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对联雅居
收起左侧

[点评22]秋眸似水送行舟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7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22]秋眸似水送行舟

我今天实在太困了,想加快加不快,如匆匆也就无甚意义了。今天先发这些——
               “秋眸似水送行舟”点评第一部分
            “秋眸似水送行舟”点评:(一)
前言:
    除了有意捉弄或打趣外,不是很多在群聊说话。也不是孤高,是大家都不搭理我,于是也只有干看。好容易插上话了,却是接活:是要来评这一期。走的久了,诗韵琴版到处跑,回来了几乎有些陌生了……。接的很痛快——这个出句不错,猫猫是又进益了;倘非达摩面壁而有顿悟,便是智永楼上十载不下而成,再不就是到深山老林修来或经过世外高人指点了。否则何以如此进步耶?毫无疑问这是个有这广阔意象的出句,淡泊而深远,清晰和含蓄,显得至情至性;而又如唐诗一般幽雅……。李白诗云:“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或者有所借鉴,或者天然巧合。意象有相象处。但这个出句是必须解释的:
    的确如风尘散人言,有着歧义里面。既是眸送行舟,又可解为水送行舟。二者理解,意境都是分明而美好的。然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还需要辩证的来看什么是“秋眸”。在我看,这个词非实指,“在秋天里我的眼睛”,而是化自“眸如秋水”这开始男女咸宜而后来逐步指女性美丽的眼睛的代指。在这里可以解为“秋韵”,意即秋天所特有的宁和,浓郁,和深远的意象。将其先比作眼,再比作水,连环比喻,共送行舟——这又造成了双关的效果。
    这不影响大体的理解:目送行舟远去,是送郎出征呢?还是心恋永诀呢?这个答案就留给读者了。其效果还要看语言环境,我们从对句中逐步体会之——
对句:玉指凝冰凉饯酒 [天花乱坠]
出句:秋眸似水送行舟 [猫猫酸子]  
【笔评】:此对意连可观,情境上佳,节奏从容足可匹敌。不足者“凝”字欠妥,与上比照稍重。“似”在今天虽也为动词,却和通常意义动词差别甚大;联讲对感,此处突兀,无异于一般词性之误。又后三字未尝对上,结构也全然不同。“行舟”可视一词耳,“饯酒”非也。
对句: 白发如霜思故土 [小楼蠢鱼]
出句:秋眸似水送行舟 [猫猫酸子]  
【笔评】:较为出色,上下关联,或则“鸟恋旧林”,或则叶落归根,乃人生至伟之情也,深沉而易共鸣。不足者未注意出句“似水”与“送行舟”直接关联,而鱼之对句却无此匠心;倘不看此处,出句“似水”便成无理,妙处也将锐减一半。
对句:硬骨如山支落月[水若兮]
出句:秋眸似水送行舟 [猫猫酸子]
【笔评】:此句如群岭间突起一嶂,用语格致有如稼轩。“支”字可见功力之深,貌似无理实乃出奇之夸张又如青莲,可谓神来。单看本句之格,抵者诚是聊聊。问题在于,既为对联,必须遵从出句:此对缺乏出句两半之因果关系,立旨也不甚明:出句有情有境且有事,对句有境有情而无事,读来只见平面美妙一景,而不如出句可入立体真切之境。
对句:柳发如丝牵远客 [冲泥踏雨]
出句:秋眸似水送行舟 [猫猫酸子]
【笔评】:此句精彩在于“秋眸”二字理解,知“眸”亦为比喻,故以发喻之枝条。再衍发而为“丝”,亦构成双重比喻。再有一“远客”一“行舟”,丝缝紧合,紧而不近,如故事之前脉也。美中不足为出句第二重比喻又归于实体“水”,其道眼前,切近物也,此为对句所无,是为小憾。
对句:关山如梦思归客,[卧看闲云]
出句:秋眸似水送行舟。[猫猫酸子]
【笔评】:通常某人不提格律问题,视之末节,毕竟入此道者皆知大概,倘能意思有所突破,格律即便小有出入,断不会影响美感。往往有尽合读来不畅,而稍有不合却对感甚强者,从本质上认识对称之美是必须久历才行。但此句却不得不谈:简单如平仄全如出句,鱼要求恰好完全相反。另,“梦”虽也名词,却是虚指,而出句乃是具体之物,此不可无视。再者,“思归客”歧义,照语言习惯,“思归/客”之节奏断位更趋合理——此与出句出入。
对句:玉面如花羞落雁 [冷落清秋结]
出句:秋眸似水送行舟 [猫猫酸子]
【笔评】:联不同诗,句意未必一定相连,但必得相关,逻辑上须有关联。看前四字,必是将出句前四字意义限制于女性美目之理解。如此稍狭窄亦无不可,若能延续之亦如出句有具体情节,也必可成好对,然“羞落雁”俗套轻飘飘毫无着落,使得与出句关联中断。此对字面匹配工稳,足可倡也。
对句:泪脸如花藏别恨【丑月】
出句:秋眸似水送行舟 [猫猫酸子]
【笔评】:某前面言联对上下有关联为好,所指却非意近。此对着一“别”字,顿时影响出句“送”字义面。“泪脸如花”?何也?莫非幼儿哭闹抑或脂粉如洗者耶?索而不解。另“恨”于名词中为虚指物,不符出句,此为对联大忌。此对意连甚好,协同为女性心理活动,立意可取。
对句:玉厣如花迎旅友 [绿茶清香]
出句:秋眸似水送行舟 [猫猫酸子]  
【笔评】:玉靥未必好过笑靥,生硬而失自然。“旅友”一词甚俗,“迎送”二字所对虽工,却忽视整体意趣。倘按“晤”与“别”对比之意,亦不失为别有心机,然意思浅近不留余地却是主伤。
出句:秋眸似水送行舟 [猫猫酸子]
对句:夜梦如云思远客(jingxin)
【笔评】:前面几对有“牵远客”、“思归客”,此处再来“思远客”,真让我即刻想起“一门父子三词客”来。“梦”不理想,同为比喻,出句乃以实物喻虚景,对句则以虚对虚。如此不是不行,但对于对联而言,影响美感不容忽视。此对致命伤是当句两半缺乏必然联系。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8 01:34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22]秋眸似水送行舟

