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对联雅居
收起左侧

[点评10]弹衣梅雪指沾春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12 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10]弹衣梅雪指沾春

寒枝辛苦了,代表雅居谢谢你的贡献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12 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10]弹衣梅雪指沾春

扫冠霰冰须点絮,
弹衣梅雪指沾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13 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10]弹衣梅雪指沾春

下面引用由竟日寻春2005/08/12 01:36pm 发表的内容:
对句:漱玉馨香口盈秀 出句:弹衣梅雪指沾春
格律诗里,这是个变格,即将仄仄平平平仄仄,变格为仄仄平平仄平仄。不知对联可否。
这个问题我还真的不懂,还是有请秋风版主代为解答。先谢过。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13 00:16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10]弹衣梅雪指沾春

咳咳,联律和诗律不同,对联主要使用马蹄韵,无“仄仄平平仄平仄”变格一说,所以竟日联友的对句,我认为是出律的。强调律,未必就是只重律,对联还是以意为先,如果意佳,联律反而在其次了,当然,这种意佳,要有一定的公认性。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13 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10]弹衣梅雪指沾春

下面引用由chc1112005/08/12 02:03pm 发表的内容:
谢谢枝兄高见,让俺真是6体朝地了
不才再修改一下,还望再评,要不一个月睡不着了,思评若渴呀
对句:剪翠柳烟莺染碧 [chc111]
出句:弹衣梅雪指沾春[月和弦]
听枝兄你的 偶把鸭子煮了,来喝酒吃肉呀。不知道莺染碧说的过去不?还是用莺啼暖/莺带暖?若都不好你帮我把莺也煮了,换个合适的
对句:蘸墨柳莺心入画 [chc111]
出句:弹衣梅雪指沾春 [月和弦]   
把下笔改成了落笔,不知道有没有更好的,静听赐教
又觉的蘸笔好,俺想说刚蘸上墨的笔,不知道表达清没
还是蘸墨吧 呵呵
谢chc111谬赞,其实我自已就不擅工对,一般想起对句都是对得太宽,其实大家对得比我好多了。
还是说你的两个对句,个人感觉两个句子修改后比以前好多了。第一个对句应该可以对得更好的,应该说有一个好思路好意境,只是练字到位与否了,要改我也嫌功力不足呢。第二个对句的蘸墨心入画和弹衣指沾春比关联还是弱了些。浅见。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13 00:27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10]弹衣梅雪指沾春

下面引用由千水林叶2005/08/12 11:07pm 发表的内容:
扫冠霰冰须点絮,
弹衣梅雪指沾春。
有点看不明白,林叶可否解释一下。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13 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10]弹衣梅雪指沾春

出句:弹衣梅雪指沾春 [月和弦]
对句:破土草禾心盼绿  jingxin
乱侃:前四字失对,破土的草禾,草禾是主语了,而梅雪不是的.
谢谢!谢谢!俺学习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13 01:25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10]弹衣梅雪指沾春

下面引用由秋风传说2005/08/13 00:16am 发表的内容:
咳咳,联律和诗律不同,对联主要使用马蹄韵,无“仄仄平平仄平仄”变格一说,所以竟日联友的对句,我认为是出律的。强调律,未必就是只重律,对联还是以意为先,如果意佳,联律反而在其次了,当然,这种意佳,要 ...
这话秋风讲的很到位了。相信大家都收获颇丰。
艺术问题也和其他事物一样,要辨证着去看。学习阶段要深入,深入就容易钻牛角尖。这就当抬起头来,审视一下。
诗歌在唐代达到顶峰。在唐代,盛唐成就最大,是我们骄傲之本。然而,这却不是格律最为严格的时期。虽然格律形成在初唐,在盛唐已经达到成熟。无须举出王维孟浩然的例子,李白,甚至杜甫,也不是如我们想象的那样。作为大家是会意识到格律成熟是对文体的贡献,但是如果真正为了更广大丰富的内容,却需要对格律的某种拓宽和打破。杜甫主要表现在救句上,李白主要表现在邻韵上。后人往往只见他们的成就,而忽略他们的深刻和眼界。
由此也需要对对联有着这样的完整的理解。
古代的皇帝知道截取为绝,也知道再裁为联。那么,虽然后来对联是要求章法也愈发多起来,但是也不可对此看作一块铁板。我们回首过去,——就举清朝以后为例罢,越是法度森严的,往往是那些迂腐的学究,而那些有更为高远意识的,格律不是那么严格,贡献却更加大。清明往后的东西我看的也还不少,那些好对子,并不是都遵照这些要求的。它们更多的还是体现在词性,联尾韵脚等地方,上面提到的问题,相对忽略。毛泽东是在文学上有造诣的,一生中对联也很多,(白话文对联不算)基本意思到,在这方面出格是很多的,远不如他的诗词严格。但是我们并不觉得怎么缺憾。原因是什么呢?就是在这方面的平仄大体相当就可以,稍稍违犯并不影响全局。
所以学习对联的同仁们,开始注意的还是出与对的词性和意思,后考虑这个问题。自然了,不影响意思的前提,能不破则不破。
无论学习研究创作,不清醒必然发展极为有限。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13 10:46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10]弹衣梅雪指沾春

