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收起左侧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7-21 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下面引用由hlde2004/07/17 10:29am 发表的内容:
啊~那可不好啊~对什么都不好~。。除非想减肥的。。那倒是~
4小时,你也起得来啊。。实在是厉害~
呵呵~~~~~~~~
更多的是身兼数职的那一份责任……
你放假了,有时间的话,也编辑一点上来吧:)
让我们一起携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7-21 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真是太棒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7-28 03: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广东人口中的猫狗虎狼
  其他方言领域不知道有没有类似的旅游区,广东人嘴边飞禽走兽出入的频密度真教人吃惊,翻开一本最新的《实用广州话分类词典》,俨然置身语言国度的动物园,啼不住的除了猿声,还有狼嚎虎嗥喵喵喵和汪汪汪,简直蔚为奇观。
  先参观宠物乐园。单是猫,就有十多个品种:不洗脸的是“花面猫”,干脆全身不洗的升级为“污糟猫”,作弊叫“出猫”,拍电影演戏的提示是“猫纸”,不伦不类的是“三脚猫”,搞串连叫“扯猫尾”,意乱情迷是“生虫兹猫入眼”,阴沟里翻大船是“老猫烧须”,不声不响毫无杀伤力的叫“病猫”,推得一干二净是“赖猫”,不开胃的卖相是“猫样”,鼻孔朝天(傲慢)的是“高窦猫”,馋嘴的是“为食猫”。
    有趣的是“食猫面”和“食死猫”都与五脏庙无关,尝过味道的当然知道分别,词典里后者的注解:“广东人一般不吃已死的猫,此以死猫喻冤枉”,言外之意大家都听得分明──活生生的猫,广东人一般都吃。
  闲杂人等是“阿猫阿狗”,我们顺理成章由猫特区踱进“狗窦”──比喻杂乱的栖身所。在自己地头乱吠的“门口狗”,失势成为“落水狗”,鬼打鬼是“狗咬狗骨”,营营役役为口奔驰是“做到只狗……”,“跟尾狗”在英语摇身一变成了Copy Cat,男人叫“男人老狗”。
    萧芳芳在她的《私相簿》多次提起发育期趣事,为了令曲线更加玲珑浮凸,不惜“装假狗”。词典正字写成“装假笱”,“笱”是捕鱼篓。非常使人失望,眼巴巴被逐出动物园。
  啊,忘了“炸熟狗头”,形容讨厌的笑脸。“炸”即用沸油弄熟,典故来自厨房,又一次证实广东人与宠物之间的微妙关系。
  回头看看大猫──这是英语直译,《水浒》的称呼是大虫。最着名的特产当然是“老虎(也母)”,跳进北方人口腔变成“河东狮”。“纸札老虎”指有姿势无实际,此外好像没有了。不敢打庞然巨物的主意,显然源自欺善怕恶的民族性。
  同样凶狠,狼出场的机会却大得多。“色狼”不限于粤籍,放诸四海皆准。“狼胎”形容胆大包天,如果嫌复杂,单字“狼”也通。“势凶夹狼”是一系列的极品﹐有大军杀到的气派,惨遭狼吻难逃劫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8-6 22:24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偶实在是没云JJ那么厉害啊。,。。。。放过我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8-25 12:54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炎黄子孙”一词的由来

