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对联雅居
收起左侧

[点评8]诗茶共兑一江秋

[复制链接]
南云北飘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5-8-3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3 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8]诗茶共兑一江秋

到今晚八点,似乎可以结束了.按照规定.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3 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8]诗茶共兑一江秋

等待笔下的精彩点评.
雅倩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5-8-3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3 19:58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8]诗茶共兑一江秋

笔墨同轩千古句
诗茶共兑一江秋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3 22:31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8]诗茶共兑一江秋

好了,截止了。今晚怕是看不完,所评当在明天发出。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3 23:12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8]诗茶共兑一江秋

天哪,四十对。我先整理一下。
先向大家告罪,倘若一天评不利索,那就两天,定然可竣。万不可遗漏草率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4 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8]诗茶共兑一江秋

[这个贴子最后由一光在 2005/08/05 00:22am 第 1 次编辑]

对句:岁月频催双鬓雪 [一光]
出句:诗茶共兑一江秋 [千语千寻]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4 02:11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8]诗茶共兑一江秋

笔下要忙了,呵呵,先敬杯酒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4-24 23:51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5-8-4 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8]诗茶共兑一江秋

    笔下,扛住呀。我还没对呢。。你先评吧。等对了放在会所里。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4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8]诗茶共兑一江秋


    还未评?再对:
        对句:车马同雪三局恨 [实根]
        出句:诗茶共兑一江秋 [千语千寻]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1-12 01:50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5-8-4 12:50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8]诗茶共兑一江秋

    对句: 瑶瑟同调千嶂雨 大漠胡杨
    出句:诗茶共兑一江秋 [千语千寻]
    呵呵 再凑个  不知笔下君 是否还愿点评下  先谢个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4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8]诗茶共兑一江秋

    [这个贴子最后由顾飞飞在 2005/08/04 05:31pm 第 5 次编辑]

    老师召唤,偶来了:)
    对句:歌管不牵双阙梦 [顾飞飞]
    出句:诗茶共兑一江秋 [千语千寻]
    雅倩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5-8-4 19:04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4 22:34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8]诗茶共兑一江秋

    [这个贴子最后由笔下人间在 2005/08/04 11:16pm 第 1 次编辑]

