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小语
收起左侧

[风土人情] 也谈红楼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8-8 09:44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谈红楼

搞不好这个《红楼梦》不是爱情小说----略论《红楼梦》主题,是余秋雨写的呢?
赫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8-8 09:51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谈红楼

下面引用由七月在野2004/08/08 09:44am 发表的内容:
搞不好这个《红楼梦》不是爱情小说----略论《红楼梦》主题,是余秋雨写的呢?
赫赫。
呵呵,我也是在旧书摊上买到的书。是不是余秋雨写的,不得而知。反正是署名为石一歌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4 11:38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4-8-8 10:32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谈红楼

    下面引用由七月在野2004/08/08 09:44am 发表的内容:
    搞不好这个《红楼梦》不是爱情小说----略论《红楼梦》主题,是余秋雨写的呢?
    赫赫。
    呵呵,余要写这个还差点功夫啊。只能弄点小散文,还漏洞百出……
    1、我有一部根据1883年刊印的《增评补图石头记》翻印的《石头记》。书上有程伟元序、护花主人和大某山民的批序、总评、眉批。有插图几十幅。护花主人:王希廉,字雪香,一字雪芗,清朝举人,是《石头记》评点派的代表人物,1832年曾雕刻一百二十回本《新评绣像红楼梦全传》。在某山民即姚燮,字梅伯,清朝举人,也是《石头记》评点派要人。
    2、我有一套资料集:书名为《红楼梦》评论。是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研组编印的资料集。(1974年7日印)书上有石一歌的文章:《红楼梦》不是爱情小说----略论《红楼梦》主题。原载《学习与批判》一九七三第四期第五七页。
    这个版本很难得了。评论嘛,只要不是索隐的偶都能看下去,毕竟有些道理——不像索隐的几乎胡扯,呵呵(支持索隐派的表打偶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8-8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谈红楼

    “铁马云雕:那么,今天我们就围绕着《红楼梦》的书名来谈。这部书有好几个名,《石头记》、《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还泪记》、《红楼梦》等。我看到一篇文章,从书的叙述者的角度来评这些书名。他说,叙述者有四个人:石头,空空道人,孔梅溪,曹雪芹”……

    红楼题名几变,每一变,觉得都似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揭示本书之意旨所在:
    一、石头记:所记补天事也
    二、情僧录:所录者情事也
    三、风月宝鉴:所鉴所品者世事也
    四、金陵十二钗:悼旧人也
    五、还泪记:木石前盟也
    六、红楼梦:总收全部意旨,问谁能解?赤瑕宫可不也是指的红楼?
    还有,“玉在匮中求善价,钗于奁内待时飞”,有人曾据此联写过一篇文章,说暗示宝钗最后改嫁给了贾雨村……看后曾大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8-8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谈红楼

    下面引用由七月在野2004/08/08 09:23am 发表的内容:
    李公是指李渔,《十二楼》是其短篇小说集。
    萧烟南亭君在《镜花缘》后问小语可曾看过李公的《十二楼》,小语把此李公当成彼李公了~~~~~~^_^
    多谢兄台指点,决定去图书馆找此书一看!!
    七月在野、八月在宇;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套用诗经中两首诗,欢迎兄台常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8-8 14:45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谈红楼

    下面引用由云雾山2004/08/08 10:32am 发表的内容:
    这个版本很难得了。评论嘛,只要不是索隐的偶都能看下去,毕竟有些道理——不像索隐的几乎胡扯,呵呵(支持索隐派的表打偶哈)
    云雾兄,余秋雨的文笔还是不错的,可供中小学生启蒙用~~~偶小学毕业那年看余《文化苦旅》,从此对中华文化悉心倾慕之……
    另:索引派也不尽是胡扯呀(放心,偶非索引派,不会找砖di)^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8-8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谈红楼

    红楼梦里最喜欢的一段对白,是宝黛初 见时的对话
      宝玉看罢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
      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时见过他
      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也未为不可。
    看了小语的贴子就想起这段话来了。
    佩服各位的才情,学习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8-8 21:27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谈红楼

    呵呵,我倒想起警幻仙子所唱的了:
    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
    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太虚幻境有两幅对联: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厚地高天,堪叹古今情不尽;
    痴男怨女,可怜风月债难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8-4 11:38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4-8-8 22:22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谈红楼

    红楼中经典场景非常多,记得偶在学校bbs上发了9个吧,都是随手写下的,还肯定没有完的。回头总结一下发过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8-8 23:38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谈红楼

