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对联雅居
收起左侧

[点评55]风摇碧柳鞭牛背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0-2 00:34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55]风摇碧柳鞭牛背

[这个贴子最后由秋风传说在 2006/10/02 01:20am 第 1 次编辑]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意象为:“风如一只无形的小手,摇着如鞭的细柳,轻轻抽打在牛背之上……”,出句中含拟人手法,风趣恬静,画面栩栩如生。要求对句以大小匹配之景物,以类似手法应对,力求与出句互为补充,相映生辉。“鞭”字为出句点睛之笔,一字双用,虽为动词性,却又有喻柳为鞭之意,找一个与“鞭”字匹配的字眼并非容易,对句的难点也在于此。出句中风为主语,鞭为谓语,牛背为宾语,“摇碧柳”则为状语成分。在应对之前,须对出句成分及词性加以掌握,方能对仗工稳。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若兮]
对句:霞映清波舞燕姿 [丑月]
风言风语:对句与出句和谐,展现了春天的盎然生机。但对句中“舞”字应是燕所为,并非霞映清波去“舞”燕姿,与出句风摇碧柳去“鞭”牛背存在差异,因此与出句在句式结构方面有失对仗。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 若 兮]
对句:水漾青苔绊蟹螯 [天花乱坠]
对句:水软黄沙惊马蹄 [天花乱坠]
风言风语:第一对思路别致,对仗工整,景物亦合。出句中“柳如鞭”形象自然,对句“苔如绊”则显牵强。第二对无丝毫“拟人”迹象,且“软”、“惊”二字处还有进一步到位的余地,不如第一对。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 若 兮]
对句:月照苍松染鹤颜 [冰蕊寒香]
对句:夕照青云信马缰 [冰蕊寒香]
风言风语:对句工整,但与出句“贴”得不紧。第一对中,一昼一夜,一柳一松,在时空上与出句有隔,感觉上未达和谐。第二对时间上没问题,但拟人手法不够真切,有涩感。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 若 兮]
对句:雨洒苍苔滑客屐 [冲泥踏雨]
对句:雨落青池钓鲤唇 [冲泥踏雨]
风言风语:所对工整。第一对虽说景无隔,但与出句“贴”的并不够紧,另无拟人迹象。第二对想象力丰富,但觉自然合理性不足,在使人“会心”方面还有余地。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水若兮〕
对句:蝉引黄童上树头〔潘承东〕
风言风语:意境与出句和谐,亦不乏风趣,分量与出句匹敌。但出句有喻柳为鞭之意,对句却无,出句宾语为牛背,对句宾语为黄童,“上树头”成了补语,故句式并不对仗。虽如此,对句还是令人赏心悦目的。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若兮]
对句:水映春花染渡头 [追风]
风言风语:意境吻合,但无拟人手法。关键是没找到与“鞭”相匹配的字眼,这字眼原本也难找,咳咳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 若 兮]
对句:水漫金山湿客身 [蕙芯]片 灌~~
风言风语:对景联而言,应对首先要考虑的是景物和谐。出句闲逸舒适,对句却写发洪水,一轻松一沉重,和出句意境不够匹配,既“和谐性”不足。:)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若兮]
对句:雨打梨花和燕歌 [4231]
风言风语:境合景美。但以雨打梨花描述“演奏”并非最佳选择,“打”字及“梨花”都可进一步斟酌。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若兮]
对句:露滴苍松梳鹤毛 [对月吟风]凑个...
风言风语:上联轻松优雅,下联多少带有苍凉,和谐性不够。另,苍松是梳羽毛(动作)发生的地点,碧柳则是鞭牛背的工具,所以对仗还不够严密。梳字也可再斟酌。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若兮]
对句:月映青山逐马蹄 [丹丹]
风言风语:对仗工整。对景物联而言,最好时空同意,丹丹之对句在空间上与出句一致,在时间上却与出句有隔。“月逐马蹄”似夸张的过分一些。:)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若兮]
对句:雨打青萍撞禾腰 [梦之痕]
风言风语:想象力丰富,景合,对仗可,但于典型性上还可进一步斟酌。一般人看见“萍”字,会自然联想到池塘湖泊等水域,也许水稻田里也有萍,但习惯上不认为是萍的生长地,因此说萍禾同生的“典型性”不够。如此,萍撞禾腰便显生涩了。“禾腰”还有其它什么含意么?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若兮]
对句:雨打芭蕉盖马鞍 [沙鸥翔集]
风言风语:景合,对仗可。未十分明确描绘了怎样的画面,将芭蕉比喻成马鞍么?如此的话,便在句式结构上与出句不匹配了。如果马鞍是实指,则整句又嫌直白,风趣和意味都显不足。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 若 兮]
