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春早
收起左侧

[原创]春早系列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20 08:5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春早系列

春早兄不用太客气。我也是推这个帖子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20 13: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春早系列

只看了着一首咏梅便发现舛误多多.零字不韵,多处平仄不调.词意白而有味是可取处.章法略紧少了开阖.上下尾对欠稳,但有一种自然流淌之意.谋句不错,谋篇尚欠提炼.整体再雕琢则能进,淡然流畅是词眼,精雕细琢则应是词之正根.
野外疏枝谁寻觅,点缀淡蕊嫣红。苍干堪比五丈松,乾坤都一色,天地任孤零。
地冻三尺根犹热,花开沐雪从容。何欠东君一日风,春暖冰能化,香泥味不穷。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20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春早系列

这款“天鸿玉玺”朱文印,与宋徽宗瘦金书相得益彰,色彩也古旧中呈现艳丽。
=>愧!散人把"玺"字看成"霊"字了.金石疏忽了!多官印为此,私印中甚少见.
不过,徽宗印多九叠文字,与其瘦金书相得益彰?待议...
讲了几句闲话,勿怪...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7-20 13: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春早系列

碧玉刀先生所评无差,“红”一东韵,“松”二冬韵,接韵差可,而“零”为平声一“先”韵,自知出韵,然求其意境,勉为之耳。谨上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7-20 1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春早系列

碧玉刀先生所评的是,“红”一东韵,“松”二冬韵,接韵差可,而“零”为平声一“先”韵,自知出韵,然求其意境,勉为之耳。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20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春早系列

这是做学问人的胸襟.这种胸襟若不蒸蒸日上则无天理.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7-20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春早系列

我小时是汗脚,因此经常是一边刷鞋,一边洗脚了。小的时候穿鞋也不知怎么那么费,要是布鞋,几天就破,家长只好给买球鞋。可球鞋也不结实,只好出去修理。那时候街上有专门缝鞋的店铺,用一块黑皮子缝在破处,还是白线。球鞋要是破了是用橡胶热补,低矮的店铺里边生一炉火,一种仿佛是压力的工具,把鞋压在上面,也是补成黑漆一般,记得是补一块一毛五。更可笑的是,曾经家里没钱给我买鞋,上学的时候,居然穿了一双我母亲的鞋,当然不是高跟的了,就那样穿着去了,也没人笑话,只是上体育课的时候跑不快。
我们家曾经居住过南城的一处废弃的托儿所,两排房子,中间一块宽敞的院子,铺着甬路,居户不多,有些房子是空的,很是安静,院子里的绿地遍种着鸡冠花、大丽花、喇叭花、还有几棵山桃树、柳树,周围则是一段矮花墙,夏天,飞舞着蜻蜓蝴蝶,还有各种的鸟,风来一吹,清凉无比,晾鞋也干得快。

二十九
【南吕】金字经
鸡冠花郁立,喇叭花蔓曲,吹一阵和风舒意。语,檐间雀来去。连脚洗,趁阳光明媚。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20 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春早系列

春江一吹绿
绿吹一江春
樽酒惜醉影
影醉惜酒樽
思重几寒夜
夜寒几重思
初如不久别
别久不如初
有感,瞎和,见笑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7-20 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春早系列

风来蝶有致,不妨也和一首。
菩萨蛮
回文
咏鸡雏
唤声微小鸡雏颤,
颤雏鸡小微声唤。
娇怜嫩短毫,
毫短嫩怜娇。
少咽吞米小,
小米吞咽少。
平整一掬轻,
轻掬一整平。
整平者,为其垫窝也。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21 00: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春早系列

下面引用由春早2005/06/01 08:36am 发表的内容:
沁园春 咏沙尘 并序
前日沙尘肆虐,天地无光,报曰滥伐破坏生态,乃蒙古所来,十年后将没京都云云。吁嘻!丝路辉煌,荒漠千里,秦殿巍峨,难逃楚炬,人事兴衰,料之者其唯圣人乎!六五年曾遇之,今又遇之,有感 ...
------------不输唐宋,已具大家风度!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21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春早系列

真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21 19: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春早系列

春何在,撕几篇日历,掩去花香。-------沉痛
惊回想,是几声爆竹,贺此苍凉。-------警钟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22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春早系列

解固。希望春早兄出更多的好帖:)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7-22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春早系列


我能帮助家里干活的年龄,大约有五岁吧,最先会的就是灌暖瓶。那时候暖瓶的外包装是一种用细竹丝编的,外边还刷着漆,暖瓶的把手也是一块竹片儿弯曲而成的,等到用的久了,漆也没了,整个竹皮都松散起来,拿起壶来,竹子皮就吱吱的响,仿佛要从手里脱落,放在桌上也是歪的。
当然也有印刷花卉图案的那种金属外皮的暖瓶,但是那种暖瓶多是经济条件好的家庭用的,或者谁家结婚,当作礼品赠送的,普通百姓很少用。烧水的壶只有那种黑铁壶,壶盖儿就是一块圆铁片,直帮直底的,壶把是一块铁板弯成,不太好拿,水烧开时,弄不好烫手。铝壶的材质和造型都是后来的产品了,一开始人们不愿用铝壶,认为它不经摔,水也烧得少,不像那大铁壶,烧一壶够一家人用。但是铁壶的缺点是漏了没法修,铝壶则可以换底。
这干活当中,也是一边干着,一边听大人在旁边指点教诲,所以印象特别深。再后来,才是刷盆儿、刷碗、洗筷子,为什么?因为小孩儿手笨,刷五个碗,也许能摔碎三个,家里人不让我干这个,我记得我曾经摔过一摞。过去孩子要是把锅呀盆的摔了,虽然家长也是十分的心疼,但是小孩子是不挨揍的,因为已经碎了,说也晚了,更何况老北京因此有谐音是“碎碎平安”,用个吉利话就饶过了小孩儿。

