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向德晴
收起左侧

[原创](新韵)古体诗接龙;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8-17 11:1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新韵)古体诗接龙;

夜望栖凤湖
文/向德晴
月明天高无片云,
四面青山向湖倾.
远浦渔村悄无声,
百里银盘落满星.
[注]远浦:远处的湖岸边。  银盘:喻月光下的湖面。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8-19 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新韵)古体诗接龙;

月下思
文/向德晴
昔日月下两相欢,
今夕月圆人未圆.
故人共谁度良宵?
未解离人忆高唐.
[注]良宵:美好的夜晚.      未解:不懂得,不了解.   高唐:引典........借喻情人幽会的地方.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8-19 17:2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新韵)古体诗接龙;

看到阁下的诗,本是不想多一句嘴的,是因为我知道楼主现在是什么话都听不进去的,但是我又不得不说些什么,古诗的魅力在哪?近体诗的魅力在哪?如果楼主在这样大肆的乱搞下去,只怕会坠无法自拔的境地。以下我转2005年诗友会上,诗友如烟所阐述的一些诗词魅力!!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文学更是诗的海洋。从原始的巫祝之辞到古老的《诗经》,诗歌对于中国人的影响,甚至远远超出了艺术的范畴。一个人他可能不认识字,却一定能熟练地背诵出“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的名句。
  就诗体而言,可分两大类:一是旧诗,一是新诗。旧诗指传统的古典诗词而言,新诗指的是“五·四”诗界革命后产生的白话诗。旧诗又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指唐以前的诗歌,主要包括《诗经》、楚辞、汉乐府、齐梁体等,近体诗指唐以后的格律诗及词。
  我初学新诗,后改旧诗,于诸多诗体之中独爱近体诗。大概是因为它既承继了古体诗厚重、凝练的精华,又不乏韵律之美吧。相信很多朋友都和我有同样的感受。曾有一段时间,我对近体诗的偏好简直达到了痴迷的程度,竟能背诵出千余首的诗词。那时我也写诗,也填词。前些天偶然翻出旧作,忍不住笑了,那哪是什么近体诗啊!平仄根本不通,对仗也不考虑。只要每句七字,共八句的就叫“七律”,每句五字,计四句的就叫“五绝”,至于词就更荒唐了,字数对得上,韵脚押得上就名之为《念奴娇》,就名之为《西江月》……
  公木说过“旧诗就是旧诗”,“如果放弃了平仄韵律,黏承对仗等等章法句式的严谨格律要求,那也便不成其一种体裁形式了。”想想自己当年的那些作品,大概都是属于这种“不成其一种体裁形式了”的东西吧。付之一炬,当不可惜!
  诗界革命至今已近百年。新文学运动虽然打破了许多传统的形式,也确实给中国文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但是,迄今为止古典诗词在民间的影响依如长江大河,奔流不息。读徐志摩《再别康桥》,读戴望舒《雨巷》的人依然远远少于读《静夜思》,读《春晓》的人。在新诗盛行诗坛的时代,仍有不少人紧守着古典诗词的阵地不放。这或许是因为“旧体诗词是中华民族几千年传统文化的结晶,这个经过历史筛滤和千锤百炼的艺术形式,是中国传统的文化意识,思维方式,哲学观点,伦理道德,审美情操,精神旗帜,凝聚的反映。”吧。(田子馥语。田子馥曾为四平市诗词学会会长,一生致力于旧体诗的创作,是我的前辈。)
  尤其是最近这几年,随着国学运动的兴起,旧诗也有了重焕春色的气势。我自2004年初重拾写作之笔至今,常流转于各大文学网站及一些平面媒体。我惊喜地发现,大多数地方都为旧诗设立了专栏,而且作品之丰,人气之旺实出乎意料!想起当年在长白山诗词学会时,我只能在内刊上发些小诗,填写小词真可谓天壤之别。然而,我也发现当年就曾引起许多有识之士关注的现象,在今天依然存在,且有愈演愈烈的趋势。即滥用格律之问题。这对旧诗的复兴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伤害。