对句:月掷清晖洗客愁 [俺来试试]
风言风语:对仗基本工整。但出句写画景,并无寄居游子之意,而对句却有中秋思乡之意,故在意境上与出句不和谐。另,对句与出句有时隔。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 若 兮]
对句:水入清池润月容 [细水常流]
风言风语:接连对了这许多,足见思路敏捷。该句对仗工整。出句虽未交代时间,但从人眼之可观性上看,应为白日,故觉对句与出句有时隔,整联上下的协调性也随之不足了。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 若 兮]
对句:霞染香山秀叶颜 [细水常流]
风言风语:对仗工。“香山”确有其地,而碧柳仅为一般景物,故以香山对碧柳有失衡感,未见得好。也许因为语感不一,个人觉得“叶颜”一词显涩。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 若 兮]
对句:香漫兰亭入客怀 [细水常流]
风言风语:“兰”字属借音,对仗可。对句不含拟人手法,这点与出句不匹配。出句“喻柳为鞭”之巧未破。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 若 兮]
对句:雨洗青荷润佼容 [细水常流]
风言风语:意境较和谐,但出句的“喻柳为鞭”之巧未破,“佼容”对“牛背”略宽。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 若 兮]
对句:雪伴红梅弄鹤姿 [细水常流]
风言风语:这句时间隔更为明显,单出不错,做为对句则显失谐。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 若 兮]
对句:霜降翠湖肥蟹身 [宇宙洪荒]
风言风语:咳咳,秋天的螃蟹就是肥。对句对仗可,“霜”字扎眼,个人感觉有损整联意境。觉“肥蟹身”在语气上输于出句。下联的最后几字,语气上至少应不弱于上联。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 若 兮]
对句:雨洗苍桐净凤巢 [宇宙洪荒]
风言风语:景谐,但仍未破出句“喻柳为鞭”之巧。“凤巢”为虚,对“牛背”有欠稳当。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水若兮〕
对句:雨泻青山湿鸟身 [宇宙洪荒]
风言风语:对句用了雨泻,感觉对与出句的闲逸性不谐,大概用了流水对法,风先来而雨后至吧。如此倒无不可。另,觉所对青山显“大”,空间上无妨缩小点,当然,随空间缩小,“泻”字也可斟酌。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若兮]
对句:雨挽朱兰网马蹄 [萧琅]
风言风语:对仗可,景物谐。但“朱兰”显生涩,朱兰网马蹄更于情理不合,故整个对句在合理性还可再斟酌。宁可不工,句子的文理通畅也是要坚持的。感觉此句是为对而对,凑字痕迹比较明显。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若兮]
对句:水润青峰画雁痕 [萧琅]
风言风语:青峰为笔,在水中画雁,思路能放开,但合理性注意不够。峰是怎么去画雁痕的呢?他人一旦不解,便难以引起共鸣了。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若兮]
对句:雨打青蓑鼓牧歌 [萧琅]
风言风语:雨打青蓑为何就能鼓牧歌?还是合理性的问题。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若兮]
对句:竹伴青莲鼓凤歌 [萧琅]
风言风语:竹莲两者生长环境不同,即便距离再近,也不会给人相伴之感。竹伴青莲为何就能鼓凤歌?整句依旧是合理性的问题。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若兮]
对句:月映丹枫照客船 [萧琅]
风言风语:有时隔,合理性依然不足。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若兮]
对句:水煮清泉泡雀巢 [萧琅]
风言风语:什么叫“水煮清泉”,用水来煮水么?文理上一旦欠通,别的就不用谈了。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若兮]
对句:山漫红花染蝶衣  [萧琅]依稀记得蝶是仄声,错了就算了。实在是对不好啊,头疼ing~
风言风语:蝶古音仄,没错。在许多句中,这句对得最好。“山”显大景,为与出句谐和,可再斟酌一下。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 若 兮]
对句:雨打浮萍藏鱼身 [雨打浮萍]
风言风语:自灌起来了,咳咳。景物与出句合,浮萍不用雨打既可藏鱼身,所以雨打而字显多余。对句三平尾,除非意境绝佳且无可替之词,否则应尽量避免三平尾。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 若 兮]
对句:水弄青萍戏鲤腰 [大漠胡杨]
风言风语:对仗工,景物合。“戏鲤腰”给俺的感觉,是鲤鱼半立水中的样子,此处还有进一步合理的余地。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若兮]
对句:笛引黄莺唱地头 [半溪梅影]