    “诗茶共兑一江秋”点评结果——
    说明一下:
    1.虽然老虎云不要评作标准答案,但在我以为,这是指评者不要固执,在评者自身,是必须作出肯定的意见的,含糊其词是觉得不可以的。——老虎的屁股,在我是总喜欢摸一摸的;
    2.南云北飘君提出的“兑”字的不妥,引起一些批评,结果是通行证有效。如果这个字真的这样不堪,不会大家都意识不到,秋风风雅也不会通过审核。但南云君的胸襟是值得学习的;我们大家也都藉此从一位小朋友哪里知道了关于茶的知识。
    3.在我看这个下出句的难度在于如何理解“兑”字上。分寸不到会觉得模糊无味,分寸过了会产生语病。直解解释比较繁难,我还是就着下面的例子来说罢——
    对句:联酒同掺双眼泪 [卡西摩多]
    出句:诗茶共兑一江秋 [千语千寻]
    【笔评】:这是个意象联,但也有个小机关:秋。一个虚指名词,简简单单对上名词,并不难,但是结合全句,这个“秋”字,明显带有形容词的属性。可以说,“兑”是体现作者锻字功夫的地方,而“秋”则是最传神,最有意境的处所。卡西所对可谓最跟我们雅居形势的了。就单字而言,他是注意到了的,“掺”字用的比较工稳,而且也没有造成很容易犯的语病,好像有打油之态,其实不错。而且还有“为联艰辛”的意思。比照起来,整体意象远不如出句的远大,是事实。
    对句:笔月齐书半纸醉 [苏小妹]
    出句:诗茶共兑一江秋 [千语千寻]
    【笔评】:小妹——占便宜了,呵呵——的对句就犯有这样的问题了。笔可以书,月如何书?可能会问:那诗茶呢?可以共兑么?答案是肯定的,诗茶的雅兴来兑换秋色,作者这里巧妙的躲开了动词实指的坐实的写法。动词对前面的两个名词没有严格是束缚。“半纸”=“一江”,联面是工稳的,但意思小妹的略显含混,不如一江的真切自然。
    对句:曲酒合斟孤月夜 [philip]
    出句:诗茶共兑一江秋 [千语千寻]
    【笔评】:“曲酒”未必好于“歌酒”,失律倒是小问题,读来语感还是要注意的,中国古典诗词的美,除了含蓄为整体特色之一外,语感和谐也是很重要的,写的有深度有意境也还不行,在不影响意思的情况下,还要注意语感。“孤月夜”意思很美,但“孤月”二字都犯重,且句式和出句大不相同,倒装的感觉至少占一半。“斟”字也因无法直接受命于“曲”而略显无理。但是,目前看,整体意思与下句和谐意象统一,是整个四十对中聊聊者之一。
    对句:琴剑相携孤岛月 [philip]
    出句:诗茶共兑一江秋 [千语千寻]
    【笔评】:先生这一句问题就很大了。出句的“一江”因后面的秋字是虚指名词而显得分量极重,而先生的“孤岛”就显得落了空。
    对句:剑胄遍凝铺天雪.[风送莺音]
    出句;诗茶共对一江秋.[千语千寻]
    【笔评】:莺音先生的对句“铺天”对一江,似乎显得过于宽了,而且如果喜欢这个意象,未必好于“漫天”。“遍、凝”用在一起,是不是合适,好像也是问题,后面有铺了嘛。整句显得豪怀侠气,与下句是和谐的。
    对句: 书画同描千古月 [小楼蠢鱼]
    出句:诗茶共兑一江秋 [千语千寻]
    【笔评】:联面工稳无挑,语感和谐与下联完全一致。对于“沉鱼”,是无须客气的。问题有三:整句意思比照下句显得不够含蓄;出句“描”是锤炼必须之所,用功不到,下句的意思因“兑”而显得完整,楼的却因“描”而使读者可以质问:为什么只描千古月呢?在表意上有缺陷。还有一个问题是,出句的“一江”是实指,秋虚指,而楼兄的却是“千古”虚指,“月”实指。这就不够严密了。批评苛刻一点,尚望不致郁闷。
    对句: 刀剑同携三尺雪 [叶落无痕]
    出句:诗茶共兑一江秋 [千语千寻]
    对句: 烟雨重摭双燕影 [叶落无痕]
    出句:诗茶共兑一江秋 [千语千寻]
    对句:鸾凤和鸣双喜帐 [叶落无痕]
    出句:诗茶共兑一江秋 [千语千寻]
    对句:丝竹同歌双喜帐 [叶落无痕]
    出句:诗茶共兑一江秋 [千语千寻]
    对句:莺燕同嬉千柳影 [叶落无痕]
    出句:诗茶共兑一江秋 [千语千寻]
    对句:风柳同扶双燕影 [叶落无痕]
    出句:诗茶共兑一江秋 [千语千寻]
    【笔评】:无痕君对的很多,占总数七分之一。文思敏捷可钦可羡,这是条优点。缺点是最好不要重复,或者在原来的构思上改动。要不看上去不是“双喜帐”就是“双燕影”,总离不开一个依昵内容。其中,刀剑、鸾凤、丝竹三个词意思没有区别,所以后面的“同”也就落空,显得多余了。先生完全可以再进行构思,凝缩意思,一定可以有更好的对句。
    对句:草木同描千壑秀 [梦之痕]
    出句:诗茶共兑一江秋 [千语千寻]
    【笔评】:凑痕很重,前面的“草木”大家都知道是说画草木,依然显得有些无理。后三字大概来自“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启发罢,这样一改,意思就凌迟了。还有,“秀”对“秋”看似细腻,其实有所忽略。秋-虚指,却由名词化来,虽虚而真切;秀-也虚指,却为形容词原意,意思太宽泛,虽虚而迷离。
    对句:船客对吟千月醉[风流四少]
    备注:醉看云天千样月,吟时不必一江星。客船自与夕晨会,载去春秋万里明。
