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诗僮
收起左侧

[讲诗堂] [原创]网络讲座《诗词创作技法之一--奇字》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4-14 19:1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网络讲座《诗词创作技法之一--奇字》

[原创]网络讲座《砚边点滴》(十三)作诗五戒之五、剽窃
关于剽窃, 《学诗百法》这样讲: “[释皎然]谓:诗有三偷;其上偷势,其次偷意,最下者偷语。[周以言]偷唐人诗云:海色晴看近,钟声夜听长。较原诗只改雨字为近字,潮字为长字而已。
[黄鲁直]偷[李白]诗云:人家围橘柚,秋色老梧桐。较原诗只改烟寒为家围二字,此皆不免蹈偷语之病。初学作诗,脱胎犹非所宜,况剽窃乎?戒之慎之”。
偷势,指的是效仿名家笔势,如李白的《登鹳鹊台》,就效仿了崔颢的《黄鹤楼》;参照古人诗意,设想自己亦至此景,将古人感受为自己感受,仿古人笔势而写去。
(用吟友们的作品举例不合适,不举例又很难弄明白这种情形;怎么办呢?只好自己往自身上泼脏水吧。诗僮词:
《壬申中秋既景》调寄〈满庭芳〉
   云翳冰轮,中秋时候,西风吹皱凌河。故交新友,豪饮傍清波。残柳金英寂寞。终难绾,桂影婆娑。瞻天际,忍辞秋雁。酒醉奈愁何?
   哥哥:沦落客,何堪说得,半世蹉跎。最愁听丝桐,莫奏离歌。谁料人生乐聚,方知似,朗月无多。须留这,相思滋味,暗地里琢磨。
其中:“谁料人生乐聚,方知似,朗月无多。须留这,相思滋味,暗地里琢磨”数语,乃化自东坡词:“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句序词意与东坡词大同小异。这便是一种偷势。小僮自以为:偷得还算比较艺术。哈哈)
偷意,引用古人原句,前后颠倒词序,翻其意而为新。(即所谓“脱胎”)。历鹗词《百字令》中“西岩渔父初宿”乃从[柳宗元]“渔翁夜傍西岩宿”句脱胎而来,柳氏原意颇有欣赏渔翁悠闲之处,历鹗虽是写景,却也大有此意。似此便为偷意。
偷语,指的是将先贤名家诗句,改换数字充为己用。如前面周以言、黄鲁直二人作法(那还是偷得妙的,仍不免挨骂。哈哈)
经常见到一些吟友生吞活剥古人先贤之诗句。此类毛病,古人尚且不免,何况我们初学者。
出现这种问题,多是具备一定诗词基础的朋友,因其读过许多先贤诗作,深陷于其中,难以自拔。
提笔时脑海中只有古人名句,却丧失了自我。于是,将古人的句子,变换一下方式,充作自已的。如果是无意的行为,还是可以原谅的。
不能原谅的是那种以剽窃诗句达到唬人的目地。赌人家没有读过古人这首诗,这就不好了。
这样写的东西,怎好拿出见人?无益于你学识上的进步,且关乎脸面,若被他人识破,反丢人丢到了家!就算无人评说什么,你也丢掉了你独有的写作风格。试问:你写这样的东西能够传世吗?必须从先贤们圈定的诗词牢笼中跳出来,你才会有真正的进步。(说句刻薄话,象这种作品,你要一万首,小僮也拿得出。哈哈)
在《砚边点滴》的这四讲中,我们学习了作诗五戒。即:1、讥讪。2、谄谀。3、鄙俗。4、纤亵。5、剽窃。希望能对朋友们的诗歌创作有益处。至于下一讲选择什么题目,诗僮还没想好,到时再说。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朋友们晚安。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6-4 09:53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8-4-15 1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网络讲座《诗词创作技法之一--奇字》

    大哥辛苦了!每次读大哥的讲座,得益匪浅。谢谢大哥!
    近来乍不见华章。是忙?是否要求太高,一般的不示人?
    问大哥和全家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4-28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网络讲座《诗词创作技法之一--奇字》

    偶来此地,受益匪浅!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6-25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网络讲座《诗词创作技法之一--奇字》

