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墨染琴音
收起左侧

[诗歌] 【原创随笔】此花不在吾心外 -- 复述2008的日子和某些从前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6-19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吾心似明月,碧潭清皎洁
无物堪伦比,教我如何说 ——这首俺也喜欢,俺再抄一遍︿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6-19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啊还有,楼主啊,要是俺有说错了啥,或是说的不妥的地方,请楼主千万提醒俺呀,不用措辞,直说就最好只是楼主辛苦了,问好,敬礼!︿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6-20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57# 墨染琴音

"We shall not cease from exploration, and the end of all our
            exploring will be to arrive where we started, and know the place for
            the first time. "

这句讲的啥么?俺不懂,词霸翻译的好像驴唇不对马嘴的:(






还有这个国风·葛覃俺也看不懂,所以找来个译文瞧瞧: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萋萋。

黄鸟于飞,集于灌木,其鸣喈喈。

葛之覃兮,施于中谷,维叶莫莫。

是刈是濩,为絺为綌,服之无斁。

言告师氏,言告言归。

薄污我私,薄澣我衣。

害澣害否?归宁父母。



【注释欣赏】



女仆采葛制衣工作完毕,告假回家探望父母。

葛: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紫红色,茎可做绳,纤维可织葛布。覃(音谈):延长。施(音易):蔓延。维:语助词。萋萋:茂盛貌。

黄鸟:一说黄鹂,一说黄雀。于:曰;聿,作语助。喈喈(音接):鸟鸣声。

莫莫:茂盛貌。

刈(音义):斩,割。濩(音获):煮。絺(音吃):细的葛纤维织的布。綌(音戏):粗的葛纤维织的布。斁(音义):厌。

言:一说第一人称,一说作语助。师氏:类似管家奴隶。

薄:语助词。污(音务):洗去污垢。私:内衣。衣:上曰衣,下曰裳。澣(音缓):浣,洗。

害(音何):通曷,盍,何,疑问词。否:不。
注释
  女仆采葛制衣工作完毕,告假回家探望父母。
  葛: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紫红色,茎可做绳,纤维可织葛布。覃(tán)(音谈):延长。施(音易):蔓延。维:语助词。萋萋:茂盛貌。
  黄鸟:一说黄鹂,一说黄雀。于:曰;聿,作语助。喈喈(音接):鸟鸣声。
  莫莫:茂盛貌。
  刈(yì)(音义):斩,割。濩(音获):煮。絺(chī)(音吃):细的葛纤维织的布。綌(xì)(音戏):粗的葛纤维织的布。斁(音义):厌。
  言:一说第一人称,一说作语助。师氏:类似管家奴隶。
  薄:语助词。污(音务):洗去污垢。私:内衣。衣:上曰衣,下曰裳。澣(音缓):浣,洗。
  害(音何):通曷,盍,何,疑问词。否:不。
  译文
  葛草长得长又长,漫山遍谷都有它,藤叶茂密又繁盛。
  黄鹂上下在飞翔,飞落栖息灌木上,鸣叫婉转声清丽。
  葛草长得长又长,漫山遍谷都有它,藤叶茂密又繁盛。
  割藤蒸煮织麻忙,织细布啊织粗布,做衣穿着不厌弃。
  告诉管家心理话,说我心想回娘家。快把内衣洗干净,
  快把外衣洗干净,洗和不洗分清楚,回娘家去看父母。
  解读
  男女有分工,这是自然法则。吃苦耐劳粗犷剽悍是男子汉的本色,灵巧细心温柔贤慧周到体贴是女人的本色。男耕女织、自给自足的生活方式,陶冶出的是自然平和恬淡悠然的心态,是知足常乐、乐天知命的满足和幸福感。
  父母是亲人中最可尊敬和想念的,因此思念父母、盼望回家的急切心情更在情理之中。朴实恬淡的生活,辛勤繁忙的劳作,深深眷念的亲情,全都是真情实感的自然流露,如同渴了要喝水,饿了要吃饭一样。
  虽然时代在不断变迁,但由自然法则所决定的男、女角色的差别和分工,却不应当由此被抹杀。但如果抹杀了男女的差别,肯定是违背自然法则的。古人说,天不变道亦不变。现代的女子不一定非要纺纱织布、缝衣浆洗,也不一定非要相夫教子、做饭持家,但如果非得抛弃灵巧细心温柔贤惠周到体贴,变得象男子汉一样粗犷剽悍,那这世界也将变得十分可怕。