    【笔评】:下面有备注,意思是除了千寻的下句,自己也有,可作参考。我以为既然是以千寻的出句为主题,那么再列出句大可不必。实在说,和原出句比较,两个“备注”的下句都还有距离。读来也不太像对联,有点过于自由了。对句的“船客”同出者的一样,是后组的词,但后组词语也有学问,不是随便组合的。“诗茶”虽也后组,由于中国古典文化的熏陶脉承,人们都理解它连在一起的妙处,在艺术上能做到“似曾相识的错觉”。“船客”不同了,如果没有后面的“对吟”,是很容易理解成“乘船的行客”的意思的。有后面比照,可以知道也是并列式。可问题又来了:船客对吟?莫非船是活物?——我前面说的的将动词坐实,会引起语病,就在于此。
    对句:词曲同吟千古梦  【丑月】
    出句:诗茶共兑一江秋 [千语千寻]
    【笔评】:丑月的对句和小楼句有所雷同。问题在于“词曲”二字。意思太靠近,“同”字落空。
    对句:霜酒同斟千树醉 [莲叶何田田]
    出句:诗茶共兑一江秋 [千语千寻]
    【笔评】:田田——叫甜甜多好呢,没有犯语病;对于这一出句,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稍加不注意滑过去,就犯了错误。我所不大理解的是“霜酒”,活像硬捏到一起的。后三字意思很新颖,不好的是,酒在前,“斟”字无法指派宾语。意思前四字后三字分为两半。这个动词“兑”出的真的很“缺德”,必须做到“承前启后”。
    对句:日月齐歌千世业 [今是昨非]
    出句:诗茶共兑一江秋 [千语千寻]
    对句:心眼同流三世泪 [今是昨非]
    出句:诗茶共兑一江秋 [千语千寻]
    【笔评】:作非君的第一对是典型的老干体颂世歌了,呵呵。拟人要自然,日月齐歌,带有近似离奇的夸张,在某些地方可以这样写,在这里就不行了。第二对的“心眼”,心,虚指,眼,实指,就不好了,显得生硬。
    对句: 烟月齐流千里画 [空山鸣涧]
    出句:诗茶共兑一江秋 [千语千寻]
    【笔评】:空山君用的这个“流”字让人很为难。前后都不着边际。看前面,或者可以想到毛泽东的“一钩残月向西流”,但好像还不是这个意思。可能是诗经里说“七月流火”的生发?但不管是典故何来,在此句中,再比鉴下句,都不是很通。
    对句:风月同题千树桂[拣尽寒枝]
    出句:诗茶共兑一江秋 [千语千寻]
    【笔评】:寒枝的这个“风月”我不知该如何理解,不能妄下断言,但想来该属于“风雅”一列的。至于后面的“桂”,不知是否根据了“传说”?反正是,“桂”置于“树”后,两个词都够实,显得互相挤轧。“桂”字的选择意思太窄了。是也不是?秋夕月中之桂,那必定也是“寒枝”喽。
    对句: 剑酒同消两岸雨 大漠胡杨
    出句:诗茶共兑一江秋 [千语千寻]
    【笔评】:意思我读了半天,还是有些模糊。有了“酒、剑”,两岸的“雨”就能“消”么?是不是当时也没有想那么多?还有一种理解,“剑酒”是借代,后三字是暗喻。指海峡两岸的形势了。剑酒二字的组合,是可以的,顺序当为“酒剑”。有前人典故,也有更大的组合的合理性。醉后乘兴舞剑,更自然些,也更有来源。
    对句: 钟鼓齐鸣孤寺月 [蕙芯]
    出句:诗茶共兑一江秋 [千语千寻]
    【笔评】:这个对句批评起来大费踌躇。说“钟鼓”靠近罢,“钟鼓齐鸣”却基本达到了成语的熟悉,说好罢,意思区别的确不大。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意象太实而且太狭窄。缺乏出句的风神和外延。因为充其量只是写了寺院的一种现象。作者还要在理趣上下功夫。
    对句:歌舞同留千榭影 【jingxin 】
    出句:诗茶共兑一江秋 [千语千寻]
    【笔评】:这个对句看着好像很平常,再读起来却有余香。留-当然无法同兑的力量相比,但后面的“千榭影”的“影”用的好,舞时的飞旋,舞后的落寞都体现的很好,一种空幻之感。必须说明的是,这里的“歌”与后面的“留”直到“影”,看似也出现了矛盾,实则不然,这是运用了通感修辞的手段,并没有造成语病。
    对句:舟月同寻千古梦 [江飞雪]
    出句:诗茶共兑一江秋 [千语千寻]
    【笔评】:心脏病的对句不存在无理的问题,意思和下句衔接的到目前为止最为自然,如同一人所作,角度比较开。遗憾的是后三字和前面的一个朋友还有小楼的有些相象。“千古”最好是实指的数量名。
    对句:色酒同干双盏月 [实根]
    出句:诗茶共兑一江秋 [千语千寻]
    【笔评】:色酒……这个这个,是不是有点……我是否想歪了也未可知。大概是交杯酒罢,两个盏里都映有月色,何等销魂!……唉唉唉还是拉回来罢,双对一,当然是可以的,可是这里显得滞涩,再考虑考虑如何?
    对句:笔墨齐宣千树色 [四二三一]
    出句:诗茶共兑一江秋 [千语千寻]
    【笔评】:我按自己的理解,以为这个“宣”乃是名词动用,是齐书齐挥的意思,其源是宣纸。宣告的可能不会大,不合理。很遗憾的是“齐”字没有位置,笔墨当然是在一起的,难道笔、墨会各干个的么?色=秋可以,读来不如后者的分量重。起作用大半是补充前者;而“秋”却是被前面的“一江”所烘托。
