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对联雅居
收起左侧

[点评9]怅望乡关云满嶂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9 23:14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9]怅望乡关云满嶂

声明,我不是很喜欢寻经据典,当然主要因为两腹空空:)
在对联中:这种以同音或是谐音 字词开头并结尾的话,叫 落帘格。(在实际应用中,还出现了并不是在结尾才谐音,而是后面字与前面特意谐音 的情况。)
有时候,我在想,要是没有古人,我们今天的一切不都无理可据了,或者无根可据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9 23:20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9]怅望乡关云满嶂

同时,如果是 同音异字 的话,则同时属于 同音类。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9 23:39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9]怅望乡关云满嶂

实根先生:
    论坛还在,版面还在,一看可知发议论的不单单是先生,还有几人的意见我没有反驳,因为我觉得说的中肯。开几句玩笑是有的,却不是教训,先生这个词用的很刺目,大概也有着导引读者情绪的作用;有情绪是谁难免的,通篇立论之先就先来情绪作先锋,题头就命之曰“领导”,包含了绝大的讽刺,倒是我所见的头一遭。我对朋友的批评往往更为严厉,而且自信态度认真未必逊于先生,说了一句“穿凿”,就是不对,作为意见,怕是再正常不过罢,这实在是不该成为问题的。相反,对于这样三个字,也能提出要命的缺点来,诚是令人遗憾,也值得人们反思的。
    下句先生的反驳我还是觉得都不中肯,认识如下:
    不管“原意是‘充满云的嶂’还是‘充满嶂的云’”,在我看关系并不大,这样过细的理解就是穿凿。我们看到的只是面向我们的一面,云虽然远望浮于山上,也必于天际相接,远远看去是看不到那么多的,也无须过细的去想这些。先生的理解如同勘探考证,真的无法自圆其说。
    另外,前面有了“乡关”的“关”,还来个“嶂”,是否添足了?——这话是先生的原话,我看谁读了都会像我那样理解的,“添足”,还不是“多余”的意思是什么?这是先生的话,怎么又变成“没有人说”呢?先生承认我对乡关的理解就好办,这“心关”依然是对“乡关”的穿凿的解释,很牵强。前面有“怅望”,心情已在,正无须对“乡关”二字的“关”去索引考究,它和前人别处所用的“乡关”意思没什么两样。而且凌缩为“无颜见江东父老”的意思,哪怕是飞飞本人的意见我也不能同意,读者读出离别之愁又有何不可。“现代航空”离的远了,你说“汉语精华七个字,每个字都值得推敲”。古汉语是值得仔细推敲的,但是像“乡关”这样一个成词也拆开来分别“推敲”,倒是有趣的奇闻。“乡关”二字,照应“怅惘”情思,主要不是在“关”字上,而是“乡”,无论是你解释的“无颜”见的,还是我补充的离别愁绪而回望的,都是“乡”。所以先生语气肯定的“既然”也就落了空。至于“云满嶂”,乃是前人或者我们学习中经常使用的比兴手法,此处以来形容愁绪之多与重,表达清楚而又含蓄,怎么就不合理?以先生之附会,岂但“嶂”多余,连“云”都是多余的,前面有“怅”嘛。
    先生的这一番解释,无意中正在为“穿凿”注解,我的对于此处的批驳,也并未委屈了先生。
    我所谓的“粗粗”与“显微”,是在不同地方说的,前者指别人看到你们的意见的“浏览过程”,后者指欣赏艺术不能用科研的眼光。先生在此捏为一处,混为一谈了。说的好听些是忽略了具体环境,说的不客气些,就是偷换概念,断章取义,移花接木。实在是一种不太高明的诡辩术,抱怨起来真大无必要。创作当然要有底线,别的方面也一样,银河系都有“底线”,何况我们地球上一个国度里几位网民的对联呢?纪昀当然也不是傻子,他是非常聪明的,否则不会并列于徐文长唐伯虎之辈。但他对于小说中设计秘密情节,必须作者摆出理由来说明自己怎样知道的的观点是错误的却是事实。先生所举的“夕阳东下”、颠倒黑白等几个例子也都太过夸张了,有些离谱,不足以支撑你的“立论”。想象与夸张要不出合理的底线是对的。但要看这底线的合理度怎么看。比起飞飞的这三字来,李贺的“黑云压城”,李白的“燕山雪花”大家都熟悉罢?“底线”可不知超出多少倍——然而它的胜利就在这地方。
    呵呵,我将崔颢的诗引来比照飞飞的出句,是指的整体意象相象。在这句上加上“嶂”字真是可笑而滑稽。实根先生以此结尾大概是要含蓄的暗示崔诗足以证明“嶂”字多余罢,来引起读者深思。但先生思的还不够:这里的确没有“嶂”,可是却有江。一回事。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9-15 14:10
  • 签到天数: 17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4]偶尔看看III