风言风语:对仗工,亦不乏风趣,景物与出句和谐。但作为莺唱之处,“地头”一词欠妥,还得往树上爬爬才好,咳咳。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若兮]
对句:露坠清潭惊鸟心 [夏日雨荷]
风言风语:对仗可。对句描绘的夜景吧,与出句有时隔。露坠清潭是不是能惊鸟心呢?个人觉得在与众人的共鸣上还可进一步斟酌。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水若兮]
对句:雨打青萍惹客思[寂寞开无主]
对句:鸟语绿窗扰客眠[寂寞开无主]
对句:雨滴蛛网湿燕帘[寂寞开无主]
风言风语:对仗基本尚可。出句为单纯写景,要求对句亦写景,并与出句互相衬映,共同描绘一幅优美画面,第一、二对没做到这点,而是涉及到客思客眠,故觉在意境上与出句有失和谐。第三对则显生涩。所对三句均未破出句中“喻柳为鞭”之巧。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水若兮]
对句:日暖黄花染马蹄[狡童]
对句:霞映青荷隐鲤踪[狡童]
风言风语:对仗可,景物和谐。第一对“染马蹄”显随便了些,不如出句“鞭牛背”更为恰当自然。第二句“霞映”在整句中显多余。所对两句未破出句“喻柳为鞭”之巧。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水若兮]
对句:山浣春烟湿燕衣[南居客]
风言风语:景物和谐。但对句整体非拟人手法,与出句有别。觉“山浣春烟”显模糊,不如“烟浣春山”。另,亦未破出句“喻柳为鞭”之巧。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若兮]
对句:水滑绿荷打龟头 [风月痕]
呵呵..不好意思..别想歪了,俺凑和一下而已.
风言风语:咳咳,你不提醒还好,一提醒多半要想歪。这类双解词汇还是不用为佳,毕竟出句相对处意思单一。另,对句平仄失谐,“水滑绿荷”显生涩。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若兮]
对句:地舞长河纳春颜 [卧看闲云]
风言风语:对句景物显大,与出句和谐不足,从一大小匹配之景入写为佳。另,“舞”字不够到位,“春”字失律,未破出句“喻柳为鞭”之巧。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若兮]
对句:笛引黄莺落树梢 [鱼目混珠]
风言风语:和半溪所对雷同,“树梢”强过“地头”,但仍未破出句“喻柳为鞭”之巧。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若兮]
对句:水没轻标曲竹身 [实根]
风言风语:对仗可。对句写垂钓时鱼吞饵一瞬间,句子背后其实藏着“人”,而出句并非如此,故觉与出句不谐。对句读来也不够顺畅。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若兮]
对句:月洒银辉喜客颜 [晴空]
对句:霜打金枝惊鸟魂 [晴空]
风言风语:为何月洒银辉就喜客颜呢?类似“眼冒金星喜见财”么?这种描述可能与当事者一时心情有关,不好论其合理与否了,但个人觉得,对句也须从“众人”角度去写,尽量少带自己比较特殊的心情,毕竟对联不是只给自己看的。第二对有秋伤之感,与出句的闲逸不和谐了。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 若 兮]
对句:云隐阳光点岭青 [边关之友]
风言风语:对句的大体意思是:厚薄不一的云,其遮住阳光的部分把岭“点”得灰暗片片。若如此,则与出句的分量大小和闲逸性失谐了。对句意思虽能理解,但感觉对句的通畅性不足,主要体现在“隐”、“点”、“青”三字上。以“岭青”对“牛背”也显宽了。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 若 兮]
对句:燕点清池读水文 [烛之幽]
凑字了~ 敬老师一杯~ 节日快乐~
风言风语:对仗可,景物也合。对句“点”、“读”之间联系不甚典型,不如出句“摇”、“鞭”对应自然到位,还可斟酌。另,未破出句“喻柳为鞭”之巧。寻找能敌“鞭”之字眼,确实不易,咳咳。也祝小烛节日快乐。。。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若兮]
对句:犁挂青衫遮鼾声 [潘承东]
对句:犁挂青衫隔鼾声 [潘承东]
风言风语:两对句近似,描写田间劳动者午休之景,与出句和谐。鼾字今音平,古音仄?这个我没把握。对耕田老农而言,用“青衫”嫌雅,粗衫一类似乎更贴切。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水若兮]
对句: 螂赶青婵撞鸟舌 [实根]
风言风语:不理解“青婵”之意,蝉字的笔误?螳螂把蝉赶得撞到鸟舌头上?这里偏于主观想象,思路虽然别致,但在合理性上还须进一步斟酌。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水若兮]
对句:蝶绕轻荫戏牧童[桃花袖]
风言风语:对句景物和谐,不失风趣,与出句共构了一幅童子牧牛图,读来赏心悦目。但仍未破出句“喻柳为鞭”之巧。寻找堪敌“鞭”之字眼不易了。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若兮]
对句:秋坠红枫掌马头 [寒友]
风言风语:对仗工,“喻枫为掌”巧,可与“喻柳为鞭”匹配。但碧柳、红枫同时出现,给人感觉有时隔了,另,“秋坠红枫”不如“风摇碧柳”来得到位、贴切,遗憾一下。。。

