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试发笔下人间老师的书法
下面引用由笔下人间发表的内容:
“书之妙道”:
书=取势构思均来自王羲之,这个字是他最为人所知的处理。但日与聿脱节,后者前三横较好,后两横的松弛就是结体的不严谨问题了。
妙=女旁的右下方的竖折的折的结束过长了,变化处理是书法追求的,但是前提是合理。“少”的丿是绝对失败的。到底取势在上,还是在下,目的不明确,也就与“小”仿佛不在一体。
道=我还是那句话,走之的起笔这样是绝对失败的,捺写的平如横也是不可去的,因为里面的柔韧感全无,如同安装了假肢。
浔阳遗韵:
这是三幅中最理想的一幅。
浔=寸与上方还是脱节,其竖钩外耸,将劲力打消不少。阳字耳刀较好,易(或者写作易多一横)下面的勿还是松而坠下。失败在长横下面的第一丿上,如果短些效果一定会好,不信可以试试。
遗=丿贯穿,而钩独立,在钩下再点,其实在行书里是有多笔之嫌的。走之的问题我希望蝶衣能改变思想,这样的设计缺陷是非常明显的。
韵=右面最下的点过于脱离,只欠一点;但这一点,就是结体。另外看此字转折处好似不是书法用的毛笔,倒像是画国画的那种。如果确是一般毛笔所写,那么转折棱角的粗疏,是说明不大懂得行书用笔的。
以上这些,在天下人间眼里就是事实,讲真话?
以下推敲这些,在天下人间眼里就是攻其一点,割裂事实,断章取义。不当事实,不讲真话?
------------------------------------------------------------------------
下面引用由 推敲 发表的内容:
---------------------------------------------------------------------------
笔下人间: 至于落款,说带有随意性是有的。……
推敲: 一句就能掩盖或原谅你的不是吗?
---------------------------------------------------------------------------
笔下人间:用写大字的同样的笔来写的,目的是稍加修饰,不像真正参赛、展览或者送给内行的人的认真。
推敲: “用写大字的同样的笔来写的,” 这 “款字”却没有大笔写的感觉,内行人应该懂得这所为“内行”人的伎俩了吧。
---------------------------------------------------------------------------
笔下人间: 可是,倘若心态正常,是会从随意中看到我的处理能力的。
推敲: “倘若心态正常,” 就不会用大笔写出这没有份量的轻飘的款来。
以上这些,在天下人间眼里就是事实,讲真话?
推敲这些,在天下人间眼里就是攻其一点,割裂事实,断章取义。不当事实,不讲真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