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清影
收起左侧

[三剑客笔会]我是中国人,焉能不读诗(词)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4-19 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剑客笔会]我是中国人,焉能不读诗(词)

哈哈,徒弟偶也监督了师父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4-19 18:1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剑客笔会]我是中国人,焉能不读诗(词)

下面引用由草木有本心2005/04/19 06:08pm 发表的内容:
哈哈,徒弟偶也监督了师父了~~~~~~~~~~~~~`

谁是你师傅啊???晕头~~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4-19 18: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剑客笔会]我是中国人,焉能不读诗(词)

下面引用由江城子说2005/04/19 03:43pm 发表的内容:
我看你整天挺闲的,不妨也加入笔会,写写?就以这个题目.
呵呵,俺不能辜负师父的希望,好好学习了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4-19 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剑客笔会]我是中国人,焉能不读诗(词)

下面引用由江城子说2005/04/19 06:12pm 发表的内容:
谁是你师傅啊???晕头~~
啊哈,是不是没请师父喝拜师酒啊?嘻嘻~~~~~~~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4-20 20: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剑客笔会]我是中国人,焉能不读诗(词)

呵呵,看来我想躲有难度了,等段时间吧,最近还要出差,不忙的时候我来好好构思。还请见谅!
三剑客,你们雅号的得来不好好谢我?
多情剑客,柔情剑客,邪情剑客,你们好好举行文笔会,我要好好欣赏~~~~~~~~~~~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4-20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剑客笔会]我是中国人,焉能不读诗(词)

下面引用由凝月无语2005/04/20 08:40pm 发表的内容:
呵呵,看来我想躲有难度了,等段时间吧,最近还要出差,不忙的时候我来好好构思。还请见谅!
三剑客,你们雅号的得来不好好谢我?
多情剑客,柔情剑客,邪情剑客,你们好好举行文笔会,我要好好欣赏~~~~~~~~~~~
别偷懒啊,下次笔会的内容我就好好来解析一下你的这个三剑客的"多情\柔情\邪情"作为对你的报答如何?嘿嘿,也算知音.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4-21 00: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剑客笔会]我是中国人,焉能不读诗(词)

在整个国人的思想表现的浮躁,和苍白的时候,读些诗歌还是有好处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4-21 06:58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剑客笔会]我是中国人,焉能不读诗(词)

下面引用由青青子矜2005/04/21 00:49am 发表的内容:
在整个国人的思想表现的浮躁,和苍白的时候,读些诗歌还是有好处的。
读诗词,也是修身之道。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3-4-15 08:35
  • 签到天数: 46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05-4-21 08: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剑客笔会]我是中国人,焉能不读诗(词)

    此帖怎不为精?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4-21 11: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剑客笔会]我是中国人,焉能不读诗(词)

    下面引用由青青子矜2005/04/21 00:49am 发表的内容:
    在整个国人的思想表现的浮躁,和苍白的时候,读些诗歌还是有好处的。
    青青读诗词的出发点跟俺几乎一致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4-22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剑客笔会]我是中国人,焉能不读诗(词)

    诗词-------------寻找一种灵魂慰籍自己,慰籍这悲伤人世的信仰!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4-27 07: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剑客笔会]我是中国人,焉能不读诗(词)

    下面引用由淡月咏梅2005/04/22 11:44am 发表的内容:
    诗词-------------寻找一种灵魂慰籍自己,慰籍这悲伤人世的信仰!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4 11:38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5-4-27 10: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剑客笔会]我是中国人,焉能不读诗(词)

    呵呵,惭愧,这么迟才看到这个帖子。谢谢吟兄提醒。当精。
    对中华而言,诗是盛年的吟诵,词是中年的咏叹,中华复兴的时候需要在诗词中找寻那种勃勃生气和承载历史传统的精神力量。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4-27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剑客笔会]我是中国人,焉能不读诗(词)

    这个贴子早几天就看过,还有青青子矜、空谷清音发在《彩云之南》的两个贴子,我还记得铁马还发过一个和“觉有情”的谈话。这些贴子虽然长,看得却分外仔细。有些话我也说过一些,不想重复讲,抄一些在这里,也是一样的心声“我是中国人,焉能不读诗”!!!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4-27 11: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剑客笔会]我是中国人,焉能不读诗(词)

