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对联雅居
收起左侧

[点评9]怅望乡关云满嶂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19 14:36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5-8-8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9]怅望乡关云满嶂

      此出句很有意思,许多网友围绕云满嶂三字互相探讨,忍不住也说说自己的一点浮浅看法.我觉得出句一放到网上,就好象是成了公众人物,由于前来对句的人的年令,阅历,性格,知识等等的不同,也就有了各式各样应对.关于云满嶂我的理解是:出句是一思乡之句,并非实指,可能因为作者工作地和家乡相隔千山万水.用这三字和前面的乡关两字有关,乡关可以是名词(如海关),但关字也可以是动词(如关门)作者利用云和嶂将故乡关在千里之外的远方,确是别出心裁,有诗情画意,使思乡之情更深更切.为什么不用水去关?因为水好动,关不住别人.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8 19:18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9]怅望乡关云满嶂

    [这个贴子最后由叶落无痕在 2005/08/08 07:24p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秋风传说2005/08/08 10:48am 发表的内容:
    咳咳,说“满地落花”词性不同,那么“落花满地”,或者“花满地”呢,这词用者不计其数,当真描绘看不见一丝地皮?看来有思维死角,不是我就是你,咳咳。另,飞飞出的是“问讯江南有雁飞”,叶落无痕联友打错字了。
    是打错字了,多谢指正.已改过.
    再唠叨两句.联已加精,当为妙句,应字字不可移易.但这个满字真的是最好的么?(就算句意可通).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8 21:44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9]怅望乡关云满嶂

    下面引用由秋风传说2005/08/08 10:48am 发表的内容:
    咳咳,说“满地落花”词性不同,那么“落花满地”,或者“花满地”呢,这词用者不计其数,当真描绘看不见一丝地皮?看来有思维死角,不是我就是你,咳咳。另,飞飞出的是“问讯江南有雁飞”,叶落无痕联友打错字了。
        秋风斑竹:俺们的意思是,“满”字不是形容过分了,而是用词不当。不管“落花满地”还是“花满地”、“乌云满天”、“风满楼”等等,有一个共同点是“满”的对象能够
    承接或包容。地接花、天容云、楼藏风等等。甚至“金银满山”都可以,因为“山”可以包容金银。但“嶂”就不可以承接或者包容“云”!试问“险峻如屏障”的山峰怎样包容、承接“云”呢?有说我“挂”、“飘”、“遮”、“缠”...成不成?成!但不可“满”...嘻
    嘻。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9 00:50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9]怅望乡关云满嶂

    下面引用由实根2005/08/08 09:44pm 发表的内容:
    秋风斑竹:俺们的意思是,“满”字不是形容过分了,而是用词不当。不管“落花满地”还是“花满地”、“乌云满天”、“风满楼”等等,有一个共同点是“满”的对象能够
    承接或包容。地接花、天容云、楼藏风等等。 ...
    支持!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9 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9]怅望乡关云满嶂

    出句:怅望乡关云满嶂 [顾飞飞]
    对句:惊觉客梦水横舟 [猫猫酸子]
    今音~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9 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9]怅望乡关云满嶂