    <img src='http://bbs.shiandci.net/non-cgi/images/sj.gif' width='22' alt='由手机 WAP 发送' />读诗僮老师的讲稿学到不少,想请教先生一个问题:关于古诗的平仄用韵,到底该用今声还是古韵?您主张今声还是古韵?谢谢!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9-13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网络讲座《诗词创作技法之一--奇字》

    [原创]《砚边点滴》(十五)[历鹗]<西湖柳枝词>赏析
    朋友们好,上一讲介绍古典诗歌体裁之时,有网友提出没有读懂[历鹗]的<西湖柳枝词>;所以在今天我准备就这六首例诗来一个简单的解析,使大家体会到它们的妙处所在。
    好,下面进入正题:
    <西湖柳枝词>  [历鹗]
    1、相识东风万万条,冶游付与玉骢骄。
       等闲回首情难尽,行过长桥又短桥。
    2、藏鸦门外绿阴阴,染雨烘晴色渐深。
    底事钱唐苏小小,不将翠带结同心。
    3、千丝婉地复临湖,记得当年卖酒垆。
    惟有个侬偏爱惜,三眠还要倩人扶。
    4、芳草春来断客魂,杨枝只合伴桃根。
    满湖碧水游船散,四月东风在寺门。
    5、斗尽纤腰一两枝,水仙王庙日斜时。
    青青不许游人折,细叶如颦更泥谁。
    6、路旁烟态隔朱楼,长送行人千里游。
    愿做涌金门外树,生来浑不识离愁。
    历鹗  字太鸿,浙江钱唐人氏,康熙庚子年举人,清代诗人。著有《樊榭诗集》、《樊榭学问淹治》。尤熟精两宋典实,人无敢难者;而诗品清高,五言在[刘眷虚][常建]之间。(摘自《清诗别裁》)
    “相识东风万万条,冶游付与玉骢骄。等闲回首情难尽,行过长桥又短桥”第一首言游客目中所见之柳:“相识东风万万条”,诗中游人对春天的感知是从那万千柳树枝条开始的。“冶游付与玉骢骄”,冶遊之时,游客却任由跨下白马去啃食柳枝。
    “等闲回首情难尽,行过长桥又短桥”,游程已终,而游人却意犹未尽,居然在那水边柳林之中穿行了一遍又一遍。生动地描绘了游人对那妩媚绮丽的春光无限留恋之情。
    (沿江河水边种植杨柳,乃我国治水古法:洪峰来时,经常挟裹着各种垃圾,如同角斗士手中的利刃,这种撞击对于堤坝是极大的威胁。这时,人们会放倒沿岸树木,挂于水中,一来可以阻挡杂物,二来可以减缓水势)。又扯远了,呵呵
    “藏鸦门外绿阴阴,染雨烘晴色渐深。底事钱唐苏小小,不将翠带结同心”第二首言妓院之柳。 藏鸦门即原杭州城区西门,门外属特种服务业专区,青楼妓館林立;
    此种行业虽为人类最古老的商业行为之一,却终究是龌龊的勾当,上不得台面,进不得市区。放在城边集中地,即不影响市容,也便于管理。(可见古人的城区规化也是很考究的。哈哈)
    “藏鸦门外绿阴阴,染雨烘晴色渐深”, 藏鸦门外的阴阴绿柳,经过雨水的润染、晴日的烘晒,颜色愈加深了。
    “底事钱唐苏小小,不将翠带结同心” 钱唐苏小小因为什么不将这翠綠的柳枝,编做同心结呢?苏小小,《乐府广题》:“苏小小,钱唐名娼也,盖南齐时人”。史传其人不唯貌美,且工音律、善歌吟。唐白居易《杨柳词》之五:“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这里泛指妓女。
    同心结,中国结的一个花式。用彩色锦带编成的连环回文样式的结子,用作男女相爱的象征。多由女方打成,赠与男友,以示永好。宋晏几道<蝶恋花>:“罗带同心闲结遍,带易成双,人恨成双晚”。
    妓女本来做的就是迎来送往、人走茶凉的皮肉生意。你指望她会付出真情么?此诗这里的设问语气增强了诗中的警世意义。
    “千丝婉地复临湖,记得当年卖酒垆。惟有个侬偏爱惜,三眠还要倩人扶”,第三首言酒家之柳。“千丝婉地复临湖,记得当年卖酒垆”,这里诗人使用了一个典故,即文君当垆。(我想大家应知道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的爱情故事,为节省时间,就不必赘言了)。
    柔美的柳枝垂向地面,依偎在湖边;使文君想起了当年垆前卖酒。此诗的切入点选在相如独自赴京,谋求复职之时,文君留在家里,未能随行。
    “惟有个侬偏爱惜”,也就是你(指文君)还珍视爱惜这柳枝, 珍视爱惜这柳枝所代表的离别之情, 珍视爱惜这柳枝寄托的思念之意。“三眠还要倩人扶”,那相如在京里却迟迟不归, 三眠还要倩人扶!三眠即三宿, <孟子.公孙丑下>:“三宿而后出昼,是何濡滞也”。 迟迟不归之意。
    诗人似乎对文君私奔薄有微词:当年你文君贵为名门之媛,私奔了相如,生活拮据时,不惜抛头露面地当泸卖酒;虽成全了这段姻緣,传下了千秋佳话。可是相如并没有与你长相厮守,他自顾去求取功名了,并且迟迟不归,留下你独自在家中苦苦思念。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这是何苦来哉?!(历鹗这家伙,如此爱多管闲事一定老得很快。哈哈)