可是俺读来读去,还是跟这首“孤独的人是可耻”歌儿 联系不起来呀,咋回事儿呢?大概俺还是没读懂~



还有您说‘李彭老,没有提及爱情这剂药。’

这爱情把握好了是良药——人生最美的情怀就是心中有爱~
可要是把握不好,那那那大概差不多相当于饮鸩止渴啦,不仅害自己而且害别人,搞不好出人命的事儿如今好像也有,俺觉着这个这个宋代的李商隐还是蛮机灵地,您说是不?︿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6-21 08:15 | 显示全部楼层
明白--不知道这里的明白是明了知晓的意思,还是明亮鲜艳的意思。
楼主想必是知道了。望能给予指教。谢谢~~~
鹅老石 发表于 2009-6-18 21:24


我个人的理解是,


1 花开花落自有时。
2 这花的鲜艳和存在因为“你”的观赏才有了意义。

不一定对啊。

其实我更喜欢另外一句话,只是用在这篇随笔不太切题。而且我又记不起是谁说的。


“雪花纷落,杂乱无章。
每一片恰到好处, 落到应该的位置上”

(Snow, with no order
For every piece falls into plac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6-21 09: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墨染琴音 于 2009-6-21 01:55 编辑


回人一口
"We shall not cease from exploration, and the end of all our
exploring will be to arrive where we started, and know the place for
the first time. "

这是下面你这段的原文。

“我们不可以放弃探索,
终极的探索将是开始时的出发点,

让我们重新认识它吧。”



国风葛覃,我是指它的形式和张楚的歌词很想。很类似的结构和节奏。那种三段式,和重复,这只是我个人的感觉。


胡兰成可不是什么情圣。段正淳也不是。两个情场高手。我以为情圣,不四处留情。今生今世,只是胡兰成的一面之词。不敢全盘接收。那些风底的花儿,那些淡去岁月深处默然的女子。。。禅是一枝花,我读完后又把碧岩录原书拜读了一遍。觉得胡兰成这个人,的确是不按常理出牌的另类。


关于婚姻这张薄纸到底有多大意义,每个人的度量衡都不一样。自然份量就不同。“我不会因为那张纸就爱你更多一点。” 这个辩言是不是更有道理,我不敢说。因为我也可以这样反驳:不肯认领那张薄纸是还没深爱到那个程度。有些“爱”终究是比春光还寒薄,比春光凋榭得还快。而之所以会被赶出来,你说得对,倒不是因为半心半意,三心二意,主要是因为,云过天晴,避雨之人不赶也会走。所以,下雨天留客天留也不留,不仅仅是个文字游戏。

令狐冲,是个亦正亦邪之人。金庸里很特别的一个。是个比较正点的。笑傲江湖,这名起得出世。想起首歌,唱道“你能不能陪我,就这样躺下,躺在大地上,放平身躯,然后把整个世界,忘掉?” 能忘掉世界已属不易,虽然还是一股浓浓的逃避的味道。而笑傲,则是看山是山不是山,看水是水不是水,俯仰在己不在人。能真正笑出来的人,不多。而傲这个字,要等我们都站到红尘以外的对岸,才有资格指指手,划划