对句:铁脊如山撑危厦 [返朴归真]
出句:秋眸似水送行舟 [猫猫酸子]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8 10:24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22]秋眸似水送行舟

下面引用由笔下人间2005/11/07 10:03pm 发表的内容:
对句:柳发如丝牵远客 [冲泥踏雨]
出句:秋眸似水送行舟 [猫猫酸子]
【笔评】:此句精彩在于“秋眸”二字理解,知“眸”亦为比喻,故以发喻之枝条。再衍发而为“丝”,亦构成双重比喻。再有一“远客”一“行舟”,丝缝紧合,紧而不近,如故事之前脉也。美中不足为出句第二重比喻又归于实体“水”,其道眼前,切近物也,此为对句所无,是为小憾。
先谢笔下之细致点评 :)
嘿嘿,俺这个马甲第一次冲锋便得笔下如此好评甚喜,下次继续冲泥踏雨。关注笔下对后面正身所对之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8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22]秋眸似水送行舟

问笔下先生好:评联本非易事,况如此丝丝入扣。我之所以会如此钟情于这个论坛,一来本人好附庸风雅,二来也确迷恋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正好有这方沃土,以致流连忘寝。通过笔下先生的点评,受益非淺,方知自己还实在太淺薄,望经常性开展这种评联活动。在此,道一声笔下先生辛苦并表示真诚的谢意。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4-24 23:51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5-11-8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22]秋眸似水送行舟

    连帐如云征烈马
    秋眸似水送行舟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8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22]秋眸似水送行舟