    中华民族历史的形成不仅有近四千年文字记载的历史,而且还有着大量的神话传说。“炎黄子孙”一词就是从传说中得来的。
    在有关大量的神话传说故事中,本领最大、发明最多的人是黄帝。传说他发明了车、船、锅、镜子,制造了弩。又传说黄帝让仓颉创造文字,伶伦制作乐律,大挠制定甲子,岐伯写了医书。
    据说,黄帝族和炎帝族,最早居住在陕西。黄帝族最后定居在河北涿鹿附近。炎帝最后到达今山东地区。蚩尤是九黎族的首领。九黎族活动的地区,主要在今山东、河南和安徽一带。相传炎帝族和九黎族为了争夺黄河流域一块肥沃的土地,发生了一次战争。炎帝族战败,向黄帝族求援。黄、炎两族合并。
    根据以上的神话传说,可以看到,黄帝族、炎帝族和九黎族三个部落,逐步以黄帝族为主,相互融合,黄帝就成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共同祖先。后来,各族都认为是黄帝的后代,称为“炎黄子孙”。[/SIZ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8-25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沙龙”的由来
    “沙龙”一词一般意为较大的客厅。
    “沙龙”源于意大利语,指的是装点有美术品的屋子。17世纪传入法国,最初为卢佛尔宫画廊的名称。日后逐渐流行一种在欣赏美术的同时,谈论的艺术、玩纸牌和聊天的风尚。法国的文人、艺术家常常接受贵族妇女的招待,在客厅的里高谈阔论。所以 “沙龙” 这个词便变为不是指陈列艺术品的房间 ,而更多的是指这样的聚会谈论的场所了。在 17、18世纪时的法国,作为社交场所的沙龙,具有很大影响。
    当时图书不像现在这样普及,各种宣传工具也不发达,一些文人学士往往在沙龙里朗诵自己的新作,沙龙给他们提供了发表作品取富于智慧的语言,洞察良知。因而沙龙也是观察人物的好机会。
    进入18世纪以后,沙龙的性质有所变化,在沙龙里所谈论的,主要的不是文学艺术而是政治和科学。有时也有过激的言论,因而那时的沙龙往往成为革命的温床。不久,由沙龙派生出来了只讨论政治问题的俱乐部。现在美术展览使用沙龙这名字的也屡见不鲜。[/SIZ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8-25 13:12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剪彩”的由来
    剪彩的来历有两种传说。一种传说,剪彩起源于西欧。古代,西欧造船业比较发达,新船下水往往吸引成千上万的观众。为了防止人群拥向新船而发生意外事故,主持人在新船下水前,在离船体较远的地方,用绳索设置一道“防线”。等新船下水典礼就绪后,主持人就剪断绳索让观众参观。后来绳索改为彩带,人们就给它起了“剪彩”的名称。
  另一种传说,剪彩最早起源于美国。1912年,美国一家大百货商店将要开业,老板为了讨个吉利,一大早就把店门打开,并在门前横系一条布带,以引人注目。可是,在离开店前不久,老板的一个10岁的小女儿牵着一条小哈叭狗从店里窜出来,无意中碰断了这条布带。顿时,在门外久等的顾客,鱼贯而入,争相购买货物。
  不久,老板又开一家新店,他又让其女儿有意把布带碰断,果然又财源广进。于是,人们认为小女儿碰断布带的做法是一个好兆头,群起仿效,用彩带代替布带,用剪刀剪断彩带来代替小孩碰断布带,沿袭下来,就成了今天盛行的“剪彩”仪式。
[/SIZ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8-25 13:19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抓周儿”的由来

    抓周儿的仪式一般都在吃中午那顿“长寿面”之前进行。讲究一些的富户都要在床(炕)前陈设大案,上摆:印章、儒释道三教的经书、笔、墨、纸、砚、算盘、钱币、账册、首饰、花朵、胭脂、吃食、玩具。如是女孩“抓周儿”还要加摆:铲子、勺子(炊具)、剪子、尺子(缝纫用具)、绣线、花样子(刺绣用具)等等。一般人家,限于经济条件,多予简化,仅由大人将小孩抱来,令其端坐,不予任何诱导,任其挑选,视其先抓何物,后抓何物。以此来测卜其志趣、前途和将要从事的职业。

  据史书记载,此风俗兴于魏晋南北朝。《颜氏家训·风操》有述:“江南风俗,儿生一期为制新衣,盥浴装饰,男则用弓矢纸笔,女则用刀尺针缕,并加饮食之物及珍宝服玩,置之儿前,观其发意所取,以验贪廉智愚,名之为试儿。”
  唐宋时期,抓周儿这一风俗已很流行,民间十分重视,仪式也很隆重。《梦粱录·育子》篇中有关南宋时杭州风俗说:“至来岁得周,名曰‘周日卒’,其家罗列锦席于中堂,烧香秉烛,顿果儿饮食,及父祖诰敕、金银七宝玩具、文房书籍、道释经卷、秤尺刀剪、升斗等子、彩段花朵、官楮钱陌、女工针线、应用物件、并儿戏物,却置得周小儿于中座,观其先拈者何物,以为佳文件,谓之‘拈周试哗’。”
[/SIZ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8-25 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下面引用由云在天水在瓶2004/05/31 02:55am 发表的内容:
“信口雌黄”的由来
   “信口雌黄”这句成语,其意思是有些人不顾事实,随便乱说,信口二字人们容易明白,是随口说话,但为何与一个矿物名字——雌黄联在一起呢?
   雌黄是一种矿物,其成分为三硫化二砷,柠 ...
重复哩~in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8-25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老婆”的由来