“繁华到极,便容易沦于虚浮。久而久之,开口便讲应酬,闭口也讲应酬。人生世上,这'应酬'两个字,本来是免不了的;争奈这些人所讲的应酬,与平常的应酬不同。所讲的不是嫖经,便是赌局,花天酒地,闹个不休,车水马龙,日无暇晷。还有那些本是手头空乏的,虽是空着心儿,也要充作大老官模样,去逐队嬉游,好象除了征逐之外,别无正事似的。”


如今很多时候,我们连最无聊的应酬都不能免俗,所以笑傲这两个字,实在应该以光年来计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6-23 10: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人一口 于 2009-6-27 14:52 编辑

[url=]65#[/url] 墨染琴音


唔,原来如此,多谢楼主的耐心,鞠躬、敬礼!︿_︿

俺这脑袋近乎榆木圪垯死笨,不好意思


哈……那就把这个带引号的“情圣”二字送给这二位呗


对,笑傲江湖!很熟的书名儿竟然一下子对不上号儿,晕特
俺喜欢这两个字儿:笑傲,就是一种无欲无求的达观呗,俺自个这么瞎认为的:)

俺读啥么书都是囫囵吞枣概不深究,一读一乐儿的那种,嗯,估计这就是俺的脑袋像榆木圪垯的主要原因啦!>_<

碧岩录没读过,大概也读不懂(当然,这是由于俺始终都不是个好学生
禅是一枝花也是几年前读过,如今还能说的出来的大概就剩这五个字儿的名字啦:P


这个这个爱情、婚姻——这事儿要说蛮大的,是关着全人类的共同话题吧?里面花样儿忒多忒多,一会儿幸福、一会儿沉重、一会儿凄美、一会儿惨痛、一会儿无奈……一会儿一会儿的俺倒腾不清。——不过俺也一直在学习,避免像以前那样二分法的乱拍砖头嘿嘿:P



[wma]http://upload4.hlgnet.com/bbsupfile/2009/2009-03-15/20090315205256_88.wma[/wma]



祝福——叶倩文

徘徊丛林迎着雨
染湿风中的发端
低诉细雨路遥若困倦
静靠湾湾小草倚清泉
悠悠流泉随路转
偶于山中转数圈
一片软软渐黄落叶
荡向清溪之中早飘远
啊……过去过去多少次心乱
今天今天随着云烟渐远
听听鸟语静望雨丝飘断
悄悄的风赠我衷心祝福一串

徘徊丛林迎着雨
染湿风中的发端
低诉细雨路遥若困倦
静靠湾湾小草倚清泉
悠悠流泉随路转
偶于山中转数圈
一片软软渐黄落叶
荡向清溪之中早飘远
啊……送你送你祝福永不断
轻轻地飘寻觅无边路远
借那鸟语路上细添温暖
拜托清风奉上衷心祝福千串
啊……送你送你祝福永不断
轻轻地飘寻觅无边路远
借那鸟语路上细添温暖
叮嘱清风奉上衷心祝福千串
拜托清风奉上衷心祝福千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6-23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应酬——这俩字这些年都听烂了,咱不指望啥么免俗啦,怪麻烦的,咱可以干脆废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6-24 1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雪花纷落,杂乱无章。
每一片恰到好处, 落到应该的位置上”——呀……晶莹剔透,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6-24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的味道,嘿嘿︿_︿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7-8 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打个热闹,支持楼主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8-18 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墨染琴音 于 2009-8-26 03:12 编辑

一春能有几番晴之魂灵总有家

(2) 欲言无予和 (上)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看出来仁(人)兄hen属意这后两句。

才发现这首的前两句很俏皮的。以前没太注意。不过相信刘鹗不会赞成这个说法,什么“有雪无诗俗了人”。他大概会说“好雪俗诗愁死人”!在他看了,有雪无诗不是什么扫兴之事, 诗臭原本只配做花肥。一笑。

