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剑客笔会]我是中国人,焉能不读诗(词)
凝月有心也写点关于诗词的,但是知道自己这方面的文学修养难以和三剑客还有七月相比,尤其是在心悟和语言的组织.所以难免流于肤浅,甚至还有错误,所以一直不敢下笔.可又答应了铁马,成了骑虎之势,妄写几句,还请方正.
何为意境
读写诗词的人往往都好说这首诗(词)有意境或者没有意境。“究竟什么是意境?”能够概述的恐怕就有难度了,意境给的人感觉是可意会而不可言表。
我学诗词以来往往是凭自己的感觉,常言有“情景交融”,所以直到现在所写的诗词中尽量地堆砌对景致的描写,让景美起来,在节奏上稍加掌控,使之读起来还算连贯,语调上做到抑扬顿挫,感觉意境就在诗词中了。至于如何从理论上去理解分析,凝月感觉乏力。
后来读了王国维的《人间词化》,对于意境才开始有了新的认识。王国维对境界的评价很高:“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这句话就是说诗词要写的成功,必须要有境界,也只有做到了有境界,诗词的格调才能高,诗(词)人的造句才为大家接受。这种观点我想和喜好诗词的人是不谋而合的。王国维从意境的写境和造境、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景境和心境、境界的大小等方面一一叙述,言语不多,但是颇让人寻味。但是在我看来究竟什么是境界、境界的表现形式还有如何做到有境界和提高境界,在《人间词话》中还是未能尽述。在叶嘉莹的《唐宋名家词赏析·叙论》中也只提到意境的心得理解,尽管和王国维一样广引博证,同样缺少理论上对于意境的概念详述。所以说什么是意境,一直让我困惑。
前不久读了《文学概论》,才明白了意境的含义,同时也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的诗词爱好者喜欢意境。它是这么定论的:文学意境是抒情性文学追求的艺术至境形态。它基本是中国文学创立的最高审美范畴。相传来于王昌龄作的《诗格》:“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物境一: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情境二: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意境三: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现在有事,暂写到此,凝月班门弄斧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