寒枝评风趣到位,真有听君一席话之感!
只是后面的怎么不评了,我还一直在静候指点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13 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10]弹衣梅雪指沾春

下面引用由凡心一点去2005/08/13 10:46am 发表的内容:
寒枝评风趣到位,真有听君一席话之感!
只是后面的怎么不评了,我还一直在静候指点呢!
不好意思,粗枝大叶惯了,没注意我漏评了后面的几个好句了,再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13 22:46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10]弹衣梅雪指沾春

期待寒枝姐姐续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14 00:47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10]弹衣梅雪指沾春

[这个贴子最后由拣尽寒枝在 2005/08/14 00:50am 第 1 次编辑]

对句:弄管竹风人坠泪 [荡秋千]
出句:弹衣梅雪指沾春 [月和弦]  
乱侃:吹箫弄管竹林里,好风雅的,只是勾起了什么心思,泪珠和着曲儿飞呢.这泪坠得有点没来由.并且我个人以为出句要表达的是对于初春来临的惊喜,对句有点隔了,并且与前面许多对句一样前后的关联不够.
对句:挥帽柳烟头顶露 [philip]
出句:弹衣梅雪指沾春 [月和弦]
或:挥帽柳烟头带露   
乱侃:两个对句差不多的,这个对句是注意了前后关联的,不过却有了为对而对的嫌疑了,在柳烟中挥舞起帽子仅仅照应了头带露,少了点美感,对不?
对句:抹袖桃风花弄影 [翦香为约]
出句:弹衣梅雪指沾春 [月和弦]  
乱侃:抹袖桃风应该理解为桃风抹袖呢还是抹袖以得桃风微熏,前四结构有问题, 花弄影对指沾春不错的,但前四后三不够关联.
对句:落魄风尘花溅泪[凡心一点去]
对句: 策杖风沙足履倦[凡心一点去]
对句:洗墨荷池莲(涟)染黛[凡心一点去]
出句:弹衣梅雪指沾春 [月和弦]
乱侃:呵呵,凡心对了这么多呀,几个对句都很好地照应了前后的关联关系.具体说第一句:落魄风尘花溅泪,单看着实好句也,但放在这里作对句前四字以虚对实不够工,并且出句作为一个典型的意境出句是最好不要反对的.第二句策杖风沙足履倦,千里走单骑的感觉,大漠风沙之中只遗倦怠的人马对于弹衣梅雪的惊喜只能想象了,与前句一样,景有些隔了.第三个句子也不错, 前四字尤其好,但就如你也在犹豫的莲(涟)染黛,与出句比较后三字的莲(涟)主体不对也不够好的,再斟酌一下必是好句.
呵呵,一孔之见,难得大家认可,谢谢大家的茶水。侃毕..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14 14:21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10]弹衣梅雪指沾春

多谢寒枝老师冒暑点评,谨呈香茶一杯。
我不是学文的,于对联更是门外汉,不过是偶感兴趣。又听朋友说起本论坛,为了学习长进,便注册参加了评联活动。由于是抱着一大堆问题来的,所以对于以下我的愚问,还请老师千万别见笑,并再次不吝赐教。:)
下面引用老师的评语:
对句:弄管竹风人坠泪 [荡秋千]
出句:弹衣梅雪指沾春 [月和弦]  
乱侃:吹箫弄管竹林里,好风雅的,只是勾起了什么心思,泪珠和着曲儿飞呢.这泪坠得有点没来由.并且我个人以为出句要表达的是对于初春来临的惊喜,对句有点隔了,并且与前面许多对句一样前后的关联不够.
我当时的构思是:用对句的伤感对出句的希望,即对句中的伤感在出句中见到了希望。不知道这在对联中是否说得过去?另外正如江州司马青衫湿一样,一首伤感的曲子我以为可以诱人眼泪。老师提到的关联,是说“指弹衣”吗?如果是,那么“人弄管”是否可以应对?
我是不是钻牛角尖了?老师一定别见怪才好。
再次谢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14 15:36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10]弹衣梅雪指沾春

解固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14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10]弹衣梅雪指沾春

吱吱姐辛苦了
听他们都叫你寒枝姐姐,俺不知道你比俺大还是小,就跟着叫吧,别见怪!
你的这篇联评俺看了三遍了,百看不厌,有空还要好好学习!
看你的联评,感觉轻快、活泼、俏皮、风趣,于轻松幽默之中点评阐释到位,让联对者在享受之中得到学习、提高!

