来指导文学”也不是我的发 ...
    1.先生以“须知”发此观点,给人的感觉可不是“网上查到的”,却像一种自己的认识。我相信郭君也有这样的感觉。这观点能存于网上 ,我是不知道的,或者是我的孤陋寡闻。有心学习一下,可惜先生已经“不记得是在哪里”了,使我无从解惑。这实在是件憾事。但我又有些苛求了,就是,即便网上存在这一家之言,当也非潮流学派(否则便不会查不到),突起异说,便毫不加思考和怀疑摘为自己的观点,是未免有些危险的。
    2.无论谁的发明,这种解释法都很少见,艺术上的雷同与区分和生物学上的是两回事。似乎也并非我断章取义。郭君的指出,乃是指先生选景太靠,意境自然也就狭窄了,而先生却导出生物学上的研究来,似乎很不妥当。
    3.至于杜甫的黄鹂白鹭,和先生的也不一样。此诗的题目就叫绝句,是杜甫刻意以四景入诗,后人的欣赏,也在景致的明丽。即便他构思独到,指出存在不足的学者也不少,说他 “以律裁成”之绝。而且这是写溪边春景的组诗,作者是刻意于一点,来传平生得意的细腻之微的能为的,我在上一复里说过,这种特写与先生为烘托“秋”的概语应该也不是一回事。
    4.是的,郭君并未明言是宽对,然而他说“乍看似工”,下文自然是“其实未工”之意,我的理解当毫无错处。先生这样咬字眼真有些孩子气。认此工对者,乃先生自己。然而我的意思这并不是,所以先生大可不必为此对“过工”为虑。这也非我“辩证”的看待宽对。因为本来这四字就不曾对工。
    呵呵,我并非什么“老师”,先生之能也不是学生,不过两个爱好者在这里切磋罢了。我只是在换口饭吃的时候被学生叫过老师,且还做的一般。我的评论素来是这样的,然而愈是最苛刻无情的时候,也是我最严肃认真的时候,也最费神思。很感谢先生不予介意;但我想,难得的是能有一首被人喜欢的诗,连我在内。这才是最重要的。
  • TA的每日心情

    2021-8-11 17:34
  • 签到天数: 45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08-1-13 23: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律.秋江夜色

    碧水无心婉转流,半江清浅半江秋。(没看下问答,就此理解)
    危崖烟树喃喃语,曲岸疏花怯怯羞。(烟感觉可琢。雨前,雨后犹四季初曦,烟树常有。这字第一感觉用“丹”顶上“江秋”)
    细浪缠绵邀冷月,寒芦萧瑟揽孤舟。(“缠绵”顶上“喃喃”“怯怯”)
    风声断处蛩声续,一点渔灯夜更幽。
    不是很看诗,但叠字用的无碍,例体很多,用在这里小糊涂喜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14 03: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律.秋江夜色

    下面引用由浮此一生2007/10/19 11:24 发表的内容:
       七律.秋江夜色
    碧水无心婉转流,半江清浅半江秋。
    危崖烟树喃喃语,曲岸疏花怯怯羞。
    细浪缠绵邀冷月,寒芦萧瑟揽孤舟。
    ...
    通篇相当不错,但个人以为于情景中稍有拼凑之嫌~~ 细浪邀冷月,寒芦揽孤舟,似有诗意,实则勉强,个以愚见,楼主莫怪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律.秋江夜色

    下面引用由笔下人间2008/01/13 20:06 发表的内容:
    1.先生以“须知”发此观点,给人的感觉可不是“网上查到的”,却像一种自己的认识。我相信郭君也有这样的感觉。这观点能存于网上 ,我是不知道的,或者是我的孤陋寡闻。有心学习一下,可惜先生已经“不记得是在 ...
    既然笔下老师不愿我称呼为老师,我也不勉强,就称为笔下君吧。就如君所说我们两个同好不妨再聊聊,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1.虽然是网上查到的,既然我同意,就也代表我本人的观点吧。关于这一联倒底是宽对还是工对,我在这里引用一下王力教授的原句来说明一下:凡同类的词相对,叫做工对。名词既分为若干小类,同一小类的词相对,更是工对。因此,花与树属工对无疑,至于“烟”与“疏”同为修饰树与花的形容词,词性相同,也应属工对。其实宽与工也是相对而言的。烟与疏相对,较之于烟与火、疏与密相对又宽了一些。我说的工是相对于颈联而言,颈联浪与芦对、月与舟对又相对宽泛一点,仅仅是词性相同而已。
    2.一般来讲,律诗中工对次于宽对是有些道理的。郭君说的“没有荡开去”,和君说的“选景太靠”我的理解是用“同一小类的词相对”太工,“超过了这个限度,那不是工整,而是纤巧”(王力语)。颈联相对更宽泛一些,更符合"距离产生美”的美学原则(又放厥词了)。教授的意思是词性相对就可以了,超过了这个限度,就落于纤巧。这与网上那位仁兄的意见有异曲同工之妙。律诗的对仗与对联的审美要求还是有细微差别的,不可等而视之。
    3.说我“导出生物学的研究”实在冤枉,始作俑者郭君也。其不提出什么“科属相同”哪有下文?我不过借以说明花与树的形态不足以让人觉得相同或相似。尽管是诗人,除非他喝醉了酒才会抱着棵大树说:多美的花呀,我太爱你了!
    啰啰嗦嗦说了那么多,就此打住,有空再聊。看来我俩都较真,很对脾性。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律.秋江夜色

