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6-8-4 11:38 |
---|
签到天数: 2 天 连续签到: 1 天 [LV.1]初来乍到
|
楼主 |
发表于 2009-3-17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纷纭
周作人对苏曼殊作了多方位的评价:
评价曼殊其人云:“曼殊是一个很有天分的人,看他的绝句与小品文可以知道,又生就一副浪漫的性情,颇足以代表革命前后的文艺界的风气。”
批评他的思想云:“……但是他的思想,我要说一句不敬的话,实在不大高明,总之逃不出旧道德的樊篱——这在诗人或者是难免的?……曼殊思想平常,或者有点像旧日读书人,(仿佛胡适之博士,也曾在《新青年》通信中痛骂过《绛纱记》)”。
评价他的诗文云:“他的诗文平心说来的确还写的不错,或者可以说比一般名士遗老还要好些,还有些真气和风致,表现出他的个人来,这是他的长处。”
评价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云:“先生说曼殊是鸳鸯蝴蝶派的人,虽然稍为苛刻一点,其实倒也是真的。”“曼殊在这派里可以当得起大师的名号,却如儒教里的孔仲尼,给他的徒弟们带累了,容易被埋没了他的本色。”
苏曼殊的情爱作品,悲剧色彩很浓,茅盾评论说:“我好像看见作者的太赤热的心,在冷冰冰的空气里跳跃。它有很多要诅咒,有很多要共鸣,有很多要反抗。它焦灼地团团转,终于找不到心安的理想、些微的光明来。”
郁达夫说:“苏曼殊的名氏,在中国文学史上,早已是不朽的了。”
有人评价说:“作家许地山(落华生)是入世的‘真人’,而和尚苏曼殊是出世的‘情人’。”
裴效维先生的观点“他自始至终都不是个名副其实的和尚”
友人高燮曾诗赠苏曼殊曰:“住心常觉众生苦,冷眼犹嫌热泪多。”
顾彬说:“苏曼殊是文言文最后一位大师,同时也是第一位对于病态没有采取回避态度的作家,在作品中对病态做了不加粉饰的描写。”
在陈平原看来,苏曼殊出于脱苦脱俗的需要,强迫自己信仰佛教,潜意识里却始终浮躁不安,他的作品正是“在东西文化、俗圣生活的矛盾中苦苦挣扎的心灵的自白”。
柳亚子曾说:“苏曼殊不死,也不会比我高明到哪儿去,怕也只会躲在上海租界内发牢骚罢了。”
苏曼殊死,柽山先生挽之曰:“君与基督同年死!”盖苏曼殊死时三十五岁,与基督同。
柳亚子评价苏曼殊为“不可无一,不可有二”的天才。
马一浮评价苏曼殊:“固有超悟,观所造述,智慧天发,非假人力。”
茗山大师说自己在“禅堂参悟,而曼殊于妓院得道”。
印顺大师说:“中国有两大诗僧,前有佛印,今有曼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