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58|回复: 0
收起左侧

[转帖]马蹄韵浅淡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4-10-24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这个贴子最后由卓愚夫在 2004/10/24 04:53pm 第 1 次编辑]

马蹄韵浅淡. ----昔日退伍老兵的帖子 转自《清莲社》
对联格律最重要的,为两条联律,分别是句中平仄和句脚平仄
句中平仄,指一个联句中每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公式如下
(以下所举的,皆是正格,变格不计在此例)
一言句:仄
二言句:仄仄
三言句:平平仄,平仄仄
四言句:平平仄仄
五言句: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
六言句:仄仄平平仄仄
七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一至七言,最为常用,八言以上,视节奏而定
句脚平仄,指对联一边若干句每句最后一个字的平仄安排规则,公式如下
每边一句:仄
二句:平,仄
三句:平,平,仄
四句:仄,平,平,仄
五句:仄,仄,平,平,仄
六句:平,仄,仄,平,平,仄
七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八句: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以此类推
举例如下,每边二句
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 上联,句中平仄,为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句脚合每边二句规则,分别是,忧[平] 面[仄] 下联相反
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 下联,句中平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
句脚,[老]仄 头[平] 平仄几乎相反相对,意境也是,平仄也可一三五不论的
其他的长句,也大同小异
刚才举的,是例子,其他长的,也一样,另外,句中平仄,还可以
用相反的,书上允许,看如何与句脚来搭配了 如句中平仄四言句是[平平仄仄],
你如果出上联,也可以用仄仄平平,与句脚相组合,举例你想出每边三句的上联,
比如说分别是(四,五,六)的句子,句脚公式是,平,平,仄,这时,你就可以组合
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 (四.五.六)格式
亦或者这样组合 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 (五.四.六)格式
这些都合联律要求的,其他的写作手法依此类推(具体参照句中平仄规则)
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你只能按照句中平仄的规定来组合,不能按
你自己随心所欲的创造来组合
联律和诗律一样,不能犯[孤平],不能犯[三平尾],[三仄尾],上下联尽量不能同字
一句五言,或六言,七言,八言,九言中,最后三字连续为三个仄声的,视作[三仄尾],为联律之忌
,[三平尾]则恰巧相反,是最后三个字同为平声
[孤平],则是上述所五--九言中,九¸鲎种?只有一个字为平声,其他全为仄声,则为孤平,[孤仄
]恰巧与此相反,是一句中,只有一个字为仄,其余为平声(这一点与诗律为最大的不同,诗律中除
了所押的字韵为平声外,整句若只有一个平声,也视为孤平)
具体参考[诗律要求]记住这些,你大概就可以把握住对联格律的精华了

末学敬摘余德泉老师之[对联格律.对联谱]
对联,对仗其实就是诗词的对偶,汉语之特点特别适宜于对偶,因为汉语单音词较多,即使是复
音词,其中的词素也有相当的独立性,容易对偶,早如诗经<小雅>中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
来思,雨雪霏霏."主要注意的就是出句与对句的平仄对立,出句与对句的字不能重复,一般对联
的首字是可平可仄的,除了以上说的,对联讲究句中自对而又两句相对,那就可以称为工对了.
因为对联及对仗体现了语文的多方面,所以我们先从对偶说起,关于对仗主要分为,工对,宽对
,借对,流水对.出句与对句的要求是同一句型,称为正格,例如王维<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归
雁入胡天."主语是名词前加动词定语,动词是单音词,宾语是名词前加专定名词,而诗词的对仗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字面相同,而不是要求句型相同,这在许多对联中也可以看到,如"口衔山石细
,心望海波平.""山石细"等于"细山石",而对句却是海波平,而不是平的海波.
"工对"就是同类的词相对,古人将名词分为若干小类,天文,地理,时令,器用,人伦,形体,等等
,有些词在语言上的平列,如天地,诗酒,花鸟,等相对,以及反义词的相对,亦可称为工对.例如"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山河对草木,属于地理对植物,但属于句中自对而两句相对,所以称为
工对.我们这里要注意的是,<文心雕龙>"反对为优,正对为劣."同义词相对,试工而反拙,出句与
对句完全同义,就叫<合掌>为诗家大忌,所以要依据句型与句意相对.
宽对就是为了不破坏句子的思想内容,利用邻近的的事类相对,如天文对地理,颜色对方位,甚
至可以半对半不对,如"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的遥怜 对 未解,在对联中比较特殊的就是借
对,最明显的例子就是"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古人以八尺为一寻,两寻为一常,利
用寻常来对七十,甚至可以借声音,多见于颜色,如借皇为黄,借清为青.一般来说,对联是平行的
两句话,有相对的独立性,而一句话分两句来对,这就是流水对,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到
洛阳." 通过对联我们可以分别虚实字及应用,分别平仄声,加强知识面和用典故,我们可以通过
对"孙行者胡适之"这个对联,增加了解,明白我国传统的博大精深.胡对孙,取猢狲之意,.行对适
,都是进退动词,者对之都是虚字,既有借对,又有流水对,联在一起的意思就是"孙子行着走,到
那里去呢?"所以对联及诗歌的对仗,首先要使自己的思想有极大的自由,对仗是为了更好的表现
内容,而不是损害思想内容,过于的讲究工整,就成了纤细,大工反拙.