    “秋眸似水送行舟”点评:(二)
    对句:画鬓如霜愁过雁 [四二三一]
    出句:秋眸似水送行舟 [猫猫酸子]
    【笔评】:“画鬓”大概不为陌生,古人尤女人对鬓发修饰如同面颜重视,此词无病;但这类词汇,即所谓“死掉”之词也,非紧要场合,或言能不用则不用。后三字意思过近,与“如霜”含义亦无太大差别,且未能稳对出句。鬓添白色,非老即愁,古人即以“霜、雪、丝”喻之。出名者莫过于太白“青丝成雪”及东坡“鬓如霜”二例。
    对句:狼烟惊梦催征鼓,[赏枫斋主]
    出句:秋眸似水送行舟。[猫猫酸子]
    【笔评】:单较本句十分成功,“狼烟”借代战端,“惊梦”不难想起陆游梦中见“铁马冰河”,及太白之“晓战金鼓,宵眠玉鞍”。思想意义更是值得大家学习。但此句似非出句之对,竟似毫不相干。且平仄全然未对,也是不当。
    对句:绿鬓如云遮望眼 [冰河冷月]
    出句:秋眸似水送行舟 [猫猫酸子]
    【笔评】:出句决定对句决不该出现“眼、目”等字,原因简单,下句有“眸”字。安石有云: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或有借鉴罢。看头四字,自是青春女子,后三字,却豪迈如男,二者并用似有不适。该句最大问题自然还是意思狭窄,再对当避免之。
    对句:愁绪如云牵落日 [言如许]
    出句:秋眸似水送行舟 [猫猫酸子]
    【笔评】:后三字甚好,正好引出对句“行舟”,意思合拍,画意亦浓。“牵”字犹妙。前四字似无着落,不如出句意象深远。倘加动作,自成好对。
    对句:冷眼如刀寒过客 [半纸醉言]
    出句:秋眸似水送行舟 [猫猫酸子]
    【笔评】:此句稍觉毛骨悚然,何须如此刀光剑影?人非虎狼,又何必冷目森森?呵呵玩笑。我于此处单提“寒”字:在句中动词无疑,但是对联尽量求得严密,形化动,即不符合出句采取动词本属自然从容。前四字突兀之极,弗如出句之典型。再者,上下句毫无关联,便不成对句。
    对句:玉袖如风随鼓浪 [风尘散人]
    出句:秋眸似水送行舟 [猫猫酸子]
    与各位兄台探讨一下,出句是否有些岐义:可理解为眸似“水送行舟”,亦可理解
    为眸送行舟茶?
    【笔评】:散人之论我已在前言中说明,此不赘述。“随”字不好,乃被动性,不同出句主动性动词之有力。“鼓浪”我不甚明,不能妄言。私下推度,或不出二者:一是参考行舟,“鼓”略显动词意;或出自“鼓浪屿”。倘非此,便是出典而我不知。不管为何,都不够理想,且“浪”点“水”意,冲犯出句,也是忌讳也。
    对句:暮色如纱遮旅客[风环雾鬓]
    出句:秋眸似水送行舟[猫猫酸子]
    【笔评】:联面词性之对无大问题,不足处一语道之:用词过俗。倘拨开这层面“纱”,亦可见得趣味,韵律也谐美。作者如想提升,当考虑含蓄以及用词典雅。
    对句:往事如烟藏裂帛 [逸观春秋]
    出句:秋眸似水送行舟 [猫猫酸子]
    【笔评】:我知道“声如裂帛”,是形容乐声突兀者也。此处莫非暗藏“琵琶行”之意么?或有他典,望告一二。比较下句,无论用典与否,都有差池。无之,不知所云,有之,过于艰涩,且出句无此玄机,对句用之,乃劳而无功。
    对句:粉面如霜辞旧客 [返朴归真]
    出句:秋眸似水送行舟 [猫猫酸子]
    【笔评】:前四字欠思考;出句好在这四字处,深情悠远。而对句则未免略显油头粉面,缺少意境。“辞送”之对,也未免如春联之于民居,过于近俗耳。所评甚苛,尚祈见谅。
    对句:冷雨如丝湿断草 [ydwrzzh]
    出句:秋眸似水送行舟 [猫猫酸子]
    【笔评】:“断草”或关论坛网名罢,如非,则小有问题:是湿而令草断,还是草断覆加以湿?结构与出句出入。“冷雨如丝”,用语甚美;但雨中行舟,却大毁“似水秋眸”之意象。
    对句:春梦如花招浪蝶 [风之影]
    出句:秋眸似水送行舟 [猫猫酸子]
    【笔评】:倘限于本义理解,倒不失为自然佳趣。想人生多苦辛,压力伪饰不得喘息,藉此一娱,何尝不是好事。就怕读者延伸理解,转至人之行径。而对照对句,似乎也阻碍不得。此句意思不是相干与否问题,亦非狭窄宽阔问题,乃是立意甚偏,有如童儿心态。
    对句:清泪如珠滴饯酒 [蕙芯]
    出句:秋眸似水送行舟 [猫猫酸子]
    【笔评】:“珠泪”之比,已落俗套,读来几疑随意拈出,未经推敲。此对关键在前四字要考虑成熟,后三字易对。后三字问题,同上面一对同,也是结构不对,未能与出句相对。
    对句:霜雁如风携远客 [月和弦]
    出句:秋眸似水送行舟 [猫猫酸子]
    【笔评】:此句境界在所对中当去前列,如诗中亦为可观。问题在于“雁”字。“眸”之比,乃人身一部分,对句“雁”却非。如此不是不行,就对联言,不够惬意。“携”字甚佳,胜于上面一对中之“随”字。工稳而主动,便觉有力从容。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8 20:57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22]秋眸似水送行舟