诸位联友思路开阔,亮点的确不少,点评过程亦是本人受益过程,这些都不说了。以上纯属一管之见,不当处还请指正。。。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0-2 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55]风摇碧柳鞭牛背

大好节日还在此为广大联友服务,秋风斑竹劳苦功高啊,喝酒。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0-2 01:38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55]风摇碧柳鞭牛背

秋版辛苦了,敬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0-2 07:44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55]风摇碧柳鞭牛背

出句确实精妙!但老师对句子结构的分析似乎欠妥.我认为:风(主)摇(谓)柳(宾),这是小结构,柳(主)鞭(谓)背(宾),这是主结构.不知对否?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0-2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55]风摇碧柳鞭牛背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若兮]
对句:雨打青萍撞禾腰 [梦之痕]
风言风语:想象力丰富,景合,对仗可,但于典型性上还可进一步斟酌。一般人看见“萍”字,会自然联想到池塘湖泊等水域,也许水稻田里也有萍,但习惯上不认为是萍的生长地,因此说萍禾同生的“典型性”不够。如此,萍撞禾腰便显生涩了。“禾腰”还有其它什么含意么?
    秋版点评辛苦了!
    在南方乡村长大,倒见过稻田里的萍的,于是就这么对了,呵。典型性方面的确不如柳与牛了。感谢秋版指点。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0-2 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55]风摇碧柳鞭牛背

秋斑节日评联,细致全面,辛苦辛苦!尝尝月饼!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0-2 21:02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55]风摇碧柳鞭牛背