对联的基本句式是从骈文和律诗移植过来的,因此一开始就 有优美的声律结构。在长期发展
过程中,经过取舍、融合和优化,对联已经有了不同于诗词曲赋骈文的句式 和结构,形成了
独立的文体。本文用二元序列表示对联结构,“0”为平,“1”为仄,用“,”断句,用“/
”区分上下联。
对联的基本句式,四言和六言来自骈文,五言和七言来自律诗。骈文多采用四言和六言,故
宋人称为“四六”,但其中也杂用五言或七 言。同样是五言或七 言,骈 文的节奏与律诗不
同。这一点常常容易被人们忽视。例如,王勃《滕王阁序》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
天一色”是七言联,其节奏1010100/0110011,相当于骈文的六言句式001100/110011加了一字
,“与”和“共”相当于虚字,因此不应该用七言律诗句式0011100/1100011来衡量。王勃名
句的节奏与南齐王俭《灵丘竹赋》“翠叶与飞云争采/贞柯与层冰竞鲜”(见李调元《赋话》
)的节奏1110011/0010010相同而青出于蓝。将两者对照分析,骈文句式的特点一目了然。
纪晓岚所说的最古春联,蜀孟昶“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见梁章钜《楹联丛话》),上
联平仄是00101,在律诗中,“这种特定的平仄格式,习惯上常常用在第七 句”(见王力《诗
词格律》),因此不是对联句式。实际上,孟昶用的是骈文句式,其节奏00101/01100,相当
于四言句式0011/1100加了一字,“纳 ”和“号”相当于虚字。“昶为太子时曾自题策勋府桃
符‘天垂余庆/地接长春’”(见《中国对联大辞 典》),说明该联是从四言句式变化而来的
,作为骈文句式,对仗工丽。如果不了解早期对联的这种情况,用五言律诗句式00011/11100
来衡量,认为“余”字违律,显然是极大的误解。
《楹联丛话》中摘录《朱子全集》所载联语,有些句式明显来源于四六。例如,松溪县明伦
堂联“学成君子,如麟凤之为祥,而龙虎之为变/德在生民,如曷吨螅做?
,其中允许相同虚字相对。这是对联移植骈文句式的明证。不过,相同虚字相对现象已被淘汰