    春思如潮褪旧梦
    秋眸似水送行舟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8 22:30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22]秋眸似水送行舟

    笔下这次点评尤其精彩,与出句相得益彰。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9 13:30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22]秋眸似水送行舟

    笔下辛苦!敬一杯:)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9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22]秋眸似水送行舟

      

    对句:狼烟惊梦催征鼓,[赏枫斋主]
    出句:秋眸似水送行舟。[猫猫酸子]
    【笔评】:单较本句十分成功,“狼烟”借代战端,“惊梦”不难想起陆游梦中见“铁马冰河”,及太白之“晓战金鼓,宵眠玉鞍”。思想意义更是值得大家学习。但此句似非出句之对,竟似毫不相干。且平仄全然未对,也是不当。
      笔下点评精彩,本人之对句确有如笔下所言之痼病,但对句之立意在这里与先生浅酌,以飨一笑:我以为“秋眸似水”可形容美貌女子,眼含深情,“送行舟”则是目送亲人踏舟远行,所以以“狼烟惊梦催征鼓”对句,表示新婚的少年将军,惊闻边关狼烟乍起,国事之重,乃辞别新婚娇妻,在妻子似水秋眸的深情凝望之下,披上征衣牵马踏舟,渡河而去。
      不知以上理解,以为然否?
    4231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5-11-9 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9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22]秋眸似水送行舟

    辛苦辛苦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9 20:17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22]秋眸似水送行舟

                 “秋眸似水送行舟”点评:(三)

