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对联雅居
收起左侧

[点评8]诗茶共兑一江秋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9-15 14:10
  • 签到天数: 1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05-8-4 23:32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8]诗茶共兑一江秋

    笔下先生辛苦啦!学生一定继续努力学习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4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8]诗茶共兑一江秋

    [这个贴子最后由小楼蠢鱼在 2005/08/05 00:17am 第 1 次编辑]

    观笔下评联,犹如醇酒清茶,余音绕梁,为您敬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5 00:03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8]诗茶共兑一江秋

    【笔评】:无痕君对的很多,占总数七分之一。文思敏捷可钦可羡,这是条优点。缺点是最好不要重复,或者在原来的构思上改动。要不看上去不是“双喜帐”就是“双燕影”,总离不开一个依昵内容。其中,刀剑、鸾凤、丝竹三个词意思没有区别,所以后面的“同”也就落空,显得多余了。先生完全可以再进行构思,凝缩意思,一定可以有更好的对句。
    一开始对的时候就没打算能对得好,所以胡乱的塞了几联。现对比笔下老师点评的认真态度,真让人无地自容。谢罪了!汗!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5 00:24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8]诗茶共兑一江秋

    对句:岁月频催双鬓雪 [一光]
    出句:诗茶共兑一江秋 [千语千寻]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2-11-12 01:50
  • 签到天数: 1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5-8-5 00:31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8]诗茶共兑一江秋

    【笔评】:意思我读了半天,还是有些模糊。有了“酒、剑”,两岸的“雨”就能“消”么?是不是当时也没有想那么多?还有一种理解,“剑酒”是借代,后三字是暗喻。指海峡两岸的形势了。剑酒二字的组合,是可以的,顺序当为“酒剑”。有前人典故,也有更大的组合的合理性。醉后乘兴舞剑,更自然些,也更有来源。
    笔下君辛苦了  诚谢点评 指教
    俺的对句 对句: 剑酒同消两岸雨 大漠胡杨
             出句:诗茶共兑一江秋 [千语千寻
    诚如先生言  本意含暗喻  指海峡两岸的形势了 剑酒的组合 俺在这里理解表述
    是两个并列词  顺序好象无前后  剑 酒可以理解为 武  文 之道  消平风雨
    消 从另一层意义上说 消遣风雨 俺觉得也可以说通
    至于先生 说的 醉后乘兴舞剑,俺觉得 相对于句意 就是另一种境界
    似乎就不同了  典故 的说   胡杨学浅 没想过  谢先生指教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5 01:45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8]诗茶共兑一江秋

    对句:歌舞同留千榭影 【jingxin 】
    出句:诗茶共兑一江秋 [千语千寻]
    【笔评】:这个对句看着好像很平常,再读起来却有余香。留-当然无法同兑的力量相比,但后面的“千榭影”的“影”用的好,舞时的飞旋,舞后的落寞都体现的很好,一种空幻之感。必须说明的是,这里的“歌”与后面的“留”直到“影”,看似也出现了矛盾,实则不然,这是运用了通感修辞的手段,并没有造成语病。
    谢谢老师!辛苦了.我应继续努力学习!谢谢了!
    chc111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5-8-5 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5 08:40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8]诗茶共兑一江秋

    [这个贴子最后由顾飞飞在 2005/08/05 10:31am 第 2 次编辑]

    笔下老师辛苦了:)
    下面引用由顾飞飞2005/08/04 02:01pm 发表的内容:
    对句:歌管不牵双阙梦
    出句:诗茶共兑一江秋
    再改:
    对句:歌管不沾双阙梦
    出句:诗茶共兑一江秋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5 12:47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8]诗茶共兑一江秋

    呵~如此详尽精当的点评,可见笔下所花心力,辛苦辛苦~尤其可贵的是,笔下也学会以轻松的口吻说理了,这让学生们不至于胆战心惊的说~~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5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8]诗茶共兑一江秋

    下面引用由庸附风雅2005/08/05 12:47pm 发表的内容:
    呵~如此详尽精当的点评,可见笔下所花心力,辛苦辛苦~尤其可贵的是,笔下也学会以轻松的口吻说理了,这让学生们不至于胆战心惊的说~~
    是啊,以后还要请笔下老师多多辛苦:)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5 13:11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8]诗茶共兑一江秋

    敬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5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8]诗茶共兑一江秋

    老师的点评叫我受益匪浅,辛苦了,非常感谢,我会继续努力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5 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8]诗茶共兑一江秋

    笔下老师辛苦了,谢谢了。
    雅倩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5-8-5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5 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8]诗茶共兑一江秋

    多谢评点。学习。
    我开始并没有看 千寻 的出句所在,备注纯是心血来潮。因为在对这个对联的时候浮现了那诗的感觉,就写了出来。如果是用对联方式去对,至少全更工整些:)
    对于 船客另有别解这一点倒是赞同。
    对于先生的船莫非是活物,有些感触。 什么时候见过花是活物,树是活物,山是活物,水是活物。正因为加注了人们的情感,才时常能与人同欢同喜同悲同愁:)
    我这对句主要还是有三个问题: 一是 醉 字,是对不上 秋 字的;二是 千月醉,三字语感有些别扭;三是 一江秋 与 千月醉,所用表现手法是有区别的。
    大家应该多多讨论,趁机可以学更多的东西:)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5 21:49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8]诗茶共兑一江秋

    问个问题:
    用 同 字,对 共 字,是否合适呢。我看这两个字在上下联中,对换到是不引起意思变化,各位请思之:)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5-19 14:36
  • 签到天数: 4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05-8-5 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8]诗茶共兑一江秋

       为笔下的认真喝彩!
       谢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5 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8]诗茶共兑一江秋

    风流四少先生:
    你这样解释还是有问题。你说的我明白,就是拟人手法。但是任何修辞都有合理性作为前提。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就是直接将读者导入自己新奇的想象中。新奇是新奇,却非常的合理。但先生的却不是。没有在联中体现你说明的艺术效果。主观愿望是好的,可惜没有成为客观事实。
    即便是成功的,也还不行。因为是对联。出句没有这样的安排,你这样做,就失去了“对”的前提。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5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8]诗茶共兑一江秋

    下面引用由大漠胡杨2005/08/05 00:31am 发表的内容:
    【笔评】:意思我读了半天,还是有些模糊。有了“酒、剑”,两岸的“雨”就能“消”么?是不是当时也没有想那么多?还有一种理解,“剑酒”是借代,后三字是暗喻。指海峡两岸的形势了。剑酒二字的组合,是可以的 ...
    并列词语是不分先后,否则就不叫并列。但是有习惯和更为合理的问题。当然这个问题不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5 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8]诗茶共兑一江秋

    笔下老师评得很评细认真,对此表示敬佩!真的是受益非浅!谢谢笔下老师的指教!
    不过,我看了所有的评点之后,发现老师对格律好象完全不讲究哦~~~
    是因为觉得格律不重要吗?我有时为了凑格律,不得不选取用更拗口的字,是不是不应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5 02:56 , Processed in 0.080016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