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货卖云烟
收起左侧

[杂文评论] 【转贴】中国社会的几百个细节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5-4 15:4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中国社会的几百个细节

一百一十、短信是种新文体
手机是个人的便携通信终端,短信就成了最即时的聊天方式。如今的短信已经变成了一种文体,显然这是科技进步造成的额外效应。这个额外效应首先就表现在语言的变化上了。
看看所谓的“第一部短信小说”《城外》(作者:千夫长)版权被一家做SP的公司花十八万给买了。内容极其一般,无非是讲男女之间围城内外那点事儿,而且语法不通之处屡见不鲜。作为“第一部短信小说”,其粗糙性确实也算实至名归了。而无论这是否算个噱头,都很是刺激了那些企望在短信方面挣到名利然而却苦苦挣扎在点击率温饱线上的写手们。
短信受到手机客观技术条件的限制,只能以文字为主,其内容多是笑话、祝语。经常流传的那些笑话已是千人抄、万人笑,专写此类的戴鹏飞也因此成名,只是他的话剧段子三部曲我都看了却都没啥深刻印象。等到了春节等重大节庆,几亿人一起为了若干条短信抓狂,让移动公司有事没事偷着乐。
戴鹏飞之所以成名,在于他干得早。这时代凡是干得早的,不是跳楼了,就是成名了。戴鹏飞没跳楼,就成名了。而后来者根本没这运气,收入也越来越少。因为后来流行了DIY[自己动手]。大家一起来写短信,按照点击下载率来获取报酬,既自娱又挣钱。
很多短信都是顺口溜,仿佛回到了诗经时代。不同的是这些短信诗歌如快餐般通俗,流传迅速,消失得也快。好的短信被收藏,过时的短信被删除。一种新的文体——短信体就诞生了。
短信体的主要特征是:篇幅短,通俗,有趣,语言鲜活,反映当下。
这让我想到了日本的俳句。那是一种短诗,以十七个音为一首。首句五个音,中句七个音,末句五个音。写的是瞬间的感受、刹那当中的心灵投影以及顿悟般的意境。在日本有位被称为“俳圣”的松尾芭蕉,他的代表作是:
古池,
一蛙跳入,
水的音。
这俳句翻译过来就没有十七个字了。这可能是最著名的俳句了。
他的作品还有:
寂静,
渗入岩石,
蝉之声。
  另有:
初寒雨,
猿也想披,
小蓑衣。
在中国,绝句和词的文体与俳句近似。按照文化流传的历史规律,肯定是这样:绝句是俳句的语文老师,管营造意境和修饰内容;词是俳句的数学老师,司逻辑和算术。绝句最少二十个字,五字一句,共四句。而字数最少的词牌是《十六字令》,只十六字,也有说是《竹枝》。但显然,俳句作为一种文体是字数最少的。
可以说,日本的俳句和中国的绝句、词就是那时候的短信体。但短信体不仅能容纳这三者,还可以把民谣、歌词、广告词等一一吸纳。短信体可谓是第一种依托在通信工具上发展起来的文体,而以前的诸多文体全都是依托在书写工具上的。
美国意象派大诗人庞德受到中国古诗和日本俳句的启发,写下了《在一个地铁车站》:
  In a station of the metro
  The apparition of these faces in the crowd
  Petals on a wet, black bough.
翻译过来,是:
在一个地铁车站,
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般显现,
  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
可以想见,有朝一日,那些手机族短信粉丝们在地铁里用自己的拇指揿上摁下,左删右改。那不是在写几句玩笑话,而是在创作短信体参加大赛。他们那么认真,完全可以和那些围棋棋手的专注相比,忘记了下车。
我想预言的还是,中国诗歌将被短信挽救!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5-4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中国社会的几百个细节

一百一十一、我该叫你什么?
大中午的,我饿了,就走进一家装修还尚可的饭馆。迎宾小姐把我引到座位上,就不管我了。我想点菜,可脑子里突然就闪过很多称呼来:同志、服务员、小姐、伙计、小二、师傅、先生、老板……。
到底我该叫他(她)什么呢?
同志?
现在不兴了。张口闭口同志的那些人基本上还活在上个世纪。谁跟谁是同志呢?我们哪里有同样的志向呢。道不同不相与谋,哪里来的同志呢。如果从大的志向上讲,我和任何中国人都是同志,我们都希望祖国昌盛、富强、民主。岂不闻,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同志总是让人回忆起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难道吃顿饭也要背诵一下革命不是请客吃饭吗。
服务员?
这个词太生硬了。叫“员”的也太多了。邮递员(本可以叫“邮差”),售货员,卫生员,采购员,运动员,炊事员(还可以叫“厨师”),审计员,书记员,勤务员,接线员,公务员,员外……。这就像把很多很特别的动词全都归到“搞”和“干”上:搞运动,搞革新,搞改革,搞生活,搞得[不]好,搞一个,搞搞活(还能这么用啊);干事业,干工作,干革命,干活儿,干得[不]好,干一次,干了一辈子(或许干部就是专门“干”和“搞”的那类人吧。
小姐?
不能不承认,自从改革开放搞活以来,这个词就被滥用从而用烂了。当“小姐”演变成一种三陪、卖身的职业,它原有的“闺中蜜”的意思就淡了,变味儿了,变臭了。但我们还是不得不使用这个词,因为称呼比较年轻的女性用“女士”不合时宜,用“夫人”肯定挨揍。
伙计?
这个称呼似乎不太尊重人家了,毕竟是社会主义国家吗,人人平等。伙计、跑堂的、小二,这些称谓如今难以在大众中推广的原因,就是我们还保留着那么一点怜悯之情,不想把这个社会弄得跟旧社会似的。
师傅?
我记得以前修车的时候老是一口一个“师傅”地叫。“师傅”,仿佛就是那些手工艺者,忙活手艺的人。修自行车堂而皇之的,当然算是种手艺了。可在饭馆供职的人,怎么就成师傅了呢。想不通,我不叫。
先生?
太文绉绉了吧。这么一叫岂不是让人家觉得尴尬吗,别把手里的菜谱给掉了地。先生一般是用在社交场合以及想以尊敬姿态对人的时候。不是说不能对这里的人尊敬,只是场合不对难免嘴短。先生,请点菜!先生,我要个牛蛙——
老板?
这么叫有些太夸张了吧。如果各个伙计都是老板,那老板往哪儿摆?老老板,还是后台老板。要叫“老板”,也得是在小店,而且就一个人在伺候,那人还得是在收银台前忙活着,年纪不小,得是个男的。要不,就叫老板娘也可以啊。
这些个称呼在我脑子里足足转了十几圈儿。乱叫天下人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荒谬吧。我犹豫良久,只得挥了挥手。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5-4 15:4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中国社会的几百个细节

一百一十三、邹涛发起的“不买房运动”让我想到了甘地
现在,中国的房地产商们又一次开动了他们原始积累(这还有情可原)及扩大再经营(这就是剥削)的机器,对住房消费者(也叫购房者,包括一部分“房奴”)进行压榨式地掠夺。
很久很久以前,诗人杜甫就冲着他的贫民窟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而如今,我们仅仅是想:安得房价不再涨,等我寒士攒钱来。
可是,国家的宏观调空措施未能达到预期效果,因为那实在是太宏观了。或者说,那根本就是表面文章。房地产的巨大利润还是落到了国家、房地产商和一些“未透露姓名”者的腰包里。既然如此,调控政策的初衷其实是使房价平稳上涨,别太厉害。可现在,这一点也是奢望了。
于是,深圳的邹涛才发起了“不买房运动”。这是一场真正的民间运动,因为社会的上层是房地产的既得利益者,是不可能参与进来的。只有那些平民、草根,才是这场运动的中坚。他们有着一样的利益,要和开发商斗。以前是斗合同、斗物业,现在干脆是斗购买。
我立刻想到了印度的甘地。甘地是印度在英国殖民统治时期非暴力运动的领袖,这场运动把英国人赶走了。这是我们在中学历史课本都读到过的。圣雄甘地在非暴力运动中就提倡了不合作精神,不与英殖民主义者合作。
而消费者去购房,就是在跟开放商合作,让后者有机会、有条件地狠宰一刀。开发商囤积居奇,是房老虎。而购房者大多是沉默的羔羊。
如今房价如此非理性地上涨,一定会有崩盘的一天。那天或许是“不买房运动”的庆日,也是开发商和炒房者的祭日,但它更是我们这个社会的灾难。
与其如此,不如让“不买房运动”将开发商和炒房者引导到理智的层面,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在与大众为敌,是不让已经上千岁的杜甫他老人家的理想实现啊。
“不买房运动”的目标只需要使房价能乖乖配合国家政策稳步慢慢地下降。这样可以使先购房先享受者付出一些,让后购房后享受者少付出一些。这样最公平,也使得社会更和谐。
至于如何去做,其实就是不合作,不买房。具体的,还是去问邹涛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5-4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中国社会的几百个细节