    这是我第一次发出“读诗便是好”的声音,当时意翔斋主人(门虫)在和小语讨论“脂粉气”和“泥古”,也跟着凑个热闹,题目叫《闲话“隔不隔”》。
    (一)
    先说一段笑话,说有一个医生(是中医)准备搬家,想着多年来的近邻有些不舍,于是他决定送点礼物给大家做个念想。杏林之家也没有什么东西好送,就拿出自制的丸剂,挨家挨户去送。人家都说心领了,断然不受,被逼不过,才实话实说:“没病。”医生到底是医生,深知病从口入,解劝道:“你吃了我这药,自然就病了。”
    (二)
    王静安先生的《人间词话》开篇就讲“词以境界为最上”,他“拈出”“境界”二字为很是得意,认为能够“探本”。我一般比较警惕“新词”,在评论诗词也好,解读历史也罢,一个新词“发明”,往往正是作者说不清,道不明的所在。前两年看吴思的《潜规则》就嫌他的“新词”层出不穷。
    (三)
    诗词的胜出,无外乎意、词、构。“境界”一词可以包容天地万物,比一个“好”字好不到哪里去,几乎是一册无字天书。静安先生对白石好话不多,也许他觉得用“意境”这两个字在白石身上还不太“中的”,“探”不出“其本”,于是“隔不隔”就粉墨登场了。“不隔”为优,“隔”为劣,比之“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更能当枪使。赫赫。
    (四)
    古人有“显隐”之说,“隔不隔”也算是“发明”吧。和“境界”一样,很多人都拼了命似的帮着解释,。“池塘生春草”“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 谢家池上”正是用了前句的典故,“则隔矣”。从写景一直推广到所有领域,说我“隔”,是你读不懂,说你“隔”,是你没本事“拨云见日”,倒成了一个争论的好材料。
    (五)
    静安先生很看重“赋”,“比兴”都有“隔”的嫌疑,典故是“古事比”,当然也不能幸免。这件事上,钱钟书先生很“调皮”,他先力赞“不隔”,把“隔”,比作亚当夏娃遮羞的树叶,要求要“透明”。但是他又本着“要求从严,处理从宽”的政策,说怎么写都可以,关键是要有“拨云见日”的本事。
    (六)
    王先生也好,钱先生也罢,或者其他什么先生,都只说了一半,更多的“隔”不是作者写出来的,是读者读出来的。“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文字本身就是“隔”,就是障碍,就是束缚,就是“雾里看花”。 天地不隔?古今不隔?人心不隔?物我不隔?都隔,我们是靠“悟”来破除这样的“隔”,行走天地,徘徊古今,将心比心,物我两忘。
    (七)
    我喜欢摄影,大抵知道一些镜头的用法。在影楼里经常会使用一种叫“晕光镜”的镜头,它的作用就是模糊细部,把脸上的疤,痣,皱纹,青春痘等等不如人意的瑕疵淡化,虽然有点聚焦不实的感觉,但是作为一种“艺术处理的手法”还是广为人接受的。
    (八)
    《人间词话》不好完全当作学术著作来读的,如果看过《附录》和《删稿》你会发现很多观点很不一样,对美成的评价就更是判若两人。
    (九)
    说到周邦彦,还有一事要请教方家。《人间词话》第36则云:“美成《青玉案》词:‘上初阳乾宿雨,水面轻圆,一一风荷举。’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我看不出来“圆轻”和“初阳”有什么关系,我看到的荷叶,如果少壮,自然挺拔,并不会留多少水在上面,即使雨大了把荷叶压弯,水也会顺势滚下去,荷叶再次挺拔起来。至于那些老弱的荷叶本身就作服倒状,也无力来盛雨水等着太阳帮他“轻装”。
    (十)
    平心而论,“不隔”是很高的“境界”(虽然被静安先生说得很狭隘,如“忌用替代字”),是作者和读者的交融,要能够“圆通无碍”决非易事。前人的诗词,经过了一个艰难的“浪淘沙”的过程,要说“隔”我更多愿意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今人的诗词,如果从“隔不隔”的角度来看,多半是“隔”的,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古今之隔”。
    (十一)
    有时候需要一个矫枉过正的过程,“泥古”、使用“陈词滥调”,便是这一过程中的一个“艰难的选择”。俗语、套词或者典故,不论如何陈腐,本身是无可厚非的,只要它和我们描摹的对象相通。至少我们首先要学会那些“陈词滥调”,并且能够驾驭它们吧。
    (十二)
    我们毕竟离唐宋久远了,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静夜思》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完全没有来由,是个美丽的空中楼阁。读几百上千首诗甚至全本《全唐诗》、《全宋词》还不足以养育一个优秀的诗人,但是在这样的年代,读诗便是好,写诗更是好。
    这些字清影也是看过的,客气一番后他打出一行字“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我还开玩笑说,我应该加一条:“我说的王静安是写《人间词话》的王静安,不是‘紫荆城骑马’的王静安,也不是自沉昆明湖的王静安,特此申明。赫赫”。
    “清影”却十分认真,我建议他起个贴子解解这个谜,他不干,让我来,当时聊得高兴就随口答应了。回家想想,不对,写不了,说这种事情罗振玉不写,陈寅恪不写,吴宓不写,梁启超不写,谁又能说得清楚呢。
    发表感慨总是可以的吧,我的感慨却变成了“生活自然有它的逻辑性,远比书本文字的逻辑性复杂得多,我们能理解也罢,不能理解也罢,我们能接受也罢,不能接受也好,他按照自己的逻辑行事。”这似乎是对聊天室里对话的感受,和静安先生关系不大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4-27 11: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剑客笔会]我是中国人,焉能不读诗(词)