    超过了四页,照理是该见到点评了的,打开还没有。可是叶落无痕,实根,风流四少三位先生关于“云满嶂”竟然也能挑出这样大的问题来,却是令人诧异。对联同诗词一样,也要靠形象思维。一形象,一凝缩,就是要人们去悟其蕴,而不可简单的落其实。三位不能说爱好穿凿的,但肯定无意间穿凿了的。所见粗粗一看也有些道理,但实际并不是这样子。
    根据我看到的四页,逐一说一下:
    1.无痕君初见“云满嶂”是“大吃一惊”,确使人大吃一惊。这三字用的是很自然的,正无须吃惊。无痕君还特地搜索一番,以证明“前无古人”。在我看既然是创作,就当和前人不同;都一样,那倒是个麻烦。
    2.在第三页上实根先生认为“满”字不合理。而且认为“嶂”字多余。
    如能认真去理解出句的话,到似乎更见得传神。在这里,实根先生只将“嶂”看作单一的独立的一片,由此觉得无法去“满”。照这样解释,如果“云”再有点重量的话,恐怕还有被刺穿的嫌疑。这自然也是玩笑了。我的意思是,实根先生由认真而带来的穿凿也就在这里。如果“嶂”只能这样解释的话,那么“重峦叠嶂”一词是不是可以取消了。——即便是按照这样理解,以云形容之也是合情合理。这里不过是弥漫笼罩的意思。作者形容那种思乡的郁闷情怀,用“满”实在比“挂、飘、遮、缠”更为舒服。
    还有乡关的关。有了“嶂”字,居然“关”字都多余了,问题提的够蹊跷。这两个字都是名词,在此合用,这个词在古代已经成词,在此无须举例。可以说,和后面的“嶂”丝毫也没有重复之处,不知道是怎么扯到一起去的。
    3.“云既满,则嶂如何见?”叶落无痕这样理解的,我以为和纪昀瞧不起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一样的荒唐。他读完某一篇大加质问:既是两人密语,他又从何得知?亏得他也写过小说,竟忘记了,这毕竟是小说,是创作手段。在创作上,断没有因看不到便不可描述的道理。退一步罢,如秋风说,并非丝毫不露,也是不无道理。古典文学靠意会,一言传,不是无理,就是无味。李贺的名作里“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的句子,照这样的严格,是不可能成为名句的。既然“黑云压城”,如何“甲光向日”?所以对“满”字的苛责,实在就是有些可笑了。
    4.无痕君对“满”的副词动词的区分是对的,可谓内行话。但不能由此判定,一者是对,一者就是错。笼统的愁绪的形容,那禁得起这样细致深入的教正,如同白布上放了一架显微镜:从科学上看,细菌是会有的,但从文学角度,和人们生活中的实际的认识,我们依然可以将布看作洁白无暇。
    上面一位可能还引用李白诗句来作论证。飞飞自己也说了意象出处。我没有记住。但我觉得,倘用李白形容,那么有两句最能体现之。于“情”,则有“梦魂不到关山难”相似;于“景”,则有“望望不见君,连山起烟雾”靠近。倘脱离李白,则是崔颢黄鹤楼最为相似:“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9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9]怅望乡关云满嶂

    出句:怅望乡关云满嶂 [顾飞飞]
    对句: 惊醒旧梦泪侵衣 [空山鸣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9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9]怅望乡关云满嶂


      笔下领导:
    1.论坛里的几句不同意见,竟然引来领导几百字的教训,实在是“大吃一惊”。还免费赠送一顶“穿凿”的帽子,不知道这里是“论坛”还是“论潭”,怕怕!
    2.不知道出句的原意是“充满云的嶂”还是“充满嶂的云”,若是后者,对!毕竟云是可以无边无际的,多少嶂都可以包容,而“重峦”当然可以“叠嶂”。领导并没有推翻我的“‘满’的对象是要可以承托或包容”的立论。
    3.没有人说“有了“嶂”字,“关”字都多余了”,而是相反。谁不知道“乡关”并不是指“家乡的关口”,而是形容作者那种想回家又不敢(不甘、无颜)的心情,所谓“无颜见江东父老”,其实是“心关”。如果真要“穿凿”的话,现代航空什么“关”阻得住?汉语精华七个字,每个字都值得推敲,既然一个“关”字已经把作者的心情表露无遗,加一个“嶂”能加重作者的上述心情吗?不是添足是什么?
    4.领导说我们“所见粗粗一看也有些道理,但实际并不是这样子。”又不准用“显微镜”,粗看不行,细看也不行,只有闭着眼睛傻想了。其实我们和领导争论的焦点撕开遮羞布来看就是:文学创作偏离现实的程度有没有底线?是不是我是文科的我就可以“无理”,可以天马行空、黑的说成白的?请不要把纪昀看成傻子,他也有他的道理。我认为,创作手段也应该有底线,不管你怎样吹,牛皮可以吹的大过海,但你总不能把砧板也吹大吧?你可以说“嫦娥昨晚跟我聊天”,但不可以说“夕阳东下”,这就是底线。话又说回来,出句“满”字就超出了底线,因为它形容的对象根本就不存在它想要形容的功能。就是说不管你想像的多么美丽多么辉煌,夕阳还是不能东下的。嶂是不可能装满云的。这并非苛责。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多好的诗句,为什么还要加“嶂”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9 18:41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9]怅望乡关云满嶂