一百一十六、国内文学评论家的大毛病
那些文学评论家们把国内的文学作品当成了可以任意评论的狗屎,把自己当成了作家们的先师。
他们自己对政治不敢指手划脚,却说作家不能面对现实,批评后者只把文学当文学、不把文学当政治。
他们自己对国外文学大家的作品不敢枉自菲薄,就一定要把这种菲薄的欲望发泄在国内作家身上,从此国内无大家。他们其实是把自己当成了外国大家在中国的代理。
他们自己对文学理论毫无创新,却要求作家写出新路子,否则就是重复、复制。
给这些文学评论家的建议是:
你们是不是先看看自己的那些理论里有啥新鲜玩意儿,没有也别老是抄西方的。尽可以说现代文学批评就是起源自西方的,但是否也能搞出些中国化的禅佛来。
你们是不是在应用文学批评理论评论现当代国内文学作品之前,先应用到西方文学作品身上。尽可以说说,不用怕西方同行说得更好、更到位而使自己面子上过不去。
你们是不是先学学政治社会学、先对当下国内政治制度和政治人物批判一番,然后再到中文系、再搞文学批评啊。
文学评论家的这个毛病反映到文学本身,就是圈子。文坛就是一特大号的圈子,大圈子套着小圈子,圈、圈、圆、圆、圈、圈。
于是就有了韩(寒)白(烨)之争。作为文学评论家的白烨说圈子外的韩寒虽然进入了文学,但没有进入文坛。这意思就是说,连圈子、文坛的界定权都是掌握在文学评论家手里的。
在这里,可以看到政治的泛化、文学理论的滥用、代理意识。
把文坛搞得就像一个政治争斗场,这一向就是文学批评家的拿手好戏。文人本相轻,文学评论更是能建立起一个个帮派了。
当一个文学评论家,最简单的理论建树就是按年代分类,什么新生代、晚生代、80后,还恐龙、白垩纪呢。而最无耻的评价标准就是圈内圈外了。由此衍生的还有:读物与文学,畅销与经典,写手与作家,另类与边缘。
而那副代理的嘴脸也更全面地表现了出来:
对于国内文学,他们是国外文学的中国首席代表;
对于文坛之外,他们是文坛的当然代理;
对于读者,他们就是整个文学的总代理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5-4 15:4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中国社会的几百个细节

一百一十七、为了精确的汉语
1、“大胜”、“大败”
外国人经常被下面两句话弄糊涂了:
1、 中国队大胜美国队;
2、 中国队大败美国队。
第1句是说中国队赢了,而且美国队败得很惨。
那第2句呢?好象还是这意思。完整的说法是:中国队使美国队大败。这里用到了汉语当中的“使动”用法,和英语中的“……lize”相似。
这“使动”现在不常用了,以致于有人以为这是汉语不精确的表现。
2、“受益”与“授益”
“授益”与“受益”,在汉语口语中,发音完全相同,而它们的词义正相反。所以这两个词在口语中出现的情形比较少。尤其是“授益” 出现的几率更少,它在口语中往往被理解成“受益”。
口语是音的语,仅仅靠声音来辨识意义,以致很多词说出来容易引起歧义。故口语在表达上的用词受到一定限制。但口语中的很多语气词往往又是书面语中没有规定或无法准确表达的。
仅仅是书面语和口语之间就有这样的区别,更何况不同种语言之间呢。
3、“以上”与“之上”
不够精确一直是汉语在表达上的缺憾。
比如,“以上”这个词。
五十度“以上”的范畴里到底包括不包括五十度呢。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4年版),“以上”的意思是:在一定的时间、处所、数量、范围的界限之上。
《现代汉语词典》混淆了“以上”和“之上”。它根本不注意利用汉语语词从单字词转化到双(多)字词后可能带来的新意义和新变化。这也说明它的编纂者对发展汉语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抱负。
完全可以这样规定:
五十度“以上”的范畴里包括了五十度;
五十度“之上”的范畴里不包括五十度。
从而“以下”和“之下”的区别也就不难解释了。
4、“做”与“作”的不同
“做”与“作”最大的不同在于:
“做”可以是一个纯粹动词。“做事”中的事可指一切事情。可以是饭、水、锅、书、爱、床、窗,都可以。
而“作”在应用中作为动词就比较谨慎,常常是一些特定的名词才能与其搭配。而且作一般不在词组中打头阵。
5、“借”
试比较以下两个句子:
1、 你借我五百块钱;
2、 我借你五百块钱。
第1句意思很明白,你借[给]我五百块钱[好吗]。
那第2句呢?
意思到底是——我借[给]你五百块钱,还是——我[从你那里]借五百块钱?这就要看当时“我”和“你”说话时的语境了。这是中国人说话的一个特点,语气会把[]里的意思补齐的。这更是中国人表达含蓄的一个例证。
然而,当两个第三人称来表达“借”意时,就会有歧义了。比如:
米老鼠借唐老鸭五百块钱。
到底是谁借谁了呢?在美国,这个问题很好解决。英语中“Borrow”是“借入”,“Lend” 是“借出”,方向明确,没有问题。
这就是汉语的缺陷了。
而说,米老鼠借入唐老鸭五百块钱;或,唐老鸭借出米老鼠五百块钱。这似乎又太不像中国话了。
只能这么说,米老鼠向唐老鸭借了五百块钱;或,唐老鸭借给米老鼠五百块钱。这是中国话,但使用了规定方向的介词“向”和“给”。
6、“第一个”
他是第一个获得这项赛事冠军的中国男选手。
这到底是说:他是第一个获得这项赛事冠军的中国人,他是个男的;
还是说:他是中国男选手当中,第一个获得这项赛事冠军的人。
细致分析下去,这里的“第一个”因为放在靠前的位置,就难以明确其修饰的到底是中国[人]呢,还是男选手了。
为了避免这个汉语当中常见的定语不定的问题,不妨这么说:
他是第一个获得这项赛事冠军的中国人(为了表达精确,只能省去“男选手”这个信息了);
或者说:
他是中国男选手当中,第一个获得这项赛事冠军的人。
7、“的”对形容词的定位作用
看以下三句:
1、美丽的大连海滩
2、美丽大连的海滩
3、美丽的大连的海滩
虽然大连和海滩都很美丽,但我们还是要把“美丽”的定位搞清楚——它到底是修饰谁的?
第1句当中,“美丽”是修饰“海滩”的。
第2句当中,“美丽”是修饰“大连”的。
第3句当中的“美丽”一定很为难,谁都不想得罪,于是用了两个“的”。这样使用“的”是不精确的。
8、“之一”
这是全球最著名的学府,之一(就是不说排名);
这是我国最大的广场、之一(就是不说面积);
这是我省最繁华的商业街,之一(就是不说销售额);
这是我市最宏伟的建筑、之一(就是不说高度);
这是我乡最大的南瓜,之一(就是不说直径);
这是我村最深的水井、之一(就是不说深度);
这是我家最有出息的儿子,之一(就是不说名字,打死我也不说)。
“之一”的滥用,分明表现出中国人好大喜功的民族个性。一加“之一”,虽然“最”的程度立刻打折,有大喘气之嫌,但那种总想着树大招风的心态却历历在目。
远望中国曾经的世界大国地位,近看各种中国人创造的吉尼斯世界纪录,在这之间是一场又一场的大跃进表演赛。
而有时候,这也是中国人的含蓄性格所致。加个“之一”就显得谦虚多了。像:林丹是当今羽毛球男运动员当中水平最高的选手之一。其实超级丹就是毫无水分的世界第一,而且没有并列。
9、“若”与“如果”的因缘
“若”的读音是“R-u-o”。“如+果”的读音是“R-u+G-u-o”。将“如+果”的读音“R-u+G-u-o”串读,就是“R-u-g-u-o”。也就是说,弱化“g”。而后,合并两个“u”。便读成“R-u--u-o”,以至变成“R-u-o”。“R-u-o”就是“若”。
可以猜想,我们的前人在创造了“如果”这个词后,串读出了“R-u-o”,便创造了“若”字。所以,“若”与“如果”意义相同。或者,那就是有一位大舌头的先人,从“若”读出了“如果”。
  但“若”和“如”都是古汉语就有的字,而且都有“假设”的含义。也许真相是这样的:我们喜欢双音节词的前人在“R-u-o”之中随便插入了一个“G”,于是就有了“R-u+G-o”。但“G-o”读不出来,就又插了一个“u”。最后就成了“R-u+G-u-o”,也就是“如果”。
10、“东西”与“东东”
“东西”一词已经不仅仅是东西了,还有很多别的含义,像:玩意儿的意思,还有“你是什么东西!”里的贬义。
于是,网语中出现了“东东”这个词,略带俏皮,却还原了“东西”的纯粹本意。
所以,我们欢迎“东东”的到来。
11、“灭火”和“救火”
“我灭了你”和“我救了你”是相反的,是生与死的区别。还有,“消灭敌人”和“拯救敌人”也是很不相同的表述,后者近乎神经质。
  然而,把“灭”和“救”的宾语换成“火”,却成了一个意思。在这里。我们确实遇到了汉语中的一个现象:正反同义。
  类似的例子似乎还有一些,在我们的脑子里隐藏着。试着搜罗出来,比如:
  宝贝儿 <---> 挨千刀儿的
  亲爱的 <---> 冤家
  而像“灭火”和“救火”那么工整的“正反同义”,如:“好容易”与“好不容易”。不太工整。
12、TMD与国骂 
在网络上,国骂“他XX的”和其它的骂人话正在被TMD、SB等替代。
这是设置网络违禁词的一大贡献,也是广大网民(网络公民)自觉使用的结果。
TMD代替了“他XX的”,确实净化了网络。它应该引入书面写作,这样我们的语言就更干净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5-4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中国社会的几百个细节