    (诗僮这种诗词解读方式,在评论界称为“索隐派”。主张寻求作品中的潜台词)。
    “芳草春来断客魂,杨枝只合伴桃根。满湖碧水游船散,四月东风在寺门”,第四首言舟子目中之柳。“芳草春来断客魂,杨枝只合伴桃根” 春来芳草因何断客魂?是因为不能忘情于佳人。
    杨枝,唐白居易家养歌妓樊素别名,白居易有<不能忘情吟>。桃根,晋王献之妾桃叶之妹,后亦作丽人之代称。南朝梁费昶<行路难>诗: “君不见长安客舍门,娼家少女名桃根”。
    又有解为:物以类聚之意,似乎也说得通。
    “满湖碧水游船散,四月东风在寺门”,满湖碧水之中,游船已经散尽,冷清了下来。游船指妓女们的花船。那么她们去了那里? “四月东风在寺门”,原来她们到寺庙上香去了,春风也被她们带走了,自然也就“断客魂”了。(照应首句)。各寺庙多于四月间庙会,我国妇女自古便有逢庙会上香的习俗。
    “斗尽纤腰一两枝,水仙王庙日斜时。青青不许游人折,细叶如颦更泥谁”,第五首言僧寺之柳。“斗尽纤腰一两枝,水仙王庙日斜时”,以拟人手法,柔嫩的柳枝如少女的细腰,在比赛苗条。
    水仙王,唐司马承祯<天隐子.神解>:“在天曰天仙,在地曰地仙,在水曰水仙”。非花也,水中之仙,亦喻美人。这里指供奉水仙王的寺庙。至于为何称水仙为王?这是古代帝王的一种习惯,喜欢给神祇们加上封号。蜀汉的关云长不就是被封为伏魔大帝么。日斜时非清早,乃傍晚。
    “青青不许游人折,细叶如颦更泥谁”,寺庙中,花朵柳枝都是不许游人攀折的。如颦,美人之蛾眉。泥,同腻。<红楼梦>中: “猴在身上”便是此意。
    即然青青不许游人折,那么让这如少女一般的柳枝去腻在谁身上呢?只剩和尚们了呀。斗尽纤腰、细叶如颦,柳枝乎?佳人乎?只有天晓得!如果我们结合上一首:“四月东风在寺门”来联想,不由人不笑。 (历鹗这家伙,居然开僧侣们的玩笑。哈哈)
    “路旁烟态隔朱楼,长送行人千里游。愿做涌金门外树,生来浑不识离愁”,第六首言羁旅之人目中所见之柳。“路旁烟态隔朱楼,长送行人千里游”,路旁烟态指柳林如烟,隔朱楼,隔绝了繁华(再繁华也是他乡)。也唯有这路旁如烟的柳林在挥送行人(何等寂寞的感觉)。
    “愿做涌金门外树,生来浑不识离愁”,语气一转,诗人羡慕起柳树来了:真希望自己是这涌金门外的柳树,生来根本不懂得什么是离愁。涌金门,古杭州城水路出口。
    历鹗这六首<柳枝词>明虽咏柳,蘊涵深远。或暗喻、或微讽、或笑谑,莫不曲尽其妙。堪称不可多得的佳构,也给我们大家留下了可永久师法的范本。
    今天的正题到这里就结束了,下面谈上几句题外话:
    在昨天吟秋主题的诗词晚会之时,拜读了朋友们的雅韵华章,看到大家对诗词那份纯真的热爱和强烈的创作欲望,诗僮颇受鼓舞,不禁抚掌欢呼: “吾道不孤矣”!倚枕寅夜,转侧难眠。
    可是,当静下心来仔細思虑,发现了一些问题,有必要和朋友们谈一谈。有些诗作,若论词藻,不可谓不华丽,唯观单联,不可谓不漂亮。可是当组织到一起,形成了一篇作品就满不是那么回事了;
    这就如同你本来生就一幅人见人爱的俏脸蛋儿,不化妆满好,化起妆来到涂得和孙猴子一样。实实令小僮为你心疼。考虑到语气过重,怕让好友吃不消,具体的例子就不一一列举了。但是,既然朋友们视不才为老师,该讲的话还是要讲透。
    一篇诗词佳作好似一串美丽的珍珠项琏。单字与词组就象那一颗颗光润滚圆的珠子,某一组文采飞扬的警句如同那镶嵌在正中央的鸡心吊坠儿,主题就是将它们贯穿起来的索子;忽略了那个环节都会毁掉整个作品!
    用李白的<将进酒>来举例,主题是劝饮,警句应是那“与尔同消万古愁”。如果没有前面的句子铺垫,这警句就显得干瘪苍白;整首诗离开这一句也会缺少了力度,不会那么撼人心魄。
    其中的主题更是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它使得这篇诗歌在平常中比较其他的李白诗歌作品,虽然堪称妙笔,却也并无格外杰出之处;可是,当你喝上个三杯两盏,酒意微醺之时再来读这首诗,你会感到心绪如江河般奔腾澎湃!所有的烦恼都会抛到九霄云外!这就是主题与行文铺垫,还有合理运用亮色及警句起到的作用!
    “红花虽美,还须绿叶扶持”,诗作应该是一个整体,我们不能因为追求词藻华丽,或强调某一单联的文采而忽略了作品的气韵(有朋友问过我,气韵是什么?气韵就是诗歌的整体性)。
    好,今天说得够多了,不再占用大家对联的时间了,朋友们晚安。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9-13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网络讲座《诗词创作技法之一--奇字》