    下面引用由枫叶小斋2008/01/13 13:20 发表的内容:
    无意点开玉帖.好幸运!没有错过这么多老师、前辈聚在一堂,精采而生动的专题讲座。学生受益!问好各位师长!
    谢小斋光临雅赏,问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律.秋江夜色

    下面引用由白山雪原2008/01/13 18:02 发表的内容:
    好律,最喜首联与尾联.欣赏并问好!
    问好雪原君,谢光临雅赏!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14 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律.秋江夜色

    [这个贴子最后由笔下人间在 2008/01/14 17:25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浮此一生2008/01/14 10:42 发表的内容:
    既然笔下老师不愿我称呼为老师,我也不勉强,就称为笔下君吧。就如君所说我们两个同好不妨再聊聊,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1.虽然是网上查到的,既然我同意,就也代表我本人的观点吧。关于这一联倒底是宽对还是工对 ...
    呵呵,好的。
    1.“花”“树”工是没问题的,上复我已说过;但“烟”“疏”二字绝非工对,我想先生在再次表示“也应属工对”的同时,怕也不很自信罢。二者同修饰后者是对的,在现代汉语里就叫做“定语”,但这决不能作为“工”的证明。工与不工,非在修饰。且它们词性并不相同,“疏”本为形容词,也时常作动词用;“烟”却是名词。由于二者都在核心词前修饰,用法一致,才算之为“对”,但毕竟这限定词属性不一,便只为“宽”对了。这应该没有问题罢?先生又说“其实宽与工也是相对而言的”,这样讲恐也不行。“事物是相对的”不假,但什么都拿这种观点来套其实是混淆了本该清楚的标准。而下面先生又承认是“宽了些”,前后未免有些矛盾了。至于接下来的解释,已与本题无关,先生、郭君和我前面所论都是真对的此四字,与别者无涉。
    2.先生说,“一般来讲,律诗中工对次于宽对是有些道理的。”好像这道理也通不过。既然是律诗,“律”就是诗美的重要组成,应该还是“工”比“宽”更为可贵。我想我们论述什么不要换了概念,假如要穿凿成“那一定工对都比宽对好么?”那可就是抬杠了。翻开诗集来,凡是律诗,还是工多于宽罢;——其实又何须翻证,粗粗一想,就该明白律诗中工对比宽对更具美学特征,读来更有味道。我也知道联对与诗对的不同。记得过去还曾多次论述过。但这,也不能让律诗中对句“宽重于工”的观点成立。同样,无论王力,还是谁人,都改不了“疏”对“烟”是宽而非工的事实。
    3.呵呵,是的。我看了一下。先生的冤枉是可以部分“昭雪”的,怪我没有逐条细看,这回知道了。确是郭君引起生物学来的,这样角度来批评先生的该对,不能说明问题。但先生并没有就此批驳,而是也一同钻进了牛角尖,俩人一起在里面挤着。所以也有一半的责任。呵呵,开个玩笑了,总之艺术有艺术观,有艺术的科学观,这同实际科学的科学观是不一样的,不能互为证据。这和我们谈“真实”一样,科学的真实就是现实,事实,而艺术的真实,却不一定都是,它指的是艺术效果的真实。
        您说的很对,很对脾性。虽然我这这些理论上稍稍知道一点,但更羡慕先生写得一手好诗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律.秋江夜色

    下面引用由天涯寻情2008/01/13 18:17 发表的内容:
    兄这首天涯看来叠字叠的美!没有两叠字就不能显出水中倒影之美了!天涯学习!问好兄!
    谢天涯君理解,问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1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律.秋江夜色