一百二十六、八接八不接
1、油价接轨了,收入不接轨
这个问题已经被讨论过N遍了。收入不接轨的原因是国民经济还没发展到那一步。油价接轨的原因是为了在国民经济还没发展到那一步的时候取得暴利,以及让国外的油更多地进来。
2、价格接轨了,人权不接轨
房子、汽油、出租车都在涨价,基本生活资料价格的上涨会对人们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而人权体现的是人的价值、精神的价格却基本上没涨过,实在遗憾。涨价行为虽然出自公权力,却不是经过公民们同意的。这样一来,物质生活上的降低就成了一种痛苦,而精神生活上的低靡则更加深重了。
3、技术接轨了,管理不接轨
管理或许也引进不少,可就是不能接轨。因为它实质上触动了政治体制及其皮毛行政体制。
4、腐败接轨了,监督不接轨
各种贪官相继逃亡国外并被引渡回来(被引渡的都有了免死金牌),说明腐败和反腐终于是一起接到了国际水平线上。而监督权力的机制却一直不能形成,使得腐败与反腐的接轨成了徒劳。
5、经济接轨了,政治不接轨
经济体制改革在一九七八年就发动了,而政治体制改革至今未见出来,却出来个小的:行政体制改革。殊不知,行政体制改革只是对政治体制改革的延缓而已。
6、市场接轨了,民主不接轨
具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的中国特色就是没有市场民主,垄断肆意横行,霸王条款遍地,官商勾结严重。
7、现象接轨了,本质不接轨
看看我们经常自夸的是:美国一百年才达到的目标我们三十年就达到了。可这些都是现象啊,同志。就是说,我们虽然在现象上已经是后现代城里的后现代主义者了,可我们的头脑里还是很封建地在想:继续专制下去就好了。而美国早在几百年前就是民主制国家了。民主制给美国带来的政治、经济、科学、社会效率和潜力以及民主历史对今天的贡献又是怎样的本质说明书才能呈现的呢。
8、不该接的接轨了,该接的咋老是不接轨呢
这是一个对其它接轨与不接轨的总结与暗示,这意味着我们的国际接轨只是一句实用主义的借口而已。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5-4 15:4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中国社会的几百个细节

一百三十四、[看世界杯]他们不代表亚洲,更不代表我们!
四年一度的世界杯特指全球男子足球盛宴。
中国足球以其特有的矜持,再次缺席。我们的国家队行将就木,以后是国奥队的天下。彻底换人,根本没必要搞啥传帮带。
参加此次世界杯的亚洲球队有四支:韩国、日本、伊朗、沙特。他们仅仅是亚洲球队,他们从来就没想过要代表亚洲、代表黄种人,更不是代表也在亚洲的中国。这只是亚足联的一厢情愿,还有作为看客的我们中国人的自作多情。集体主义荣誉啊!
他们打心眼里只代表自己的国家,表面上也是这样。
沉静下来想,亚洲跟我们又有啥关系呢。要搞团结,直接去联合国就可以了。第三世界联合起来。却不曾听说有什么“全亚洲联合起来”。
像刘建宏那样,在解说日本澳大利亚之战时,希望日本胜,以为这就是亚洲的胜利,即使踢得不怎么好看(赖皮)也行。
我开始也希望日本胜,是因为我觉得日本队的打法很先进。可是当他们进了一个流氓球以后,我转变了立场。我想到日本队虽然打法先进,却经常能进些流氓球,而且一样地、不知耻地庆祝。
我想到了上次在北京举行的亚洲杯,想到了大东亚共荣圈。
中国人看球,心理就是复杂。
于是我希望澳大利亚能灌几个。
澳大利亚的小伙子们在希丁克的指挥下,竟然在最后时刻进了三个。黑色X分钟。
我又回想到中国队曾经遭遇的那些黑色X分钟,不免心头掠过一丝快意。
可讽刺的是,以后澳大利亚就归亚洲足协,以后也“代表”亚洲了。
于是乎,黄健翔的说法就显得格外奇特了。
日本队胜了,难道我们就该高兴?
澳大利亚胜了,我们该不该高兴呢?
难道看个世界杯就必须找点儿归属感?
既然我们中国在亚洲,就该支持亚洲球队?
这种可怜的归属感只能说明,对足球的理解很衰,还不如那些赌球的。瞧瞧他们,真正享受着足球的亚文化,真正有强烈的归属感。这样的归属感不是意淫出来的,这个亚文化也不是虚幻的。
代表亚洲的到底是谁?
刘翔在奥运夺冠后说,亚洲有我,黄种人。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5-4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中国社会的几百个细节

一百三十五、胡戈[HG]越来越像凯歌[KG]了
看过《鸟笼山剿匪记》(简称《鸟笼山》),就发觉胡戈[HG]有些近似凯歌[KG]了。从发布新片前的炒作,到说自己倾家荡产,到片子出来后内容上的陈旧、无极,都是很似曾相识的。
1、恶搞真的能进行到底吗
虽然HG竭力要把搞笑进行到底,可提着别人的耳朵、杵人家咯吱窝,能笑出来吗。确实,里面有很多包袱和笑料,这些东东已经被网友给一一列举出来了。一会儿影射国际政治、一会儿讽刺大腕愚蠢,一会儿抨击房油涨价。火力分散,使得每个笑料都如过眼浮尘,写得轻易,看得也飘乎。
总之,很不高明,新意也无。
2、还是那个馒头
想想当初的KG,一脸的严肃,一身的主题,弄出来的才是无极的笑。这是《馒头》(即《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火的原因。
而《鸟笼山》还是要挟《馒头》的威名,中间有乔不士的“人可以无耻到这种地步”,最后又是一桶的大杀器馒头,就显得很虚弱了。
3、孤注一掷的偏执
花了二十万(如果不是为了宣传诈称的话)拍出来的这DV,除去以无法可依的私人制作去挑战广电总局的市场垄断外,意义不大。
这个鸟笼子虽然处处搞笑,但是创意很少。其实,资金的不足是可以通过创意来弥补的。因为,创意本身不需要花钱,只需要动脑子。而HG没有做到。
KG和陈红一起投资并拉资金自己拍摄的,想必是想大赚一把的。至于在HG的攻势下赚没赚到,就另说了。但他们的生活依旧无忧。
而据说HG已“倾家荡产”。这么去搞一个没啥创意的鸟笼子,其偏执程度和KG不相上下了。
4、透支人气
HG的人气本来就是一时之虚,跟KG比只是在网络上的。现在他竟然学着KG,以这么糟糕的作品来透支人气,想来他身边真的是没得高参,就是可以当镜子的那种。
一个网络新星就这么江郎才(财)尽了吗。
5、制作水平简直是糊弄
在这方面,我们确实错怪KG了。但若是按照性能价格比计算,或许HG还是要高些的。当然,这是可以原谅的。
但如果这鸟笼子的看点靠的就是那有名的一段“威虎山”歌舞表演,那实在是不可原谅的。
这样的制作除了免费,又能怎样?
6、呼吁赶紧建立起一套网络明星继续长征的培养机制来,这里面商机无限!
附:对《鸟笼山剿匪记》的若干修改意见[恶搞部001号文件]
胡戈(HG)是个好同志,能够在如此拮据的条件下拍摄了一部纪录片,记录下共和国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巨大事件“鸟笼山剿匪”,还把它免费地与网友共响,是值得广大的恶搞选手和YY天才们学习的。
以下各条是本部众多享受政府津贴的特级恶搞能手看过《鸟笼山剿匪记》后提出的修改意见和建议。
1、男歌唱家的歌词
在开始的时候,那个男歌唱家的歌词太没意味了。什么”祝你生活快乐”,看来没好好雕琢。
不如改成:
今天是你的生日,我的傻大木。昨天我放走了一群爱大米的老鼠……
2、电视如何弱智
傻大木的副官在评论电视弱智的时候,说傻大木智商高。既然傻大木智商那么高,为什么不知道电视可以使人弱智呢,还要副官说吗。看来傻大木的智商还不够高啊。或者就是副官想拍马屁,但也不能这样反讽上司吧。不好,显得对主官不尊敬。
建议改为:
头儿,看看新闻联播好了,关怀一下弱智人群吧。
3、生产的到底是个啥
警察到鸟笼山搜查,傻大木的手下说这里在生产大杀器不能进。大杀器是在秘密生产的,怎么能就这么说了呢。至少也得逗逗警察才是。
傻大木的手下可以这么说:
这里没有生产大杀器的气候条件,你们还是先去咨询气象专家吧。
警察说,气象专家,他们的话要反着听。难道你们生产大杀器还需要什么气候条件吗?
手下接着说,当然了,太潮就会发霉的。
警察说,你们生产的到底是个啥?
手下说,土掉渣儿饼。
4、拆除炸弹
有名拆除炸弹时,闹钟和炸弹之间没有连线。这考官也太马虎了。
这样的弱智情节反映出来的是编剧的衰。毫无创意,而且没幽默。
建议:
在闹钟和炸弹之间连上一条特别长、特别长的“粉红丝带”(国际女性防乳腺癌组织标志)。
5、大杀器描述
乔不士在接见有名时对大杀器的描述太玄,没有为日后揭开谜底(馒头)打下恰当的伏笔。这是编剧的问题。
可以这样来写:
乔不士:大杀器据说是一种大量使用能致人于死地的、而且死得很难看。
有名(有些激动):什么那么厉害?
乔不士:据说是用一种最常见的原料制作的。
有名(又有些激动):那不是更恐怖?
乔不士(佯作镇定):据说制作工艺很不一般,大杀器嘛。
有名:噢,那我就能理解了。
6、地铁
地铁8号线是绝对的商业机密,怎么能直接画在图上呢。如果它不是商业机密,而是要大肆宣扬的话,那么有名为什么不知道8号线呢。就这水平还去侦察鸟笼山么。
建议:
乔不士可以跟有名这么说:那是一条暗道,到时候我们会通过这条暗道支援你的。
有名:遇到危急,我能通过这暗道逃跑吗?
乔不士:等不到那时候了。
7、女歌手
给傻大木表演的女歌手设计得也很一般。是啊,好不容易出那么个女的,是不是应该在这女主角上面多使点儿墨水呢。
建议:
应该把其中性面孔表达得更充分一些,或者就设计个人妖也行。
8、六级证书
傻大木搜到了有名的六级证书,这个情节不合理,而且没意思。
建议:
把‘六级证书’换成〈暂住证〉。
9、博客
在博客里,有名说出了自己即将执行秘密任务。既然是秘密任务,怎么能在博客里直说呢。这和出版“绝对隐私”是一样的可笑。而且,这样的设计是肤浅的滑稽,不是幽默。
建议在博客里可以这样写:
我,就要去搞一项户外运动,已经签了生死协议。等着我更新博客的朋友就为我祈祷吧。等我回来就是博客明星了。
10、大杀器馒头
大杀器的谜底竟然是馒头,太没想象力了。即使是洗个澡,也不会这样灵感干枯啊。
而大杀器馒头却是全剧的基石,其它一切的情节设计都基于此。
已经没法改了,要不就重拍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5-4 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中国社会的几百个细节