    下面引用由春来2004/08/08 05:05pm 发表的内容:
    红楼梦里最喜欢的一段对白,是宝黛初 见时的对话
      宝玉看罢笑道:“这个妹妹我曾见过”。
      贾母笑道: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时见过他
      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他,然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 ...
    欢迎春来!
    这一段话我也极喜欢~:)
    还有,宝黛相见时黛玉外貌描写得极好,还有,妹妹的颦颦二字就是那时有的,“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故那混世魔王便把这二字送她了——只是,后来却只宝钗如此称呼,何故?(改天分析分析^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8-8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谈红楼

    下面引用由远箫如梦2004/08/08 09:27pm 发表的内容:
    呵呵,我倒想起警幻仙子所唱的了:
    春梦随云散,飞花逐水流;
    寄言众儿女,何必觅闲愁。
    太虚幻境有两幅对联:
    ^_^  
    同时严肃di说:远箫同学,引用这诗这对联,极似老夫子板了脸在训诫众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8-8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谈红楼

    下面引用由云雾山2004/08/08 10:22pm 发表的内容:
    红楼中经典场景非常多,记得偶在学校bbs上发了9个吧,都是随手写下的,还肯定没有完的。回头总结一下发过来:)
    盼尽早见到,大家也来讨论讨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8-9 23:23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谈红楼

    看了小语的文章,缠绵娟秀,很有见地。欣赏之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8-9 23:44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谈红楼

    烟雨兄谬赞了!只因爱红楼,故有这些文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8-10 00:56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谈红楼

    铁马云雕:
    林妹妹有个葬花吟,大家感到她写得好,但一与大词家的比较,就发现她的境界还是差了。
    凝月无语:
    有人说她弄纤巧,底蕴还弱了。
    铁马云雕:
    林说: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这里是说,“花谢花飞花满天”,漫天飞花,所有的花都落了,就是这么多意思。我们再来看冯正中的同样是写落花的。
    凝月无语:
    落的不是真正的花,用于自比心情的寥落。恩。
    铁马云雕:
    冯说:“梅落繁枝千万片”,梅花落了,从繁茂盛开的枝头飘落,千千万万、一片一片地飘落了,而纵然落了,它“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
    凝月无语:
    我读出的不是落,如果是心情的落,不会使用繁。
    铁马云雕:
    纵然生命到了飘落的时候,可仍然表现得如此多情。
    凝月无语:
    一种是对于春天的绝望,而另一个即使在冬天还有渴望。
    铁马云雕:
    在从枝头向地面落下的过程中、她要在空中舞出一个旋转的过程,冯正中的词给人一种言外的感发,而林黛玉写的只是一层感动。
    凝月无语:
    欣赏着寒冷冬天的风景,多情伴落梅。
    铁马云雕:
    “梅落繁枝千万片,犹自多情,学雪随风转。”写得多么深情妙曼呀。
    凝月无语:
    黛玉的心此时是冷的,虽然是春天,她看来还是严冬雪天。
    铁马云雕:
    还有一段,我们再来比较一下,
    凝月无语:
    诗词与心境有关,这两段都是落花,给人的理解和思考截然不同。
    铁马云雕:
    林有一段是这样写的
    凝月无语:
    好的
    铁马云雕: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是写得非常白话,非常直露也非常感人的诗。李煜也有一段写这个意的,我们来比较一下。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凝月无语:
    是心中的渴求,可是她陷在矛盾中
    铁马云雕: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的意境就深多了。
    凝月无语:
    有相似处,更有几分咀嚼感。一个人生好大的范畴啊。
    铁马云雕:
    同是写春花消逝,李用很短的句子从落花写起而结合了人生,很有象喻性。葬花词是铺展的,点缀修饰的很多,反而把主题冲得淡漠了。
    凝月无语:
    已经包含了离合相思爱恨了。
    铁马云雕:
    写葬花就是写葬花,拘在具体的个人事上,李写的凝聚在一起,在短短一首词中表现人生。春天是红色的,珍贵美好,太匆匆,花落匆匆,人生消失得太匆匆,人生本来短暂,何况在短暂的人生中
    凝月无语:
    林的诗的确过于弄巧了,而且还有矛盾的地方,渴望被相知,又怕,所以凄寞中,心思太繁杂了
    铁马云雕:
    有这么多悲哀,这么多痛苦,有这么多挫折和打击。是呀,所以说,诗词意境的高下就在于你写的情感有多大的代表性。
    凝月无语:
    李后期的诗虽然不长,字字都有深意,奈的住细细品位。同样是情,黛玉的是一人之情,而李的是一国之情。
    铁马云雕:
    你再向下看,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今天树上还有几朵残花,“胭脂泪,相留醉,”每朵花像女子的红颜,上面的雨点就好像泪珠,这样带着泪的花朵留人醉,她让我为她再喝一杯酒
    凝月无语:
    字字血泪字字情
    铁马云雕: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因为明天这朵花也许就不在了,花还会再开,但“君看今日树头花,不是去年枝上朵”,即使明年再有花开但不是今年的花了,
    凝月无语:
    是的,年年有新枝,不是旧时景
    铁马云雕:
    “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永远不会回来了,所以他接下来叹了句“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我常常慢慢的细品这些词,写得多么的深沉呀,
    凝月无语:
    这与他的那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同一个意思,但是更深点,更为凝重,惋叹声不绝于耳
    铁马云雕:
    读李的词,有种气灵动于中,像游龙一样,又像草书一样的酣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8-10 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谈红楼