    由于最近上网极不方便,未能及时点评,首先向朋友们致歉!下面就振衣之愚见,对前几日的对句简要进行评析,以供大家切磋。

    出句:怅望乡关云满嶂 [顾飞飞]
    ==》翘首遥望,乡关何在?唯见无边云嶂耳,不禁惆怅涌上心头,几多无奈、几多期盼,无限情丝尽在不言之中。“满”在这里采用夸张手法,以烘托作者的心态和感受。出句练字虽然平凡,却浓缩了无限情丝,将作者无奈而又期盼的心境一泻而出,几许惆怅、几许哀怨,道不尽的游子情结顿时表达得淋漓尽致,颇堪细嚼慢品也,似此方可共鸣矣。
    对句:轻抚故土泪如珠 [梦之痕]
    ==》作者透过层云叠嶂,想到远在故土的亲人此时一定也在思念自己而珠泪流落。揣意不错,基本上把握了出句的神韵所在,从心境、意韵着手,衔接还算比较好。不过,“泪如珠”对“云满嶂”似乎太宽了些;“抚”字虽然颇蕴情感,但却出律了;“故土”对“乡关”亦有合掌之嫌。
    对句:喜看江南绿遮天 [青衣百合]
    ==》笔锋一转,“乡关”虽然无觅处,但却看到“游子”身处的江南欣欣向荣,亦可欣慰也。“绿”在这里作名词,表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之意。总的来说,对句意思基本上有,但合掌、出律严重。
    对句:愁寻归路水连天 [蕙芯]
    ==》云锁乡关,回头寻找归路,却是茫茫碧水,无限哀愁尽在不言中。对句紧接出句之意,衔接极好,一“望”一“寻”,两个动作一气呵成,进一步表达了那种无奈、哀怨的游子情结。对句能较好把握出句之神韵,对仗也比较工整,算得上是一句不错的流水对,大致可与出句匹敌。
    对句:低吟旧曲泪盈眶 [月影荷风]
    ==》本句作为宽对,揣意不错。遥望乡关,云嶂无边,于是触动心弦,吟起故乡曲来,不禁热泪盈眶。对句采用直描手法,对出句心境的表达基本上有递进的效果,但力量稍弱。另外,以“旧曲泪盈眶”对“乡关云满嶂”,似乎太宽了些。
    对句:怯言客路雾迷津 [叶落无痕]
    ==》本句基本上把握了出句的神韵,以“雾迷客路”之景烘托内心的游子情结,从对仗、衔接、意境等角度而言,大致到位。但“客路”拗口,有造词之嫌。
    对句:独行旧路雾濛江 [灵山居士]
    ==》本句承接出句之意,乡关无觅处,只好独自走在“旧路”上,偏又雾气濛江,平添一丝凄清。揣意、对仗、衔接大都不错,但对心态的烘托力稍有不足,“行”字太平了些,改为“徊”字如何?
    对句:忽闻国语泪盈杯 [philip]
    ==》本句笔锋一转,采用直描手法,并设想作者为身处海峡彼岸的“游子”,遥望乡关无觅处,却突然听到那熟悉的乡音,一丝欣慰涌上心头,不禁泪水盈杯。对句另辟蹊径,试图从另一角度描写作者的心态,使那种无奈、期盼的游子情结得以慰籍,揣意很不错。不足之处也是对得太实、太宽了些,因此力嫌不足。
    对句:堪怜羁旅泪一衿 [风之影]
    ==》揣意、韵律、衔接都不错,意境也能对出句起到递进的作用,“泪一衿”改为“泪沾襟”似乎更好些。不足之处也是对得太宽,过于平实,因而力不足也。
    对句:愁回故里水成筹 [风流四少]