    俗韵斋兄:您好
    关于平仄和押韵,小僮不赞成一定要依足了古人的平上去入与平水韵。那太繁琐了!汉语音韵经过千百年的演化,已与古时相去甚远,<平水韵>也不再附和今日的汉语现状。(例如:街,古人读做“该”,斜,古人读做“霞”,赊,古人读做“沙”,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可是,学者们又不敢轻易地推翻历代来被奉为金科玉律的“祖宗家法”,至今也无人搞出一个适合现代汉语的音韵法规;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我们仍依照平水韵来规范诗词格律,将会使学诗的朋友们望而却步,势必使诗词这一国祽毁在我们这一代的手中!
    另外,大家上网来无非就为开心二字,没有必要为古人所拟定的音韵模式大伤脑筋。
    那么,怎样才能两全:一要玩得开心,二要玩得上档次呢?诗僮以为:平仄嘛就以汉语拼音来参照,汉拼前两声为平,后两声为仄;即:妈麻为平,马骂为仄,可以暂不考虑入声字的问题。至于押韵,也用新华字典上的同韵母相押,抛开那繁难之极的平水韵!这就简单多了,不必去理会古人的那些死教条。
    遙握!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9-19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网络讲座《诗词创作技法之一--奇字》

    <img src='http://bbs.shiandci.net/non-cgi/images/sj.gif' width='22' alt='由手机 WAP 发送' />谢谢诗僮老师对我的回答!虽然老师的回答让我有点失落。其实我并不死守《平水韵》,用韵方面甚至连“空”“英”相押都能理解,因为用韵确实每个朝代都有不同。可是平仄就不一样了,为什么突然要改变那些从周至清都属入声的字?甚至是改入声为平声,难道入声不是和上声去声更接近一点吗?当然这已经是事实,无法改变,然而我相信汉语拼音只是为了方便全国人民在其他方面的交流,而不是写诗。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5-22 02: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砚边点滴》(二十)遣词炼字
    朋友们好,提起遣词炼字,有好多朋友感到无从下手;其实这很容易,我们大家都知道贾岛那著名的句子:“僧敲月下门”。贾岛为组成这句子,合理安排这几个词费尽了心力,我们来帮帮老先生。哈哈
    首先,假定这句子是你写的,想要去煅炼变化。那么前提条件是看你希望保留下什么。
    如果换一种思路,它可以变成什么样子呢?
    我们保留下:“僧”,“敲”,“月”。其余去呈现变化:
    “僧蔾敲月”如何?“月敲僧梦”怎么样?还可以是写意的:钟醒烟云梦,经回江海心!实际上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乃至无穷。
    要想把自己诗歌的质量搞上去,必须打开思路,不能被古人困住!有很多朋友书没少读, 先贤的诗也没少背; 可是要他拿起笔来的时侯, 却发现脑海中没有一句是自己的! 这不是槽糕得很吗?!
    学习是为了掌握和了解, 不是要你读死书。学诗学得是诗中“三昧”, 如果跳不出古人的影子, 只会被先贤们的诗词吓死, 再也写不出自己的作品。
    到你真正抛开了古人的时侯,自然会徜徉于诗词这古老美丽的仙国中饱尝妙趣。
    所以说:遣词炼字的过程是一个打开思路的过程。简简单单的词素摆在那里,都是前人用过的(不是前人用过的那叫杜撰,是不允许的),怎样从这些“老掉牙”的陈词滥调中找出新意;这便是高段与庸手的区别了。