    下面引用由小糊涂仙2008/01/13 23:28 发表的内容:
    碧水无心婉转流,半江清浅半江秋。(没看下问答,就此理解)
    危崖烟树喃喃语,曲岸疏花怯怯羞。(烟感觉可琢。雨前,雨后犹四季初曦,烟树常有。这字第一感觉用“丹”顶上“江秋”)
    细浪缠绵邀冷月,寒芦萧瑟揽 ...
    谢仙君评点。虽烟树常见于雨前后,但秋江白天蒸腾的水汽暮夜遇冷还是会凝结成薄霭,使树影朦胧,犹如烟树。问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1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律.秋江夜色

    下面引用由大头20072008/01/14 03:05 发表的内容:
    通篇相当不错,但个人以为于情景中稍有拼凑之嫌~~ 细浪邀冷月,寒芦揽孤舟,似有诗意,实则勉强,个以愚见,楼主莫怪啊~~
    先谢大头君光临评点。不过对于“拼凑”之说,绝难苟同。“细浪邀冷月,寒芦揽孤舟”是鄙人“呕心沥血”颇有点自得之作,好不容易提炼出“邀”“揽”二字,却不幸批为“拼凑”“勉强”,真个“伤心欲绝”……
  • TA的每日心情
    慵懒
    2016-11-5 22:43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8-1-14 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律.秋江夜色

    相对于“寒芦揽孤舟”,“细浪邀冷月”的“邀”稍逊,好在前面有“缠绵”兜住。个人以为这首不错,但若是取首尾联似乎挺好。另,既是“夜”、“碧水”,且底色颇冷,“半江清浅”就觉得有些不是非常适合。
    总的说是很不错的一首,以为至少当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14 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律.秋江夜色

    全诗堪赏,“半江清浅半江秋”,个人认为很不错的。挑点骨头:“萧瑟”重了,景语即情语,没读出这种感觉;“一点渔灯夜更幽”太平淡了,写景总不能全是景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16: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律.秋江夜色

    下面引用由笔下人间2008/01/14 17:23 发表的内容:
    呵呵,好的。
    1.“花”“树”工是没问题的,上复我已说过;但“烟”“疏”二字绝非工对,我想先生在再次表示“也应属工对”的同时,怕也不很自信罢。二者同修饰后者是对的,在现代汉语里就叫做“定语”,但这决 ...
    1.“烟”是名词不假,但在偏正结构的双音名词中作为修饰地位的名词和动词是可活用为形容词的。如杜甫的“春日垂霜鬓,天隅把绣衣”(送何侍御),其中名词“霜”和动词“绣”都是活用为形容词的;还有“白骨新挑战,云台旧拓边”(有感),是名词“云”活用为形容词与形容词“白”相对的。(见国粹论坛www.zhgc.com)因此“烟”可视之为形容词。
    2.是的,工与宽是有标准的,犹如产品质量标准有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一样(打个比方,千万别说我用科学来指导艺术哈),标准也有宽严之别的。我信奉的是王力教授“同类的词相对叫做工对”“只要多数字对得工整,就是工对”“超过了这个限度,那不是工整,而是纤巧”比较宽泛的标准。我们各自信奉的标准不同,在这一点上是无法取得共识的,不如就此打住,以免浪费大家的时间。
    3.通过几轮的争论,通过反省,我认识到颌联弱于颈联的主要原因看来不是工与宽的问题,而是郭君说的“没有荡开来”也即阁下说的“选景太靠,境界狭窄”的原因,以后要加以注意之。
    4.对于“用生物学指导艺术”的责任我愿意承担一半。但从由此而引来君一番“科学与艺术是矛盾的”精僻阐述的角度来讲,我即使全部承担也是值当的。
    5.我是半路出家,理论底了子是薄弱的。年轻时爱看书没有书看,及至年长,有书看却不爱看书了。我身边的一本唯一的诗词创作理论书只有一本王力的[诗词格律](所以言必称王力),就是这样一本普及诗词常识的小册子也没有看完全,多数是需要用时才翻找一番,现炒现卖。我的这点货色是全部倒完了,因此单方面宣告“停火”。君尽可继续发表高见,我洗耳恭听就是了。
      恭祝冬安!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18 16:2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七律.秋江夜色

    下面引用由羊之羽2008/01/14 18:53 发表的内容:
    相对于“寒芦揽孤舟”,“细浪邀冷月”的“邀”稍逊,好在前面有“缠绵”兜住。个人以为这首不错,但若是取首尾联似乎挺好。另,既是“夜”、“碧水”,且底色颇冷,“半江清浅”就觉得有些不是非常适合。
    总的 ...
    谢羊斑评点,意见容思。个人认为虽然是夜晚,但有月色,清浅当依稀可辨。“碧水”不过是宏观的说法。浅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11-13 12:46 , Processed in 0.14815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