    “凝月无语:
    黛玉的心此时是冷的,虽然是春天,她看来还是严冬雪天。”
    ——黛玉是借得梅花一缕魂,在她眼里,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是一种寄人篱下、心愿难偿的无依;也是一种雪月魂魄、过洁世嫌的冷吧。故有“冷月葬花魂”句。
    凝月与铁马自葬花吟谈到冯正中、谈到李后主,评得深入而透彻。一直以为聊天室是喧嚣的,如今看来,全看参与时的心宁与否了。心宁,则无处不可见菩提……:)
    什么时候,我们重新起帖,谈一些词人词作,当也是一乐事(铁马君,起帖谈谈纳兰如何^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8-12 08:52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谈红楼

    小语提议谈谈纳兰容若,甚好,我必当欣然跟帖。还是由你来发主帖,我来跟帖。我这儿只是介绍一下纳兰的有关情况。
    ------------------------------------------------------
    1、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枷山人,清大学士明珠之子。在[国学网]有专门的纳兰研究专题。他本身的官价是一等侍卫,因为纳兰文武双全,善骑能射。这样一位青年公子的风采,不知要迷倒多少MM。以词观人,他集豪客与凄婉于一身,论文采与风度。千百年来,纳兰第一人矣。他17岁中秀才,18岁中举人,19岁中进士,22岁选大内待卫。31岁仙逝。
    2、王国维的《人间词话》评纳兰词说,“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3、纳兰一生,为人作文皆可圈可点,堪称“第一等有情人”。后人评他的词也是“以情胜”。[/SIZ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8-22 19:16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谈红楼

    许久不说红楼了,贴段文字上来~:)

    【林黛玉】

         她是整部红楼中最受宠的宠儿。宝黛初见时,宝玉说这个妹妹见过的,我会心一笑——怎样的女子才能让你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是一见钟情?还是情定前世?大观园里的黛玉一日日出落成品貌俱佳的才情女子,与青梅竹马的宝玉一起看夕阳、看彩霞,一起细数时间流逝时的点点滴滴,那流光片羽就此在心头驻足……

         夏日,黛玉以纱帕蒙面,听身边的宝玉讲香玉香芋的故事,听完方木讷地得知是在取笑自己,而后便是不依的追打——时光便在那一刻为妹妹停留,其他人尽算得什么?

    两次诗社活动,不管李执怎么评,在心里黛玉的诗当为冠——不沾一点世俗,不惹一点尘埃,活着就是为了自己的心。
    一场风雨,黛玉起而葬花,拾的是花,葬的是自己碎掉的心。如若宝玉不作解释,这个女子只能无尽的伤痛——她是剔透的玲珑的,没有缓冲伤害的能力。所以宝玉揭开宝钗的红盖头时,黛玉亦香消玉陨,因活着对她是更大的折磨。对于黛玉的死,我没有太大的愤慨,只是叹息于有情人周围亲人的欺骗。宝于还能活下去,还能出家,而我们的妹妹,她的心灵太干净,还是早去早了吧。

    质本洁来还洁去。“还泪”是前世的因,“泪尽而逝”是今生的果。这前世今生,竟是如此的苍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1-2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谈红楼

    我从12岁开始看红楼梦,每年都要拿出来温习两遍,可看了二十遍却没一次看完的.每次看到宝玉成婚,黛玉去世,我的心里就特别难受,觉得怎么这世界就这么炎凉呢?怎么就这么忍心把一个弱女子逼上绝路呢?然后就又从头看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1-3 22:56 | 显示全部楼层

    也谈红楼

    正如大家说的红楼,本人也看过几次,没有一次看完的.
    本人到是觉得红楼好象有点太过感情化~~~
    还是觉得如果要看通俗小说的话~~~现代的更具魅力~~比如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本人就能一次把它看完~~~故事比较逼真.
    愚见~~~~~~~别砸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7-18 11:17 , Processed in 0.08323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