  “老婆”这个称谓,最初的含义是指老年妇人。后来王晋卿诗句有云:“老婆心急频相劝。“这一“老婆”是指主持家务的妻子。因此,后来称呼自己的妻子叫“老婆”。
  “老婆”与“老公”这类叫法,都含有“相濡以沫、恩爱长久”的愿望。[/SIZ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8-25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太太”的由来
  汉哀帝时,“太太”原为尊称老一辈的王室夫人。到后来,汉室又称皇太后为皇太太后。太太的称谓,汉代在贵族妇女中逐渐推广起来。明代时称太太要具备这样的条件:“凡士大夫妻,年来三十即呼太太”,即司眷属,中丞以上的官职才配称太太。清朝的人,则喜欢叫家庭主妇为太太,不过都以婢仆呼女主人的居多。
    北洋政府和民国时期,太太的称呼开始泛滥,从大帅到芝麻绿豆官,其眷属都可相称太太,官太太、经理太太、校长教授太太,到处都是,不过无形中多少还有些限制,至少是在有知识阶层之上。
    二十多年对外开放以来,随着港澳台和外籍华裔、侨胞的归乡入里,“太太”的称谓同小姐、先生一样又时髦起来,成为人们对朋友间已婚女子的敬称,而且从广泛性来说似乎已更少含有什么官职的味道,变得更平民化了。[/SIZ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8-25 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妻子”的由来

  “妻”最早见于《易·系辞》:“人于其官,不见其妻。”但妻在古代不是男子配偶的通称。《礼记·曲礼下》载:“天子之妃曰后,诸侯曰夫人,大夫曰孺人,庶人曰妻。”看来那时的“妻”只是平民百姓的配偶,是没有身份的。后来,“妻”才渐渐成为所有男人配偶的通称。
  “妻”的别称很多。古代无论官职大小通称妻为“孺人”。卿大夫的嫡妻称为“内子” ,泛指妻妾为“内人”。
    妻还被称为“内助”,意为帮助丈夫处理家庭内部事务的人。“贤内助”成为好妻子的美称。旧时对别人谦称自己妻子为“拙内”、“贱内”。而在官职较高的阶层中对妻子的称呼却反映出等级制度来。如诸侯之妻称“小君”,汉代以后王公大臣之妻称夫人,唐、宋、明、清各朝还对高官的母亲或妻子加封,称诰命夫人。
[/SIZ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8-25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丈夫”的由来

  人们通常谈到夫妇时,夫多被称为“丈夫”,妻子则被叫做“老婆”。这两种叫法、习俗相沿至今。
  原来,在我国有些部落,有抢婚的习俗。女子选择夫婿,主要看这个男子是否够高度,一般以身高一丈为标准。当时的一丈约等于七尺(那时的一尺约合现在的六寸多),有了这个身高一丈的夫婿,才可以抵御强人的抢婚。根据这种情况,女子都称她所嫁的男人为“丈夫”。[/SIZ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8-25 13:52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爱人”的由来

  现代人常用爱人来称谓自己的配偶,这一称呼来于英国。位于苏格兰达姆弗利的斯威特哈特寺院使英语单词“SweetHeart”含有了“爱人”之意。斯威特哈特寺院是由1296年去世的巴纳德城堡领主约翰·巴里奥尔之妻德鲍吉拉夫人修建的。德鲍吉拉夫人与丈夫二人一生恩爱,丈夫死后,她将丈夫的尸体安葬,但将丈夫的心脏熏香后装在了象牙盒里随身携带,常常谓之曰:“我最可爱的心,不会说话的伙伴。”就这样佩带了一生。

  临终前,她留下了这样的遗嘱:“如果我死了,为了让两颗连结着的心永远在一起,请将我丈夫的心脏放在我的胸上一起埋葬。”她早在生前就选好了墓地,并建立一座寺院,用拉丁语命名为多维尔凯科尔(甜密的心)。尔后,在英文中习惯地呼之为斯威特哈特寺院。1290年她逝世后不久,“斯威特哈特”一词即被作为“爱人”的同义语,被人们广为应用,还让人联想起一段忠贞不渝的爱情。
[/SIZ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8-25 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两口子”的由来