    课后大家可以多做此类练习,仔细体会诸多变化的味道,寻找更适合自己作品的句子。
    今天的课到这里本来应该算是结束了,想起上一周有几位网友对诗僮的讲座说三道四,我再就此谈点题外的话:
    在《庄子》[应帝王]篇中,有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饨。倏与忽时相与遇于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这段故事译成白话:南海之帝是倏shū,北海之帝是忽,中央之帝是浑沌。倏和忽,经常到浑沌家里作客,浑沌待他们非常之好,倏和忽就想如何报答浑沌的好客之德呢?两人商议︰人都有七窍,用来看、听、进食、呼吸,只有浑沌没有,不如替他开凿七窍!”
    “于是,倏和忽就动手替浑沌开窍,每天开凿一个,七天之后,在浑沌的头部开凿出了七窍,浑沌也因此死了。”
      由此可见“窍”是不能乱开的,有的人,硬是不开窍,不必努力使他开窍,由他去好了,不然,反倒会害死他的!浑沌无七窍,可以无欲无求,恬淡安乐地活着;这样看来,倏和忽两位就显得很多事了。
    “开窍”虽是善举,但也要看具体情况而为;玉不琢,不成器。如果玉有感觉,在被雕琢之时,只怕也绝不愉快,又或者,玉本身根本不想成器,你却来又雕又琢,那不是冤枉得很吗?
      玉是没有感觉的,所以可以不理,但人是有感觉的,其实很应该多问问大家对格律诗的感觉如何。
    又比如我们经常见到的园林中那种袖珍盆景:虽盈尺之姿却龙蟠虎踞,大有凌云之态;实际上那是经过园艺师捆扎修剪而成。在我们看来那很美很艺术,可是,捆扎修剪之时,你可曾问过树木本身的感觉?只怕那过程不会舒服,在植物角度看来:好好地树木长成那样子就是一种残疾!
    还是那句话:苦心学诗的,诗僮知无不言、倾囊相授.无意学诗的,我也乐得清闲自在;不和这种人怄气,干那出力不讨好的“开窍”勾当。哈哈
    诗僮对自己的讲稿永远都会负责, 为了表明诚意, 现将简历贴在下面:
    简历  王晓光  男 56岁 辽宁锦州人氏,原为市电信企业科室人员,退休后做古玩生意。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辽宁省诗词学会会员,锦州市诗词学会理事,作品见于《华夏吟友》一,二卷,《当代诗词撷英》等。网名:诗僮(论坛及263聊天室)(Q Q :423401888)著有《天放斋吟钞》—诗僮诗文集(正拟出版中)编有《中华诗词精品集》(当代卷)。
    发了几句牢骚,朋友们不要介意,只当老夫放P! 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3-2 04:04 | 显示全部楼层
    由晨淞先生挂帅的《中华诗词精品集》终于出版了,朋友们的努力终见成果!
    不料,小僮发现执行校编一栏:"诗僮"变成"诗同",超郁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19 14:36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0-3-2 21:38 | 显示全部楼层
    王老师您好:我是一位年近古稀的老太太,年过花甲才开始学写古典诗词,用今音。拜读先生高论令我受益匪浅,我一边读一边在心里对照自己写过的句子,发现五戒五忌多少都沾边,真的叫人汗颜。
    谢谢先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3-3 11: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诗僮 于 2010-3-3 03:43 编辑