  其实旧诗,尤其是近体诗,它之所以具有如此强大,让人无法抗拒的魅力,关键在于它自身的艺术价值,而它自身的艺术价值在很大程度上又取决于其严谨的格律。近体诗在格律上的要求是非常严格的。这种严格的要求决不是形式上的古板,而是有其科学依据的。仅以平仄而论,平音多上扬,仄音多下抑。平平仄仄,仄仄平平,搭配起来错落有致,吟咏时也是朗朗上口。如果这种独特的韵律和语言意境结合起来,那自然就是难得的艺术珍品。哀乐沉重悲伤,喜乐明快开朗,倘若千篇一调,何来悲喜?滥用格律同在追悼会上奏喜乐或在庆典上奏哀乐又有什么分别。以韵助意,以意传情,近体诗已不仅仅是文字的艺术,而是文学与音乐的完美合璧。失了格律便破坏了这种完美,何谈好诗呢。
  艾青说过:“有人写了很美的散文,却不知道那就是诗;也有人写了很丑的诗,却不知道那就是最坏的散文。”他讲的是诗意与诗形的关系,虽属针对新诗而言,放到旧体诗词方面也是一样的道理。
  格律诗每一句都有几种固定的平仄形式,词的要求就更严格了。填词要依词谱,词谱中对每一字的平仄都有严格的界定。正因如此,词也比诗更富韵律之美。这或许就是宋词能在唐诗的光芒下依然能够迅速崛起并取而代之的原因吧。
  下面就以杜甫的一首七律《登高》为例,来分析一下旧诗的格律之美。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全诗在声律句式上,是极考究的。首联上句第一字仄声换成平声,下句第一字平声换成仄声,一开始便用轻重的变化增加了两个节奏。“猿啸”处本应是二仄声,他为了使“天高”与猿声连着表现一种高扬凌厉的情调,用了一个平声字“猿”,三个平声连续上扬,“啸”仄下沉,两头均有一个急速的起伏,最后一“哀”字,扬而不返。这首句在通过平仄的精心安排来表现声象上,真是精彩极了。这首诗四联全都用了对仗,而句之中又有对仗,第一句“风急”对“天高”,第二句“渚清”对“沙白”,第七句“艰难”对“苦恨”,第八句“潦倒”对“新停”,都是先在本句自对,再跟对句相对。有趣的是,第一句因为押韵,跟第二句在平仄上就无法完全相对,而在字义上却对得天衣无缝。这首诗被誉为古今七律第一,即使仅从形式上看,也当得起此美称。
  通过对古典诗词格律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诗词的格律决不是古人故弄玄虚之举,而是确有其存在的道理。今天,我们写旧体诗词讲求“格律严谨”的目的也不是存在一个严谨的形式。讲平仄音韵,黏承对仗,格律严谨,是为了读起来抑扬顿挫,铿锵上口,晓畅而充沛地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不讲格律便无法称之为近体诗。然格律虽美,却非一朝一夕之功。笔者不才,愿简单地为大家介绍几本这方面的书,或许能对初学旧诗的人有所帮助吧。
  关于平仄,古平音分阴平、阳平,也称上平、下平,大约相当于今天的一声和二声。仄音大约相当于今天的三声和四声。然而由于古今音变较大及特例的存在,这一规律也不完全准确。因此,要熟悉平仄知识,《平水韵》、《诗韵新编》是必不可缺的字典类书籍。
  《诗韵浅说》文章不长,却道出了格律诗用律用韵的规律,最适合初学者阅读。至于词谱方面,《唐宋词格律》、《白香词谱》应该够初学者用了。(以上提到的书及文章,中华经典文学网均有http://www.ccview.net/)
  如果想做深层次的研究,以上几本书是远远不够的,另外,以我的水平也不敢妄言。不过我珍藏的几本书或许对诸君有所帮助——《康熙词谱》、《诗韵合璧》、《汉语诗律学》。《康熙词谱》和《汉语诗律学》多有新版,买来并不困难。至于《诗韵合璧》我也未曾深读,原因是新版未曾见过,家中所藏乃清代线装本,已很珍贵。爱书人反为书所累吧!
  不多说了,诗路漫漫,我就不耽搁诸君前进的脚步了,免得落个罗嗦的骂名,徒惹大方耻笑。 
最后一句话,请楼主还是从基础学起,天马行空是不长久的,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是不能够采花飞叶的。写诗和做人一样,要脚踏实地!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8-20 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新韵)古体诗接龙;