    发表于 2005-8-9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9]怅望乡关云满嶂

    对句:愁寻归路水连天 [蕙芯]
    ==》云锁乡关,回头寻找归路,却是茫茫碧水,无限哀愁尽在不言中。对句紧接出句之意,衔接极好,一“望”一“寻”,两个动作一气呵成,进一步表达了那种无奈、哀怨的游子情结。对句能较好把握出句之神韵,对仗也比较工整,算得上是一句不错的流水对,大致可与出句匹敌。
    谢谢振衣斑竹鼓励!一定继续努力!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9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9]怅望乡关云满嶂

    下面引用由顾飞飞2005/08/09 08:56pm 发表的内容:
    四少:
    此句作为意境对出句原本无意添加机关,只是根据句意需要而措辞。
    况且仅仅句子首尾二字同韵(而不是谐音)就必须算作机关么?这个问题值得商榷:)
    恕我直言请教
    首尾二字同韵(而不是谐音)
    不知是我理解有误还是水平不够,怅嶂两字为什么不是谐音?
    不过雅居的风气还是很好的。
    如果再是同声母的话,就是同音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10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9]怅望乡关云满嶂

    下面引用由振衣千仞2005/08/09 06:41pm 发表的内容:
    对句:低吟旧曲泪盈眶 [月影荷风]
    ==》本句作为宽对,揣意不错。遥望乡关,云嶂无边,于是触动心弦,吟起故乡曲来,不禁热泪盈眶。对句采用直描手法,对出句心境的表达基本上有递进的效果,但力量稍弱。另外,以“旧曲泪盈眶”对“乡关云满嶂”,似乎太宽了些。
    对句:孤行客路影随人 [月影荷风]
    ==》从立意、衔接、意境的角度来看,基本上能把握出句的神韵,能进一步表达出作者那种孤苦、无奈、哀怨的游子情怀,但以“影随人”对“云满嶂”力嫌不足。
    多谢振衣斑竹的点评,在下获益良多。
    斑竹辛苦了,请喝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10 00:35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9]怅望乡关云满嶂

    [这个贴子最后由叶落无痕在 2005/08/10 00:41am 第 1 次编辑]

    对句:怯言客路雾迷津 [叶落无痕]
    ==》本句基本上把握了出句的神韵,以“雾迷客路”之景烘托内心的游子情结,从对仗、衔接、意境等角度而言,大致到位。但“客路”拗口,有造词之嫌。
    “客路”拗口.偶对句时即有同感,但苦无好词.(造词则未必:唐王湾----客路青山外,停舟绿水前,应该是耳熟的吧).羁旅是考虑过的,前路也是考虑过的,但都有不满处.还祈高人代为择一佳字,感激不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10 00:44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9]怅望乡关云满嶂

    [这个贴子最后由叶落无痕在 2005/08/10 00:50am 第 1 次编辑]

    羞掂红豆颊飞霞\惊闻客渡站无船
    此两句本就是灌水之句,给笔下老师添烦的,道歉!
    关于云满嶂的讨论,偶从笔下老师的回复中已得益良多,致谢!
    最高兴的是,偶未再听到一声声"咳咳--",再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10 08:16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9]怅望乡关云满嶂