一百三十六、“老百姓”是句骂人话
凡是政府官员、公务员等都在说,老百姓啊……
可我要问了,谁TMD是老百姓。
老百姓是谁?就是那些等着官儿们作为、给政策、给帮助,逢年过节给救济、施舍的人。
一旦得到了些许好处,老百姓还要千恩万谢地感谢被关怀。
他们一般没有名字,在电视、媒体上被称为:某观众,某群众,某用户,某同志,某战士,某民工,某农民,某采访对象。
被叫了上千年的“老百姓”们到底还是没脾气,只能被这样一年年地叫下去了。
凡是政府官员、公务员等都会说,老百姓有意见了。
这话的意思是,老百姓们耐不住性子,发了点儿彪(脾气)。这么没脾气的老百姓都发脾气了,看来事态有些严重啊,形势有些不妙啊,不能再踢中超的皮球了,要踢就踢世界杯。
老百姓有意见了。这里的“意见”不是批评,不是批判,不是方案,更不是提案,就是意见,就是那种小心翼翼吐出来的口水。
作为人民公仆的父母官,怎么忍心不去解决一二呢。
凡是政府官员、公务员等都爱说,我们要为老百姓办实事。
如果他们真的是老百姓的办事员的话,那么就不会说办实事了。难道还要办虚事么。可他们的大部分在办什么事大家很清楚,所以才会有“为老百姓办十件实事”。意思就是说,办十件算达标了,其它的就可以是虚的了。
还有那些“便民措施”这里就要看这“便民”的“民”是指的谁。如果指的是公民,相信决不会用“便民”。这里的“民”其实还是老百姓,不然何以显得那么像施舍的呢。
就是说,这些“便民措施”不是按照宪法、法律规定必须的,而是为了方便群众、为了平息老百姓的意见、为了体现党和政府的关怀、为了做出些政绩。
于是,老百姓也常说,我是个老百姓啊。
意思是,我是老百姓,所以我无能为力,只能随波逐流,只能支持我们的政府。
做一个怎样的老百姓才叫个好老百姓呢。这是一个思想政治问题。以前的5讲4美、4有新人、3好学生,现在的8荣8耻,都是标准。还有计划生育,不随地吐痰,不闯红灯,不光膀子……
这些教育都是从小就开始了。
但在我们的学校和社会,独独没有公民教育、民主教育、人权教育。教你如何保障自己的人权,如何才能言论自由,如何才能选举与被选举,如何才能保护自己的隐私,如何才能实现民告官……
所以,老百姓们才甘为老百姓,才不懂得自己是有能有力的,是被宪法和法律赋予了能力的。
老百姓有上百个姓儿,那么古老。为什么在如此现代的和谐社会里,还要在各种公共场合、大众媒体、公务员官员口中出现呢。
在这亲切的“老百姓”的字眼背后是一个事实:
“老百姓”是一个没有任何法律定义和定位的词(却被用来形容广大的公民们)。
就像身份证该叫公民证,因为我们的身份就是中国公民。
那些口口声声“老百姓”的人,他们就不觉得自己可耻呢?他们是怎么学的8荣8耻!
我不是想做官,我只是不想被叫做“老百姓”。
就此看来,“老百姓”真的是句骂人话。
说的,该惭愧。
听的,该吐!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5-4 15:4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中国社会的几百个细节

一百四十五、当下浮世绘:女脱男抄
木子美脱了,流氓燕脱了,章子仪也脱了,然后木子美脱了又脱。直到芙蓉姐姐横空出事儿,她没脱,却赢得了剩名。
  花儿抄了,郭四抄了,汉芯也抄了,然后花儿抄了又抄。直到四川的曾颖,靠着一篇被高考考生抄成满分的文章,名扬天下了。
  信息发达,可抄的东西很多,能脱的机会也很大。于是,就渐渐成了主流。
  信息发达的同时,作弊手段也发达。一个考四级英语的学生被背心里的电池给炸破了肚子,很多军事侦察技术都被这样民用化了。
  我们都是过客,就都有当过客的权利:女脱,男抄。
  