说到卢梅坡,他另外那句咏雪与梅的应该知名度更高些。“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被引用的很多。也有引用得很不恰当的。记得大明宫词里,则天皇帝带着张易之,张昌宗两人去洛阳消遣,剧中有几个场景里都能隐隐约约地在张易之的身后看到“三分白”和“一段香”的字样。一直也没想明白,导演为什么选中这两句。而且,卢梅坡是南宋词人。

南宋,一个比烟花更寂寞的年代。这个宋字,象一尊生不逢时的披满新词雅音的青花瓷器,精致,易碎。又象个窈窕淑女,风姿婉约,柔和细腻,满腹心事地伫立在盛唐身后那绚烂硕大的阴影里。 楚楚动人却有些无可奈何唱着“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肠断与谁同倚 。”

卢梅坡的作品流传下来的不多。其笔境和李彭老颇为相似。慨叹而不为托志。想来是个性情明达淡泊之人。他流传下的几首在宋诗里,应该算是不俗之作。"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枝上疏横有致,梅瘦雪丰。端得是美。只是心下不堪春光作成十分,终觉末势。莫若间或偶有乍泄之处,于是就有风花摇而未落,于是就有杨柳青且依依。于是有香魂如故又零落不成泥。

事至十分,多如同胡琴弦上拉响的最饱满的那一弓。裂帛落玉。有没有江湖夜雨,有没有孤影残灯,那调子里会夹缠着一股子掩盖不住的凄凉。在最美丽的时刻对着最美丽的东西发出的最完美的合掌一击。用毁灭的美丽叙述美丽的毁灭,灰飞烟灭的恻然。

春不该有这样的结局。

一直以为春是四季中动感最强, 最为柔软,最不该老去的季节。那份淡而糯的绿意,由远而近,汨汨滚滚而来。不见锋芒却无可抗拒。心目中最可人的春景莫过于此:“莫春者,春服即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咏,歌也。山青水秀之际,感物思怀之余,同学少年。弄风舞天地,白衣飘飘;啸歌永心言,烟波忘机。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动,物使之然”。几分春色,心物亲和,神随风意,薰然而归。当春乃发生的不仅仅是青绿滚滚和细雨淹然。

曾皙这番颇为“离经叛道”的言论,不仅深得老师孔丘之认同,而且还让几百年后的陶渊明“欣慨交心” 。不得不说此子是个疏狂而且极其幸运的家伙。
常言道“天下有一人知己,可以不恨。” (未完)

谢过闲园漫步

QY 记于 8/17/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8-15 01:47
  • 签到天数: 816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发表于 2009-8-18 13:3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力作,高亮加红推荐欣赏并建议加精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8-20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墨染琴音 于 2009-8-26 03:33 编辑

    一春能有几番晴之魂灵总有家

    (2) 欲言无予和 (中)

    知己这两个字,带着一层淡淡的光彩,恒久地闪烁在远方。有些可望而不可及。偶尔,若隐若现地浮动在历史长河的波影里映衬着岁月略带冷黯的天幕,呼应一下苍茫人世倏然而逝的万家灯火。那种“可遇”,那种“难求”,令其熠熠生辉。

    知己某种程度上有些象爱情。

    英国学者/作家C。S。路易斯曾在其文学课堂上和学生们探讨什么是完美爱情。他说:--The most intense joy lies not in the having... but in the desiring. Delight that never fades, bliss that is eternal... is only yours when what you most desire is just out of reach. 这句话简单讲就是,“能被定义为完美的爱情,关键不在于拥有,而在于渴求而得不到的特性。”