    ==》揣意不错,“故里”对“乡关”有合掌之嫌,“水成筹”拗口。
    对句:哀怜春草露沾埃 [风流四少]
    ==》为对而对,本句如果单独作为一个出句,还算不错,心境的烘托也有一定力度,但作为本次出句的对句,以“春草”对“乡关”,力不足也。
    对句:欣闻父老信托心 [风流四少]
    ==》本句为反对,虽然云锁乡关而未免惆怅,但对句笔锋一转,反转出句意境,欣闻父老之音信,颇值惊喜也,使得作者无奈而又期盼的心情得到慰籍。揣意不错,但尚不能与出句匹敌。“信托心”拗口,改为“雁捎书”似乎好些,但以“父老”对“乡关”仍然力嫌不足。
    对句:愁居异域鸟惊心 [卡西摩多]
    ==》本句大致能把握出句的神韵,身居异地,未免凄清、哀愁,化用“恨别鸟惊心”之意,所表达的心境与出句大致相当,但尚不能匹敌。“心”对“嶂”嫌弱。
    对句:幽居旅社雨垂帘 [卡西摩多]
    ==》本句设想作者在旅馆中推窗望去,但见云嶂无边,家乡不知何处;旅途劳顿的作者徘徊在窗前,一丝幽怨、几多惆怅,而这时偏又细雨垂帘,无端又添几许冷清,进一步表达了游子情怀。但以“旅社雨垂帘”对“乡关云满嶂”有些宽松,因而力嫌不足。
    对句:梦回故里雾迷江 [卡西摩多]
    ==》紧承出句之意境,设想作者思念被云嶂遮住的家乡,似乎梦中又回到故里,而偏逢雾气迷江,更加凄清,无限惆怅涌上心头,进一步表达了作者的游子情怀。“故里”有合掌之嫌。
    对句:羞掂红豆颊飞霞  [叶落无痕]
    ==》一种情窦初开、我见犹怜之神态,对得太远了,而且存在三平尾的缺点。
    对句: 愁思故地泪沾衣 [小楼蠢鱼]
    ==》揣意、韵律、意境的衔接都不错,不足之处也是对得平实、宽松了些,因而力嫌不足。
    对句: 空怀沙场雪封江 [南云北飘]
    ==》本句设想作者为出征的战士,家乡遥遥,而作者为了家乡的安宁浴血奋战在冰冻雪封的沙场上,这样设想和描写本无不当,但上下联揉合在一起,从出句所要表达的心态和意境来看,窃以为对句景接得稍嫌远了些。
    对句: 惆思明月雾濛窗 [大漠胡杨]
    ==》为对而对的痕迹重了些,“惆思明月”意境表达不明朗。
    对句: 幽思古道月横天 [大漠胡杨]
    ==》和上句差不多,“幽思古道”语涩。
    对句: 愁怀游子雨横窗 [大漠胡杨]
    ==》也是存在对得太过平实、宽松的缺点,因而显得力弱。
    对句 :情牵故土雨沾襟  [大漠胡杨]
    ==》揣意、意境都不错,立意和小楼蠢鱼对句接近。
    对句:愁思塞北水难环(jingxin)
    ==》“水难环”语涩。也存在为对而对的痕迹。
    对句:惊闻客渡站无船 [叶落无痕]
    ==》试图进一步表达出句无奈、惆怅的心境,揣意不错。“客渡”不如直接用“野渡”,“站”改为“客”,这样语感似乎好些。
    对句: 遥思旧友菊加头 [小楼蠢鱼]
    ==》对得依然宽松了些,“菊加头”语涩。
    对句:倦留南浦雨迷艨 [天花乱坠]
    ==》立意、衔接、心境的顺延基本到位。“艨”改为“江”似乎语感更好些。
    对句:愁思故友路遥迢 [今是昨非]