但似乎没哪个男的靠脱成名,也没哪个女的靠抄发家。于是又回到了那个古老的成语:男盗女娼。
  男的要是脱了,赢得的还不是骂名,而是人气骤降。因为男的脱出来没内容,要不就特丑陋,恶心得连名字也不看。
  女的就不一样。可以边脱边写,自配插图,喝粥就点儿咸菜,喝酒还有小菜儿。乳线、乳沟,乳头,讲究多了去了。再说,胸露够了,还可以露臀、露大腿、露体毛。
  翻开古典名著,就能知道中国在“脱与不脱、脱多脱少、脱什么、什么脱”这个课题上的研究可深厚去了。有着这么现成的资源,干吗不好好利用呢。所以说,脱,其实是对中国古文明的一次、开拓性的进军。可喜可贺。
  那些要发扬国学的、要在世界建设孔子学院的,还是该好好研究一下中国的经典:脱原理。
脱原理之一:古人在说脱的时候,在脱之前是很有一番排场的。其目的无非是,调动一下男性的性积极。
  可现在的女人,怎么说脱就脱了呢,而且争先恐后的脱起来,怪不得地球的气温升高得如此之快。南极冰山脱了,臭氧层脱了,北极熊也快脱了。
  只是看到《无极》在公演前宣传张柏芝要脱,结果到电影院里没看到脱,失望之余,感到这社会还有那么一点儿艺术的良知在。
脱原理之二:快脱不如慢脱。
  应该说,脱得最快的是网络偶像。脱得最慢的电影明星。网络偶像脱得快,所以败得也快。她们没去电影学院进修过就是不行,她们脱的时候不带着情绪,也不能调度观众的情绪。她们只说,我要虚脱了,结果就真脱了。于是,从一穷二白到一干二净。
  而脱得最慢的,还是高明的芙蓉姐姐。人家也没进过表演进修班,就懂得这个一慢二看三不过的道理。
脱原理之三:身脱不如口脱。
  在这个问题上,最应该向那些提供色情声讯服务的,就是榜样。女作家们可以用语言来脱,远比用肉体来脱高级,而且长久。像卫慧、引力川(尹丽川)之流,就是这样的。
  想脱未脱的去主持个节目,于是脱口秀就成了口脱秀。那些擅长口脱秀的,哪怕脱个手套、脱个牙套,都一样地性感而有性积极啊。这才是境界。
女人的脱如此有讲究,那么男人的抄呢,当然也非常高超。
  首先,我觉得抄节约了大量的社会资源,有如废品回收再利用,是功在当代彪炳千秋的德行。想那《梦里花落知多少》就让无数痴男怨女喜欢,有谁知道那历史的故纸堆里还有个《圈里圈外》呢。
抄经典是抄,抄垃圾也是抄。即使你有化腐朽的本事、点石成金的门道,可你还是档次不高。当然,抄冷门是一种策略,非如此则很容易穿帮的。抄冷门不易察觉,即使察觉,那时人已经火了。火了才是硬道理。即使法院判决抄袭,也可以不道歉。这才是真火啊。
花儿出唱片那么快,而且还原创,抄抄国外歌曲更是没啥了。洋为中用,从洋务运动那会儿就有了,一直到现在,越抄越有心得,已经达到了抄一首火一首的恐怖程度:
  《嘻唰唰》抄袭日本组合PUFFY的《K2G奔向你》;
  《我们能不能不分手》,原唱是爱尔兰R&B天才少女Samantha Mumba年仅17岁佳作《Always Come Back To Your Love》,词曲作者是Mikkel S.E和Hallgeir Ruston;
  《红线》,原唱是丹麦舞曲组合TOY-BOX在1999年发行的专辑《Fantastic》中的《I Believe In You》,词曲作者是女主唱Anila Mirza;
  《陪你去见..》,原唱是 TOY-BOX演唱的《Russian Lullaby》,收录在他们在2001年发行的专辑《TOY RIDE》中,旋律完全一致;
  《化蝶飞》,高潮部分与《O-ZONE》的Dragostea Din Tei是完全一样;
  《懒》,从头到尾抄的都是HD的《Party up》;
  《Miss you》,高潮部分抄足了《busted的Losing you》;
  《梦经记》的歌词和busted的《What i go to school for》如出一辙;
  《爱你是错》,更是由C21的《stuck in my heart》和Sxxage Garden的《I know i loved you》东拼西凑而来的;
  《我是你的罗密欧》,更是大张旗鼓的抄袭LMNT的《Juliet》;
  《该》,活脱脱一个中文版的《I Dont Give》,只不过把高潮部分改了。
花儿乐队抄袭歌曲立此存照处:
  http://www.hearmusic.cn/viewthread.php?tid=1660。
韩国的克隆之父抄了,中国的汉芯之父也抄了。这个对打磨工艺异常专业的陈进把MOTO的芯片变成了汉芯,骗取了国家各部委、上海市政府和上海交大的支持。硬件确实比著作更好抄,换个封皮儿就可以了。
  再看中国那些大型国有商业银行更是大段大段地抄袭国外的做法,称之为国际惯例。跨行查询要收费,小额存款要降息。
  可为什么,中国的那些大型国有政府就不知道去抄抄《人权宣言》呢。
脱是捷径,抄也是捷径。多少人从此成名得利,有了自己的所谓“事业”。木子美去了博客网,芙蓉姐姐到处走秀。郭四和花儿更是粉丝众多。这让那些还没脱还没抄还在原创的羊肠小道上奔驰的人眼红了。他们发现了脱和抄不仅是捷径,而且是金光大道。
于是,更多的女的开始脱,脱成了宝贝。宝贝们最爱的是美容手术,把飞机场和盆地改造成了托塔李天王。当有了脱的竞争,就会有脱的创新。通过什么脱,脱成什么样,脱得艺术不艺术,脱得到位不到位,脱得有趣不有趣,这都是需要策划的。因为大家都明白,脱到最后大家都一样。于是乎,更要在脱的过程当中体现出个性来。
预计五年以后,中国的脱文化就会相当发达了。那时候,脱衣舞完全是小儿科。各种脱学校、脱专业、脱文化研究、脱电影、脱小说、脱技术都会脱颖而出。人们早不再为生计而脱贫致富了,而是为脱而脱。
  所谓的就是:穿的伟大,脱的光荣。
更多的男的也开始了抄。其实抄这个东东自古就有了,只是现在的男人更会抄了。先抄别人,再时不时地抄自己。抄自己容易。抄别人难,抄别人而不露痕迹难上加难。
  我们当年抄苏联模式,没抄好,抄出来个三年天灾人祸。后来,我们就抄西方了。可抄来的东西终归不好用,水土不服,经常走样,于是加上个中国特色。抄的样式也有很多,国际惯例啦,与国际接轨啦,引进消化啦,全盘西化啦。抄了西方的,觉得心里不塌实,所以偶尔也要抄抄自己。于是,国学复兴,“中国智慧”被包装贩卖,孔子学院也出来了,私塾教育也兴起了。
上面说的是中国在抄,当然这里主要是中国男的在抄。在这样的大抄形势下,想想看,还有什么领域不是以抄为先呢。
  就娱乐业来说,抄也是非常值得提倡的。一方面是盗版横行,但这不是抄。因为它说了,我是盗,不是抄。而真正的抄手是无形的。小偷是盗,大偷是抄。
抄者需要具备这样的心理素质:那是我的,那本来就是我的,可是被别人先拿去了,啊,终于物归原主了。这样的心理素质越高,所抄的东西就越好,抄出来的痕迹就越小,以至于无痕。
最后来说说抄的最高境界。
  日本抄中国抄出了日本文化,道。韩国抄中国的,然后去申遗。幸亏韩国人没用汉字,要不也被申遗可就麻烦了。这说的是国家的境界。
说到个体抄的境界,就有三种了。
一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昨夜西风凋碧树”,意思是:能抄的都被人抄了,再抄就不合适了。“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思是:苦闷啊,哪里是可以抄袭又不会被发现的天涯路呢。
二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于是找来一堆可抄的,大抄特抄,抄它个天翻地覆。可是,抄来抄去,总觉得不适合自己。实在是啃口方便面都不脆啊。
最后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啊,原来我要抄的在这儿,就在我小学的一个笔记本里。
总结一下:
小农时代,男耕女织;
  动乱时代,男盗女娼;
  发展时代,男抄女脱。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5-4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中国社会的几百个细节

一百四十六、繁体字都哪儿去了
繁体字都哪儿去了?都随着故宫国宝渡海到台湾去了,移居到东南亚、美加的华人区去了,到国粹书法中躲着去了。我们还可以在日文、韩文中看到那古老的文字,就是没有了亲切的读音。
“愛”里面的心没有了,还是爱吗。
“廠”里面的内容被拿空了,厂不将厂。
幸亏“國”只变成了国,要不,国不将国啊。
繁体字到简化字,那就像朝代的更迭。一个朝代不仅有自己的新年号,而且还要有新文字。只是那夭折的第二代简化字更像是在荒诞不经的年代里的怪胎。
“菜”字写作:草字头,下加“才”;
“赛”字变成:宝盖头,下加“西”。
其实我们的那些文字专家是想把汉字逐步拼音化的,简化字不过是一个过渡。第二代简化字更是一个过渡,看上去那么像汉文化圈里的。在那个不经的年代产生出来的简化字里,很多都是现在认为的错别字、白字,我们不禁哑然失声,原来如此。
汉字的简化,丢失了很多信息。这些信息是仓颉的智慧,更是集体无意识的文化。就像我们拆掉了北京城的城墙,除去不能理解那些保留下来的寺庙祭坛外,还丢掉了祖先给我们创造的风水。而中国人向来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却不怎么擅长建设一个新世界。简化以后的汉字多么像长安街上那些带着大屋顶的丑陋建筑啊。
汉字的简化就像一九六六年那样,把两代人那么截然地分开了。大学的传统丢失了,政治成了最高的文化。我们不再认识那些古文字了,除非你去练习书法。我们对古籍敬而远之,对港台歌曲里的繁体字歌词却可以轻易明白。下工夫的地方就是不一样啊。
当简化以后的汉字被当成真正的汉字的时候,繁体字看上去就显得那么不舒服了。如同我们只能在宾馆里看到服务员身上穿的唐装。而在一般的场合,穿唐装的也就跟服务员似的。
不过现在的情况好转了,于是我们不仅看到了唐装上的楷书,还见识了汉服上的隶体。那么,我们是不是该呼唤繁体字的回归呢。繁体字不是注定要作废的第X套人民币,也不是等待升值的古董。其实它就是两个分开的隔着海峡的简化字啊。
时光斗转,转眼就进入了信息时代。当年的五笔字型震动了天下,我觉得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汉字简化的主要意义消失了。如果通过键盘能如此轻易地输入汉字,那么或简或繁又有什么呢。
从繁到简,民族就脱了一层皮,裸露在西方的烈日之下。那些繁体的皮屑,被冲到了长江、黄河里,被大海输送到了海外。繁体字和1949年以前的中国、和唐人街、和一国两制关联在一起,也和那些以敦煌莫高窟文物为代表的流失文物关联在一起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5-4 15:48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中国社会的几百个细节