秋斑节日评联,细致全面,辛苦辛苦!尝尝月饼!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0-2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55]风摇碧柳鞭牛背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若兮]
对句:雨挽朱兰网马蹄 [萧琅]
风言风语:对仗可,景物谐。但“朱兰”显生涩,朱兰网马蹄更于情理不合,故整个对句在合理性还可再斟酌。宁可不工,句子的文理通畅也是要坚持的。感觉此句是为对而对,凑字痕迹比较明显。
谢谢点评,朱兰一词的确凑,本来的想法是草长而茂,如同地面织就的大网,挽住了马蹄.既然可以有"衰兰送客"句,为什么不能有茂兰留客的观点呢?这一点上,比较困惑ing~请指教.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若兮]
对句:水润青峰画雁痕 [萧琅]
风言风语:青峰为笔,在水中画雁,思路能放开,但合理性注意不够。峰是怎么去画雁痕的呢?他人一旦不解,便难以引起共鸣了。
thanks again.写这句的时候,是想起有一句"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峰影在水中,空中雁过山峰,雁影也就同时入了水,为什么不能理解为峰笔画雁痕呢?水面有风的时候,这种感觉应该更加明显吧?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若兮]
对句:雨打青蓑鼓牧歌 [萧琅]
风言风语:雨打青蓑为何就能鼓牧歌?还是合理性的问题。
还是不明白这个合理性问题是什么意思.鼓不就是一种打击乐么?为什么就不能把雨打蓑衣的声音听成一曲乡村牧歌?倘若下雨,总不成叫牧童一路淋回家,不许穿蓑衣挡雨吧?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若兮]
对句:竹伴青莲鼓凤歌 [萧琅]
风言风语:竹莲两者生长环境不同,即便距离再近,也不会给人相伴之感。竹伴青莲为何就能鼓凤歌?整句依旧是合理性的问题。
汗,瀑布汗.李青莲"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竹原本是想说竹杖,毕竟苏老还有"竹杖芒鞋轻胜马"句(有没有引用错?记不太清了)但显然这句没有表达清楚,但这个,的确是此青莲非彼青莲了啦.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若兮]
对句:水煮清泉泡雀巢 [萧琅]
风言风语:什么叫“水煮清泉”,用水来煮水么?文理上一旦欠通,别的就不用谈了。
至于这句,呵呵,水煮一词是受<水煮三国><水煮红楼>还有我最喜欢的<水煮清王朝>(起点小说)的影响啦.希望秋风斑斑没有把雀巢理解为鸟窝,虽然雀巢咖啡的标志就是一鸟窝.:p
最后依然感谢斑斑辛苦的点评工作,谢谢.
国庆快乐,中秋快乐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0-3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55]风摇碧柳鞭牛背

下面引用由潘承东2006/10/02 07:44am 发表的内容:
出句确实精妙!但老师对句子结构的分析似乎欠妥.我认为:风(主)摇(谓)柳(宾),这是小结构,柳(主)鞭(谓)背(宾),这是主结构.不知对否?
咳咳,汉语的句子成分经常模糊,不如英语等有规律可寻了。潘联友的意思是“风摇碧柳”为主语从句吗?“风摇”做定语修饰柳似说不过去,除非句子改成“风摇之柳鞭牛背”一类才成立。如“我用筷子夹面条”一句,能说主语是筷子么?主语只能是动作的主使者“我”,而这个句子结构和点评的出句是一致的。因此,我依然认为出句动作的主使者是风,既主语,谓语为鞭,宾语为牛背,“摇碧柳”则是动宾结构的状语,用来修饰谓语。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0-3 00:33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55]风摇碧柳鞭牛背

下面引用由梦之痕2006/10/02 01:20pm 发表的内容: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对句:雨打青萍撞禾腰
风言风语:想象力丰富,景合,对仗可,但于典型性上还可进一步斟酌。一般人看见“萍”字,会自然联想到池塘湖泊等水域,也许水稻田里也有萍,但习惯上不认为是萍的生 ...
俺吃过大米,却未种过稻子,看来俺还是没掌握第一手资料,咳咳。。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0-3 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55]风摇碧柳鞭牛背

faint,看楼上的语法头好晕~~~~
把句子拆开来:
1.风摇碧柳
2.柳鞭打牛背
3.风使得柳鞭打到牛背
4.暗藏比喻:柳如鞭子
应该就这几个意思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0-3 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55]风摇碧柳鞭牛背

我记得水稻田里确实会有漂浮着一些绿色的植物,可能会是浮萍哦~~~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0-3 01:15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55]风摇碧柳鞭牛背