    50# 不速客
    多谢不速客先生赏读,问好
    年逾花甲是位老大姐啦
    可加诗僮qq,我们互相借鉴学习.
    切莫称小僮老师,一介穷酸,愧不敢当 遙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3-3 1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曾有网友在qq上问过我:讲义怎会这么短?根本不够一课时
    实际上讲义分为三郚分:
    1,先贤佳作鉴赏,包括诗经,唐宋诗泀,元曲.
    2,砚边点滴
    3,网友作业批改(当然有许多是小窗交流))
    先贤佳作鉴赏部分因其中带有许多个人体会,勉不了失于偏颇肤浅,
    故未曾贴来.
    网友作业批改部分又恐牵涉者众,在此处发布会招来朋友们指背谇骂
    怕怕哈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19 14:36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0-3-3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50# 不速客
    多谢不速客先生赏读,问好
    年逾花甲是位老大姐啦
    可加诗僮qq,我们互相借鉴学习.
    切莫称小僮老师,一介穷酸,愧不敢当 遙握
    诗僮 发表于 2010-3-3 03:41

    先生您好,我用此间短信息向您求助,具体内容请查看。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15 14:56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10-3-30 2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受益了。文字用的好,真是精妙。以前只是知道可以这样用,却说不出所以然。感谢点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4-14 18:45
  • 签到天数: 7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6]常住居民II

    发表于 2010-4-5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诗僮老师您好!拜读您的讲座,受益匪浅!敬佩老师的才学。问好诗僮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4-13 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谢长征先生赏读,诗僮讲义不过以一知充十用;能对朋友们学诗写诗有所助力,
    于愿足矣,更无多求
    小僮乃商人,五.一渐至,热盼生意旺销,近日来多方罗织货源,正是俗人亊繁.
    故回复迟慢,勿怪遙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4-13 02: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诗僮 于 2010-4-13 02:11 编辑

    香如故妹妹过奖了,问好
    qq上关于大作的回复,分寸欠考虑.
    愚兄口直,得罪勿怪,忐忑致歉
    握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郁闷
    2018-10-27 16:33
  • 签到天数: 8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0-4-15 0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如风如雨 于 2010-4-15 18:27 编辑