一百五十、 矿难命价分析
一条矿工的命到底值多少钱,这是一个问题。
既然一定会有的死,就该好好算一下:矿难血价。
国家规定:煤矿井下矿难死亡事故一次性经济赔偿,每人不应低于20万元。
一条命20万是有些便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总局局长李毅中也这么认为。
在山西左云矿难里,那个煤矿的矿主对一包工头承诺,他手下的遇难矿工会得到比国家规定更多的赔偿。他说少报点,私自处理的话,国家给20万,他给40万。
2003年,山西煤矿井下工人平均年收入12870元。那么不吃不喝干31年,才能挣到这40万。这是一笔大钱。何止是对来自农村的矿工,对那些城市居民也是大钱。
这样的大钱对贫困的矿工意味着什么呢?
先举个例子吧。今年贵州毕节地区威宁县5&#8226;2特大煤矿瓦斯爆炸事故后,当地政府对死难者(家属)的赔偿是:每人5000元再加500斤粮食。那么为什么给这么少呢?原来这里有个隐情。威宁是国家级贫困县,如果按国家规定来赔,当地财政难以支撑。当地政府还担心,如果执行这样的规定,对于家庭年收入只有4000~5000元的农民来说(20万意味着其50年的收入)可能会引发更多的事故。这意思就是说,担心矿工为了这20万会去主动送死!
在电影《盲井》中,有通过谋害矿工去诈骗赔偿费的情节。各种各样的事故和死亡应景已经把中国的矿井变成了一个销命窟。如果说,地面上还是一个新社会的话,地下的矿洞里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旧社会、黑社会。
生命本来是无价的,但矿工的生命却是有价的。他们走下矿井,就有死亡的危险。瓦斯爆炸,透水,都会看见死神的模样。二十年后,他们的肺就成了煤肺,完全纤维化,和一块煤也差不多了,生不如死。
而在地上的矿主们早就预备好了买命钱。这个买命钱的来源有三,一个是煤矿生产本身带来的巨额利润,一个是剥削矿工而有的剥削利润,还一个就是减少安全成本省下来的钱(这简直就是延期故意杀人)。
那些矿工们也许早就视死如归。他们习惯了和死神握手又告别,他们还希望有朝一日能奔向死神的怀抱。这样就从苦难当中解脱了,就不会煤肺了,老婆孩子的日子也好过了。
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矿工们到井下去送死了吗。等得到事故和死讯,再去电视机前和论坛上哀悼一番。更为难堪的是,我们似乎正等待着下一起事故和死讯,正想看到又一批矿工超升而去。
是我们这个社会,谋杀了无路可走的他们。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5-4 15:4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中国社会的几百个细节

一百五十一、侃侃当代的政治图腾:福娃牌大熊猫
诸位有没有觉得那五个福娃长得都一个样儿呢?
它们除了帽子和姿势不同,其实是一个东东,那就是——大熊猫。想当初,北京亚运会时的那个吉祥物就是大熊猫盼盼。由于有各种比赛项目,所以盼盼的样子也不一样。现在的福娃就五种,已经简化很多了。居然搞来搞去,还是大熊猫。这简直就是我国的政治图腾了。要送给台湾的和平使者也是大熊猫。团团、圆圆虽然穿越台湾海峡未果,可名气已经很大了。
我们的古人创造了“龙”这个政治图腾,一直传到今天。龙是头似驼、角似鹿、耳似牛、眼似兔、身似蛇、腹似蜃、爪似鹰、掌似虎、鳞尾似鱼。不能不感叹古中国的智慧超越了我们今人的能力。
福娃的脸很平面,缺乏造型特点。脸型一致,半个圆。体型也类似,四肢基本相同。怎么看,怎么觉得这五个福娃虽然分别代表了大熊猫、藏羚羊、燕子、鱼(没看出来)、圣火,其实就是那个叫盼盼的大熊猫生下来的五胞胎,只是生下来以后戴上了不同的帽子。
这跟长安街上的那些建筑正好相反。后者之间的相同支出正在于具有民族风格的大帽子。征集这么个吉祥物居然还搞了那么久,这集体的智慧到底体现在哪里呢。或许也就是五个福娃的名字还有点儿创意吧。
最近据说要给福娃们搞一个卡通片,可是遇到了问题,就是当初设计福娃的时候没有考虑到要搞动画。一旦动起来,它们各自应该具有怎样的体姿,侧面的脸部如何来表现(那么平),都是问题。
有一点非常搞不懂,为啥要搞五个福娃,难道是我们中国人口众多,搞五个正好代表了华中、华北、华南、华西、华东。还是为了给大熊猫祈福,希望它们人丁兴旺。
各个福娃各自象征了不同的东西,这些似乎都是民族的符号。
其中,“贝贝”灵感来源是中国传统鱼纹样、水浪纹样和年画中鱼的图案。

“晶晶”灵感来源是大熊猫和瓷器的莲花造型。
“欢欢”灵感来源是中国传统的火纹图案。
“迎迎”灵感来源是藏羚羊和青藏地区的装饰纹样。
“妮妮”灵感来源是燕子和沙燕风筝。
北京奥运官方网站上说:“福娃代表了梦想以及中国人民的渴望。它们的原型和头饰蕴含着其与海洋、森林、火、大地和天空的联系,其形象设计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中国的灿烂文化。”
这样的说法并不准确。它们的设计当中是融入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符号,但主要集中在帽子(头饰)上。在帽子以下的部分上,根本看不出中国特点,也丝毫没有其象征物大熊猫、藏羚羊、燕子、鱼、圣火的任何生理或形象特征。
福娃是形式感相当强烈的吉祥物。只注重在头上做文章,却不能让福娃们动起来。没有动感是福娃的一大败笔。这和我们汉民族不喜欢舞蹈可能有很大关系吧。而且在它们身上,大熊猫的憨态、藏羚羊的野性、燕子的灵巧、鱼的吉祥、火的神圣,统统没有。如果有,侧面的福娃们会是千姿百态的。
难道我们就靠着这几个平面设计的图案来迎接2008吗?
惨了点儿。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5-4 15:5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中国社会的几百个细节

一百七十、 腐败自我谈
早就想写写腐败的话题了。
这个话题已经被谈论得太多了,好似一个大马蜂窝却一只蜂都不见,都去找蜜去了。这就不好谈了。但我发现这些谈论里基本上只谈论别人,不怎么谈自己。
于是我又有了谈兴,就从自我谈起吧。
在自我谈之前,还是得对“腐败”这个词分析一番。“腐败”是一个典型的矛盾词,可参见本文第六十章《矛盾词》。矛盾词的意思是说,一个词正说也可以,反说也可以。比如:炒作,宋祖德之流一定会这么说:不炒作也是一种炒作。比如:风险,那些搞融资集资生意的总是如此宣传:没风险才是最大的风险。
那么,不腐败是否也是一种腐败呢。当然不是。但是一个人要是不腐败,恐怕在中国当下社会里是不好混的。一旦遵循了腐败的潜规则,不腐败的早晚也会腐败。吴思的《潜规则:中国历史的真实游戏》已经说得很清楚了。这,也就是“腐败”作为矛盾词的本质。
身处一个腐败的社会,不腐败的人只能有两个结局。要么,死亡;要么,隐去。
死亡有两个含义:一个是肉体死亡;一个是变成腐败,那么精神死亡。
隐去的意思也就是远离腐败,远离这个社会,做个隐士。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扪心自问:如果我作官了,会不会腐败?如果我去做生意,会不会行贿?
我想大多数人都会腐败、会行贿的。医生收红包,为了孩子上学去送礼,其实都是腐败和行贿的小苗。
我如果有孩子,我也会去找人的。我做生意,我也要给人好处,要不然怎么拿单。这是必须的,是行规,不可能不这样做。
那么,我就没资格谈腐败了吗?
在电视上看到有一个打击商业贿赂的论坛在举行开坛仪式,我就想:这些人里有没有参与商业贿赂的呢。有!但,这并不影响他来参加这个会议。
凡是批判腐败的,一方面是出于道义、公心。满口仁义公理,并非道德秀。这其实是人们对纯粹社会的无意识追求。
衣冠禽兽者并非没有仁人之心,只是这样的仁心和实际作为反差太大罢了。
必须要肯定居于罪中的人依然有向善的阳光。
另一方面,批判腐败也是为了减轻批者自己的负罪情结。
自有学术腐败的学者去批判政府官员的权力腐败。
自有教育腐败的老师去批判国有企业的垄断腐败。
自有这类腐败的人去批判没有这类腐败的人的那类腐败。
批大腐败,是为了掩饰自己的小腐败(有些幸灾乐祸的意思)。
批受贿者的丑恶,是为了掩饰自己行贿的不得已。
往往越腐败的人越爱批腐败,而且头头是道、一针见血、掷地有声。早上参加反腐大会,晚上就被双规,然后就认罪伏法。
受贿、索贿是腐败,行贿、送礼也是腐败。
这里,我们要区分两种腐败。
一种是生存性腐败,一种是享受型腐败。
生存性腐败的意思是说,不得不腐败,不腐败就生存不下去。比如去送礼、去行贿、去进行性贿赂。不如此,就解决不了自己的生存问题。
我也一样。我也会托关系、走后门,找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来帮助解决一些生意上的事情、家里的事情、看病的事情。认识一些官儿是一种荣耀,他们可以帮助我办事,以便在竞争上先人一步。
有时候不这样做不行;有时候就变成了享受,想这样做,因为尝到了甜头。后者就是享受型腐败。
官员是典型的享受型腐败,不言自明。一般的平民也想有这样的腐败,这样的腐败比生存性腐败要来得舒适。而且,我还会这么想,既然都是腐败,管什么这种那种呢。
生存性腐败比享受型腐败要轻,应该尽量少做生存性腐败、不做享受型腐败。但它们其实都是不可原谅的。然而到了现实面前,该行贿该送礼还是要去做。
那怎么减轻我的负罪感呢?
于是就去批判腐败,去批判那些受贿者、有权者、既得利益者,去批判这个制度、这个社会。
只要我活在一个腐败的社会里,我是逃不脱腐败的命运的。
无论怎样自省,到头来依然故我。
这,才是最可悲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5-4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中国社会的几百个细节