[这个贴子最后由秋风传说在 2006/10/05 02:30pm 第 4 次编辑]
萧琅在 2006/10/02 11:50pm 发表的内容: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若兮]
对句:雨挽朱兰网马蹄 [萧琅]
风言风语:对仗可,景物谐。但“朱兰”显生涩,朱兰网马蹄更于情理不合,故整个对句在合理性还可再斟酌。宁可不工,句子的文理通畅也是要坚持的。感觉此句是为对而对,凑字痕迹比较明显。
谢谢点评,朱兰一词的确凑,本来的想法是草长而茂,如同地面织就的大网,挽住了马蹄.既然可以有"衰兰送客"句,为什么不能有茂兰留客的观点呢?这一点上,比较困惑ing~请指教.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若兮]
对句:水润青峰画雁痕 [萧琅]
风言风语:青峰为笔,在水中画雁,思路能放开,但合理性注意不够。峰是怎么去画雁痕的呢?他人一旦不解,便难以引起共鸣了。
thanks again.写这句的时候,是想起有一句"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峰影在水中,空中雁过山峰,雁影也就同时入了水,为什么不能理解为峰笔画雁痕呢?水面有风的时候,这种感觉应该更加明显吧?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若兮]
对句:雨打青蓑鼓牧歌 [萧琅]
风言风语:雨打青蓑为何就能鼓牧歌?还是合理性的问题。
还是不明白这个合理性问题是什么意思.鼓不就是一种打击乐么?为什么就不能把雨打蓑衣的声音听成一曲乡村牧歌?倘若下雨,总不成叫牧童一路淋回家,不许穿蓑衣挡雨吧?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若兮]
对句:竹伴青莲鼓凤歌 [萧琅]
风言风语:竹莲两者生长环境不同,即便距离再近,也不会给人相伴之感。竹伴青莲为何就能鼓凤歌?整句依旧是合理性的问题。
汗,瀑布汗.李青莲"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竹原本是想说竹杖,毕竟苏老还有"竹杖芒鞋轻胜马"句(有没有引用错?记不太清了)但显然这句没有表达清楚,但这个,的确是此青莲非彼青莲了啦.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若兮]
对句:水煮清泉泡雀巢 [萧琅]
风言风语:什么叫“水煮清泉”,用水来煮水么?文理上一旦欠通,别的就不用谈了。
至于这句,呵呵,水煮一词是受<水煮三国><水煮红楼>还有我最喜欢的<水煮清王朝>(起点小说)的影响啦.希望秋风斑斑没有把雀巢理解为鸟窝,虽然雀巢咖啡的标志就是一鸟窝.:p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若兮]
对句:雨挽朱兰网马蹄 [萧琅]
风言风语:对仗可,景物谐。但“朱兰”显生涩,朱兰网马蹄更于情理不合,故整个对句在合理性还可再斟酌。宁可不工,句子的文理通畅也是要坚持的。感觉此句是为对而对,凑字痕迹比较明显。
谢谢点评,朱兰一词的确凑,本来的想法是草长而茂,如同地面织就的大网,挽住了马蹄.既然可以有"衰兰送客"句,为什么不能有茂兰留客的观点呢?这一点上,比较困惑ing~请指教.
------咳咳,衰兰送客也好,留客也罢,反映的都是作者的主观心情,在旁人不了解有何背景的情况下,未必与之有同感。我说的合理性,是指符合常规情理、容易引起人们共鸣的现象或事物。应对时应不违这种合理性。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若兮]
对句:水润青峰画雁痕 [萧琅]
风言风语:青峰为笔,在水中画雁,思路能放开,但合理性注意不够。峰是怎么去画雁痕的呢?他人一旦不解,便难以引起共鸣了。
thanks again.写这句的时候,是想起有一句"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峰影在水中,空中雁过山峰,雁影也就同时入了水,为什么不能理解为峰笔画雁痕呢?水面有风的时候,这种感觉应该更加明显吧?
------老句中以峰作笔者并不少见,但这也不能拿来佐证能画雁痕啊,您列举的前句,也并没说画什么,只是形象比喻了。诺大一几乎静止的峰,去“画”连笔尖大小都不如的雁痕,你说合理么?对应对者而言,应该是被别人问为什么,你倒好,反问别人为什么不能如此理解,还是主观因素过多,未从常理入手的问题,咳咳。。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若兮]
对句:雨打青蓑鼓牧歌 [萧琅]
风言风语:雨打青蓑为何就能鼓牧歌?还是合理性的问题。
还是不明白这个合理性问题是什么意思.鼓不就是一种打击乐么?为什么就不能把雨打蓑衣的声音听成一曲乡村牧歌?倘若下雨,总不成叫牧童一路淋回家,不许穿蓑衣挡雨吧?
---且不论雨之大小,把“雨打青蓑”形容为某种乐器声是可以的,但形容成乡村牧歌偏差就大了,谁听过打击乐式的牧歌?另外,鼓在这里只能当动词。雨要来了,放牧者赶紧找地方躲避,若写成“雨打青蓑收牧歌”,我看合理性还要更强一些。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若兮]
对句:竹伴青莲鼓凤歌 [萧琅]
风言风语:竹莲两者生长环境不同,即便距离再近,也不会给人相伴之感。竹伴青莲为何就能鼓凤歌?整句依旧是合理性的问题。
汗,瀑布汗.李青莲"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竹原本是想说竹杖,毕竟苏老还有"竹杖芒鞋轻胜马"句(有没有引用错?记不太清了)但显然这句没有表达清楚,但这个,的确是此青莲非彼青莲了啦.
----出句碧柳并未有特别的意思,对句青莲不理解为李白也很正常啦,“竹杖”为偏正结构,其主词为杖,竹只起修饰作用,故不能简写为竹,简写为杖还成。。。