    对句:网联如鬼勾人魄 [胖胖猫]
    出句:秋眸似水送行舟 [猫猫酸子]
    【笔评】:此处网联乃指互联网还是网络对联使人痴迷不能确定。无论哪一种,情境都过于现代,与出句全然不相符;且平仄全袭,或者思误,或者不解;上下句也缺乏必要联系。
    对句:春梦如诗添醉意[画舫听雨]
    出句:秋眸似水送行舟 [猫猫酸子]
    【笔评】:前四字尚觉可嘉,清新如橄榄,淡雅似山茶,遗憾者“梦”“诗”均虚指名词,殊不落靠。后三字浅近平俗,当为 改动。
    对句:素袖如云撩倦鸟 [梦游有意]
    出句:秋眸似水送行舟 [猫猫酸子]
    借“来者”半句 :)
    【笔评】:落落借得来者半句,来者至今不作响,看来同意无疑。然而何时归还,并作何补偿?且待下文。前四字所对可行,后三字“撩”字生硬。出句“水”余空间广阔,“送”清晰可感,而君所对并未重视“云”字,此字意思当拓宽,虽然难度很大。但既经选择,便无取巧余地。
    对句:纷绪如丝牵往事 [花开落落]
    出句:秋眸似水送行舟 [猫猫酸子]
    【笔评】:开首可解作“纷纭思绪”,意思是通,不免生硬勉强。“往事”大体可对,此处亦是虚指名词,不及出句实稳。对联不比诗词,不能单纯自衷于个体,要参照遵循出句。
    对句:暮色如烟凝望眼 [南居客]
    出句:秋眸似水送行舟 [猫猫酸子]
    【笔评】:这些构思中,此句前四字相当出色,虽“色”稍欠力量,却不失大体,“如烟”二字想象空间广阔,正可匹配出句。后三字逊之遥遥,“望眼”前决不能出现“凝”字,否则便觉骈拇枝指,似有用而多余矣。
    对句:绣补如枷囚野客 [LYFLXH]
    出句:秋眸似水送行舟 [猫猫酸子]
    【笔评】:不到此时不知道自己所知甚少;人无论如何爱读书,如何有记忆,即便一行内,也是各有所知,各有不知,此处某人又“见肘”矣。“绣补”出典为何?恳望先生或其他朋友示知。后面不难解,但“枷”“囚”“野”均不理想,“枷”“囚”意近,各有所伤;“野”本身无病,却有悖出句。
    对句:翩裾如鸿徊去岸[云舒]
    出句:秋眸似水送行舟[猫猫酸子]
    【笔评】:古语中,切忌乱用叠词或连绵词。翩翩而用翩,徘徊,而用徊,只有少数情况可用,如蜂绕蝶翩——有别词限制;古径独徊——担负不重。叠词紧缩,连绵词半用为独立指令动词,即便构思精彩,也不免璞玉未琢,粗杂无韵。
    对句:岭树如烟隔断雁 [边关月]
    出句:秋眸似水送行舟 [猫猫酸子]
    【笔评】:该句问题有二:“岭”字过重,实指名词影响“树”字。“隔断”在现今可用,文言用于诗词联句,便显松散重复。且后三字犯前面不少对句毛笔:结构不对。这是对联基础,不存对感,便已失败。
    对句:月魄如冰凝冷帐 [一光]
    出句:秋眸似水送行舟 [猫猫酸子]
    【笔评】:“月”字败处同上。另“魄”字随历代文人习用,早已为“月”“月光”代称,此处隐去“月”字可也。“凝”此处虽为动词,却是静态,同下句不符。“冷帐”二字可解幽人月下失眠,也可解作男子出征之地。都不失为一种构思,且也都成立,只是此句推敲不够成熟。
    对句:散发如丝遮别绪 [顾飞飞]
    出句:秋眸似水送行舟 [猫猫酸子]
    【笔评】:此句出自飞飞,不能原谅。前面四字只说了头发;后三字空空无着。联版历练久矣,且为领导,以“绪”对“舟”,如何说得过去。比之当初刚入联版且不如。莫非在对联水平上也返老还童不成?该句整体构思与对句倒是相联,却也不值得表扬。时至今日,是该细节也当严格把握自己。所批苛酷,权且拌饭消化之。
    对句:玉指含春执怨柳 [月影荷风]
    出句:秋眸似水送行舟 [猫猫酸子]
    【笔评】:“玉指”二字甚佳,饰词皆虚,主词同为一环:身体一部分。指之于手,眸之于颜,对称之美无须多言。倘能照此,自该力求。“含春”二字略显无理。“怨”字也不当,用于“执”后,遂使对句欠清通。
    对句:寒影如风催落叶 [南云北飘]
    出句:秋眸似水送行舟 [猫猫酸子]
    出句实在妙,对句也只能是妙手偶得了.我没这本事,凑一个算是支持:
    【笔评】:南云北飘君上次是专门探讨问题,本次对句以为支持。化理论为实践,收获必定不小。“落叶”二字对以“行舟”工稳无挑;“寒影”却为败笔,倘说月亮,倒是所照之处皆“寒影”,却未免语隔,若泛指事物影子,又落得虚幻不明。再有就是不知道“寒影”同“如风”因何联系一起?甚盼示下。如有时间,当删去前面,保留“落叶”再行思考为盼。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9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22]秋眸似水送行舟