    ==》单独作为一个出句尚可,但作为本出句的对句,“故友”对“乡关”力弱,“遥迢”没有对上。
    对句:愁思客路雨盈帘 [莲叶何田田]
    ==》揣意、意境的衔接都不错,但也存在对得太过平实、宽松的缺点,力嫌不足。
    对句:谙眺小楼泪盈眶.[风送莺音]
    ==》也存在和上面的对句相同的暇疵,而且“眺”严重合掌,“楼”出律。
    对句:滞留塞外泪盈眶[凡心一点去]
    ==》意有,“泪盈眶”对得太宽,力不足也。
    对句:痴迷陋室月盈窗[凡心一点去]
    ==》意境表达不太明朗。“陋室”对得弱了些,“窗”对“嶂” 稍嫌远了些。
    对句: 愁听驿路雨迷津 [云心所向]
    ==》立意不错,心境的描写与层次的递进能较好地把握。“听”字不当,因为“雨迷津”是看到的情景。
    对句: 时怜儿女月当窗 [云心所向]
    ==》本句紧接出句意境,设想远在家乡的父母思念儿女,月圆人不团圆,无限情怀尽在不言中。立意不错,心境的描写基本到位,只是力嫌不够,未免美中不足。
    对句: 遥思故友雨前川[云心所向]
    ==》“故友”对得弱了些,“雨前川”没有对上。如果单独作为出句,可改“前”为“寒”。
    对句: 愁逢海怒浪滔天 [不速客]
    ==》揣意不错,试图表达一种更凄清、更惊心、更无奈的心境,云锁乡关,归途又断,奈何?奈何?但出句表达的是不尽的幽思,以幽寂之景渲染不平静的心境,给人一种凄美的感觉,对句以“海怒”“惊涛”对之,显得重了些。“海怒”可能是“怒海”之笔误。
    对句: 喜托客地月捎书 [不速客]
    ==》本句为反对,试图表达一种欣慰之情,但语涩,“月捎书”不当,而且对得松弛。
    对句:轻摇猪尾泪盈眶 [猪八戒]
    ==》为什么“轻摇猪尾”会“泪盈眶”呢?不解。
    对句:殷期归日月停空 [philip]
    ==》“归日”当指“归期”了,意在表达回归之日有明月相伴,惜景接得远了些,“停”字不妥。
    对句:遥知院柳绿盈屋 [边关月]
    ==》尽管云锁乡关,但却想像得到家中翠柳依依,生机盎然,欣喜油然涌上心头,聊以慰籍作者期盼的心境。立意不错,但以“院柳绿盈屋”对“乡关云满嶂”,力嫌不足。
    对句:闲居柳岸月沉江 [逸观春秋]
    ==》基本上把握了出句的神韵,笔锋一转,表达出一种闲适的心境。惜景接得远了些,“沉”字可再斟酌。
    对句:喜闻仙乐月临楼[苏小妹]
    ==》此句为反对,试图表达一种欣喜的心境,但没能较好地把握以景寓情,力嫌不足,而且对得远了些。
    对句:愁眠驿栈雁迷途 [桃花袖]
    ==》立意、衔接、意境都不错,进一步表达了出句的心境和意境,除了“驿栈”对“乡关”稍嫌力弱之外,大致可与出句匹敌。
    对句:愁怀峡海雾弥空 [一光]
    ==》也存在为对而对的缺点,“愁怀峡海”语涩。
    对句:孤行客路影随人 [月影荷风]
    ==》从立意、衔接、意境的角度来看,基本上能把握出句的神韵,能进一步表达出作者那种孤苦、无奈、哀怨的游子情怀,但以“影随人”对“云满嶂”力嫌不足。

