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364|回复: 0
收起左侧

[转帖]诗钟艺术特色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0-24 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对联雅居在 2004/10/24 03:50pm 第 1 次编辑]

继承谐隐的传统,写幽默戏谑的文思
——诗钟艺术特色之三
王鹤龄  

--------------------------------------------------------------------------------
一、从大小言、大小对、大小对令说起

这三个"大小"一脉相承,可以从中约略看出文字游戏的渊源。战国时期楚襄王、宋玉等人戏作"大言赋""小言赋"。他们描述的大物,有大到居天地之间连翻个身都有困难的;小物,有小到九族会餐连一个虱子的大腿都吃不完的。宋人陈岩的《庚溪诗话》谈到"以小物与大物对",有一个例子是苏轼的"闻道骑鲸游汗漫,亦尝扪虱话悲辛",说是"则律切而语益奇矣!"其他诗话上也谈过此例,称之为"大小对"。光绪4年出版的《酒令丛钞》,辑有一种酒令就以"大小对令"命名。做法是众人先出题,每题写一纸阄,用两个阄为题咏出七言对句。这样的对句,自然是分咏体。有实例三联。如《皇帝老子·船》:
南内月明谁侍寝
西湖波暖好还家
  
作品特征与分咏体诗钟同。陈偕灿(少香)道光7年前后在苏州参加过行这种令的酒会。他写过一篇生动的文字记录这次酒会的情况。他的门生福州的李家瑞所编的《停云阁诗话》收入此文。文中所记的酒令,多被《闽杂记》(咸丰8年)收录,称为福州诗社流传的"分曹偶句"。这一系列作品的共同点是以游戏的姿态,炫耀文字表达能力,谐谑取乐。诗钟显然是继承这个传统。

  
二、中国文学中十分重要的谐隐传统
  
在中国的文论中,首先概括出谐、隐概念的是刘勰的《文心雕龙》。书中论述谐词、隐言之类,专辟有《谐隐篇》。说谐是"浅辞会俗皆悦笑也";隐是"遁辞以隐意,谲譬以指事也"。中国从宋朝以后道学盛行,只讲文以载道,很少有人推崇谐隐,一般人对这方面的议论已相当生疏。其实,古今有才气、有见识的文人一直写作有谐隐意味的文字,连《世说新语》里所谓"语妙天下"的那些语言,以至禅僧谈禅的睿智机锋,也往往是借谐隐的技巧来表达的。朱光潜教授写在抗战时期的著名的《诗论》一书,讨论中国诗的特色,一上来就用大量的篇幅讨论谐隐。他赞同胡适说的话:"陶潜与杜甫都是有诙谐风趣的人,诉穷说苦,都不肯抛弃这一点风趣。"朱教授指出:"丝毫没有谐趣的人大概不会作诗,也不能欣赏诗歌。诗和谐,都是生气的富裕"。他认为:"隐语为描写诗的雏形","后来咏物诗词也大半根据隐语的原则。诗中的比喻(诗论家所谓比、兴),以及言此而意在彼的寄托,也都含有隐语的意味。"这些议论,对于我们了解诗钟的艺术特色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三、诗钟可以说是专擅谐隐的文体
  
诗钟是趣味性文字,当然要突出谐的趣味。嵌不相干的字,咏不相干的事物,并且不许明用事物的名字,写作当然要用"隐"的各种技巧。这就注定了它与中国文学谐隐传统的密切关系。请看以下几例:
《新嫁娘·脉》分咏 纪慧庵同治2年作于鹊华行馆钟聚
三日羹汤亲手作
几时肺腑对人言
  