    [这个贴子最后由lyflxh在 2005/11/10 01:56am 第 3 次编辑]

    对句:绣补如枷囚野客 [LYFLXH]
    出句:秋眸似水送行舟 [猫猫酸子]
    【笔评】:不到此时不知道自己所知甚少;人无论如何爱读书,如何有记忆,即便一行内,也是各有所知,各有不知,此处某人又“见肘”矣。“绣补”出典为何?恳望先生或其他朋友示知。后面不难解,但“枷”“囚”“野”均不理想,“枷”“囚”意近,各有所伤;“野”本身无病,却有悖出句。

    感谢笔下人间老师精彩评联,对于新学者来说,有这样的机会点评和讨论实为难得,深受启发!下面有几点想法回答笔评的疑问,谢谢!
    先答“绣补”出处
    1.中国文武官服补子         
        商周时代官服补子,十二章纹依次为: 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所用章纹均有取义,日、月,星辰,取其照鉴;山,取其稳重;龙,取其应变;华虫 (一种雉鸟),取其纹丽;宗彝 (一种祭祖礼器后来在其中绘一虎一蜼),取其忠孝;藻(水草),取其洁净;火,取其光明;粉米(白米),取其滋养;黼 (斧形),取其决;黻 (两兽相背形),取其明辨。皇帝在最隆重的场合穿十二章纹。
        在周朝,当诸侯卿大夫与皇帝一起参加祭祀时, 服装上的章纹从公爵起视帝服降一等用之,皇帝衣裳用十二章,公爵衣裳用九章,侯、伯只能用七章、五章,以下递减,这便是当时祭服制度的基本内容。
        补子,又称"背胸"、"胸背"。一般用彩线绣制,亦称 "绣补",也有织造的。明代补子的尺寸大者达40厘米(清代补子一般在30厘米左右)。
    2.2005年3月5日出版的《清代官员的顶戴、绣补》(作者:何叶尔·巴特) 有详细介绍
      “清代文武官员服饰上,以官帽上顶珠和补褂上绣补为等级标志.……”
    3.水浒传 第七十回  没羽箭飞石打英雄 宋公明弃粮擒壮士
    祖代英雄播英武,义胆忠肝咸若古。披坚自可为干城。佐郡应须是公辅。东昌骁将名张清,豪气凌霄真可数。阵云冉冉飘征旗,劲气英英若痴虎。龙鳞铁甲披凤毛,宫锦花袍明绣补。坐骑一疋大宛驹,袖中暗器真难睹。非鞭非简亦非枪,阵上陨石如星舞。飞来猛将不能逃,中处应令倒旗鼓。感人义气成大恩,此日归心甘受虏。天降罡星大泊中,烨烨英声传水浒。
    还有就是作为一初学联者的一些迷惑,请诸位探讨。
       
             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它言简意深,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可以说,对联艺术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对联文字长短不一,短的仅一、两个字;长的可达几百字。对联形式多样,有正对、反对、流水对、联球对、集句对等。但不管何类对联,使用何种形式,却又必须具备以下特点:一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二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三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四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但又不能重覆。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与对联紧密相关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好的横批在对联中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相互补充的作用。
        这是我查到的对“对联”文化的解读,除了文字、平仄、词性的要求外,对联重视的是上下联意境的连接。并不刻意追求上下联中单字间的含义对仗。学联这么多天来,什么“天对地,雨对风。大陆对长空.....”背得我头昏眼花。回过头来仔细一想,觉得很是无聊。如果这么限制和刻意追求单字或单词间的工整的话,就套着《新编韵对》、《笠翁对韵》上说的来肯定没错。但这样对的联又有什么意思呢?个人感觉这单纯只是在为对对子而对,对而不联,就算勉强联上了,个个用字雷同,遣词相近,如穿了一身华服的呆子,毫无神气,其实已经失去了对联的本身含义。倒有点八股的味道了。