    诗僮老师好!
    来论坛一年,在诗韵学堂开始学诗词。最近才看到老师的教材。
    内中所论,深入浅出,言简意骇。受益之多,不言而喻。
    学堂已好久没有老师了。诗僮老师若能在此开个学堂,让我们这些失学的小生,得以继续受教,真可谓幸事
    冒昧之处还请老师见谅。求学心切,莫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4-16 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如雨兄太客气了
    坛子上诸位斑竹都是诗徸的老朋友,
    所以听任诗徸在这廂胡说八道而未斥责猖狂,
    已足感盛情包容.在此种情形下,诗僮怎能越发"跐鼻子上脸"
    擅开讲堂?
    再说本坛诸君有许多人具备高等学历,并且艺出名门; 甚至可能还有几位是教授讲师。让诗僮一个古董商给大家讲课,岂不令杏坛蒙羞?岂不是开国家教育政策的玩笑?哈哈
    仍然要感谢如雨兄对拙贴的赞赏.握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4-21 02: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朋友们好,前两天群主贤弟开我小窗,要求诗僮在本群重开诗词基础知识讲座。提起重开讲座,诗僮很犯了一番嘀咕;因为本室诸君有许多人具备高等学历,并且艺出名门; 甚至还有几位是教授讲师。让诗僮一个古董商给大家讲课,岂不是开国家教育政策的玩笑?哈哈
    无奈的是本人长了满脸的“磨不开肉”,难以拒绝群主贤弟的情面。
    另外,既然有益于初学者朋友们学诗写诗,实为善举!功德面前,岂容小僮自计得失?故而不免重做冯妇,再来给大家聒噪一番。
    诗僮初学诗词时, 因不知从何处学起而大伤脑筋; 也曾拜读某些兂生和学者关于诗词创作基础知识的宏篇巨著, 可是, 不读尚好, 读后却如坠雾中, 更加摸不到头脑。
    为什么如此? 那是因为我们可爱的老先生们忘记了传授诗词创作基础知识的本意:
    即您是准备送给初学者金钥匙和解锁密码呢?
    还是准备送给初学者又一把锁?! 然后完备详细地,头头是道地夸赞这把锁的坚固与机簧的巧妙?!
    一个接一个的连环锁(格律和平水韵, 五忌八病等等等等) 已经足以令人头大如斗, 怎经得您再去加上又一把锁?
    您加上了这把锁, 当然会加入到从古以来文豪巨匠的行列; 身背宝剑葫芦,手挥拂尘而成仙得道。善哉善哉, 无量寿佛!
    可是, 您可曾为初学者设身处地想过么: 这样的知识除了能证明您学识渊博外又能给初学者传授些什么呢?
    所以, 诗僮在自己浅薄的讲义里力图“捞点干的”,传授些心得和小窍门; 否则,学诗三十余年, 难道诗僮连“抛书袋”都不会么? 要糊弄大家、或装X唬人不是更容易么?!
    那样诗僮自然不会丢身份, 但是对初学者们又有何益处?
    为什么诗僮很少涉及格律和平水韵?因为那是“死规矩”, 背下来,牢记住;甚至烂熟于心!都可以做到。
    但是,这样除了能让你的诗四平八稳、规行矩步之外,还能剩下几分浪漫色彩,还能剩下几分撼人心魄、引人遐思?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老先生于诗词一道耗尽毕生精力心血,却无一句动人、铭刻在后人的记忆中!最后两滴清泪、一声浩叹而撒手人寰!
    诗,最重要的是什么?丰富的想象力,还有对“美”的理解与修养。情感积淀及生活阅历也是必不可少的。有了这些,基本具备了学诗的“内存”。
    首先,想象力如一匹遨游于乾坤间的天马,四极八表、莫不登临;你却非要给它套上“笼头”? 不充许它任意驰骋?!
    朋友们在诗词创作中是否曾遇到这样情形:本来已经写下了一篇很美很有灵秀之气的佳作,为了用格律及平水韵去规范它,不得不违心地自我扼杀,生生地换上一组干瘪生涩的句子!这难道不是最大的悲哀么?!从古至今,为了遵循这“死规矩”而胎死腹中的诗词佳构只怕也浩如烟海吧?!
    讲了半天其实就是一句话:
    诗词创作中:什么是本,什么是末?岂可纲目到置,舍本求末?
    究竟先有诗,还是先有格律?我们究竟要教会朷学者一些什么?
    朋友们聪慧,其中关节自然一点即知,无须诗僮多废唇舌.
    诗僮这么说是不是要彻底否定格律? 非也, 我只是要告诉朋友们: 它是我们学诗写诗的工具而并非主体. 它会使我们的作品更富韵律和节奏感, 使得我们的作品在吟咏时有了更为动听的音韵上的抑扬顿挫. 因为最早的诗歌产生自歌谣, 那是要唱出来的.如以下举例:
    收支平衡. 这是一个财会专属词组, 四字皆为平声; 我们发觉它写在书面上那还不被人注意, 似乎没什么. 可是, 当我们读起这个词的时侯就那么难听.
    又比如一个姓名: 欧阳剑. 我们会感觉这名字很有韵律很铿锵, 会因此给人们留下印象.
    只怕有朋友要问: 可这些并非诗词呀. 是的, 但有一点它们是互通的: 汉语音韵学来自现实生活中, 还是要回到现实生活中去. 诗词也是如此, 你不能把它摆在一个高雅得令人生畏的地方, 其结果注定是短命的, 诗词也是如此,
    汉语音韵学又恰恰是诗词格律的基础, 它们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
    诗词格律是为我们学诗写诗服务的, 掌握和了解它是为了更好地创作; 不能使它变成绞杀作品灵秀之气和想象力的绳索! 这便是诗僮要强调的宗旨.
    老朽今晚杂七杂八地讲了一大堆, 就算做新学期的绪论罢. 哈哈
    好, 今天就讲到这里, 朋友们晚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12-22 00:34 , Processed in 0.07956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