    格律诗(又称今体诗,近体诗.)对格式,押韵,平仄,粘对,对仗,音步,起承转合,都有一定之规,必须照规无误,不得有一点差错,否则就不能算格律诗,只能算古风(又称古诗,古体诗).诗仙李白的<<静夜思>>就是千古绝唱,有口皆碑的古体诗极品.旧体中古体诗占绝大部分,且佳作极品多数出自古体诗,怎能说“如果放弃了平仄韵律,黏承对仗等等章法句式的严谨格律要求,那也便不成其一种体裁形式了。”???
    "关于平仄,古平音分阴平、阳平,也称上平、下平,大约相当于今天的一声和二声。仄音大约相当于今天的三声和四声".有误纠一下:古声分平声(上平,下平.)上声,去声,仄声.新声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古仄声在今声中多归并到去声,上声中,有的归并到阴平,阳平中.
    ............
    阁下此文谬误之处不少,愚夫实难恭维.谢谢关注.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8-20 13:3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新韵)古体诗接龙;

"关于平仄,古平音分阴平、阳平,也称上平、下平,大约相当于今天的一声和二声。仄音大约相当于今天的三声和四声".有误纠一下:古声分平声(上平,下平.)上声,去声,仄声.新声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古仄声在今声中多归并到去声,上声中,有的归并到阴平,阳平中.
所谓的阴平皆是以新韵归纳,不过不敢苟同的是阴平是入的归纳非上声\去声的归纳,在新韵中上去声依然保留,唯一不同的是入声渐渐褪去!
\
\朋友还是多学习下阴阳四声吧,说实在的话,你这里面的诗不诗文不文的,在某中程度已经失去了一种阅读的美感,使人失去阅读的欲望!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8-20 1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新韵)古体诗接龙;

哈........我这里藏书万卷,要有尽有,可借与阁下一阅,多学一点相关知识,切莫只读了两本书坐井观天,满足于一孔之见,以己度人.阁下的诗词愚夫也拜读过了,总的感觉如同嚼蜡,毫无诗意.说实在话再也没有阅读的欲望.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8-20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新韵)古体诗接龙;

既然都藏书万卷了,就请好好珍惜!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8-20 21: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新韵)古体诗接龙;

谢谢,彼此彼此.书海无涯学无此尽,世上每一个人所掌握的知识只不过是沧海一粟.活到老学到老,到死方知未学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8-20 2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新韵)古体诗接龙;

我很同意向兄的观点。
格律诗,古体诗有平仄之韵,读来阴阳墩踔,甚是合“诗”意。
但要求今人十分准确地去学,去填。是有难度,不利普及和发扬。一味严格要求,带来的就是衰败和消亡。
再说现代有录音资料,能保存下去,给后人准确的声音还原。而那些所谓的古时读音,还不是那些好事者惴摸而定;加上南北方言的差异极大,难保以错就错。
本人也喜欢格律诗,古体诗,但感觉有灭顶之危机感。

-=-=-=- 以下内容由 风送莺音2007年08月20日 22:42 时添加 -=-=-=-
不当之处,请多指教。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8-21 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新韵)古体诗接龙;

下面引用由向德晴2007/07/21 08:32 发表的内容:
既要阳春白雪,又要下里巴人,注释以便雅俗共赏,家人不必多心,见谅.
“注释以便雅俗共赏”
非常赞同这句!
能看懂者,忽略注解部分即可。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8-21 18:2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新韵)古体诗接龙;

谢谢诸位先生各抒高见,远握问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8-21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新韵)古体诗接龙;

红石林
文/向德晴
看罢桂林无山水,
游过苏杭亦无景.
今朝游览红石林,
才识天下景上景.
[注]红石林:位于湖南省古丈县红石林镇。是国家地质公园。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8-22 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新韵)古体诗接龙;

坐龙奇峡
文/向德晴
坐龙奇峡惊又险,
渊渊深谷一线天.
万丈悬崖相对矗,
猴王欲度愁登攀.
飞瀑流泉挂前川,
宛若银河从天降.
涌流卷起千堆雪,
涛声如雷动地寰.
[注]坐龙奇峡:位于湖南省古丈县境内。中国第一奇峡。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8-23 22:1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新韵)古体诗接龙;

8.1感怀
文/向德晴
抗倭反蒋救国难,  雄师劲旅斩凶顽.
硝烟散后狼烟起,  抗美援朝除后患.
魑魅未尽世难平,  反华妖风阵阵浪.
峥嵘岁月八十载,  一路坎坷到今天.
更需枕戈莫轻心,  永保国泰与民安.
[注]倭:日本侵略者.   枕戈:枕着武器睡觉,随时准备杀敌报国.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8-23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新韵)古体诗接龙;

渔民颂
文/向德晴
辞别乌蓬居楼房,
不劳苦力弃拖网.
科学网养百鳞肥,
渔家生活似蜜甜.
[注]百鳞:各种各样的鱼.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8-23 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新韵)古体诗接龙;

3.15书怀
文/向德晴
岁岁打假假逾猖,
真伪难辨不胜防.
最是佯药太可憎,
多少无辜丧黄泉.
试问此况几时休?
众生康乐无忧患.
[注]逾猖:更加猖獗放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8-24 2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新韵)古体诗接龙;

水稻王
文/向德晴
杂交之父袁隆平,
科创奇迹亩超吨.
福泽苍生无饥患,
功垂青史万古存.
[注]福泽苍生:造福恩惠于天下百姓.   青史:古代在竹简上刻字记事.今泛指史册.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8-25 1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新韵)古体诗接龙;

向德晴诗兄,真乃是多产作家!!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8-25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新韵)古体诗接龙;

阁下过奖了,作家不敢当.远握问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8-25 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新韵)古体诗接龙;

[这个贴子最后由谭光在 2007/08/25 21:54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人之初2007/08/21 07:04 发表的内容:
懂的人越多越好。写的越好懂的人越少,可能也不行。
阳春白雪,和者盖寡。下里巴人毕竟不是精品啊。俺于精品无能为力,但很欣赏精品。
楼主的诗,还是有精词妙句的,有才情。“萝卜白菜,各人所爱”吧。就个人讲,俺喜欢红娘说。虽然一知半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11-12 20:47 , Processed in 0.13426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