       我是这么觉得的,对联本身的魅力在于,通过出联者和对者双方的组合,用最精华的文字,工整的字数、词性和音律, 去随意描绘一幅画,一个故事,一个意境。其重在神。上下联单字间的对韵只是为了更完美去表达意境所在。需要的时候可以采用,但不能作为标准去限制。就象本次对句,为了对“似水”,出现了多少个如烟如丝如冰?在中国古文化里面,其实一直强调的是“神”而不是“形”。而从朱子理学以后,对“形”的要求才越来越高,但造成的后果已有史可鉴。
        从我这个对子上,上联的想法是这样的。绣补含官服,官位的意思。“枷”表达男主人翁的心情,“囚”表达反抗和无奈,枷之重与水之柔,囚与送进行反差对比。野客点明男主人翁原先的身份,暗含自由之意。
        我的本意是想为下联描述这么一个背景,一对男才女貌的夫妻隐居在乡野,某一天接到朝廷强行征召为官的旨意,打乱了原本平静美好的生活。用男主人翁厌倦官场的情绪,从内心的挣扎到屈从于强权现实,和对自由、平静生活的向往的这一系列描写,去烘托下联的情感。再通过整联引发读者的好奇,为什么他不愿为官?是因为朝廷腐败还是身处乱世,这么勉强地去了下场会如何?似水的秋眸里面多少是离愁,多少是忧愁?......
        实在很想在猫猫酸子给出的画卷里,在行舟上添上个身着官服,面带无奈和离愁的男主人翁,可惜由于个人的文化功底的欠缺,现在看来未能如愿。呵呵,倒让大家见笑了。
       上面是几天来的一些真实想法。比较片面,但还是写出来请各位老师指教。
    南云北飘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5-11-9 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10 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22]秋眸似水送行舟

    先谢谢笔下的点评!
    再声明,那联与来者无关,也未曾经来者同意,读书人“偷”即“借”也 。 :)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10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22]秋眸似水送行舟

    下面引用由lyflxh2005/11/09 10:22pm 发表的内容:
    对句:绣补如枷囚野客 出句:秋眸似水送行舟
    【笔评】:不到此时不知道自己所知甚少;人无论如何爱读书,如何有记忆,即便一行内,也是各有所知,各有不知,此处某人又“见肘”矣。“绣补”出典为何?恳望先生或 ...
    意思我算是明白了,长知识的很,这些非有细致的历史知识或深入的研究不可。但基本意思我没有猜错,同我所举例子也没有本质区别。那么,出句意思缺乏含蓄,过于显豁的毛笔是存在的,后三字的失败也是还当改动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11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22]秋眸似水送行舟

    的确,人一定是有所不知的。俺以为,就用典而言,以熟知者为最佳,过偏的一些典故,不言明则一头雾水,难解其意,不仅读来生涩,于联意也有损。
    笔下点评精彩到位,辛苦辛苦~~~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11 17:22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22]秋眸似水送行舟

    笔下点评之精准另人望而生叹,学习学习再学习~~:)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11-11 20:59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22]秋眸似水送行舟

    下面引用由秋风传说2005/11/11 02:57pm 发表的内容:
    的确,人一定是有所不知的。俺以为,就用典而言,以熟知者为最佳,过偏的一些典故,不言明则一头雾水,难解其意,不仅读来生涩,于联意也有损。
    笔下点评精彩到位,辛苦辛苦~~~
    这一点我是赞同的,我最早来唐宋的时候发过一篇《关于诗词创作,我的一点意见》——那时候还没有来对联,一直在诗韵——就是专门谈过典故问题。好的典故是即便不知道典故的人看了也觉得清通,才算是用的好;而用典还是以熟典为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11-18 21:04 , Processed in 0.184874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