    振衣一孔浅见,谨供参考!!当然,不同的人对出句有不同的理解,振衣只是以常理度之,不当之处,肯请朋友们批评指正!!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9 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9]怅望乡关云满嶂

    辛苦辛苦,学习中:)
    有个问题:
    为什么评联时 避开
    怅   嶂  谐音。  
    chàng zhàng
    在对联中,这一点恐怕是不能绕过,或者简单 的应该先取 联意吧!
    不是存在这个机巧的话,那要好对许多了:)
    乡关 重在风物;
    父老 重在人情。侧重点不同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9 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9]怅望乡关云满嶂

    对句:堪怜羁旅泪一衿 [风之影]
    ==》揣意、韵律、衔接都不错,意境也能对出句起到递进的作用,“泪一衿”改为“泪沾襟”似乎更好些。不足之处也是对得太宽,过于平实,因而力不足也。
    多谢指点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9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9]怅望乡关云满嶂

    振衣兄辛苦了,看座,倒酒:)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9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9]怅望乡关云满嶂

    下面引用由风流四少2005/08/09 07:47pm 发表的内容:
    有个问题:
    为什么评联时 避开
    怅   嶂  谐音。  
    chàng zhàng
    在对联中,这一点恐怕是不能绕过,或者简单 的应该先取 联意吧!
    不是存在这个机巧的话,那要好对许多了:)
    四少:
    此句作为意境对出句原本无意添加机关,只是根据句意需要而措辞。
    况且仅仅句子首尾二字同韵(而不是谐音)就必须算作机关么?这个问题值得商榷:)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9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9]怅望乡关云满嶂

    [这个贴子最后由小楼蠢鱼在 2005/08/09 10:08pm 第 1 次编辑]

    千仞斑好评,欣赏学习一下.不足之处当自勉.给千斑斟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9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9]怅望乡关云满嶂

    谢谢振衣在百忙中抽空点评,辛苦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9 22:04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9]怅望乡关云满嶂

    振衣斑竹辛苦,点评精彩。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9 22:32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9]怅望乡关云满嶂

    你可以认为不是:)
    但事实上,这个出对已明显的显示了机关了:)
    你要是看看古人的什么格什么格的,那才叫无聊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9 22:36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9]怅望乡关云满嶂

    特别是这种 首尾呼应 的字眼,绝对是要关注的。
    文人雅兴,文字游戏有时本就无聊的很。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9 22:41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9]怅望乡关云满嶂

    对句:轻抚故土泪如珠 [梦之痕]
    ==》作者透过层云叠嶂,想到远在故土的亲人此时一定也在思念自己而珠泪流落。揣意不错,基本上把握了出句的神韵所在,从心境、意韵着手,衔接还算比较好。不过,“泪如珠”对“云满嶂”似乎太宽了些;“抚”字虽然颇蕴情感,但却出律了;“故土”对“乡关”亦有合掌之嫌。
    振衣斑斑辛苦啦,感谢点评!:)
    “抚”字还以为是平声字呢,汗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9 22:49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9]怅望乡关云满嶂

    下面引用由风流四少2005/08/09 10:36pm 发表的内容:
    特别是这种 首尾呼应 的字眼,绝对是要关注的。
    文人雅兴,文字游戏有时本就无聊的很。
    据我所知,格律诗押韵只与某些句子的末字有关(包括平韵和仄韵),“四声八病”之说更是早已摒弃不论,对句子的首字似乎很少有所限制。
    对联的“什么格什么格”倒是好理解,但不知四少所说的这种规矩出处何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5 02:58 , Processed in 0.08122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