    对句:霞鹜同迎千里客 [庸附风雅]
    出句:诗茶共兑一江秋 [千语千寻]
    【笔评】:有王勃在唐初一鸣惊人,“霞、鹜”合用没有问题的,“同”字在这里的运用,也行是所有使用这个字的最合理的一个。“霞鹜”是那么好区分,又是那么可以统一起来。——“同”字在此难用的好,也就在这里。缺点是两句联系上过于断裂。对联不像诗,必须相连,往往对在两个大方面上,通过“对”来表现“连”的更见功夫。但是这种断必须是“藕断丝连”,不是彻底的不相干。附庸说的群聊里的同志都知道,平时学对联也会见过,我将其凝缩为:两两相对,上下相联。附庸显然是犯了自己说的错误了。另外在“迎”字上,根据当句,是不坏的,但照应所对之句,就显得推敲不细了。
    对句:莲舟齐映满塘彩 [青衣百合]
    出句:诗茶共兑一江秋 [千语千寻]
    【笔评】:按个体看是对的可以的,全句看来,似乎没有对上。原因在于“满塘彩”是前四字的补充说明,也就是补语;出句的“一江秋”却是当句前四字的宾语。“莲舟”在此作并列看,“莲”出彩没问题,“舟”的作用似乎就小的很了。
    对句: 舞酒同邀千里月 [凡心一点去]
    出句:诗茶共兑一江秋 [千语千寻]
    【笔评】:同为后组,“舞酒”的语感就不如前面朋友的“剑酒”或者我改动的“酒剑”,可能是“舞”毕竟带有动词性,容易混淆的缘故罢。整句的意思来源于东坡的“举杯邀明月”“起舞弄清影”——他当然来自李白。“千里月”比照下句,也是虚实倒置,自然不够理想了。
    对句: 风雨同游千古梦 [天山云海]
    出句:诗茶共兑一江秋 [千语千寻]
    【笔评】:不说大家也能觉得了,后三字重复的太多了。“风雨”当然不同,风是风,雨是雨,不讲大家也知道。可由于这早已是一个词了,在实际应用上,已经无法分割,所以最好不用这样的词来对。说的通俗点,如果对联也可以加入标点符号,“诗茶”可加顿号,显得从容顺畅,而“风雨”就得硬塞,显得别扭支绌。
    对句:笛酒同酬千古月 [风之影]
    出句:诗茶共兑一江秋 [千语千寻]
    【笔评】:“酬”字用的好。有“兑”换,有“酬”谢,严丝合缝,妙然天成。其实如果有机会,最好用“酬”“掺”“赊”这样的词,假如能在律上的话,“当”(典当)之类的也是好对字。要害处一定要力求严格,不要随随便便,也不当以“意在工先”的话来搪塞和自我安慰。工夫如果下到了,还是可以找到的。“千古月”的相象问题,前面说过,不再赘述。
    对句: 花草悄织满目翠[不速客]
    出句:诗茶共兑一江秋 [千语千寻]
    【笔评】:不速客用的是今韵了。“织”字古人是多用的,形容愁绪多,开始说“乱如麻”,继而说密“如织”。我过去写的七律也这样用过;和不速客君一样,也是今韵,这里卖弄一番:“天织霞彩野织蝉”。当是年轻好胜的朋友们都吹捧过呢,我自己也是满怀高兴。可以说这个“织”字我是理解的,也有过一点研究。可是“悄”字绝对不好,“共”字很显目,如同叫擂,看你如何对。对者既然也必须是两样东西,那么用“同”“并”(采取救法)之类的词看来势所必然。
    对句:沫水相濡半世情 [纳兰独尊]
    出句:诗茶共兑一江秋 [千语千寻]
    【笔评】:这位兄弟一定是很喜欢纳兰性德的词了,所以起了这么个名字。王国维欣赏他的“夜深千帐灯”觉得气脉高亢,差近于盛唐气象。整句是歌颂爱情的,化自成语“相濡以沫”。鲁迅曾经这样赠过许广平。50年,大概要算金婚了罢?纳兰兄写的是谁我不知道,不好贸推。提点意见:“半世”虚指对“一江”不是很理想,“情”=“秋”字面没有差池,但“情”在此处语到意止,而“秋”则余蕴无穷。
    对句:浪橹同摇两岸景 [雅倩]
    出句:诗茶共兑一江秋 [千语千寻]
    【笔评】:意思写的很美,意境显得光昌流丽,朝气勃勃。但是雅倩君所写平白如话,浪橹一同摇就不大好解释了。可以说,这一对,精彩处和缺点都很分明。
    对句:笔墨同轩千古句【李子】
    出句:诗茶共兑一江秋【千语千寻】
    【笔评】:看“轩”字,李子是对“兑”精心考虑过的。但我以为,那些写的坐实的,造成语病是因为主谓的考虑不足,过于实窄;李子的则略显过于虚茫,这个“轩”字,还不是锻字提炼的纯品。还当再经几道工序。“笔墨”的问题前面说了;“千古句”也远不如下句来得实实在在而又意象宽阔。
    补充一点:
    本来想:谁不爱听好话呢,多谈优点罢,可是一下笔,就如同当年郭沫若的创造社里的同伴说的那样:我的笔成了我的叛逆者。批评严厉的地方,还望大家原谅。有几位是老朋友我是不担心的,一些新面孔我也没有怎么留情面。这次所用的时间,是整整半天。因为我的习惯是,凡是看别人的东西,都是反复看来看去,现在又要点评,自然不能不细看看。于是就到现在才评出。
                                           ——笔下人间.8.4.;晚十时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4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8]诗茶共兑一江秋