    爱情从来就不曾有过公认的准确定义。而完美,更象一个近乎于信仰的祭坛,上面通常供奉的都是别人的牺牲。
    完美两个字,让人觉得森冷。

    路易斯这话说得不太准确。求之不得的爱,肯定是什么地方出了差错。不相信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这种说法。得都得不到怎么证明其最好?求是必要的过程,但得到才是最重要的,那怕拥有的片刻非常短暂。对于爱情,这个得到不一定是以婚姻的形式出现。得到对方的深爱,许是终极意义上的得到。所以求之不得的“爱”,不是爱。应该把求之不得这个说法换一个字,解作求之难得,方好。这个难字最为关键。虽然求的过程可以很艰难,但这个求之难得的难不是指求的过程。这个难字于爱是难在他没有早一步,她没有晚一步,都在树下。花刚好开得最美,月光刚好不明不暗,水声刚好不远不近,风情刚好若即若离,眼睛刚好遇上了眼睛,然后就那样望定彼此。天上没有流星。

    这个难字之于知己是难在明白。明白了才能“可遇”,明白了才有可能“得之”。

    碧岩录第二则雪窦颂道:

    “至道无难,言端语端。
    一有多种,二无两般。
    天际日上月下,槛前山深水寒。
    髑髅识尽喜何立,枯木龙吟销未干。
    难难,拣择明白君自看!”

    讲得是三祖《信心铭》云:“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碧岩录看得是个半懂不懂。只是记起这句,“难难,拣择明白君自看]。知己知己,一字为知,一字为己。知,当解作,知晓,明白,懂得;己,自是自己,己身,合到一处,就是知晓明白自己。那个明白自己的人,就是知己。禅宗第一公案世尊拈花,迦叶微笑。讲得即是拣择,亦是明白。这个拈花的过程相信已经被世尊以各种方式,在很多场合,在许许多多的问道听道求道之人面前复述了许多年、许多遍,直到那一天,灵山会上,迦叶破颜微笑。拈花为求,微笑就是还给世尊一个明白。知己是在明白。所谓明白,一要明白知己是什么;再要明白自己是怎样的人,然后再明白自己明白了些什么,最后还要明白怎样去“遇”怎样去“得”。缘木求鱼,就是一个不明白。

    明白不好用到爱情上。张爱玲有一句害人害己的名言是“成名要趁早”。如果其本人要是能做到“爱情要趁早”,也许不会被情被胡某所累。爱一个人不可能爱得太明白。也不可以太明白。青春年少,虽然懵懂,但以英华逼对浊世。心有所想,事有所成。年少时的爱,原始不世俗。十七岁的眼睛,盛得满满的都是纯净。

    我相信那些属于青春的,年少时分的爱情。不同于那些煽情的文学场景。


    QY,于8/19/09初记, 8/25/09 修润


    谢过qugaolin6 版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21 10:5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春能有几番晴之魂灵总有家

    (2) 欲言无予和,停云念徘徊 (上)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看出来仁(人)兄hen属意这后两句。

    才发现这首的前两句很俏皮的。以前没太注意。不过相信刘鹗不会赞成这个说法,什么“有雪无诗俗了人”。他大概会说“好雪俗诗愁死人”!在他看了,有雪无诗不是什么扫兴之事, 诗臭原本只配做花肥。一笑。
    墨染琴音 发表于 2009-8-18 04:56


    此解妙极

    [wma]http://www.robotedu.com/soft/updata/music/%C5%FD%C5%C3%CF%E0.mp3[/wma]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21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人一口 于 2009-8-26 07:59 编辑

    奉上一曲︿_︿


    这个大“A”咋不管用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8-26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什么曲子啊,象琵琶。

    我把前文重新顺了一下。那天赶日子送生日礼物,匆匆忙忙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26 12:08 | 显示全部楼层
    76# 墨染琴音

    林海的专辑《琵琶相》之'欢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27 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人一口 于 2009-8-26 16:56 编辑

    嘻……俺也赞同曾皙,看来圣人离俺们俗人也不是太遥远,嘿嘿︿_︿

    噫,又读到精典:“爱情从来就不曾有过公认的准确定义。而完美,更象一个近乎于信仰的祭坛,上面通常供奉的都是别人的牺牲。
    完美两个字,让人觉得森冷。”