    再次提到“读诗便是好”的时候是在一个回贴里,当时是在说“格律”的事情,回贴慢慢写长了,就干脆另起了一个题目《由格律诗说开》。
    (一)
    我是一个不愿意受拘束的人,读诗但不会写。“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绝不会用格律来苛求任何人,但是也不会因为不愿意受“拘束”为借口,不学习格律,进而否定格律。
    (二)
    五言就是五个字,全部排列也只有32种,七言就是七个字,全部排列起来也只有128种,一千多年了,这么点事情还没有搞清楚?也太瞧不起人了吧。
    格律不是一个束缚,是一个形式美的起点。应该感谢前人,正是他们的探索,让我们能够站在他们的肩膀上,创造更加美妙的“诗境”。
    (三)
    文体问题不仅仅是一个文字修养和文章体例的问题,更为重要的是一个表达方式的问题。文人本来不具有什么优越性,但是普遍都有一种优越感,他们在努力创造属于自己而有别于所谓“通用文体”的表达方式,姑且称为“文人文体”。但是一旦文体被创造出来以后,没有哪种力量可以保障这种文体的专属权,而逐步成为“通用文体”或者“通用文体”的一部分。他们的不断探索创造有时候显示出一种悲壮的意义来。
    (四)
    就格律诗的技术细节来讲,事实上是在抬高这种文体的“进入门槛”,使其始终远离“通用文体”,有一种“文体霸权主义”的意味。新文学运动的“闯将”们(他们深受中国古典文化的恩惠),正是上述努力的一种“反动”。他们致力于创造一种“通用文体”,就文体而言,“文体霸权主义”首当其冲,这一点也不奇怪。同样我们也不会奇怪他们对自己“整理国故”“写旧诗”的事决口不提,一味“反动”,他们需要牺牲包括旧诗在内的旧文化,来建立自己的主张。
    (五)
    有时想想,这是一个文化自信心丧失和恢复的过程。我毫不怀疑那些“闯将”们的热情和真诚,我们没有经历过那样的年代,没有经历过那样的痛苦和挣扎,我们也不会发出“满是吃人”的接近歇斯底里般的“呐喊”。但是,当硝烟慢慢散尽时候,我们也惊奇地发现,这已经不是我们熟悉的家园了,是浩劫过后的满目疮痍。
    (六)
    我们抬起头,目光再次投向那个光辉灿烂的年代,那是我们饱经战乱而延绵不绝的文化根基所在。。。。
    这个贴子越说越沉重,没有仔细写完,在给小语的回贴中,把后面的意思归纳了一下:
    其实格律也好,文体也好,说到底,坚持的人是有一点“文化固执”的,这种固执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文化自信,一个是文化敬仰。这不是说他们的心胸不开阔,拒绝新的东西,真正懂得唐朝的人,是会有那种青春勃发的昂扬气息的。李泽厚则将盛唐诗概括为“无所畏惧无所顾忌引进和收取,无所束缚无所留恋地创造和革新,打破框框突破传统”。这才是我们的“唐朝气质”。
    实话说,具体到格律我了解得并不深,特别像意翔说的,对于它的美根本没什么感觉。但是在现在这样的年代,我们特别需要有一种“文化固执”,所以我也要牺牲这样的“进取心”,来换取“文化自信心”的重新树立。
    但是具体到某个人写诗,那就是完全不相干的一件事了,我还是那个观点:“在现在这个年代,读诗便是好,写诗更是好。”所以我很少评论唐宋包括你们这些朋友的诗作,而说到格律,隔,脂粉气的时候特别多话。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4-27 11:2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剑客笔会]我是中国人,焉能不读诗(词)

