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点评55]风摇碧柳鞭牛背
[这个贴子最后由秋风传说在 2006/10/05 02:30pm 第 4 次编辑]
萧琅在 2006/10/02 11:50pm 发表的内容: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若兮]
对句:雨挽朱兰网马蹄 [萧琅]
风言风语:对仗可,景物谐。但“朱兰”显生涩,朱兰网马蹄更于情理不合,故整个对句在合理性还可再斟酌。宁可不工,句子的文理通畅也是要坚持的。感觉此句是为对而对,凑字痕迹比较明显。
谢谢点评,朱兰一词的确凑,本来的想法是草长而茂,如同地面织就的大网,挽住了马蹄.既然可以有"衰兰送客"句,为什么不能有茂兰留客的观点呢?这一点上,比较困惑ing~请指教.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若兮]
对句:水润青峰画雁痕 [萧琅]
风言风语:青峰为笔,在水中画雁,思路能放开,但合理性注意不够。峰是怎么去画雁痕的呢?他人一旦不解,便难以引起共鸣了。
thanks again.写这句的时候,是想起有一句"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峰影在水中,空中雁过山峰,雁影也就同时入了水,为什么不能理解为峰笔画雁痕呢?水面有风的时候,这种感觉应该更加明显吧?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若兮]
对句:雨打青蓑鼓牧歌 [萧琅]
风言风语:雨打青蓑为何就能鼓牧歌?还是合理性的问题。
还是不明白这个合理性问题是什么意思.鼓不就是一种打击乐么?为什么就不能把雨打蓑衣的声音听成一曲乡村牧歌?倘若下雨,总不成叫牧童一路淋回家,不许穿蓑衣挡雨吧?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若兮]
对句:竹伴青莲鼓凤歌 [萧琅]
风言风语:竹莲两者生长环境不同,即便距离再近,也不会给人相伴之感。竹伴青莲为何就能鼓凤歌?整句依旧是合理性的问题。
汗,瀑布汗.李青莲"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竹原本是想说竹杖,毕竟苏老还有"竹杖芒鞋轻胜马"句(有没有引用错?记不太清了)但显然这句没有表达清楚,但这个,的确是此青莲非彼青莲了啦.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若兮]
对句:水煮清泉泡雀巢 [萧琅]
风言风语:什么叫“水煮清泉”,用水来煮水么?文理上一旦欠通,别的就不用谈了。
至于这句,呵呵,水煮一词是受<水煮三国><水煮红楼>还有我最喜欢的<水煮清王朝>(起点小说)的影响啦.希望秋风斑斑没有把雀巢理解为鸟窝,虽然雀巢咖啡的标志就是一鸟窝.:p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若兮]
对句:雨挽朱兰网马蹄 [萧琅]
风言风语:对仗可,景物谐。但“朱兰”显生涩,朱兰网马蹄更于情理不合,故整个对句在合理性还可再斟酌。宁可不工,句子的文理通畅也是要坚持的。感觉此句是为对而对,凑字痕迹比较明显。
谢谢点评,朱兰一词的确凑,本来的想法是草长而茂,如同地面织就的大网,挽住了马蹄.既然可以有"衰兰送客"句,为什么不能有茂兰留客的观点呢?这一点上,比较困惑ing~请指教.
------咳咳,衰兰送客也好,留客也罢,反映的都是作者的主观心情,在旁人不了解有何背景的情况下,未必与之有同感。我说的合理性,是指符合常规情理、容易引起人们共鸣的现象或事物。应对时应不违这种合理性。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若兮]
对句:水润青峰画雁痕 [萧琅]
风言风语:青峰为笔,在水中画雁,思路能放开,但合理性注意不够。峰是怎么去画雁痕的呢?他人一旦不解,便难以引起共鸣了。
thanks again.写这句的时候,是想起有一句"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峰影在水中,空中雁过山峰,雁影也就同时入了水,为什么不能理解为峰笔画雁痕呢?水面有风的时候,这种感觉应该更加明显吧?
------老句中以峰作笔者并不少见,但这也不能拿来佐证能画雁痕啊,您列举的前句,也并没说画什么,只是形象比喻了。诺大一几乎静止的峰,去“画”连笔尖大小都不如的雁痕,你说合理么?对应对者而言,应该是被别人问为什么,你倒好,反问别人为什么不能如此理解,还是主观因素过多,未从常理入手的问题,咳咳。。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若兮]
对句:雨打青蓑鼓牧歌 [萧琅]
风言风语:雨打青蓑为何就能鼓牧歌?还是合理性的问题。
还是不明白这个合理性问题是什么意思.鼓不就是一种打击乐么?为什么就不能把雨打蓑衣的声音听成一曲乡村牧歌?倘若下雨,总不成叫牧童一路淋回家,不许穿蓑衣挡雨吧?
---且不论雨之大小,把“雨打青蓑”形容为某种乐器声是可以的,但形容成乡村牧歌偏差就大了,谁听过打击乐式的牧歌?另外,鼓在这里只能当动词。雨要来了,放牧者赶紧找地方躲避,若写成“雨打青蓑收牧歌”,我看合理性还要更强一些。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若兮]
对句:竹伴青莲鼓凤歌 [萧琅]
风言风语:竹莲两者生长环境不同,即便距离再近,也不会给人相伴之感。竹伴青莲为何就能鼓凤歌?整句依旧是合理性的问题。
汗,瀑布汗.李青莲"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竹原本是想说竹杖,毕竟苏老还有"竹杖芒鞋轻胜马"句(有没有引用错?记不太清了)但显然这句没有表达清楚,但这个,的确是此青莲非彼青莲了啦.
----出句碧柳并未有特别的意思,对句青莲不理解为李白也很正常啦,“竹杖”为偏正结构,其主词为杖,竹只起修饰作用,故不能简写为竹,简写为杖还成。。。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若兮]
对句:水煮清泉泡雀巢 [萧琅]
风言风语:什么叫“水煮清泉”,用水来煮水么?文理上一旦欠通,别的就不用谈了。
至于这句,呵呵,水煮一词是受<水煮三国><水煮红楼>还有我最喜欢的<水煮清王朝>(起点小说)的影响啦.希望秋风斑斑没有把雀巢理解为鸟窝,虽然雀巢咖啡的标志就是一鸟窝.:p
----水煮三国等是知道的,但别人可曾说过用水来煮水、用柴来烧柴的?水煮别的都行,用水煮水在文理上则欠通。
总之,你的对句思路活跃,这是好事。但主观性过于明显,未充分考虑他人的认同程度,这确实是应该避免的。
也祝节日快乐,咳咳。。。
[color=#990000]-=-=-=-=- 以下内容由 秋风传说 在 2006年10月03日 03:18pm 时添加 -=-=-=-=-
有漏字,改了一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