    俺寻思这完美二字要是用来形容人,那就只有两种:一种是还未出生的,一种是已经安息的。
    要是愣说一个已经出生并依然活着的人“完美”,那那那岂不是把这人困在哪儿使之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嘻嘻,那可真不是啥么令人愉快的事儿:P

    还有,这个知己、爱情,俺倒腾不明白就去查本本了︿_︿
    ◎ 知己
    (1) 了解、赏识自己
    (2) 亲密的朋友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 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
    莫愁前路无知己。——唐· 高适《别董大》
    (3) 彼此相互了解而关系密切的


    瞧,知己不包含爱情。不过俺觉着知己应该不排斥爱情吧?

    ◎ 爱情(愛情)
    (1).爱的感情。《醒世恒言·杜子春三入长安》:“老者跌脚嘆道:‘人有七情,乃是喜怒忧惧爱恶慾。我看你六情都尽,惟有爱情未除。’” 夏衍 《关汉卿不朽》:“他是一个对现实生活和人民群众有爱情的人。”
    (2).特指男女相恋的感情。 巴金 《家》六:“他陶醉了,陶醉在一个少女的爱情里。” 梁斌 《红旗谱》四四:“ 江涛 和 严萍 的爱情,比如一年的春天,一天的早晨,刚刚摸到幸福的边沿上。”

    呀,如今爱情的解释比这本本上讲的有点儿缩水耶,嘿嘿~

    俺还觉着爱情这种美好的情感没有也不应该有年龄的限制。当然,若自制也没谁能干涉的了︿_︿
    俺觉着爱情非但不排斥知己,那种相知相惜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才不会短命。

    当然,若一定要用‘毁灭的美丽叙述美丽的毁灭’那任谁也挡不住。其实这种行为方式不难理解,因为有太多的故事让人们往往不敢相信美丽是一种真实的存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9-8-30 02: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墨染琴音 于 2009-8-29 18:12 编辑

    78# 人一口


    (2) 欲言无予和 (下、增一)

    琵琶泪里,我最喜欢第六首,渡,红尘。好久都没有拿出来听了。就那样放着,悄
    悄地隐在众多的收藏里。如今猛然被人提起,仿佛对着那沉睡的音乐段落轻轻吹出
    一口温热,荡起些冷去的尘埃,在这夜里飘摇。不定。

    最初听到这张碟,是另外一个秋天。嗯,几年以前。

    弘一法师在他的一本释经中注:度,是度过一切生老病死的烦恼。‘般若’把我们
    从‘此岸’渡到‘彼岸’。他说,“这里的彼岸非指西方极了世界。动身处即为此
    岸,欲到处即为彼岸。”

    隔开彼此的是万丈红尘, 是种种欲念, 还是一个简单的不明白。

    电影可可西里的结尾处,巡山队长瑞塔终于死在盗猎头领的枪口下。出乎意料。又
    在情理之中。生活的真实如果撕去艺术形式的温情面纱,就像风,大风吹散所有的
    迷雾后展现出的荒原,有些狰狞。瑞塔不明白为什么有的人为了些钱就可以肆无忌
    惮地摧毁一份稀有的美丽,永无休止地虐杀生灵。盗猎的人不明白穆塔们志愿护山
    的“奇怪”举动,几头羊算什么,几百头羊又算什么,不过是些畜牲。看着那一张
    张血淋淋的皮子,想到余华笔下的有庆。杀羊子的人们,是为了钱财,杀有庆的人
    是为了“前途”。有庆们和羊子有什么不同么?

    那剥皮子的马哲立说,“我放羊,放牛,放骆驼,现在这个村子变荒原了,牛和羊
    死的死了,卖的卖了。人也没得吃的,人也活不下去了”.