一百八十三、厕所潜分析
一九七九年开始的改革不仅给国人的日常生活带来的巨变,也反映在厕所的革新求变上。现在的厕所确实比七八十年代干净多了,也更有人味儿了。有的地方,建设得最好的,除了政府办公楼就是厕所了,那也是形象工程啊。五星级厕所、黄金厕所、防弹厕所应运而生,那是富裕的象征。各种特色厕所也冒了出来,还有的人靠厕所致富呢。
1、名字
中国的厕所以前就叫“厕所”、“茅厕”,就像我们管别人只叫“同志”、“老张”。
后来改叫“卫生间”、“盥洗室”、“洗手间”、“化妆间”、“NO.1”、“大号儿”、“小号儿”、“方便(的地方)”,跟现在乱叫天下人也是一个意思。
为了统一叫法,以下还是叫“厕所”吧,这样可能更亲切些個。
2、符号
有些厕所干脆不写名字(汉字)就挂符号(英文),眼睛不好使的人容易搞错。
如:
[烟斗] / [高跟鞋],
[刁烟斗的男子头像] / [带飘带帽的女子头像],
[穿裤子的男子形象] / [穿裤子的女子形象]
[黑桃老K] / [红桃Q],
Man’s / WoMan’s,
观瀑亭 / 听雨轩
凸 / 凹
相公 / 娘子
……
3、格局
男厕总是位于走道的外侧,女厕位于内侧。没有这样条件的,也会遵守一个原则:女厕位于比男厕更隐蔽的位置。
男厕的小便池总是有一两个能从门外被看到,好在男士可以以背遮羞。不由得感叹,男人就是男人。
但我觉得,其实男厕所更应该位于靠里的地方。毕竟被外面的人看见正在方便的背影,事后想来还是别扭。
4、效率
男厕的使用效率明显高于女厕。这是因为男厕有小便器和马桶两种,一般数量一样,设为X。而女厕只有马桶一种,数量一般为X+1。
而且,男士的立式小便策略因呼应了人类直立行走而成功,其效率明显高过女士的蹲式小便。于是有些女权主义者不满了,建议女厕采用立式小便器。我支持这样的建议,就像我支持变性一样。
5、卫生
厕所里最容易产生交叉污染的,不是坐便器圈,而是门。
便后洗手是卫生,但还是要开门而出。手接触到门把手,又被污染了。如何不让手接触到门呢?自动门。
是不是有些奢侈啊。据说西安碑林博物馆里有。
6、涂鸦
男厕里的涂鸦大多是春宫画的儿童版,还有咒骂女人和发泄性欲的话语。由于水平很次,也就没啥反应。还有一些“偶是同志,速与我联系,138XXXXXXXX”的信息。
女厕里的涂鸦多是情感上的,有些很悲情的留言,还有诗——这是男厕决没有的。但女厕也发现了生殖器草图,会不会是人妖留的呢。
在男女共用的厕所里一般没涂鸦,这说明涂鸦是有性别之分的。
有一次如厕坐在马桶上,目光直视,看见小门上写着一个拉皮条的手机号。等我起身,目光直视又看见那个号。真是会做广告啊,而且此人和我一样高。
7、如厕潜规则
尽量不和矜持的领导一起上厕所,因为他不想让你看到他的丑态,否则还怎么威风啊。再说,在厕所里打不打招呼,商量工作吗。
有些随和的领导(老板)是愿意在厕所里和你说话的,他总是不分场合地要打成一片。但小便的时候,最好和他们隔开一个便器,这样显得礼貌。
喝酒的时候,厕所就成了救火车和病房。当你要吐的时候,最好去小单间,这样你不会被人发现酒量的大小。
如果你有足够的定力,甚至可以在厕所的小单间里刺探一些公司、别人的秘密或隐私呢。
8、厕所经济
以前,在长途汽车站,上个厕所都要收费,后来没了,因为旅客买了车票,应该享受到相关服务。
现在还有很多收费厕所(就如同那些收费电子邮箱),管理者的理由是厕所需要维护,需要交水电费。这些人只懂要钱,却不知经营。想如果从粪便中提取尿素、绿色肥及其它,那经营厕所应该比种地更挣钱。这些原料就是方便者提供的。无偿给了你如此宝贵的矿藏,你还要跟矿主收费,那就太不合理了。在地坛公园,厕所收费就更不该了。那些松柏古拙繁茂,想必也有这些方便者的贡献。
更何况现在到处都是宾馆、饭店、快餐厅,这里的厕所可都是免费的哦。最好去五星级宾馆上,没准还有人给你递手巾帕呢。
9、人妖该上男厕还是女厕。
以前的厕所建设思路里,肯定没有考虑到人妖这个使用人群。
现在人妖多了,就有了这个问题。人妖的法定性别是男性啊,虽然胸前比女人还女人,脸蛋儿比宝贝儿还宝贝儿。
上男厕,却会被人当成女的轰出来,然后就要验身。
若上女厕,想必女同胞会不乐意。一个男的,老是莅临女厕指导工作,实在不怎么象话。
但据我的不幸推断,人妖还只能去女厕,由于都是单间,一般不会被发现,但别说话,比如借个纸什么的。
建议以后至少在那些人妖经常出没的高级场所,要设立人妖厕。会有人去吗?怎么挂牌呢。
10、娱乐
厕所里的娱乐有这么几种:背景音乐、笑话、画像、挂件。
一个上厕所的人对背景音乐的记忆是很浅的,因为他的目的性太强。背景音乐应该起到的作用,就是让他尽量忘却这段记忆。
笑话一般挂在小便器的上面,由此可见一个笑话带给人的愉悦也就是一泡尿的工夫。
有时候笑话也被画像所替代。后者大多是带有性启蒙意味的超现实主义作品,有的以果实来暗喻两性的,比如:黄瓜对茄子的思念。
挂件一般是小油画印刷品或假古董,被射灯照得很高贵。它们能提高厕所的品位吗?或许就像五星级酒店必要有个游泳池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5-4 15:5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中国社会的几百个细节

一百八十七、为啥中国的草坪不让踩
为什么中国的草坪不让踩,外国的草坪都是人。可能是我国草坪的种类属于“不让踩”科的,外国的属于“可以踩”科。那么,为啥不引进一下,或者像培育超级稻一样培育“超级踩”。
或者是怕有人往草坪里乱扔东西。这样的担心绝对没必要,其实人的心理是,越脏的地方垃圾就越多,越干净的地方就更干净。更何况茵茵绿色,周围的游人每双眼睛都是监督。
还有,就是拿草坪当摆设。弄些低档的草种撒了,美其名曰“绿化”。自称财力有限,却不懂得经营城市。尤其公共场所,地皮珍贵。结果是草坪与人争道。就像西单文化广场那样,人能走的道很小,草坪却很大,结果就有了“走的人多了就成了路”。
有些管理者觉得绿草是用来看的,不是用来踩的。草坪不是艺术品,就是艺术品也有可以触摸的。大概是觉得航拍或者卫星拍摄的时候组图案用的吧。本来我国的城市面积就不足,绿化面积也有限,还要草与人争地。人在草上,草在人下,那是多么舒服啊。亲近自然不是一句空话,也非城市里就不行,只能投身野外。
其它的原因就比较怪诞了。中国人穿的鞋不合适?坐在草坪上的坐姿?睡在草坪上的睡姿?体重?喜欢拔苗助长?喜欢私挖滥采中草药?阿猫阿狗去施肥?大小便失禁?
据说深圳的草坪都可以踩,可以躺在荔枝公园的大草坪上数云彩呢。不妨去看看。而那些不让踩的草坪不如改成沙漠景观,然后栽上各种奇异的仙人掌(谁也不敢碰),也该算绿化面积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5-4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中国社会的几百个细节