三十
【落梅风】
莫淘气,学规矩。来人客去少言语。壶开了先灌竹皮,剩下的倒在脚盆里。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22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春早系列

下面引用由天地一孤鸿2005/07/20 03:10am 发表的内容:
看了几首临江仙作的不错,多有好句,精了!
终于看到此贴加精。
善。
freshgale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05-7-23 13:20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7-25 08:1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春早系列

过去妇女手中最常见就是打毛活,什么毛衣,毛帽子,毛手套、毛袜子,都坐那里织,妇女相聚一起,也是线的粗细色彩,几针上,几针下,说得热闹极了。有时买了毛衣针粗细一套,专作送礼用。也有男人打毛衣的,而且还会打各种花色,但不是在公共场合那样表现,也许是为了帮助老婆吧,在家里打。也有女人打毛衣,打半年也见不出什么模样来的,这种人忙,坐不住,刚拿起毛活,有事又走了,所以耗时长,没成果,立秋了开始买线打,立夏了还没打完,图中这位就是,这不芭蕉扇还搁在一边儿呢么。
那时书店也相应的出版如何打毛衣,打成什么花色的图案,怎么样用针法的书,记得我家曾经有过不少本,里边还有彩色的毛衣照片,教人怎么打,现在很少见在公交车上打毛衣的了,是不是那时毛衣少?还是怎么的?是不是因为要是买毛线,必须得有一种工业卷?原因就不甚清楚了。
说起工业卷,现在在旧货市场也许见得着,那规格比钱的尺寸小点儿,比粮票的尺寸又大点儿,蓝色的图案,上边有冒烟的工厂之类,举凡小物件买茶叶、买电灯泡、大件儿的物品手表、自行车,没有不要工业卷的,它是随工资每月发,面值也小,才0.1一张,大概一个月给个三两张的样子,于是这种约束了花钱的东西就成了宝贝,每月要积攒,留到买东西时才有勇气到商店去,不然门儿也没有。
我小的时候家里不是每间房都有电灯,有的房间是点油灯的,大街上的路灯也是家庭里用的那种昏黄的圆灯泡,路上有什么车过来根本瞧不清楚,而且那时的交通规定,晚上不允许汽车开灯,就那么黑着开,公交车上的售票员只有在乘客买票的时候开一盏小灯,票买完了,小灯立刻就灭了,整车的人在黑暗里听着售票员报站。除了长安街那样的繁华路口,在一般街道十字路口,中心有个警察站在一个圆墩上,用一种红白两色的指挥棒指挥交通,没有红绿灯,等到警察下班,他把那个圆墩骨碌到路边上去,等第二天上班时再骨碌回来,路中心只吊着一盏用红玻璃罩着白灯泡,冬天在大风里来回一晃,一会儿红一会儿白的,四外则是漆黑的,小时候回家,老远一见这红灯,就知道前边是十字路口了。所以那时自行车要安电池灯或者磨电灯,其实到了晚上,路上也没什么车了,街上人也很少,不像现在黑白天一样,人不分男女夜晚不回家,在大街上闲逛,过去这种情况很少。
那种四脚八叉的杌凳也是过去人家常见的家具,可能北京人怕摔,家具一定要看上去十分的稳了才可,要万古千秋,代代相传的。
  三十一
  浪涛沙
暮雨又淅零,轻雷有声,萧疏院落任阴晴。一团拆洗凌乱线,织又难成。
帘卷一堂风,寂寞花红。桌前一盏煤油灯,主人不知何处去,竟为谁明。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25 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春早系列

先生所讲的这些在我们的家乡也有一些类似的,
让我们又回忆起了那纯朴、清苦却美丽的童年!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5-7-25 1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春早系列

灵山居士:必定您知道普通人家生活状态,因此有所感慨,过去生活物质虽然缺乏,但儿童的日子十分的安逸,那时四季都是明显的,天也是一片晴朗,闲云自在。当然到了晚上,城里的孩子一样怕黑,尤其是听完了大人讲的鬼故事,更加的不敢出门,总觉得门道或者胡同的深处隐藏着什么,可是等到了天亮,阳光撒满了花朵上的露珠,一切又变得美好了。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7-25 11: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创]春早系列

先生:一别十数日,疏于问候。我在整理旧物时,发现自己曾写过一首《乐读》,聊为附和——
  柳絮街巷边,书小画连环。
  纸墨香难抑,糖果味怎堪?
  耳畔轻轻笑,心中浩浩天。
  睫上铭佳句,膝头忘春寒。
  莫云文意浅,总是年幼缘。
  临面不见字,起身探怀间。
  白发慢摇首,我自不为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5-11-15 06:44 , Processed in 0.144085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