    老师辛苦了,上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4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8]诗茶共兑一江秋

    笔下辛苦,吃瓜吃瓜。也随之学习学习。。。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4 23:19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8]诗茶共兑一江秋

    很详细啊,俺的点评何时才有此功力啊,汗~~~~~~~~~~~~~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4 23:24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8]诗茶共兑一江秋

    感谢教师点评。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我参与,我进步,所以我快乐。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4 23:30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8]诗茶共兑一江秋

    对句:霜酒同斟千树醉 [莲叶何田田]
    出句:诗茶共兑一江秋 [千语千寻]
    【笔评】:田田——叫甜甜多好呢,没有犯语病;对于这一出句,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稍加不注意滑过去,就犯了错误。后三字意思很新颖,不好的是,酒在前,“斟”字无法指派宾语。意思前四字后三字分为两半。这个动词“兑”出的真的很“缺德”,必须做到“承前启后”。
    ——笔下老师点评很细致!学习了,,
    “我所不大理解的是`霜酒',活像硬捏到一起的。”——确实是捏合的。俺是想套用“霜染枫林醉”的意思,,,可是出句的诗茶,很伤俺脑筋,,,而且,真的忽略了“诗酒兑秋”的句子结构,,,
        惭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5 02:58 , Processed in 0.08047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