建议雅居聘请寒枝为固定评联人!!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15 03:44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10]弹衣梅雪指沾春

谢谢寒枝姐姐!
在下也想听听看出对者最喜欢那个对句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15 11:26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10]弹衣梅雪指沾春

[这个贴子最后由拣尽寒枝在 2005/08/15 11:35am 第 2 次编辑]
下面引用由荡秋千2005/08/14 02:21pm 发表的内容:
多谢寒枝老师冒暑点评,谨呈香茶一杯。
我不是学文的,于对联更是门外汉,不过是偶感兴趣。又听朋友说起本论坛,为了学习长进,便注册参加了评联活动。由于是抱着一大堆问题来的,所以对于以下我的愚问,还请老师千万别见笑,并再次不吝赐教。:)
下面引用老师的评语:
对句:弄管竹风人坠泪 [荡秋千]
出句:弹衣梅雪指沾春 [月和弦]  
乱侃:吹箫弄管竹林里,好风雅的,只是勾起了什么心思,泪珠和着曲儿飞呢.这泪坠得有点没来由.并且我个人以为出句要表达的是对于初春来临的惊喜,对句有点隔了,并且与前面许多对句一样前后的关联不够.
我当时的构思是:用对句的伤感对出句的希望,即对句中的伤感在出句中见到了希望。不知道这在对联中是否说得过去?另外正如江州司马青衫湿一样,一首伤感的曲子我以为可以诱人眼泪。老师提到的关联,是说“指弹衣”吗?如果是,那么“人弄管”是否可以应对?
我是不是钻牛角尖了?老师一定别见怪才好。
再次谢谢!

用对句的伤感对出句的希望,意即反对,何止说得过去呢,本来就有很多好对联都是如此对并且有理论表明:反对为优.
引用<对联创作>:"刘勰《文心雕龙·丽辞》云:“造化赋形,支体必双,神理为用,事不孤立。”又说“丽辞之体,凡有四对:言对为易,事对为难;反对为优,正对为劣。言对者,双比空辞者也。事对者,并举人验者也。反对者,理殊趣合者也。正对者,事异义同者也。” “反对者,理殊趣合者也”是说:虽义理不同,而旨趣相合。也就是相反相成,殊途同归。这是对仗的精义。例如:
  梁章钜集句
  清风明月本无价(0011001)
  近水遥山皆有情(1100110)
  这是梁章钜因编辑《沧浪亭志》而获得的集句联。上联用欧阳修句,下联用苏舜钦句,皆沧浪亭本事。此联用了反义词“有”对“无”,“皆有情”对“本无价”。清风明月是自然美,不用花钱就可以享受,但对不懂自然美或没有时间欣赏自然美的人来说,有钱也买不到。近水遥山是无情之物,但在诗人眼里,都成了有情之物。说“近水遥山”对“清风明月”工整,是指句中自对工整,即“遥山”对“近水”,“明月”对“清风”十分工整,而且“近水”与“遥山”是反对,更有情趣。
看以上观点,是极力推崇反对的,但看MM的对句,弄管竹风时为什么人坠泪呢,给人突兀之感,说到江州司马青衫湿那是有多少铺垫和烘托才有了此句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15 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10]弹衣梅雪指沾春

[这个贴子最后由拣尽寒枝在 2005/08/15 01:35pm 第 1 次编辑]

:))还有就是谢谢大家的鼓励与包容,于对联我也还是小学生,斗胆来评是和大家一样因为深爱雅居。
凡心当然是该叫我姐姐的啦。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15 13:27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评10]弹衣梅雪指沾春

多谢寒枝老师再次冒暑为我解惑,使我在本次活动中收获颇丰。老师评联风趣幽默,让人在轻松愉快中学习进步。和大家一样,我也期待再次参加您的评联活动。
老师辛苦了!您请用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8-5 03:05 , Processed in 0.08544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