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9-13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网络讲座《诗词创作技法之一--奇字》
[原创]《砚边点滴》(十五)[历鹗]<西湖柳枝词>赏析
朋友们好,上一讲介绍古典诗歌体裁之时,有网友提出没有读懂[历鹗]的<西湖柳枝词>;所以在今天我准备就这六首例诗来一个简单的解析,使大家体会到它们的妙处所在。
好,下面进入正题:
<西湖柳枝词> [历鹗]
1、相识东风万万条,冶游付与玉骢骄。
等闲回首情难尽,行过长桥又短桥。
2、藏鸦门外绿阴阴,染雨烘晴色渐深。
底事钱唐苏小小,不将翠带结同心。
3、千丝婉地复临湖,记得当年卖酒垆。
惟有个侬偏爱惜,三眠还要倩人扶。
4、芳草春来断客魂,杨枝只合伴桃根。
满湖碧水游船散,四月东风在寺门。
5、斗尽纤腰一两枝,水仙王庙日斜时。
青青不许游人折,细叶如颦更泥谁。
6、路旁烟态隔朱楼,长送行人千里游。
愿做涌金门外树,生来浑不识离愁。
历鹗 字太鸿,浙江钱唐人氏,康熙庚子年举人,清代诗人。著有《樊榭诗集》、《樊榭学问淹治》。尤熟精两宋典实,人无敢难者;而诗品清高,五言在[刘眷虚][常建]之间。(摘自《清诗别裁》)
“相识东风万万条,冶游付与玉骢骄。等闲回首情难尽,行过长桥又短桥”第一首言游客目中所见之柳:“相识东风万万条”,诗中游人对春天的感知是从那万千柳树枝条开始的。“冶游付与玉骢骄”,冶遊之时,游客却任由跨下白马去啃食柳枝。
“等闲回首情难尽,行过长桥又短桥”,游程已终,而游人却意犹未尽,居然在那水边柳林之中穿行了一遍又一遍。生动地描绘了游人对那妩媚绮丽的春光无限留恋之情。
(沿江河水边种植杨柳,乃我国治水古法:洪峰来时,经常挟裹着各种垃圾,如同角斗士手中的利刃,这种撞击对于堤坝是极大的威胁。这时,人们会放倒沿岸树木,挂于水中,一来可以阻挡杂物,二来可以减缓水势)。又扯远了,呵呵
“藏鸦门外绿阴阴,染雨烘晴色渐深。底事钱唐苏小小,不将翠带结同心”第二首言妓院之柳。 藏鸦门即原杭州城区西门,门外属特种服务业专区,青楼妓館林立;
此种行业虽为人类最古老的商业行为之一,却终究是龌龊的勾当,上不得台面,进不得市区。放在城边集中地,即不影响市容,也便于管理。(可见古人的城区规化也是很考究的。哈哈)
“藏鸦门外绿阴阴,染雨烘晴色渐深”, 藏鸦门外的阴阴绿柳,经过雨水的润染、晴日的烘晒,颜色愈加深了。
“底事钱唐苏小小,不将翠带结同心” 钱唐苏小小因为什么不将这翠綠的柳枝,编做同心结呢?苏小小,《乐府广题》:“苏小小,钱唐名娼也,盖南齐时人”。史传其人不唯貌美,且工音律、善歌吟。唐白居易《杨柳词》之五:“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这里泛指妓女。
同心结,中国结的一个花式。用彩色锦带编成的连环回文样式的结子,用作男女相爱的象征。多由女方打成,赠与男友,以示永好。宋晏几道<蝶恋花>:“罗带同心闲结遍,带易成双,人恨成双晚”。
妓女本来做的就是迎来送往、人走茶凉的皮肉生意。你指望她会付出真情么?此诗这里的设问语气增强了诗中的警世意义。
“千丝婉地复临湖,记得当年卖酒垆。惟有个侬偏爱惜,三眠还要倩人扶”,第三首言酒家之柳。“千丝婉地复临湖,记得当年卖酒垆”,这里诗人使用了一个典故,即文君当垆。(我想大家应知道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为节省时间,就不必赘言了)。
柔美的柳枝垂向地面,依偎在湖边;使文君想起了当年垆前卖酒。此诗的切入点选在相如独自赴京,谋求复职之时,文君留在家里,未能随行。
“惟有个侬偏爱惜”,也就是你(指文君)还珍视爱惜这柳枝, 珍视爱惜这柳枝所代表的离别之情, 珍视爱惜这柳枝寄托的思念之意。“三眠还要倩人扶”,那相如在京里却迟迟不归, 三眠还要倩人扶!三眠即三宿, <孟子.公孙丑下>:“三宿而后出昼,是何濡滞也”。 迟迟不归之意。
诗人似乎对文君私奔薄有微词:当年你文君贵为名门之媛,私奔了相如,生活拮据时,不惜抛头露面地当泸卖酒;虽成全了这段姻緣,传下了千秋佳话。可是相如并没有与你长相厮守,他自顾去求取功名了,并且迟迟不归,留下你独自在家中苦苦思念。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这是何苦来哉?!(历鹗这家伙,如此爱多管闲事一定老得很快。哈哈)