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 [水若兮]
对句:水煮清泉泡雀巢 [萧琅]
风言风语:什么叫“水煮清泉”,用水来煮水么?文理上一旦欠通,别的就不用谈了。
至于这句,呵呵,水煮一词是受<水煮三国><水煮红楼>还有我最喜欢的<水煮清王朝>(起点小说)的影响啦.希望秋风斑斑没有把雀巢理解为鸟窝,虽然雀巢咖啡的标志就是一鸟窝.:p
----水煮三国等是知道的,但别人可曾说过用水来煮水、用柴来烧柴的?水煮别的都行,用水煮水在文理上则欠通。
总之,你的对句思路活跃,这是好事。但主观性过于明显,未充分考虑他人的认同程度,这确实是应该避免的。
也祝节日快乐,咳咳。。。


[color=&#35;990000]-=-=-=-=- 以下内容由 秋风传说2006年10月03日 03:18pm 时添加 -=-=-=-=-
有漏字,改了一下~~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0-3 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55]风摇碧柳鞭牛背

下面引用由萧琅2006/10/03 00:44am 发表的内容:
faint,看楼上的语法头好晕~~~~
把句子拆开来:
1.风摇碧柳
2.柳鞭打牛背
...
咳,我还没你说的长。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0-3 03:55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55]风摇碧柳鞭牛背

哦,明白了,谢谢.
PS;嘿嘿,不会把秋风斑斑郁闷到了吧?怎么一直在咳嗽呀?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0-3 21:36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55]风摇碧柳鞭牛背

下面引用由萧琅2006/10/03 03:55am 发表的内容:
哦,明白了,谢谢.
PS;嘿嘿,不会把秋风斑斑郁闷到了吧?怎么一直在咳嗽呀?
咳咳,老年人咳嗽一下很合理嘛,咳咳。。。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0-3 21:53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55]风摇碧柳鞭牛背

下面引用由秋风传说2006/10/03 09:36pm 发表的内容:
咳咳,老年人咳嗽一下很合理嘛,咳咳。。。
敬支烟,端杯酒,给秋风版主压压咳,咳~~~~~~~~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0-4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55]风摇碧柳鞭牛背

精妙的出句,有趣的对句,加上秋风版主的妙评,学习了。至于出句“风摇碧柳鞭牛背”的语法结构,我个人认为,“碧柳”作为兼语似更合理一点,即“风摇碧柳”柳是宾语,“柳鞭牛背”柳兼主语的角色。管见。:)
秋版辛苦,节日快乐!!!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0-4 03:57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55]风摇碧柳鞭牛背

    如果是英语,柳是宾语,鞭牛背象是结果状语。如果能用上一个使役动词,鞭就是宾补了,也有叫复合宾语结构的。鞭牛背也可以处理成非限定性定语的。
    据说汉语原本没有语法,也没有标点。语法是借鉴了英语语法的。但经国人的一番研究,再加上各大家各持已见、各成一统之后,汉语语法我都不敢说会了。
    如果有英语语法问题,尽管问我好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10-4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55]风摇碧柳鞭牛背

风摇碧柳鞭牛背
泪落瑶琴弹心思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11-14 09:28 , Processed in 0.15145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