  夫妻称“两口子”由来于清朝乾降年间。
  当年,山东有一个叫张继贤的才子,一个偶然的机会,张继贤与本地恶少石万仓的妻子曾素箴相识,二人一见钟情,夜夜往来。
  石万仓是个酗酒成性的家伙。一次,石万仓因饮酒过度、引起酒精中毒而身亡。石家人怀疑石万仓是被其妻曾素箴害死的,于是告到县衙门,说曾素箴因偷奸杀死亲夫。
  县官接状后,不问青红皂白,就把张继贤和曾素箴打入大牢,判为死罪,从县府押到京城。
  一次,乾隆皇帝阅案,看到了张继贤的供状,见其文笔不凡,十分惊讶。于是,乾隆皇帝亲自到牢中去看望张继贤。在交谈中,乾隆皇帝确信张继贤是个才子,便有心救他。
  不久,乾隆皇帝下江南私访,途经微山湖时,停留了几天。乾隆熟悉这里的山山水水后,便御批:将张继贤发配到卧虎口,将曾素箴发配到黑风口。
  张继贤、曾素箴二人虽然双双冤入大牢,但是情却始终未断。这次获皇帝恩准发配到“两口”后,真是喜出望外,二人时常互往互来,甚是自由。他们这样来往于卧虎口与黑风口,被人们称为“两口子”。
  后来,人们就把“两口子”衍指“夫妻俩”。[/SIZ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8-25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下面引用由不败恋人2004/08/25 01:32pm 发表的内容:
重复哩~ing...
已经修改:)
感谢指正: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8-25 13:58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丈人”的由来

  在家庭关系中,称妻子的父亲为“丈人”。然而魏晋以前,妻子的父亲被叫做“舅”或“妇翁”。“丈人”则是对上了岁数的男子的尊称。
  不过在唐朝文学家柳宗元《祭杨凭詹事文》中,开门见山写的是:“年月,子婿谨以清酌庶羞之奠,昭祭于丈人之灵。”宋朝人《猗觉寮杂记》和《鸡肋编》都据以为证,以为开始于此。

  但更确切地说,为时还要早得多。陈寿《三国志·蜀志·先主传》里提到“献帝舅车骑将军董承”,董承是献帝刘协的表叔,亲上做亲,女儿给刘协做了“贵人”。裴松之注释上边这句话时写道:“(董承)于献帝为丈人,盖古无丈人之名,故谓之舅也。”
[/SIZ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8-25 13:59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泰山”的由来

  此称谓都与泰山的“封禅”有关。
  据唐段成式《酉阳杂俎》前集卷十二记载,唐玄宗李隆基于开元四年(726年)到泰山封禅。丞相张说担任封禅使,顺便把他的女婿郑镒也带去了。按旧例,有幸随皇帝参加封禅者,丞相以下的官吏都可以升一级。
    郑镒本是九品官,张说利用职权,一下子把他连升四级。唐玄宗在宴会上看到郑镒突然穿上五品官穿的浅绯色官服,觉得奇怪,便去问他。郑镒支支吾吾,不好回。这时,擅长讽刺的宫廷艺人黄旛绰替他回答说:“此泰山之力也!”妙语双关,唐玄宗心照不宣,事情就这样混过去了。后人因此称妻父为“泰山”。
  因为泰山又称东岳,是五岳之长,所以又转而把妻父称做“岳”、“岳翁”、“岳父”、“岳丈”等。据文献记载,这种称谓大致始自宋代。妻母则称做“岳母”,在书面文献中,后来也有称做“泰水”的。
  由此可见,“泰山”称谓的出现是来自亲属关系中政治利益的关联。 [/SIZ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8-25 15:37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哇~这帖子真长了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4-8-26 23:46 | 显示全部楼层

◢★◣语言拾趣,知多一点点…… (不定期添加)◢★◣


                          “穿小鞋”一词的由来

  现在,一般把上级对下级或人与人之间进行打击报复,称之为“穿小鞋”,这是为什么呢?
  在封建时代,我国汉族妇女一直沿袭着缠足陋习,脚缠得越小就认为越美,而美其名曰“三寸金莲”。过去婚姻大事全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男女双方根本互不相见,所以,只能依照脚的大小,而衡量女人的俊丑。因此,在媒婆说媒时,必先请男方看女方的鞋样儿,以示女方脚的大小,一但男方同意了亲事,就留下此鞋样儿了,按此样尺寸作一双绣鞋连同订婚礼物一起送到女方家,成亲那天,新娘必须穿上这双绣鞋,以防脚大而受骗。
  如果当初故意把尺寸弄小,自然就穿着不舒服,甚至穿不上,从而女方出丑。后来,人们把这一风俗引伸到社会生活中,用来专指那些在背后使坏点子整人,或利用某种职权寻机置人于困境的人为“给人穿小鞋”。

[/SIZE]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6-16 14:11 , Processed in 0.046800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