唐代律诗的声律和对仗已达到尽善 尽 美的程度。因此,五言联和七言联普遍采用律诗句式
而不用骈文句式 。在长联中,五言、七言骈文句式并未完全消失,但正在被律诗句式取代,
或改用一字领或三字领加四言句式。
五言律诗句式有A型11001/00110和B型00011/11100两种,七言也有A型0011001/1100110和B型
1100011/0011100两种。把它们统统拿来做对联,在短联情况下,矛盾并不明显。但是,进一
步考察就会发现,在律诗中不可或缺的这两种句型,在长联结构中只需要一种,而且有充分理
由证明,只有B型才有资格作为对联句式。因为:
1。A型同B型有质 的区别。在对联句式体系中,既然四言和六言只有A型0011/1100和110011
/001100,五言和七言理应采用B型为佳。这样可以避免单调,增加变化(见《对联》1998年第
2号拙文《对联句型的生成》)。
2。B型句式的平仄变换比A型简单。如果把句式中平变仄或仄变平的次数称为变换数,那么,
五言B型00011/11100与四言0011/1100的变换数相同(都是1),而五言A型11001/00110的变换
数是2;七言B型1100011/0011100与六言110011/001100的变换数相同(都是2),而七言A型0
011001/1100110的变换数是3。因此,在不同句式 组合时,可以把五言B型视为 四言,把 七
言B型视 为六言,而A型则无此特性。
3。B型句式在结构上接近骈文句式,易于互相转化。前面举的两个例子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因此,五言和七言采用B型,可以将律诗句式和骈文句式统一起来,形成对联句式。
近代联家偏爱用五言、七言B型撰联,极大地促进了对联句式 的优化和简化,从而形成了完
整的对联句式 体系结构。即:一言 1/0,二言11/00,三言A型001/110或B型011/100,四言0
011/1100,五言00011/11100,六言 110011/001100,七言1100011/0011100。
我们并不否定五言、七言A型句式在短联中存在的价值;只是证明,它们在本质上是律诗句式
,而不是对联句式。同样,五言、七言骈文句式也不能当成对联句式。 长期以来,对 联 未
能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固然与文人学士视对联为“雕虫小技”有关;平心而论,不加选
择地用骈文或律诗的句式撰联,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当然,这在早期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
果对联没有自己的句式 体系结构,就不能形成独立的文体,只能成为骈文或律诗 的附庸。
明确对联句式同骈文、律诗句式的联系和区别,是选择对联最佳结构的基础 。余下的问题是
:对联的句式组合有没有最佳结构?
长联结构无非是不同句式(包括领、衬字) 的组合,或同一句式 的重复,或以上两者的组
合。但是,这种组合不是随意的。关键在句脚的平仄安排。
对联句式来源于 诗词曲赋骈文,而句脚安排主要借鉴于骈文。因为诗词曲和律赋的句脚都要
受用韵的限制,惟独骈文讲求对仗和平仄,不需押韵,与对联非常接近。例如,纪晓岚《绛云
别志序》开头一段是:“生生世界,转若飚轮;种种因缘,幻如泡影。莺飞草长,人间多早谢
之花;桂老蝉寒,天上无常圆之月。伤心黄土,几玉碎而珠沉;埋骨青山,终金销而石泐。去
来一瞬,瞿昙借譬于芭蕉;梦觉两忘,庄叟委心于蝴蝶。良有以也;岂不然乎。”(见《纪晓
岚诗文集》),这18句分为5组,每组4句或2句,其平仄序列结构是0011,1100;1100,0011
。0011,0001100;1100,1100011。0011,011000;1100,000011。0011,0011000;1100,
1100011。0011;1100。如果把虚字去掉,就成为:0011,1100;1100,0011。0011,001100
;1100.110011。0011,1100;1100,0011。0011,001100;1100,110011。0011;1100。这
种以四言为基础,成组互相对仗形成的句脚安排,正是对联所需要的。
上面讲过,在句式组合中可以把五言B型视为四言, 七言B型视为六言,只要句脚平仄相同,
组合规律就相同。 实际上任何句式 组合都根源于四言基本组合模式(简称四言模式),即:
0011,1100,1100,0011/1100,0011,0011,1100。这种模式的优越性在于:序列周期最长
(16),声调变化丰富,而且 便于自对。而简单的句脚平仄交替1100,0011,1100,0011/0
011,1100,0011,1100虽然可形成两组自对,但序列周期较短(8),而且重复单调。刘勰在
《文心雕龙》中说,"陆云亦称四言转句以四句为佳 "。刘勰的原义虽指改韵,亦适用于句式组
合。简言之 ,四言基本组合模式是最佳对联结构,任何对联句式组合都可以由此生成。
.就句脚安排而言,可以把每边一句的对联,例如 七言联: 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
人(杭州西湖藕香居茶室联)的结构 1100011/0011100,看作0011/1100,即四言模式末句;
把每边两句的对联 ,例如九言联: 复旦引星辰,珠联璧合/顺时调吕律,玉节金和 (北京颐
和园排云殿门联)的结构 11100,0011/00011,1100 ,看作1100,0011/0011,1100,即四言模
式的末两句;把每边三句的对联,例如 十七言联: 秋色满东南,自赤壁以来,与客泛舟无此
乐/大江流日夜,问青莲而后,举杯邀月更何人(李振钧安徽安庆大观亭联)的结构11100,1
1100,1100011 / 00011,00011,0011100,看作1100,1100,0011/0011,0011,1100,即四言模
式的末三句,又如十五言联:别来风月为谁留,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峰到春归无寻处,红了
樱桃,绿了芭蕉 (周纵策)的结构0011100,0011,0011/ 1100011,1100,110看作1100,00
11,0011/0011,1100,1100,即四言模式的前三句;把每边四句的对联,例如十九言联:饮建业
水,食武昌鱼,千里驰驱,到处聚观香案吏/对紫薇花,撤金莲炬,九霄瞻仰,何年却向帝城
飞(见《楹联丛话》)的结构0011,1100,1100,1100011/1100,0011,0011,0011100,看
作0011,1100,1100,0011/1100,0011,0011,1100,即四言模式本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唐诗宋词》网站 ( 苏ICP备2021032776号 )

GMT+8, 2024-4-20 18:32 , Processed in 0.03120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1,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