出句用唐代王建《新嫁娘词》:"三日入厨下,洗手做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原诗就是用谜语一样的笔法,描绘出新嫁娘。又以新嫁娘自喻,以小姑喻奖掖自己的前辈,以翁姑喻尊长,如《文心雕龙》所说"谲譬以指事",很有诙谐趣味。诗钟的出句以此诗为"言典",比喻出新嫁娘,还带来原诗的韵味。对句是描绘出"脉"的特点,又拟人化与出句相对,把新嫁娘这一人物引来,喻指她处于人地生疏境况的心态,充分运用了谐隐的技巧,寥寥十四字写出有风情的诗联。
《海狗肾·木偶》分咏 《闽杂记》所记道光、咸丰年间福州诗社作品
纵使生儿亦豚犬
是谁作俑到公卿
  
诗钟时常采用滑稽文字常用的玩弄"歧义"的技巧,此作中"作俑"一词用其两义。在对句中,以"俑"的本义指木偶,切合题目;又用"始作俑者"的歧义指带头服春药的人,落在以豚犬与公卿相对。高水平的讽刺都带有谐趣,"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是对这种作品的赞扬。
诗钟也常采用滑稽文字中"双关"的写法。如民国初年的《知止庐诗钟汇存》集中《走马灯·夜壶》分咏:
总为趋炎娴控纵
却因溺爱惯提携
  
"趋炎""溺爱"皆语义双关,一方面用于切题,一方面用于嘲讽。
诗钟作品有一独特现象,是拉开上下句的文义关联,以得出谐趣。在律诗里已经见到这种苗头。上文提到的"闻道骑鲸游汗漫,亦尝扪虱话悲辛"。"骑鲸"和"扪虱"两种活动差距很大,在这一联中是说成朋友之间谈话,有时漫无边际,有时细说衷曲。很多趣作是用巧结连环的办法,在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个事物之间找到连结点。翻阅清朝最后一任台湾 巡抚唐景崧所编的诗钟集《诗畸》,在分咏部分就能看到诸如《砚·猪头》《牡丹·当铺》《妒妇·剃头》《诗钟·破鞋》《老和尚·女袜》等等离奇可笑的题目。其写作的技巧,可见唐景崧所写的《眉·偷鸡》一例:
手无缚力难为贼
尖有愁痕易动人
  
是用"手无缚鸡之力"成语中的"手"与"眉尖"同为人体词相对,以此为连结点,在铺展中又使用"有""无"、"难""易"等同类的以及邻类的词相对,令人感到所咏的两种事物似有关联。诗钟是把传统文学中偶尔一见的写法,推广了,体式化了。
诗钟里有"笼纱格",谜趣特别明显。如陈庆佑(公甫)《黄·曲》笼纱格: 见于《寒山社诗钟选》丙集
瘦馀花已同清照
弹罢弦应服善才
  
从李清照、白居易的诗变化写出, 让人一看就知道隐去的正是题中的"黄"、"曲"二字。笼纱格的规范,各地有所不同。此作用的是从名诗中隐字的方法。《诗畸》中所录台湾爱国诗人邱逢甲作品《蓝·斗》笼纱格,用的则是从历史事件中(变化典故)表述题中规定之字的方法:
著姓玉夸明大将
小名禅愧蜀降王
  
作品像谜面,题目像谜底,都公布出来,让人欣赏构思的巧妙,扣题的准确。有的谜语辞典把诗钟的此类体式列为谜格。
在中国文学的各种文体中,都能看到谐隐的传统。现在人们熟知的集中表现谐的传统的是笑话、喜剧等等,集中表现隐的传统的是谜语等等。诗钟可以说是专擅谐隐两传统的文体。
  
诗钟以其各种独特的体式,突出地表现我国文学艺术传统中的几种特色。以上连续写出的三篇文章只是举其大要。诗钟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如果单纯地把它看做一种游戏,是一个肤浅的看法。如果认为它只是一种写字面严对的文体,也有"一叶障目"的缺陷。我特别关心这一点,因为其中有很多文化修养较高的作者,如能放开眼界参加诗钟革新,将会大有利于诗钟的前进发展。

(摘自<燕山钟韵>)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11-29 09:02 , Processed in 0.06897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