    活着是一个目标,更是一个过程。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行程。人到底应该怎样地
    活下去。这是在拣择,不在明白。对藏羚羊的那种猎杀到最后和生存还有多少联系。
    瑞塔本可以活着的。盗猎头领对他说:"如果你放了我,我买两辆车给你,再帮你安
    个新家”。大漠里回荡着的盗猎人们的笑声和瑞塔的倒下是宿命对一种追求的诅咒。瑞塔是一个真实
    的灵魂,希望有庆在生活里没有原型。可可西里和余华的活着,把“生本不乐”的
    观点渲染到了一种极致,让我们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善良被现实一点点的虐杀而亡。

    趋利避害是动物的本性。嫌贫爱富,亦是一种拣择。这世上没有多少乐于清贫困苦
    的魂灵。剥皮子的马哲立们,追随盗猎人,其实是基于一种最本能的爱,要让自己
    的孩子们、自己爱的人能活下去,能活着,活得舒服。杀有庆的人们也是一样。但
    剥皮子的马哲立们依然存有良善与淳朴,所以他们放过了那个记者,而且会给他指
    一条生路。他们死了儿子,瑞塔成了他们的仇人。那些死在荒漠和雪山里的人们,
    都是什么的儿子,爱人或父亲。他们因为对儿子的爱,生就了对瑞塔的恨。因为一
    个隔开彼此的不明白。他们也许有一天会和家珍一样,说“有庆的死不怪春生”。

    也许人类所有的情感都基于爱。因为有了某种爱,才有了某种恨和某种“恶行”所
    以三祖言,“但莫憎爱,洞然明白”。只是度恨容易度爱难。

    爱不同于爱情。爱是人类最基本的一种情感,本应该也是最美丽的一种。也许是迄今我们最引以为骄傲
    的感情。电影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里,,外星生物,终于为人类拼命鼓吹的这种“爱”感动,放过了我们。那个女教授一口一个地哀求道,“我们可以改,我们可以改”,许下这样连她自己
    都不大相信的承诺。就是为了活下去,为了就那样活着。

    当活着本身已成为一种难以承受的负担和“奢侈”的时候,爱情和知己,又能是什
    么,不过是生命里一种奢侈的非典型。

    知己比爱情更象一个旷世的不很真实的童话。是一种诱惑, 略带毒性。不似情毒般
    猛烈,致命,可以一箭封喉。她的桂冠在时间的经纬里编织成形,在岁月的熔炉里
    被镀到耀眼闪亮;她的美名被世代“仁人”、“志士”、“隐者”和墨客在各种长
    嘘短叹中反复吟颂,反复唱响。古诗有云:“不惜歌者苦,但伤知音稀。”;壮怀
    激烈的岳飞道“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陆放翁曾叹“生无鲍叔
    能知己”;李彭老说,“宝筝弹向谁听,一春能几番晴”。


    QY  8/29/0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8-31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人一口 于 2009-8-31 14:01 编辑




    79# 弘一法师在他的一本释经中注:度,是度过一切生老病死的烦恼。‘般若’把我们从‘此岸’渡到‘彼岸’。他说,“这里的彼岸非指西方极了世界。动身处即为此岸,欲到处即为彼岸。”

    嘻嘻……那此岸即彼岸呗,就隔了段儿时间——不知从哪儿就来了,兜儿一圈儿做个梦啥的,就又兜儿回那不知是哪儿的哪儿去了:))



    忽然想起那个禅宗六组不是有个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么,这个比之三祖《信心铭》:“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省事儿多了,看来啥么都会因繁就减不断革新:))




       
          弘一法师的《山色》

    近观山色苍然青,其色如蓝。远观山色郁然翠,如蓝成靛,山色非变。
    山色如故,目力有长短,
    自近渐远,易青为翠,自远渐近,易翠为青,时常更换。
    是由缘会,幻相现前,非唯翠幻,而青亦幻,是幻,是幻,万法皆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7-26 10:05 , Processed in 0.07946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