    至于“根”,发这样的文字多少会提到一些。有一次意翔斋主人(门虫)在《八闽分舵》介绍了张承志的《清洁的精神》,有回贴说“不敢亵渎”,大致是说不敢轻易说些不着四六的话。我觉得这个根很值得仔细“寻”一寻,于是又把回贴写长了,成了《勉强“亵渎”张承志的<清洁的精神>》。
    (一)
    张承志说“四千年的文明史都从那个洁字开篇,我不觉得有任何偏激。”这句话基本不算错,但是似乎他找错了字。如果要选择一个字,我觉得是“贞”。“洁”是一种状态,可以是起点也可以是结果,“贞”是一个过程,一种追求,甚至一种信仰,可以“保守”固有的“洁”,也可以“进取”理想的“洁”。
    (二)
    凡是研究夏商周,更不要说“龙山文化”的人,都会有一种痛苦,那就是要怀疑司马迁说的是不是真的。抱着司马迁不放的人,只能搞文学,张承志就适合搞文学,不适合考古。
    (三)
    孤独的人是可耻的。张承志是一个孤独的人,可耻,一个可耻的时代。在中国,拥有像张承志这样思想的人,应该数亿计,他应该可以随便呼朋引类。这样的人应该平凡如草,满山遍野。他写给我们看的文字,应该只配教训他的孩子,根本不可能写成书。他们应该是在边缘,永远在边缘,我们的“中心”应该深邃几万倍。
    (四)
    许由们,荆轲们,狼牙山壮士们还需要张承志来为他们招魂,而不是活在每个人的心里,可悲,一个可悲的时代。《史记》里面的故事还需要张承志翻译成白话文来给我们“洗脸”(这几个故事还不够“洗澡”),而我们不能沐浴在“无韵之离骚”的雨露下,可怜,一个可怜的时代。
    (五)
    我们什么时候失去了重量,没有了根,也没有了色彩,变得轻飘如一张白纸。五千年的思想、探索、追求、实践,有汗、有泪、还有流血牺牲,这些都和我们无关了么?我们凭什么骄傲我们是个中国人。
    (六)
    到底发生了什么?端坐在神坛的先贤们,你们能告诉我吗?静卧在荒冢中的英雄们,你们能告诉我吗?奔流的长江黄河,你们的怒吼是在说什么?巍峨的五岳呀,你们的缄默又能说明什么?那些高举“科学与民主”大旗的“先驱”们,那些“只手打翻孔家店”的“勇士”们,那些教会我们写“毛主席万岁”的老师们,你们能回答我吗?
    (七)
    我们是荒漠中的孤儿,我们是闹天宫的悟空,我们是读不懂中国字的中国人。还不够可怜、可悲、可耻的吗?
    门虫者,闽也。我习惯于把他叫成“虫虫”,好久不见他发诗了,也不知道这段时间他怎样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4 11:38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5-4-27 12:13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剑客笔会]我是中国人,焉能不读诗(词)

    七月兄发雄文,足勘细读。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4-27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剑客笔会]我是中国人,焉能不读诗(词)

    下面引用由云雾山2005/04/27 12:13pm 发表的内容:
    七月兄发雄文,足勘细读。
    赫赫,不管是“雄蚊”还是“雌蚊”,叫的声音都不太美妙,只要不扰了大家的清梦就好。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4 11:38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5-4-27 16: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剑客笔会]我是中国人,焉能不读诗(词)

    呵呵,这个帖子我还是不灌水,做个地地道道的精品帖子,发文回文都是精品的帖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7-14 23:56 , Processed in 0.08196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