一百八十九、中国周围的四个标本国家(地区)
秦始皇派道士和童男童女们到仙岛求药,不知他们去了哪里。还有秦末汉初的齐王田横带着五百壮士又去了哪里。
众所周知,日本是中国古代文化的标本。于是,大家就猜测是不是日本成了中国古人的避难所了呢。日本对中国文化的继承可谓是全方位的,由于有天皇在兹,其也可以称为中国古文化的活化石。
于是,又可以想到的国家是韩国。他们近些年来不仅成了发达国家,而且还老是和中国争文化遗产。为啥,不就是因为和中国挨着,不像日本那样隔个海,人员流动方便吗。端午节、汉字、孔子,还有很多的中国专利,都在他们翘望之列了。
古代中国肯定没侵占过日本,却让大韩民族俯首称臣。韩国地域狭小,作一个地理大国的可能性没了,经济大国的机会也让给日本了,只有文化大国了。
据说箕子不愿接受西周统治,就率领五千人逃到朝鲜半岛和辽东半岛,建立了政治难民国家—箕子朝鲜。这到底算是韩国的起源呢,还是中国人的殖民地。也许有些事情还真说不清楚,但韩国人大力宏扬汉文化的劲头儿确实符合标本的定义。
韩国是中国未来文化保护的一个行动标本。
韩国有一点是忘了,要去申遗还应争取朝鲜的同意。毕竟就是孔子去首尔,也得先越过三八线吧。但朝鲜显然更听中国的,他们不想申遗,他们只想核武。
朝鲜也是中国的一个标本——政治标本。五十年前中国的政治啥样儿,看看今天的朝鲜就知道了。世袭制的朝鲜真是丢尽了社会主义的脸面,当然还有古巴。
最后一个标本就是台湾。
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很特殊的地区,其标本意义就更加巨大了。目前台湾很乱,倒扁声浪比台风的影响还要大。也许,中国未来的民主制度与模式就在这个标本里不断被展现和预示出来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5-4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中国社会的几百个细节

一百九十三、垄断的创意
不要以为垄断者很轻松,他们一样需要寻找良好的创意,来实现美妙的垄断利润。比如:暂住证。它是政府为了获取不当利益而发明出来的,是一个彻彻底底的策划出来的创意。这个创意不仅带动了地方治安部门积极性,而且树立了垄断者策划创意的榜样。于是,更多的创意便接踵而来了。
垄断者搞垄断也要来个创意,为的是能化大象于无形,也是一种乐趣。如哪个部委机关要在行业里推广一种共识、标准或技术,必得有可推荐的产品。这些产品有时候是先于那些共识、标准或技术的。
当要收取某些费用的时候,就先要进行策划、宣传,来造出大势。比如那个著名的中国老太太和美国老太太的住房观念比较的故事,就是为了能把垄断者手里的房子卖个好价钱,为了银行能盘活投资,为了政府能把地价变成GDP。
各地强制收取的各种苛捐杂税,要想收得巧妙,都得设个好创意,不然就是收起来了也没啥意思。
还有,福娃的数量(5)也是个好创意。一方面我国的国旗是五角星,而且是五个。另一方面,5还可以为以后的10来做铺垫。五人为伍,这样的福娃既有气势,卖起来也痛快。生产者积极性也高,大家伙儿的选择权也能得到充分伸张了。
而最没查创意的,大概就是银行开收的跨行查询费了。他们非要强调国外如何,为什么就不能搞出点新意,换个名目,这样也不致于引起那么大的反对声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5-4 15:5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中国社会的几百个细节

一百九十五、这是一个浮躁的时代吗?
“浮躁”一词对国人来说,相当地耳熟能详了。人人言必称“浮躁”,说“这个社会很浮躁”,谈“如何在浮躁中生存”。于是,那些原本不浮躁的,也耐不住性子,或者不好意思再清高,一应浮躁起来了。
在一个《重拍<红楼梦> 》的节目里,屡次听到学者口吐莲花,谈到当下社会浮躁,不适合追随87版、重拍《红楼梦》。于是,我就在想,那些说这个社会浮躁的人里,有很多就是学者了。
学者说“浮躁”,不知是和哪个时代相比的。一个原本以权为本位的社会,如今进到了以钱为本位的时代,并不能说就是更浮躁。确实,人人都在谈房子。那是因为福利分房寿终正寝,还因为国家需要启动国内的市场需求。如果这么说来,确实人心浮动、人人为个房子而奔波终生,焉能不浮躁。
只是,这样的浮躁似曾相识。
在五十年代,人人为了追求自己的政治进步而奔走呼号。
在六十年代,人人为了追求不被革命运动落下、拖跨而转动脑筋。
在七十年代,人人为了立场、站队、文攻武卫而忙活。
在八十年代,人们考大学、去深圳、闯珠海、学外语、出国、下海。
在九十年代,人们请托、送礼、下海南、上美国、买房子、卖假货。
试问,若以“浮躁”论,中国人啥时候不浮躁来着。
在看一九四九年前,各种国内战争及抗日战争、五四运动及其之后的各次运动,中国何时不浮躁来着。是否非要回到汉唐,才有不浮躁的气象呢。
至于说时下是浮躁的原因,我想一般来说,当一个人对一个时代迷惑不解的时候,就冠之以“浮躁”,以为不值一提,以为都是云烟。“现在的人太浮躁了”,这句话时常出现在耳边,似乎在解释着什么,莫非这是说话者自己的心声。他也要去浮躁一番了。也许要等到退休,他才能恢复到安静的心态,因为这个社会太浮躁了。一起共振吧。
学者说“浮躁”是为了回避现实。既然不值一提,也就没必要去探求、研究什么,全是一地鸡毛的现象。于是就可以不直面,只批评不批判,只否定不肯定,只喷唾沫却不欣赏。权本位、钱本位交织在一起,肉体和灵魂上的纠葛也更复杂。学者说“浮躁”,是为了自慰,因为他们已经看不懂了。
至于还有些人在炒作“浮躁”,那是有其利益目的的。娱乐界营造偌大一个“浮躁”意象,为的是推销其娱乐产品。比如“超女”,就是妄想成名“浮躁”策划的成功案例。其实一般的邻家女也没那么多成名的冲动,可周围的女孩子都在一边喝酸酸乳一边大谈自己的立万计划,于是就参与其中,以为自己的条件并不差。
这个时代并不比其它时代更浮躁,每个时代都有它独特的浮躁。
浮躁可以批判,也可以欣赏。当欣赏浮躁的时候,就能深深地体味到这个时代是怎么从历史中脱胎而来的。在欣赏过后,打开书房的灯,继续着你的事业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5-4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贴】中国社会的几百个细节

二百○一、中国社会的食物链
以前看《林家铺子》和《子夜》,就记住了一个道理: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大鱼指的是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家,小鱼是民族资本主义及其家,小小鱼就是《林家铺子》里的林老板——开小买卖的,虾米就是那些工人、小市民和到林老板那儿存钱的孤老婆子。
那么当下中国的政治经济的运行也可以比作一个食物链,而且颇有层次。自生自灭的植物就是那些改革灰与改革白(应去掉官员及其他),等等。
食草动物是那些搞实业的、开公司的、做运营的、干贸易的,等等。
专吃食草动物的食肉动物,是以金融为代表的行业,包括商业银行、保险、股票、期货、风险投资、等等,以及那些垄断行业,如电信、电力、广电、市政、铁路、航空、等等,等等。
在食肉动物之上的,是智慧型动物。如:政客,政治体制,政治家,政权,“上层建筑”,等等。
还有一些动物属于食腐的,吃些食肉动物剩下的食草动物的尸体。在中国社会就有很多这样的行业,比如:城管、协管、联防。他们没有正式的法律地位,却喜欢欺负做了一些不合法营生的穷人。深圳城管打城管,就是典型的食腐动物自相争斗的事件。
至于那些会飞和不会飞的昆虫,属于另类的流浪者。
一个人从学校里学习了一些足以糊口的知识与技能,就被冠之以未来的栋梁。栋梁走入社会,发现自己必须选择去做一类动植物,成为食物链上的一环。
努力去做一个智慧型动物,那就要从当公务员开始。他从中国的历史和衍生物(电视剧等)得到的启示是要有一个后台。如果没有,还不如去作个食肉动物。
作为一个大型食肉动物是有自己领地的,多爽啊。在自己的王国里,那些草啊、树啊、食草动物啊,都是自己的。看多了食肉动物的威风,怎还会去做个食草的。
没被食肉动物看上的,只能拿颗狼心去做羊了。食草动物,也包括那些以小小动物为食的小食肉动物的主要特点是温顺,以数量取胜,以群落来抵御食肉动物的欺凌。它们会聚集在一起吃草、喝水、生孩子,先来一次内部洗牌,然后就组成了一个行业。一起搞些新标准,一起组织个啥论坛协会的。
没人要立志成为改革灰与改革白,虽然《小草》一直在唱着小草精神。但自生自灭的规律也只在野火烧不尽的时候能被打破一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5-29 18:10 ,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