    [这个贴子最后由顾飞飞在 2005/08/10 08:42am 第 3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风流四少2005/08/09 11:46pm 发表的内容:
    恕我直言请教
    首尾二字同韵(而不是谐音)
    不知是我理解有误还是水平不够,怅嶂两字为什么不是谐音?
    不过雅居的风气还是很好的。
    ...
    同韵是指在平水韵部中属于同一韵部的字,“怅”、“嶂”同属“去声二十三漾”(去声,二十三漾,漾上望相将状帐浪唱让旷壮放向仗畅量葬匠障谤尚涨饷样藏舫访养酱嶂抗当酿亢况脏瘴王谅亮妄丧怅两圹宕忘傍砀恙吭炀张行广汤炕长创诳掠妨旺荡防怏偿荡盎仰挡傥),格律诗中所谓“押韵”就是要找同韵的字放在句子的末尾,以达到音韵谐美之功效。
    谐音是指声母和韵母都相同而声调不同的字,如“诗”与“史”;
    “怅”和“嶂”的声母不同,因此不能算谐音。
    同音是指声母、韵母和声调都相同的字,如“木”与“目”。
    几种概念存在明显差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10 08:27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9]怅望乡关云满嶂

    [这个贴子最后由顾飞飞在 2005/08/10 08:45am 第 1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风流四少2005/08/09 11:14pm 发表的内容:
    声明,我不是很喜欢寻经据典,当然主要因为两腹空空:)
    在对联中:这种以同音或是谐音 字词开头并结尾的话,叫 落帘格。(在实际应用中,还出现了并不是在结尾才谐音,而是后面字与前面特意谐音 的情况。)
    有时候 ...
    关于落帘格,下面的帖子中有比较详尽的介绍:
    http://bbs.shiandci.net/cgi-bin/lb5000/topic.cgi?forum=31&topic=167
    ——“所谓落帘法,即在联句中以同一词语开头,又以同一词语或谐音结尾,使联句现出一种文字和音韵的美感。”其间并没有提到同韵的情况。
    至于“寻经据典”,我觉得有时还是必要的,尤其是在印证规范时,虽然这样做的确有些麻烦,而且极为枯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10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9]怅望乡关云满嶂

    感谢各位的友好交流,相信这种交流对论坛大有裨益。解固了,咳咳。。。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10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9]怅望乡关云满嶂

    也谢谢振衣斑竹的精彩点评,奉清茶一杯。。。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10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9]怅望乡关云满嶂

    看来是我们在谐音 的把握上 宽严不同。
    求同存异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10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9]怅望乡关云满嶂

    对句:忽闻国语泪盈杯 [philip]
    ==》本句笔锋一转,采用直描手法,并设想作者为身处海峡彼岸的“游子”,遥望乡关无觅处,却突然听到那熟悉的乡音,一丝欣慰涌上心头,不禁泪水盈杯。对句另辟蹊径,试图从另一角度描写作者的心态,使那种无奈、期盼的游子情结得以慰籍,揣意很不错。不足之处也是对得太实、太宽了些,因此力嫌不足。
    对句:殷期归日月停空 [philip]
    ==》“归日”当指“归期”了,意在表达回归之日有明月相伴,惜景接得远了些,“停”字不妥。
    -----------------------------------------------
    多谢斑竹评联,辛苦了。
    我的停字是想说月亮像停在半空不动,嫌时间过得慢。想用感觉对感觉,停字用的确不好。
    谢谢啦!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10 12:14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9]怅望乡关云满嶂

    对了,我一直不赞同 还用平水韵之类的古音韵来写现在的东西:)
    题外话了,求同存异:)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10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9]怅望乡关云满嶂

    诗无定解,每个人都有个人对出句的理解。
    我理解的出句全句是表达一种心情,一种感觉,家乡远隔千里,不可能“望”到,惆怅时放眼望去,满目阴云有如重峦叠嶂。云满嶂可以理解为云满如嶂,未必有真有高险像屏障的山。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10 16:03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9]怅望乡关云满嶂

    谢谢老师!辛苦了.俺学习.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4-24 23:51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05-8-10 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9]怅望乡关云满嶂

    振衣点评辛苦了,服。看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5 02:57 , Processed in 0.078874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