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贴子最后由采桑子·重阳在 2004/11/19 11:37pm 第 1 次编辑]
http://www.globalmi.com/shop/img/prod/big/105979439321810815875.jpg
大型笛子协奏曲《长恨绵绵》由著名作曲家杨春林和旅居新加坡的著名笛子演奏家詹永明连袂合作创作而成。杨春林在中国民乐界享有极高声誉,在作曲手法上以创新见长,作品曾多次获奖。詹永明笛艺精湛,有「神奇的魔笛」之誉。作曲家与演奏家的“强强联手”,为我们奉献出了这首笛子曲中的精品,将中国传统笛艺推向了另一高峰。
该曲不仅演奏技巧高超,而且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乐曲根据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的诗意创作而成。作者以诗乐相通的手法,采用奏鸣曲式,叙事、抒情相结合,以笛子协奏曲的形式,叙述了唐玄宗、杨贵妃在安史之乱中的爱情悲剧。
诗人白居易一生佳作无数,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则代表了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唐宪宗吊其诗云:「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诵琵琶篇」。
作为一首千古绝唱的叙事诗,《长恨歌》在艺术上的成就是很高的。古往今来,许多人都肯定这首诗的特殊的艺术魅力。《长恨歌》在艺术上以什么感染和诱惑着读者呢?宛转动人,缠绵悱恻,恐怕是它最大的艺术个性,也是它能吸引千百年来的读者,使他们受感染、被诱惑的力量。
笛子协奏曲《长恨绵绵》时长近22分钟,全曲共分为五段:
一、悲壮的引子和笛子的独白
二、第一主题(呈示部)中速「回眸一笑百媚生」
三、第二主题(副部)小快板「霓裳羽衣舞不休」
四、展开部
1、「渔阳鼙鼓动地来」
2、「生离死别马嵬坡」
3、「山在虚无飘渺间」
五、再现部「在天愿作比翼鸟」
六、尾声「此恨绵绵无绝期」
熟悉《长恨歌》的读者,对以上各段副标题应不陌生。乐曲从头至尾,与诗歌《长恨歌》遥相呼应。最值得称道的是乐曲的再现部和尾声,很好地表现了「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的主题。诗中,从「临邛道土鸿都客」至诗的末尾,写道士帮助唐玄宗寻找杨贵妃。此处,诗人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手法,忽而上天,忽而入地,「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后来,在海上虚无缥缈的仙山上找到了杨贵妃,让她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在仙境中再现,殷勤迎接汉家使者。乐曲至此,笛子的演奏哀婉低徊、缠绵悱恻,听众仿佛看见含情脉脉的杨贵妃,托物寄词,重申前誓,照应唐玄宗对她的思念,既进一步深化、渲染了「长恨」的主题,点明题旨,回应开头,而且做到「清音有余」,给听众以联想、回味的余地。
[real=480,0]http://www.xuanet.net/hear2/041118/qtwang/chhmm.rm[/real]
http://www.hischool.net.cn/shj/cl/neirong/chg.jpg
http://www.cndizi.com//userupload/famous_pic/10905625722181081165.jpg
詹永明,1957年生于杭州,自幼师承笛子大师赵松庭先生。1957年毕业于浙江艺术学校,后又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深造。詹永明的笛子艺术立足南派,博采众长,兼容并蓄,取北派之精华,继承和发展南派笛子风格,形成「南北相融,刚柔相济」的艺术风格。在八十年代的全国民族器乐比赛中名列榜首(笛子组第一名)。近十年来在国际国内的比赛中频频获奖,并多次赴世界二下多个国家演出、讲学,被人们誉为“神奇的魔笛”。乐评家们给他的评论是「技艺出众、声情并茂」。他是目前我国最出色的笛子演奏家群中的一位佼佼者。
其代表作品有《听泉》(获全国第六届音乐作品评选二等奖)、《断桥会》、《婺江欢歌》、《西湖春晓》等。著有《笛子基础教程》、《中国竹笛名曲欣赏与教学》、《笛子十讲》等论文著作。录有《喜相逢》、《华夏新声》、《西湖春晓》、《听泉》等十多张CD唱片。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理事,全总歌舞团副团长,国家一级演员。现已移居新加坡。 |