(诗僮这种诗词解读方式,在评论界称为“索隐派”。主张寻求作品中的潜台词)。
“芳草春来断客魂,杨枝只合伴桃根。满湖碧水游船散,四月东风在寺门”,第四首言舟子目中之柳。“芳草春来断客魂,杨枝只合伴桃根” 春来芳草因何断客魂?是因为不能忘情于佳人。
杨枝,唐白居易家养歌妓樊素别名,白居易有<不能忘情吟>。桃根,晋王献之妾桃叶之妹,后亦作丽人之代称。南朝梁费昶<行路难>诗: “君不见长安客舍门,娼家少女名桃根”。
又有解为:物以类聚之意,似乎也说得通。
“满湖碧水游船散,四月东风在寺门”,满湖碧水之中,游船已经散尽,冷清了下来。游船指妓女们的花船。那么她们去了那里? “四月东风在寺门”,原来她们到寺庙上香去了,春风也被她们带走了,自然也就“断客魂”了。(照应首句)。各寺庙多于四月间庙会,我国妇女自古便有逢庙会上香的习俗。
“斗尽纤腰一两枝,水仙王庙日斜时。青青不许游人折,细叶如颦更泥谁”,第五首言僧寺之柳。“斗尽纤腰一两枝,水仙王庙日斜时”,以拟人手法,柔嫩的柳枝如少女的细腰,在比赛苗条。
水仙王,唐司马承祯<天隐子.神解>:“在天曰天仙,在地曰地仙,在水曰水仙”。非花也,水中之仙,亦喻美人。这里指供奉水仙王的寺庙。至于为何称水仙为王?这是古代帝王的一种习惯,喜欢给神祇们加上封号。蜀汉的关云长不就是被封为伏魔大帝么。日斜时非清早,乃傍晚。
“青青不许游人折,细叶如颦更泥谁”,寺庙中,花朵柳枝都是不许游人攀折的。如颦,美人之蛾眉。泥,同腻。<红楼梦>中: “猴在身上”便是此意。
即然青青不许游人折,那么让这如少女一般的柳枝去腻在谁身上呢?只剩和尚们了呀。斗尽纤腰、细叶如颦,柳枝乎?佳人乎?只有天晓得!如果我们结合上一首:“四月东风在寺门”来联想,不由人不笑。 (历鹗这家伙,居然开僧侣们的玩笑。哈哈)
“路旁烟态隔朱楼,长送行人千里游。愿做涌金门外树,生来浑不识离愁”,第六首言羁旅之人目中所见之柳。“路旁烟态隔朱楼,长送行人千里游”,路旁烟态指柳林如烟,隔朱楼,隔绝了繁华(再繁华也是他乡)。也唯有这路旁如烟的柳林在挥送行人(何等寂寞的感觉)。
“愿做涌金门外树,生来浑不识离愁”,语气一转,诗人羡慕起柳树来了:真希望自己是这涌金门外的柳树,生来根本不懂得什么是离愁。涌金门,古杭州城水路出口。
历鹗这六首<柳枝词>明虽咏柳,蘊涵深远。或暗喻、或微讽、或笑谑,莫不曲尽其妙。堪称不可多得的佳构,也给我们大家留下了可永久师法的范本。
今天的正题到这里就结束了,下面谈上几句题外话:
在昨天吟秋主题的诗词晚会之时,拜读了朋友们的雅韵华章,看到大家对诗词那份纯真的热爱和强烈的创作欲望,诗僮颇受鼓舞,不禁抚掌欢呼: “吾道不孤矣”!倚枕寅夜,转侧难眠。
可是,当静下心来仔細思虑,发现了一些问题,有必要和朋友们谈一谈。有些诗作,若论词藻,不可谓不华丽,唯观单联,不可谓不漂亮。可是当组织到一起,形成了一篇作品就满不是那么回事了;
这就如同你本来生就一幅人见人爱的俏脸蛋儿,不化妆满好,化起妆来到涂得和孙猴子一样。实实令小僮为你心疼。考虑到语气过重,怕让好友吃不消,具体的例子就不一一列举了。但是,既然朋友们视不才为老师,该讲的话还是要讲透。
一篇诗词佳作好似一串美丽的珍珠项琏。单字与词组就象那一颗颗光润滚圆的珠子,某一组文采飞扬的警句如同那镶嵌在正中央的鸡心吊坠儿,主题就是将它们贯穿起来的索子;忽略了那个环节都会毁掉整个作品!
用李白的<将进酒>来举例,主题是劝饮,警句应是那“与尔同消万古愁”。如果没有前面的句子铺垫,这警句就显得干瘪苍白;整首诗离开这一句也会缺少了力度,不会那么撼人心魄。
其中的主题更是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使得这篇诗歌在平常中比较其他的李白诗歌作品,虽然堪称妙笔,却也并无格外杰出之处;可是,当你喝上个三杯两盏,酒意微醺之时再来读这首诗,你会感到心绪如江河般奔腾澎湃!所有的烦恼都会抛到九霄云外!这就是主题与行文铺垫,还有合理运用亮色及警句起到的作用!
“红花虽美,还须绿叶扶持”,诗作应该是一个整体,我们不能因为追求词藻华丽,或强调某一单联的文采而忽略了作品的气韵(有朋友问过我,气韵是什么?气韵就是诗歌的整体性)。
好,今天说得够多了,不再占用大家对联的时间了,朋友们晚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